《祖国多么广大》 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45101238 上传时间:2023-02-1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祖国多么广大》 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祖国多么广大》 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祖国多么广大》 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祖国多么广大》 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祖国多么广大》 教学设计.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祖国多么广大 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这篇课文选取了祖国三个地方的不同景色:海南岛、大兴安岭和长江两岸。长江、黄河横贯祖国,充分展现出我们祖国幅员辽阔,山河壮丽的画卷。教学要求: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理解句子的意思,知道我们伟大的祖国地域辽阔,景色美丽多姿,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3正确认读本课17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了解大兴安岭、海南岛以及长江所处的地理位置;了解气候差异。第一课时教学过程设计意图一、创设情境、谈话引入1.(课件演示中国地图)同学们,你们认识这是什么吗?对,是我国的地形图。它就像一只大公鸡,美丽而又威

2、武。现在我们来一起找找河北省在哪里。(在中国地图上显示的河北省位置)2下面老师带着大家再认识几个地方:在中国地图上显示大兴安岭、海南岛、长江、黄河的位置和带音节的词语,引导学生认读词语;老师对这几处地方的气候特点和物产等作简单介绍。3看完地图,你有什么感受?4教师板书课题,引入新课。力求在上课伊始就创设情境,使学生对“我们的祖国多么广大”产生初步的感性认识,从而为激起他们情感的波澜做准备,为后面理解课文积淀情感。“海南岛、大兴安岭”这几个地名孩子都很陌生,引导学生对应图片认读,既可以对这些地方有一个初步的印象,又可以为正确、流利的读文做铺垫。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1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读准

3、字音。(边读边勾画出生字)2指名读课文,纠正字音。3去掉拼音读课文,识记字形。认读全文,读句子,读词语,读生字。(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多种形式认读)4检验学生识记生字的情况。(1)出示生字,问:“你认识哪个字,你是怎么认识的?”(在这个环节其他同学可以补充,也可以提问题,还可以组词、造句。)教师随机让学生做动作来理解“飘”、“洒”、“披”、“挽”、“挂”。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很容易背过。教师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帮助学生认字,激发学生学习生字的兴趣。通过交流识字方法,提高自主识字的能力。三、指导朗读,理解课文1引导学生带着感情读课文。2互相交流,指导朗读。前四行抓住重点词语“已经”、“还在”,并演示课件

4、海南岛的图片、大兴安岭的图片,让学生体会南方和北方不同的景色,体会到我们祖国的广大。接下来的四行,重点理解“还”、“已”,并演示课件长江的图片,让学生体会在同一时间东西两地不同的景色,进而体会到我们祖国的广大。最后两行,抓住重点词语“挽起”了解长江由西到东横贯祖国;最后一句要联系前面的内容说出“广大”就是“很大很大” “特别大”的意思,然后引导启发学生加深对“广大”一词的理解,读出自豪之情。3说一说生活在这样的祖国你心情怎样?4指导学生充满感情的朗读全文。背诵课文。在这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生的说话能力得到了锻炼,同时也强化了对祖国广大的感受。学生热爱祖国的感情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了一次培养。四

5、、拓展延伸,知识积累读一读课后两个小朋友的对话,谈谈对祖国河山还有哪些感兴趣的问题。培养学生提问题的习惯、意识。第二课时教学过程设计意图一、检查复习1指名背诵课文。2出示生字,指名认读。复习、巩固背诵课文和识记生字的情况。二、分析字形,指导书写1记忆字形。认读本课生字卡片,组词,并练说句子。小组讨论如何记忆字型,如何把字写好看。形近字比较(已 己) (广 厂) 2指导书写广:注意横在的田字格中的位置,应该中竖线左边少些,右边多些;撇是竖撇。已:注意竖弯钩出头,注意上面要写在左格中,因为最后一笔竖弯钩要占去右边的位置。安:字谜“一个小女孩头戴一顶帽”。讲解“安”的字源。在书写时注意帽子要小,女字的横要长。经:绞丝旁第一次出现,指导笔顺:撇折、撇折、提。3学生在书上先描再写,教师巡视指导。通过认读、组词、造句等多种形式学习,使学生掌握生字的音、形、义。交流记字方法,相互学习,相互补充。引导学生从审美的角度学习写字,陶冶学生的性情,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