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县招商引资工作的几点思考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45098596 上传时间:2022-08-13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68.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我县招商引资工作的几点思考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对我县招商引资工作的几点思考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对我县招商引资工作的几点思考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对我县招商引资工作的几点思考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对我县招商引资工作的几点思考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对我县招商引资工作的几点思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我县招商引资工作的几点思考(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对我县招商引资工作的几点思考时下,招商引资工作已成为我县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这是当前形势 发展的必然需要,也是我县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重要手段和有效 途径。招商引资工作成效如何,直接影响我县跨越式发展目标的实现,对农 民增收,财政增长具有重要意义。放眼全国各地,尤其是中西部地区,招商引资已形成千帆竞发、百舸争流之势,你拉我抢,力争朝夕,有人形象称之为抢商。可见竞争之激烈。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地处内陆山区的淑浦在招商引资工作中还存在 那些问题,面临那些困难以及如何着力解决这些问题和困难,相合工作实 际,笔者对全县招商引资工作进行了一些思考。一、招商引资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高

2、度重视招商引资工作, 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仅2004、2005两年,共引进资金12亿元,相当于2000年以前15年的总 和,强力拉动了我县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的发展。但是,也感到在招商引资工作中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全县招商引资氛围还不够浓厚, 工作存在不平衡现象,乡镇之间、 部门之间、乡镇与部门之间每年度任务完成差距较大,少数部门参与的积 极性不高,年度招商引资工作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二招商引资缺少详实的第一手资料,项目库不健全,项目储备少,资 源优势没有得到很好的展现。一是项目准备仍然难以满足招商引资深入推进的需要。一方面,项目的征集还没有在全县形成递补机制,项目内容的更新跟 不上来。另一方

3、面,项目包装仍然滞后,不少项目论证不足,包装质量和水平 档次低。我县有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农业资源、土地资源和劳动力资源等,但 是这些资源缺少详细的介绍、宣传材料,即使有,发放的范围也比较窄, 投资者前来咨询、洽谈投资项目,了解的人不多,不能广泛、及时地提供 有关情况,因此,也错过了一些留住客商的机遇。三主动招商意识不强,缺少灵活多样的招商引资形式。四投资环境仍需改进,个别乡镇和部门仍存着重招商,轻安商;重 局部利益,轻全局利益的问题,影响了招商引资工作的顺利开展。五招商引资平台建设滞后,项目布局不合理,受土地、规划、资金等 因素的制约,我县目前的工业密集区规划不完善,基础设施滞后。由于缺乏配套

4、完善的专业密集区,使入驻的产业项目分布零散,难以 形成规模效益二、招商引资工作面临的困难一是如何推动环境建设由热情周到细致服务等表层向公正公平透明 廉洁高效等深层次深化虽然热情周到细致的服务等表层次的环境建设能赢得客商的好感,但 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衙门作风、办事程序繁琐、效率低下,部门利益至上、 欺行霸市、强买强卖等问题。二是如何在国家宏观调控的大背景下有效破解土地要素瓶颈。国家实施宏观调控政策,严格控制工业园建设用地,使得像我县这样 经济欠发达的内陆地区的土地也同样成为稀缺资源,难以满足客商对土地 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招商引资工作。同时,由于以往我县所引进的项目中,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

5、、幅 射作用大的龙头型企业少,不仅不利于形成产业集群效应,而且占用了我 县土地资源,对我县今后招商引资工作增添了难度。三是如何在发展市场经济中运用市场经济的办法抓招商引资工作。以政府行为招商为主,采用行政措施,分任务、压担子,虽然取得了 一定成效,但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特别是部分单位并未拧成 一股绳,出现了互挖墙脚的现象,招商引资工作还没有形成规范有序、共 同推进的局面。四是如何在大开放中有效整合区域优势借助外部优势推动招商引资 工作。很多地方在招商引资中,往往孤立地突出自身的优势,而忽略了区域 整体的优势在推动招商引资工作中的积极作用。解决上述难题,我们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着力一、进

6、一步解放思想,扩大宣传,推动全民招商思想是行动的先导, 先进的思想是推动招商引资工作,促进经济发展的原动力。要取得招商引资工作的新突破,就必须在开阔视野,更新观念,创新 思路上下功夫。一要加强学习。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主动学习,要学习市场经济理论,学习 沿海发达地区加快发展的先进经验,通过对照比较充分认识目前我县招商 引资中存在的问题和差距,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工作方法,提高招商引资 的能力和水平。二要加大宣传力度。各级各部门要有效利用各级电视台、网站等新闻媒体和各种投资说明 会、老乡座谈会,以及各种中介组织,积极推介本部门、本辖区投资项目 和全县投资环境,扩大淑浦知名度和影响力。三要继续

7、推动全民招商。各级各部门要广泛发动全县广大党员群众积极参与招商引资工作,特 别是要充分发挥一些交际广,信息灵的社会能人优势。目前我县有很多人在发达地区经商或上级机关工作,其中不少是大企 业,大公司的管理人员、政府重要部门的负责人,经常和一些企业家、大 老板接触,掌握许多企业的投资动态。各乡镇、各部门、各单位要把干部职工都调动起来,把全县人民都发动起来,把每个人的关系都利用起来,结交一批朋友,结交一批客 商,不漏掉一条消息,不放过一次机会,迅速掀起招商引资的新热潮。二、加强招商引资项目库建设,搞好项目深度开发项目是招商引资的 生命线只有投资回报良好的项目,才能吸引商家投资。要立足我县丰富的农产品

8、、水能资源、矿产资源、旅游资源和传统产 业优势及我县富余劳力多、电力充足等优势,深挖潜力,搞好项目开发。一要精心策划项目。县一级重点要围绕兴工强县的总体思路,抓好产业集群,产业链发展 和传统工业产业升级,农产品精深加工、国有闲置资产再利用、第三产业 和城区开发等做项目策划,乡镇一级要立足区域特色,小城镇建设开发搞 好项目策划开发,要策划一批带动性强、投资额大、市场前景看好,提供 税收或就业岗位较多的精品项目。要认真实践办项目的基本原则一要看税,二要看废。要选择税收多且又符合生态环保要求的项目,特别是要突出项目长期 高税收并长期不影响环境的重点。二要搞好项目规划论证。所策划出来的项目,要认真做好

9、项目的科学论证和市场分析,内容要 实在,可行性和可操作性要强,特别是对一些正在对外招商的项目,如林 木、矿产等资源开发性项目要进一步做好开发方案,在确保项目招商可行 性的同时确保有限资源的综合利用和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三要搞好项目包装。对重点项目要舍得花人力、物力做好项目可行性研究和项目报批等相 关手续,并完成中英文对译,完善项目建设前期各项准备工作,充实完善 招商项目库建设,确保项目招商的可行、科学、规范。三、创新招商方式,拓宽引资渠道一要主动上门招商改变过去等客上门的招商方式,实行小分队上门招商。组织精干队伍,有计划有重点走出去,团队作战,带着项目直接推销, 创造招商的新机遇。二要组织专题

10、招商。积极组团参加区内外的经贸洽谈活动,充分利用我县的自身优势和特 点开展专题招商,力求谈成一批项目,引进一批资金。三要开展关系招商。运用亲情、友情、故人情,广泛联系,调动各种积极因素,让有一定 社会关系,有活动能力的人穿针引线,找客商,找项目,找资金,为我所 用。四要推行以商招商。以商招商最容易取得客商的信任,成功率高、效果好。要和外来投资者交朋友,给他们提供我县优惠政策、招商项目材料, 让他们帮助宣传推介,联络客商。止匕外,还要积极开展其他各种形式的招商活动,如资源招商、中介招 商、文化招商、窗口招商、媒体招商等招商引资新方式,真正形成全方位 招商引资新格局。三落实政策,优化服务,改善投资

11、环境环境是生产力,环境是招商 引资最可利用的潜在实力。近年的实践表明和外地先进经验显示合作看伙伴,项目看地段。这两个条件是吸纳投资商的必备条件各级各部门主要负责同志都要争当投资客商诚实可靠方便的伙伴,都 要为投资项目营造正常良好的外部环境。宏观地讲,我县作为区位、交通、资源等优势都不明显的内陆山区,要取得招商新突破,就必须在改善环境上下大力气。一要切实落实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各乡镇、各部门要认真学习,钻深钻透国家、省、市和我县出台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措施,要不折不扣地执行,并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具体解决,要增强优惠政策,措施的可操作性。二是切实抓好服务工作。服务是招商引资的主

12、旋律。招商引资的过程,就是为客商服务的过程,这个过程只有起点,没有终点。为客商服务,要以是否有利于客商生产顺利、生活方便为标准,做到灵活、细致、周到、感人,以诚信优质的服务赢得客商的青睐。各乡镇、各部门要善于换位思考,多站在投资者的角度思考问题,要进一步完善政务公开,对外商投资项目手续办理要从简从快。2006 年, 县委、 县政府将成立外商投诉服务中心, 届时将组织开展一系列服务测评和优化服务评选活动,对为外商优化服务突出的单位予以通报表彰和奖励,对服务差、外商有投诉的职能部门予以公开曝光,情节严重的要立案调查,从严追究责任。三要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改造力度。要进一步加快工业园区的建设速度, 改善工业园区条件, 要因地制宜, 完善规划,搞好用地审批,合理利用土地,确保招商项目落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