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州镇那浪屯布温泉生态园旅游项目申报书.doc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45094411 上传时间:2023-11-27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17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龙州镇那浪屯布温泉生态园旅游项目申报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龙州镇那浪屯布温泉生态园旅游项目申报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龙州镇那浪屯布温泉生态园旅游项目申报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龙州镇那浪屯布温泉生态园旅游项目申报书.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龙州镇那浪屯布温泉生态园旅游项目申报书.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龙州镇那浪屯布温泉生态园旅游项目申报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龙州镇那浪屯布温泉生态园旅游项目申报书.doc(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龙州镇那浪屯“布温泉”生态园旅游项目申报书18第一章 总论1.1项目介绍:1.1.1项目名称、地点项目名称: “布温泉”生态园旅游项目建设地点:本项目拟建地点位于龙州镇贯明村那浪屯往八角方向约300米的公路边,距龙州县城12公里,交通便利。1.1.2项目概况“布温泉”生态园,距龙州县中心12公里。周边拥延绵起伏的山脉,山上植被茂盛,有绿水青山的美域。“布温泉”涌出的泉水清澈,深澈见底的两谭湖水水面面积达18公顷的,景观独具特色。本项目的、建成后,将为旅游消费人群提供一个集观光游览、休闲为一体的绿色生态的旅游接待场所。场址现状:1.“布温泉”属于地下泉水一类,泉水涌出后,借助周边地貌形成两个大型

2、水塘,总水面面积18公顷,常年流水,水流量较大,水质清澈,生态环境保存完好。一直是周边村民生活用水的水源地。 2.“布温泉”周边,山、林、水有机结合,交相辉映,群山起伏构成道道山谷,区内林木葱郁,种类繁多,拥有30多个树种,构成了完整的森林生态体系。1.1.3建设条件本项目建设旅游基础设施需要征用20亩耕地。本项目此次拟建项目区域内没有建筑,不涉及拆迁。本项目靠近村庄,人力、物力水、电设施取用方便。1.1.4建设规模、建设期限、建设内容1.建设规模: “布温泉”生态园是一个以生态环境建设为宗旨,集种植、养殖、旅游休闲为一体的绿色生态园。本项目占地面积20亩,水面面积18亩。拟建项目为:10亩耕

3、地用作服务接待区:含停车场、商店、餐馆、绿化用地等,其中建筑占地面积为800平方米。10亩为种植区,分为果园和蔬菜园;取水面面积为10亩的水塘用作养殖区,包括家禽园和养鱼场两部分。另一个水塘提供游客观光垂钓使用。本项目的建设,将蔬菜、果树的种植、畜禽的养殖与销售、餐饮与、以及观光休闲集于一体,突出原汁原味的乡村风味,为旅游者提供观光、娱乐、运动、餐饮、购物的乐趣。2.建设期限: 建设期为2年。3.建设内容:本项目建设内容主要包括建设种植区、养殖区、服务接待区以及配套的基础设施。(1)种植区:现有地块进行整平,建设部分温室大棚,栽植各种适合热带地区地区的果树。(2)养殖区:建设小型现代化的养殖中

4、心。(3)服务接待区:包括接待大厅、宴会大厅、停车场。(4)配套设施:园区内通往各功能区的主干道及人行步道、供电系统、供水系统、排水系统、通讯系统、灌溉系统、养殖管理系统等。1.1.5资金构成项目估算总投资300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300万元(含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延资资产、预备费用),流动资金20万元。1.3项目综合评价“布温泉”生态游所倡导的关爱自然、保护自然、利用自然、享受自然的主题,充分反映了现代旅游业发展的潮流和方向,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农村的农耕文化、乡土文化、民俗文化,也将通过乡村旅游这种形式得到有效开发和利用。“布温泉”生态旅游方面具有先天的资源优势和地位优势。开发生态旅游项

5、目是最佳之选。围绕建设旅游大产业、面向旅游大市场,进一步调整优化产业结构,通过生态园的建设,引导和推动 龙州县旅游产业结构调整。第二章 项目背景2.1.1 国外乡村游发展概况 乡村旅游业的雏形来自于国外的乡村旅游,开展的比较成功的是一些欧美发达国家。早在19世纪,在欧美一些发达国家,都市人为逃避城市工业污染和快节奏的生活方式而走进了乡间。意大利在1865年就成立了“农业与旅游全国协会”,专门介绍城市居民到农村去体验野外生活。随着交通设施的发展,缩短了城乡距离,加大了乡村地区的可进入性,欧洲的阿尔卑斯山区和美国、加拿大落基山区成为世界早期的乡村旅游区。现阶段,乡村旅游业在欧洲及美国、加拿大地区得

6、到了蓬勃发展,已具有相当大的规模,走上了规范化发展的道路,如流行日木的观光农业、意大利的乡村度假、澳大利亚的牧场旅游、美国的农场旅游等。在新西兰、爱尔兰、法国等国家,政府甚至把乡村旅游作为稳定农村,避免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的重要手段,并在资金和政策上给与大力支持。2.1.2 国内乡村游发展概况我国是一个古老的农业大国,悠久的农业历史孕育了浓厚的农耕文化,加上各地的农业资源丰富,景观差异大,具备了发展乡村旅游产业的充足条件。乡村旅游是传统农业与旅游业相结合所应运而生的一种新兴的都市农业项目,既是乡村旅游的一种形式,也是休闲农业的项目之一,其旅游主题既是民俗旅游又是生态旅游,是农业经济与旅游经济的有

7、机契合。20世纪80年代以来,乡村旅游异军突起,“吃农家饭、品农家菜、住农家院、干农家活、娱农家乐、购农家品” 深深受到人们的青睐,到农村去体验乡野生活已成为一种休闲时尚。本文通过对广西龙州县龙州镇那浪屯“布温泉”生态园项目开发所具备的基本条件、市场需求、建设的必要性等进行分析,确定龙州镇那浪屯“布温泉”生态园项目开发应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树立现代营销观念,实现那浪屯“布温泉”生态园项目持续健康的发展。90年代以后,随着国家宏观政策调整,旅游业的发展和农村条件的日益改善,为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了更大的可能。1994年我国“双休日”休假制度的改革,以及政府提倡的“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和增加农民收入”这

8、一政策也促进了乡村旅游业的发展。1998年国家旅游局把的旅游主题定为“华夏城乡游”,在全国兴起了乡村旅游的风潮。2006年国家旅游局将旅游主题确定为“2006年中国乡村游”, 2009年国家旅游局又把宣传主题定为“2009中国和谐城乡游”。发展到现阶段,我国的乡村旅游逐渐形成了北方以北京为中心,长江中下游以上海为中心,东南沿海以珠江三角洲为中心,西南地区以成都为中心的建设格局,各地的乡村旅游业已成为农村经济的重要增长点。2.1.3 广西省乡村游业发展概况广西省是农业大省,关东悠久的历史文化与秀美纯净的自然风光广泛地蕴藏在广西乡村的每个角落。淳朴的民俗民风、独特的自然奇景、诗意的田园风情,又是开

9、展乡村旅游业的优势资源。广西省各地区多山,气候湿润,自然环境类型独特,使乡村特色独具一格。80%以上的旅游资源在农村、山区和少数民族地区,风景秀丽,经过多年的发展,广西已创建乡村旅游示范区、点200多个,农家乐旅游点达700多个,这些乡村旅游示范区、点、乡村旅游业接待游客约2000多万人,旅游收入约50亿人民币。乡村旅游逐年丰富,从单一走向多元化,形成六类乡村旅游产品:1、农家乐,如攻城红岩瑶族村;2、民俗文化村寨,如宾阳蔡氏书香古宅;3、集体观光、体验、购物于一体的农园,如南宁乡村大世界、我县的橡胶所百果园;4、高科技农业观光园,如广西八桂田园;5、依托乡村名胜开展乡村旅游,如龙胜平安乡的平

10、安壮寨、借助龙脊梯田文化景观;6、融合当地乡村民族风情开展的乡村旅游,如阳朔田镇枥村等;一批乡村旅游精品路线不断面世。 目前乡村旅游成为广西旅游开发的一大特色,成为广西旅游业的品牌。乡村旅游具有开发难度小,见效快,风险低、适应消费人群广等特点,在各地农村兴旺红火。在乡村旅游不断受到人们的青睐。但广西省发展乡村旅游起步较晚,一些乡村旅游的基础设施不到位,交通、通讯、住宿、餐饮等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有关业内人士呼吁,政府有关部门应尽快制定乡村旅游的发展规划、服务质量标准及行业管理办法,加快广西乡村旅游的发展步伐。2013年,广西省把发展乡村旅游作为旅游行业的重点,加大扶持力度,规划行业管理,促进广

11、西省乡村旅游加快发展,把乡村旅游市场向以观光、参与、康体、休闲、度假、娱乐等为一体的综合型方向发展。2.2.1项目建设的重要性与必要性1.乡村旅游业为农民提供了许多就业岗位。农村劳动力过剩是个大问题,而乡村旅游则可以让农民在当地就业,打零工、办旅馆、摆小摊、开饭店、加工旅游纪念品等,由此提高了农民的收入。其次也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乡村旅游的兴起,为农副土特产品提供了很大消费市场,促进了当地蔬果种植业、农产品加工业、畜牧业等多种行业的产业化规模化发展。2. 乡村旅游丰富了旅游产品,满足了人们特别是城市居民的假日旅游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分流化解了黄金周假日出游的庞大客流压力。乡村旅游的开发,有效扩

12、大了旅游产品供给,促进了城乡交流。由于农业旅游开发的低成本带来的低价格,因而对广大城镇工薪阶层旅游者具有很强的吸引力。3.乡村旅游有利于营造良好的农村人居环境,促进了农村传统民俗文化的回归与传承。农村开发旅游,加强了水土保持,环境治理,带动了农副业、加工业和服务业的全面发展,特别是在保护、开发利用和传承民族历史文化和自然文化方面发挥了十分独特的作用。4. 乡村旅游项目的建设不仅具有生产性功能,还具有政善生态环境质量,为人们提供观光、休闲、度假的生活性功能。人们对良好的乡村环境所形成的森林浴、郊野露营、观光采摘等消遣休闲活动的渴望和追求,满足了自身回归自然的心理需求,缓解了繁忙的城市生活中所带来

13、的紧张感和压迫感。人们渴望多样化的旅游,尤其希望能在典型的农村环境中放松自己。于是,农业、农村与旅游业边缘交叉的新型产业乡村旅游应运而生。可以肯定,乡村旅游生是非常具有前景的现代农业与旅游业的融合体。2.2.2项目建设的意义1.乡村旅游项目的出现是后工业文明社会渴望已久的回归自然的旅游主题。今天,已拥有了辉煌工业文明的后工业社会,却正在失去与自然的和谐相依:熙攘的城市、忙碌的身影、林立的高楼大厦疏远了人与自然、人与人的距离,紧张、烦躁压迫着现代人的神经,于是“生态热”、“休闲热”成为人们的追求和渴望,而与此强烈对照的乡村田园扑面而来的泥土气息与花香、一望无垠的大地、纯朴的农民、清新的绿色食品则

14、构成了一种强烈的诱惑。另外,目前我国城市居民与农村的千丝万缕的血缘联系,加之过去“上山下乡”的历史经历,寻根的潜意识驱使他们寻找一个恰当的时机与方式重新体验过去生活。 2.乡村旅游项目开发是国家宏观经济调整时期社会资金寻求新投资领域的必然选择,并将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近年来经济界人士普遍寄予厚望的汽车、城市房地产,由于远超越了现阶段大众的经济承受力,加之缺乏相应的金融政策的支持,虽然短暂火爆,但终归有价无市。而乡村旅游却由于其开发项目的农业特色,城市周边农村地带的这种地缘加血缘的优势,吸引了大批投资者纷纷进入,可能成为下一轮房地产开发的热点地区。第三章 市场分析3.1 市场潜力乡村旅游是新兴的

15、旅游休闲形式,是乡村旅游点向城市现代人提供的一种回归自然从而获得放松身心、愉悦精神的休闲旅游方式。一般来说,乡村旅游项目的业主利用当地的农产品进行加工,满足客人的需要,成本较低,因此消费就不高了。而且乡村周围一般都是美丽的自然或田园风光,可以舒缓现代人的紧崩的思绪,因此受到很多城市年轻人的热烈欢迎。不同收入群体对乡村旅游的态度3.2 消费群体调查显示,收入在1000-3000之间的群体有将近60%的人对乡村旅游有兴趣,30%的人很有兴趣,收入在3000-5000之间的群体有40%的人对乡村旅游有兴趣,超过50%的人对于乡村旅游很有兴趣,收入在5000-8000之间的群体也有40%的人对乡村旅游

16、有兴趣,40%的人很感兴趣,随着收入的提高,对乡村旅游的态度逐渐转低。分析得出,乡村旅游的消费模式符合低中层次收入人群的消费习惯,高收入群体更喜欢高雅奢侈的消费方式,由于目前我国以中低收入群体为主,由此推断,乡村旅游业存在巨大的市场。3.3 市场环境1、政治方面2007年由商务部出台的乡村旅游项目经营服务规范开始实施,规范对旅游景点、环保和安全等方面作了规范要求并划分等级,这对目前存在问题或无证经营的商家设定了行业门槛。乡村旅游项目经营服务规范对旅游景点相关设施的环保、消防、卫生、安全等多方面作出了详细的规范和要求,还特别根据经营服务的质量划分了5个等级。此外,规范首次对乡村旅游按经营模式进行了划分,有田园休闲型、山地观景型、民俗风情型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 租房合同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