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文化如何从说法变成做法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45097110 上传时间:2023-10-2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校文化如何从说法变成做法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学校文化如何从说法变成做法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学校文化如何从说法变成做法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学校文化如何从说法变成做法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学校文化如何从说法变成做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校文化如何从说法变成做法(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校文化如何从“说法”变成“做法” 学校文化的育人功能要想真正实现,就需要把文化从“说法”变成“做法”,落小、落实在具体的学校工作中,这个过程可分为四个层段。第一层段是认知。学校文化涵盖广泛,学生最需要认知的部分是学校文化传统及其与当下生活的联系。前者是学校文化的历史意义,也是学校文化的特色所在;后者是学校文化的现实意义,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真正的认知是建立在学生对学校文化的双重意义的理解和认同之上。要想系统认知学校文化的意义,课程是一个有效路径。以笔者所在的安丘一中为例,学校将“和雅”文化的认知融入和雅经典诵读课程。课程一方面加强传统文化教育,以“和雅”为大主题,分年级、分学期精选出0篇国学

2、经典篇目,在其中深挖“和雅”历史。比如广雅:和者“谐也”,雅者“正也”。说文解字:“正而有美德者谓之雅。”另一方面,课程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对“和雅”内涵进行当代解读。比如“和”包含和谐、和睦等诸多意义,个人表里如一则诚信,人与人和睦则友善,人与国家、社会大环境和工作、家庭小环境相和谐则爱国、敬业。 第二层段是体验。体验是落实文化育人的核心环节。可是有多少学校能说清楚:所谓“体验学校文化”究竟是要体验什么?或者再问下去:怎样才能让学校文化可知、可感、可体验?“文化育人”不能只喊口号,要把“虚”的学校文化做实。“实”的学校文化并不是落在纸面上完美的文化体系总结,也不是斥巨资立一处写着“文

3、化”二字的校园景观,有学生参与的教育过程、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的教育细节才是真实而可体验的学校文化。 比如“和”文化如何体验?每年秋季开学典礼上,安丘一中都会安排新生与高年级学生“认亲”,“认亲”后新生在学长陪同下共同进入和雅之门,开启新的学校生活;老师与学生共同歌唱相亲相爱一家人,迎接新生加入学校大家庭。新生们大都对这两个教育细节念念不忘,很多人升入高年级后积极主动要求与新的学弟、学妹“认亲”,在学校里甚至毕业后总是不由自主地哼唱起相亲相爱一家人。 学校文化要想能够真正被学生体验,不仅需要学生亲身参与,用细节打动人心,还要符合学生特点,易于学生接受。比如将“和”文化落实到更容易理解和体验的“家

4、”文化。安丘一中倡导每个班级就是一个家庭,围绕着“家和”创新开展一系列德育活动。比如定“家规”:每个班级的全体学生要通过讨论、表决确定并制作出自己班级的“家庭名称”“家庭宣言”“家庭目标”“家风”“家训”等,每个“家庭成员”都要在上面签字,最后在班级张贴悬挂出来。当前大部分高中生都是独生子女,甚至部分家长和青年教师也是独生子女,学校直接讲“和”文化,他们未必真心认同,但是从“家”文化讲起,大部分人都易于接受。 第三层段是评价。认识过程是感性一理性螺旋式循环上升的过程。学校文化的落实至此经历了第一层段的理性认知、第二层段的感性体验、第三层段的理性评价,从理性认知到理性评价有一个本质上的提升,即系

5、统性,评价是系统的认知。在此层段之前,学校文化被“化”进一节的课里、一次一次的活动中,现在,需要通过砰价重新整合起来。评价应该帮助学生建立学校文化体系的框架。 安丘一中的办学主张是:“和为贵,以和立德;雅为本,以雅治学。”“和雅”学校文化体系实则含有立德、治学两条主线,因此学校评价体系也分为两大块:立德方面,学校统一编印学生和雅品自我评价手册和学生和雅品行鉴定书,进行综合的学生自我评价、导师评价和班主任评价;治学方面,学校广泛开展“摘星行动”,设置“学习优胜星”“学习进步星”“自我教育星”“特长之星”等多元评价指标。品行评价的合一性和学习评价的多元性也体现出学校“一和百和,各雅其雅”的育人理念

6、。 第四层段是成果展示。成果展示是一个将外部评价体系内化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逐渐寻找到学校文化与自己个性的结合点,形成既具有学校文化特色、又具有学生个性特点的内在价值体系。这个内在的价值体系相对稳定,影响持久,是文化育人的真正成果。成果的挖掘有两种途径。一是学生自我挖掘。安丘一中引导每个学生至少找出三个自己在和雅成长过程中的闪光点,整理成自己的和雅成长成果,装入他们的和雅成长档案,伴随学生升级和升学。学生自我挖掘的过程就是学校文化内化的过程,但并不是每个未成年人都能够准确、清醒地认识自我,这时就需要第二种途径:借助他者眼光看到学生的成长成果。安丘一中创办和雅教育周报和和雅教育季刊,一报一刊每期都刊登宣传评选出的优秀学生事迹,展示“六雅”学子风采:有的学生形象优雅、谈吐文雅,有的学生举止典雅、志趣高雅,还有的学生学识博雅、气质儒雅,每个人都可以找到属于自己的“雅”。总而言之,“文化育人”是能够在学校工作中“做”出来的实事,它的效果也是实实在在的。四层段和雅教育实施以来,学生持续和雅发展,得到社会的广泛赞誉;在学校满意度测评中,家长对学校的满意率连年超过9%。学生和雅,家校关系、社会环境也会慢慢和雅起来,这就是“文化育人”的真正实现,也是学校应当担负起的神圣的文化使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劳务/用工合同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