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试卷讲评课设计教案7篇.doc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45090559 上传时间:2024-01-29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22.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学试卷讲评课设计教案7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数学试卷讲评课设计教案7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数学试卷讲评课设计教案7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数学试卷讲评课设计教案7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数学试卷讲评课设计教案7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数学试卷讲评课设计教案7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学试卷讲评课设计教案7篇.doc(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数学试卷讲评课设计教案7篇 熟悉时间是在学生已经熟悉了钟表,会看几时、半时的根底上进展教学的。主要是让学生进一步熟悉钟面,把握看几时几分的方法,知道1时=60分。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虽然生活中常常接触时间,有肯定的感性熟悉,但究竟时间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真正理解比拟困难。特殊是看几分,很简单受时针看法的影响而将两者混淆。程教师在教学中,很好地利用了课件,紧抓教学难点,让学生在实际观看中把握概念和学问。主要表达在如下几点: 一、利用多媒体课件直观呈现学问,给学生以视觉刺激 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时间是很抽象的概念。在课堂教学时,程教师师运用多媒体课件,直观展现钟面,使时间这一抽象的学问详细化,

2、给学生以较强的视觉刺激,帮忙他们建立丰富的感性阅历。特殊是在熟悉几分时,课件演示将分针走过的痕迹用较粗的红线标出,让学生清晰知道分针看小格,时针看大格,印象比拟深刻。 二、奇妙设计,引导学生把握重点,突破难点 几时多是学生熟悉的一个难点。如4时多,学生简单看成5时多。课伊始,陈教师就从学生简单出错的地方入手,出示时针指向数字9和10之间,问是几时多。并总结假如时针在两个数字之间,看小的。 熟悉每个数字各代表几分,是这节课的重难点,由于学生没有学习乘法口诀,只能通过一个格一个格的数或5个5个的加,因此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难度比拟大。程教师也留意到这一点,在教学中,除让学生集体说说分针走到各个数字

3、分别代表几格外,还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记住几个关键的数字,以便更快地读出几分。有的学生说记住6就是30分,有的说记住3就是15分,9就是45分等。这一环节的教学,紧抓教学难点,帮忙学生巧记,加深了学生对这一难点的理解和把握,为后面正确读出几时几分打下了坚实的根底。 在教学中程教师还注意引导学生对易混淆的学问点进展辨析,从而使学生对重难点学问理解得更透彻。如熟悉时、分时,出示课件观看时针走动1大格是几时,分针走动1大格是几分,然后提问:“两个1怎么不一样?”引发学生思索,进一步熟悉时针走过1大格是1时,分针走过1大格是5分。 三、课堂语言浅显易懂,学生易于承受 程教师的课堂语言简洁明白,能用学生

4、简单理解的语言去描述学问,让学生易于承受。如:“外面的数字给分看的,里面的数字给时看的,不过外面的数没有标,要小朋友自己去记”“一看时针,时针指向几就是几时,指向两个数字之间就看小的(12也可看成0);二看分针,一个大格就是一个5分。”等,这些语言浅显易懂,清晰明白,对低年级学生而言,就是给了他们一个明确的学习指向,让学生清晰知道该怎么看时间,将抽象的学问简洁化,学得明白扎实。 四、建议 学生上来板书时,书写比拟随便,中间两个小圆点没有写在右下角,而是一上一下分得很开,两个小圆点也写成两条小斜线。这里应当要留意引导学生标准书写。 数学试卷讲评课设计教案篇2 分数的初步熟悉是在学生把握整数学问的

5、根底上,初步熟悉分数的含义,从整数到分数是数概念的一次扩展,无论在意义上,读写方法上都有很大的差异。学生第一次遇到会有肯定的困难。因此,吴教师在教学中创设了一些学生熟识的、感兴趣的情景,使学生在主动的操作活动的根底上,感悟理解分数的含义,充分表达了“让学生在生动详细的情景中学习数学”的教学观念。主要有以下特点: 1、创设情境,感悟学问 从整数到分数,是学生认知上的突破,为了给学生搭建突破的平台,教师在课的开头,借助“兄弟两个分苹果”的事例,引导学生感知从整数表示两个苹果,一个苹果,到两人分吃一个苹果怎样表示,自然地将分数产生在平均分根底上的事实呈现在学生面前,不仅增加了数学学问间的联系,而且使

6、学生进一步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再如,学生熟悉了分数后,设计了“小猴和小猪分吃西瓜”的故事情境,增加了学习的情趣性。 2、注意学生对学问的体验和探究的过程 通过这节课可以感受到吴教师不是在教教材、而是用教材在教,站在教改的新理念的高度上驾驭教材,设计中力求表达新课程强调的体验性学习,创设了让学生去折一折、涂一涂、说一说、写一写等情景。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阅历,表示出自己所发觉的分数。不仅让学生用脑子去想,而且要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嘴说话,用手操作,用身体去亲身经受,专心灵去感悟、体验,其中一个重要理念就为学生供应“做”数学的时机,在详细的操作、整理、分析和探究沟通活动中,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阅历

7、,使学生的才智受到挑战,从而实现有效学习。教师都能够以建构理念为依托,在原有的根底上建构新学问,使学生制造力、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使他们主动地建构属于他们自己的学问和对事物的理解。 3、加强学生的实践操作和主动建构 “分数”对于学生来讲是抽象的,因此,吴教师在教学中时刻留意将分数的熟悉与图形的操作活动相联系,发挥动手操作在学生主动建构中积极的促进作用。如学生在用正方形纸折1/4的实践活动中,通过对不同折法的比拟,进一步加深了对分数意义的熟悉。学生在用圆折一个喜爱的分数这一实践活动中,每人都能在自己原有的根底上得到进展与提高,获得胜利后的体验,进而增加学好数学的信念。 数学试卷讲评课设计教案篇3

8、 小学数学教师16学时培训中,试验二小陆红星教师给我们带来了一堂精彩的思维提升课数与形。数形结合是一种特别重要的数学思想,把数与形结合起来解决问题,可使简单的问题变得简洁,使抽象的问题变得直观。这类课对学生思维的提升会有很大的帮忙。在陆教师的课中我看到了以下几点值得我学习的地方: 一、目标定位精确 数与形是本册教材第八单元数学广角的内容,作为新增内容,没有原有的阅历和标准可以参照,对于这种课该上什么,怎么上,在教学中毕竟该到达怎样的要求,我觉得很迷茫。在听完陆教师的课有了点启发。陆教师把“让学生经受观看、操作、归纳等活动,帮忙学生借助形来直观感受与数之间的关系,体会有时形与数能相互解释,并能借

9、助形解决一些与“数”有关的问题;培育学生通过数与形结合来分析思索问题,从而感悟数形结合的思想,提高解决问题的力量。”作为教学目标还是比拟适宜的。在教学中陆教师引导学生借助“形”直观感受与“数”之间的关系,在数与形的相互转换和不断结合的过程中,让学生逐步感受到了数形结合的价值。该类课不是技能训练课,不是以公式和计算法则的求得为目标,重要的是让学生感悟到其中的数学思想方法,这对学生长远的进展来讲是有利的。 二、课堂提问有效 课堂提问是小学数学课堂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手段,是教师向学生输出信息的主要途径之一。在本节课中,我们可以看到陆教师对于每一个问题都是经过细心预设的。例如:1+3+5+7=?学生算出

10、等于16后,教师又立刻给出了问题1+3+5+17等于几?你为什么不像刚刚那样算?在这样问以后,自然而然有学生想到数据比刚刚多了,不好算。又如在学生算出几组平方数后,教师又紧紧追问:这是一种巧合吗?这一问题引领学生连续寻找刚刚得数的来源,并进一步思索这究竟是偶然还是必定,学生在思索的过程中思维得到了启发。有效的提问不是一个问题问下去,立刻就有N多双手举起来,而是问题给出后,能够让学生留有思索的空间,让他们跳一跳能“摘到葡萄“,从而感受到“摘到葡萄“后的那种喜悦,这样的课堂学生学起来才是有韵味的,而非味同嚼蜡。 三、擅于把握学问间的内在联系 数与形怎么结合?是我们在教学中不得不考虑的问题,形的问题

11、中包含数的规律,数的问题也可以用形来解决。教学中陆教师从数的角度动身,先让学生计算1+3+5的得数,使学生发觉都是平方数,在通过图形的规律理解“平方数”和“正方形数”的含义。让学生领悟用1个小正方形、3个小正方形、5个小正方形可以拼出一些大小不一的大正方形图。进而让学生看可以怎样用图形表示数的规律,再从中查找图形中所包含的数的规律。通过数与形的对应关系。相互印证,让学生感受数学的魅力。陆教师正是有效地把握了数与形的连接点,才能够在课堂中游刃有余。 数学试卷讲评课设计教案篇4 “节省用水,从我做起”是一节实践活动课,陶雪玲教师从学生实际动身,对学生进展节省用水的教育。反思这节课的教与学,我认为以

12、下几点是胜利的。 一、设情景引入课题,营造一个有利于学生开展问题解决的教学环境。 通过网上图片和视频的播放让学生感受到在中国的土地上竟有这么缺水的地方,然后让学生汇报网上查阅的资料,了解到不仅仅我们国家许多地方缺水,特殊是今年云南患病的旱灾,而且世界很多地方也同样缺水。从情景中,学生自己感受到了节省用水的重要性,自然引入课题。 二、联系生活实际学数学。 联系生活学数学,把生活阅历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会用数学来解决日常生活和其它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形成勇于探究、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阅历和已有的学问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因此数

13、学教学应当瞄准与学生生活阅历的最正确联系点,并架起桥梁,使数学学问因贴近生活而变得生动好玩,从而增加学生学好数学的内驱力。为了让学生充分意识到节省用水的必要性,课堂上,无论是本校用水状况,还是家庭用水状况,始终都是严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综合利用所学的数学学问来解决和分析问题,以此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求知成为一种内动力。 存在的缺乏:学生感悟太少。这节课重点是让学生通过看(看图片或视频),说(汇报资料),算(先算出每人铺张一小杯水,再算出全国的小朋友铺张水的一个天文数字),知(了解有关水的一些小学问),感悟水资源额的缺乏,发自内心的行动起来节省用水。由于教师课前担忧时间不够,四个环节匆忙而过

14、,因此留给学生感悟的时间太少。 我的建议:把探究、感悟的时间留给学生,渗透“节省用水”的思想。 数学试卷讲评课设计教案篇5 二年级下册找规律是在一年级所学的找简洁规律的根底上的一种提升。教学目标定位于学生能知道稍简单的循环排列规律,感知生活中事物有规律的排列是隐含着数学学问的,初步培育学生发觉规律和观赏规律美的意识。 公教师紧抓教学目标设计、编排教材,从生活实际入手,从详细的事物中抽象出循环排列的数学学问。听了公教师的课,感觉有许多东西值得我学习。 一、课前预备充分。 依据低年级孩子的心理进展特点,教师做了特别精致有用的课件,直观的向学生呈现出循环排列的变化。各种教具、学具,让学生不仅可以看,

15、可以说,还可以自己动手做一做,通过实践加深孩子对所学学问的印象以及理解。 二、课堂角色定位比拟恰当。 从新授到练习再到活动,刘教师的设计都是以学生为主题,从“说一说你观看到了什么?”到“你能动手设计出美丽的图案吗?”让学生经受了观看、猜想、验证等学习过程。整节课公教师有意识的放手让学生去说,让学生去做,教师则是在适当的时候帮忙孩子进展归纳总结,作为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教师的作用是恰到好处。 三、课堂学习方式多样化。 新课标提出,除了讲授之外,学生主动探究、活动实践和合作沟通也是重要的学习方式。本节课上,公教师通过让孩子观看、探究、独立思索找出图案中四种图形是通过循环排列的规律排列的。后面的练习环节,则是孩子在与同伴的沟通合作中检验并稳固自己所学的学问。 几点建议: 一、教学活动中要适当的留白,急躁的等一等,给孩子充分的思索时间。 二、对于这种抽象的规律能不能给予其生活意义帮忙学生联系生活,从生活中找一找这种规律的应用,比方跳长绳、循环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 租房合同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