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修学案一-诗歌鉴赏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45092876 上传时间:2023-12-1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选修学案一-诗歌鉴赏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选修学案一-诗歌鉴赏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选修学案一-诗歌鉴赏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选修学案一-诗歌鉴赏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选修学案一-诗歌鉴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选修学案一-诗歌鉴赏(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古代诗歌和散文学案(一)第一单元 以意逆志 知人论世【单元指要】本单元把运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方法探究诗歌的意旨定为教学目标。“以意逆志”,“意”是指读者之意;“志”是指作者或作品所表达的原意;“逆”的含义是“接纳,考证、探究,追溯”。 所谓“以意逆志”,就是读者以“己意”去“逆”作者作品之“志”;是既尊重读者的主体意识,又不能背离作者作品,把欣赏过程看成读者之意与解读对象之志,通过逆的方式相互交融而建构新意义的过程。“知人论世”,通过深入探究作者的生平和为人,全面了解其所生活的环境和时代,来正确理解古典诗歌的欣赏方法。“知人论世”与“以意逆志”两种方法是相辅相成的。【方法指要】1.

2、“识字”。欣赏古典诗歌,首先要通过对诗句、文辞的准确解读,窥见作品的意旨,作者的感情。2. 从诗歌结构入手探究作品主旨。3.感受形象(包括景物形象和人物形象)。鉴赏诗歌的形象,是感受诗情,领悟诗意的基本途径。注意作者对诗歌中形象的态度。4.着眼于诗歌的创作风格。关注诗人一贯的创作特点,同时也要关注诗作具体的创作时间,创作缘起,因为诗人一生的思想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写于不同时期、地点的作品,也会呈现出不同的情感和旨趣。5.尽量利用现存的各种史传材料和后人评述,全面把握作者的心灵历程和精神世界。6.最好还要全面了解作者所处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思想风俗、宗教等背景知识。7.善于把自己的生活体验和主

3、观感受融入欣赏过程中,有时还会超出诗人创作的愿意,生发出新的旨趣。【强化训练】 注意:强化训练部分,做题规范思路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学会读诗、能借由形象把握诗歌的情感、感受诗歌的美,因而在做完题、红笔矫正完答案后,一定要阅读鉴赏文章,重要的内容画一画,阅读积累,非一日之功。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2006年全国卷二)南柯子王炎山冥去阴重,天寒雨意浓。数枝幽艳湿啼红。莫为惜花惆怅对东风。蓑笠朝朝出,沟塍处处通。人间辛苦是三农。要得一犁水足望年丰。注三农:指春耕、夏耘、秋收。(1)上阙中“数枝幽艳湿啼红”一句展现的是一幅什么样的画面,作者写这句是为惜春伤怀吗?为什么?(4分)

4、 2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4分)约客赵师秀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第四句描写了“闲敲棋子”这一细节,有人认为它生动地表现出诗人此时闲适恬淡的心情,你同意这种说法吗? 3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杨柳枝词白居易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永丰西里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注阿谁,即“谁”。诗中柳树有什么特点?简述三四句抒发了什么情感? 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8分)(2008年山东卷)画堂春秦观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杏园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柳外画楼独上,凭栏手捻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此恨谁知?【注】捻(nin):

5、持取,捻弄(1)上阙的景物描写是如何表现无奈之情的?请作简要分析。(4分) (2)“凭栏手捻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两句主要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现了词中人物怎样的感情变化?(4分) 1. 参考答案:第一问:一幅几枝鲜花的花瓣上沾着水珠堪怜的画面。(答出几枝鲜花的,给1分;答出沾着水珠等意思的,给1分。)第二问:不是为惜春伤怀。可以从两方面看出:一、作者接着“数枝”句说:“莫为惜花惆怅对东风”;二、在乌云密布、寒雨将至时,作者更关心的是“要得一犁水足望年丰”。(答出不是惜春伤怀并答出两方面理由的,给2分;答出不是惜春情怀但只答出一方面理由的,给1分。意思答对即可。)解题指导:这道题考查的就是对

6、画面内容的再现及对其作用的分析。再现画面,一是对画面内容理解准确,二是要对构成画面的要素找全,不要有遗漏;三是用简练优美的语言描述。这个画面中“幽艳”的含义、“湿啼红”的意思要准确理解。“幽艳”是指代鲜花,“湿啼红”是露水打湿了鲜花,这两个要素也是再现的画面中不能缺少的内容。一幅几枝鲜花的花瓣上沾着水珠堪怜的画面。至于第二问,大家不能望文生义,要抓关键词语,如“莫为惜花惆怅对东风”的“莫”字要留意;要立足于整首词,尤其是下阕的内容。赏析:这一首描写农民生产劳动的词作。象这类题材的词,在宋词中是不可多得的。上片,描写农村秀丽的风光。前三句:“山冥云阴重,天寒雨意浓。数枝幽艳湿啼红。”彤云密布,山

7、色阴暗,天下着濛濛的细雨。花朵上,水气聚成了晶莹的水珠,象是少女眼睛里含着泪珠,夺眶欲出,令人十分爱怜。作者摄取了这样一个特写镜头,十分形象地描绘出一幅田园风景图。北宋大家苏轼,在浣溪沙徐州石潭谢雨道中作五首中,对农村曾有过一些风景画似的描绘。“照日深红暖见鱼”写出了晴空丽日,日照碧溪,鱼儿欢快游弋的图景:“麻叶层层蔴叶光”,绘出雨过天晴茂密的蔴叶层层泛着亮光,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蔌蔌衣巾落枣花”,描写出甘霖过后,连枣花落到衣巾上“簌簌”之声也听得真真切切的一线绿野风光。这里的“数枝幽艳湿啼红”,描画的却是山雨欲来风满楼的田园景色。其生花之妙,不亚于苏轼。但是,词人并没有完全被这迷人的田园风

8、光所陶醉。他把笔锋一转,奉劝人们“莫为惜花惆怅,对东风。”不要因为风风雨雨摧残着美丽的花朵,而愁怅满怀,作无病呻吟。绘景生动形象,抒情真切幽邃。短短二十六个字,三平韵,却跌宕起伏,清新自然,从而,为下片作了很好的铺垫。下片,用同一格式,重填一片,描绘出农民在田间生产劳动的情景。过片“蓑笠朝朝出,沟塍处处通。”戴着蓑笠的农民,天天清晨早出,他们的足迹踏遍了田间泥泞的沟渠和田埂。然而,“人间辛苦是三农”。春耕、春种、秋收,是农民们一年中最辛苦的三个季节。结句点题:“要得一犁水足,望年丰。”农民们终年辛劳,犁透了田,灌足了水,盼望有一个丰收的年成!他们是没有闲情逸致去赏花、怜花、惜花的。前后片上下呼

9、应,表现了作者与劳动人民息息相通的思想感情。整首词,语言通俗,明白如话,表达了清淡馨新的意境,质朴健康的情感。2参考答案:后两句写户内一灯如豆,枯坐敲棋,独静无聊。(结合诗句分析2分)表现诗人落寞失望、焦躁怅惘的心绪,并非“闲适恬淡”。(情感判断2分) 赏析:这首七绝前两句对仗工整,点明时令的同时,也营造出一种动中求静的意境美。黄梅、青草、池塘、蛙声、雨声,构成了独具韵味的江南夏夜之景:池塘边的青草因为雨水而湿漉漉的,水面上漾起薄薄的水汽,远处的梅树静静地立在夜中,蛙声清脆悠远,直入诗人心间。诗人描写的这种环境,看似“热闹”,实际上却反衬出一种“寂静”。 第三句“有约不来过夜半”,用“有约”点

10、出了诗人曾“约客”来访,“过夜半”说明了等待时间之久,主人耐心地而又有几分焦急地等着,本来期待的是约客的叩门声,但听到的却只是一阵阵的雨声和蛙声,比照之下更显示出作者焦躁的心情。 第四句是全诗的诗眼,使诗歌陡然生辉。诗人约客久候不到,灯芯渐渐快燃尽,诗人百无聊赖之际,下意识地将棋子在棋盘上轻轻敲打,而笃笃的敲棋声又将灯花都震落了。诗人独自静静地敲着棋子,看着满桌的灯花,友人久等不至,虽然使他不耐烦,但诗人的心绪却于这一刹那脱离了等待,陶醉于窗外之景并融入其中,寻到了独得之乐。 全诗通过对撩人思绪的环境及“闲敲棋子”这一细节动作的渲染,既写了诗人雨夜候客来访的情景,也写出约客未至的一种怅惘的心情

11、,可谓形神兼备。全诗生活气息较浓,又摆脱了雕琢之习,清丽可诵。3. 参考答案:特点:繁茂、悦目、柔美、孤寂。(2分,答为“繁茂、孤寂”各得1分。)后两句通过柳树生长之地荒芜冷落,暗示人才生不逢时,只好终日寂寞。(诗句解说2分;情感判断2分) 赏析:此诗前两句写柳的风姿可爱,后两句发抒感慨,是一首咏物言志的七绝。诗中写的是春日的垂柳。最能表现垂柳特色的,是它的枝条,此诗亦即于此着笔。首句写枝条之盛,舞姿之美。“春风千万枝”,是说春风吹拂,千丝万缕的柳枝,随风起舞。一树而千万枝,可见柳之繁茂。次句极写柳枝之秀色夺目,柔嫩多姿。春风和煦,柳枝绽出细叶嫩芽,望去一片嫩黄;细长的柳枝,随风飘荡,比丝缕还

12、要柔软。“金色”、“丝”,比譬形象,写尽早春新柳又嫩又软之娇态。此句上承春风,写的仍是风中情景,风中之柳,才更能显出枝条之软。句中叠用两个 “于”字,接连比况,更加突出了“软”和“嫩”,而且使节奏轻快流动,与诗中欣喜赞美之情非常协调。这两句把垂柳之生机横溢,秀色照人,轻盈袅娜,写得极生动。唐宋诗醇称此诗“风致翩翩”,确是中肯之论。这样美好的一株垂柳,照理应当受到人们的赞赏,为人珍爱;但诗人笔锋一转,写的却是它荒凉冷落的处境。诗于第三句才交代垂柳生长之地,有意给人以突兀之感,在诗意转折处加重特写,强调垂柳之不得其地。“西角”为背阳阴寒之地,“荒园”为无人所到之处,生长在这样的场所,垂柳再好,又有谁来一顾呢?只好终日寂寞了。反过来说,那些不如此柳的,因为生得其地,却备受称赞,为人爱惜。诗人对垂柳表达了深深的惋惜。这里的孤寂落寞,同前两句所写的动人风姿,正好形成鲜明的对比;而对比越是鲜明,越是突出了感叹的强烈。这首咏物诗,抒发了对永丰柳的痛惜之情,实际上就是对当时政治腐败、人才埋没的感慨。白居易生活的时期,由于朋党斗争激烈,不少有才能的人都受到排挤。诗人自己,也为避朋党倾轧,自请外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