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45086515 上传时间:2022-10-2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教学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教学设计.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分析:1、夏商周时期我国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是宗法制,这一时期政治制度的发展呈现以下特点:在王位和爵位的继承上实行世袭制;在地方管理上实行分封制;在王族内部实行以嫡长子继承制为特点的宗法制。2、秦国统一了六国后建立了秦朝。秦朝创立了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初期主要呈现以下特点:以皇帝为中心形成从中央到地方的统治机构;官位不世袭,实行俸禄制度,由皇帝任免;官职有明确分工,既互相配合,又相互牵制。3、“汉承秦制”,由汉至元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逐步发展,主要呈现以下特点: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受到制约而削弱;中央权力不断加强,地方权力不断削弱。4、明清时期,专制

2、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到顶峰,主要呈现以下特点:废丞相、设内阁和六部、增设军机处;中央机构的设立和职权完全服从专制王权的需要;废行省,设三司,直接隶属中央,中央对地方控制进一步加强;大兴文字狱,八股取士,思想文化专制不断加强。课标要求: 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解读课标:根据课标要求,学生应对汉朝到元朝的政治制度演变的基本史实有个较为清晰的了解,并从中概括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认识其在古代中国社会政治发展过程中的影响。学情分析: 在基础知识方面,尽管学生在初中时已经学过本课的部分内容,但对从汉到元的各类政治制度了解不是很多;对各朝名相有所了解,但对相权和

3、皇权的关系了解不多。在前一课中已对一些专有概念如“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进行了理解,但联系、比较能力较差,对从汉至元制度变革原因及作用不易理解。 在学习情绪方面,对具体的感性的历史知识比较感兴趣,对制度、政策、措施的原因分析、结论评价不感兴趣。 教师应对:针对本课概念多,跨度大这一特点。教师借助多媒体课件,采用动态图示法、谈话法、讨论法等手段,动静相长,寓教于乐,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重视图示、引文等材料,在对历史材料的研读和分析中,引导学生初步掌握处理历史资料的一般方法。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 学生通过联系时代背景分析从汉至元政治制度各项措施,理解历史概念,学会用图示的方法整理其演变的历

4、史。2学生学会运用归纳法理清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历史演变过程的两条基本线索(即中央政治制度和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理清从汉至元政治制度发展脉络,掌握各个历史时期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 3通过对古代选官、用官制度的学习,理解政治制度不仅包括行政管理制度,也包括考试、人事管理制度,由汉至元官史制度的发展与完善,从侧面体现了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及管理水平。4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逐步总结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认识这一特点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的深远影响。过程与方法1学生在对历史材料的研读和分析中,初步掌握处理历史资料的一般方法。2学生通过问题探究、历史比较等方法与手段,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

5、力。3. 引导学生运用图表法加强对主干知识的理解,形成本课的知识框架与结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本课的学习,感受中国古代国家管理中的智慧,能认识到制度建设和制度创新对国家稳定、发展的重要性;2能对历史王朝制度建设的成败得失做出符合历史实际的客观的评判。教学重点与难点;教材重点:从汉至元中央和地方的政治制度的演变教材难点: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特点教学过程导入:(1)古今联系教学法以当前新一轮国务院机构改革探索实行大部门体制引入制度创新、提高行政效率的必要性,从而引入中国古代的制度创新。(2)设疑置问法秦朝的制度创新有什么特征?试以秦朝为例说明制度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新课讲授: 一、从诸

6、侯争霸到秦朝统一 1、西周灭亡与东周开始: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史称东周。 2、春秋时期的诸侯争霸。 (1)背景:春秋时期,周天子大权旁落,只能控制都城附近的地区。宗法制、分封制遭到破坏。诸侯不再听命于周天子。 (2)目的:各诸侯国为了控制更多的土地和人民,相互间进行战争。 3、战国时期各国改革、变法,秦国强大起来,完成统一【合作探究】:如何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的争霸战争? 春秋时期,周王室衰微,大国诸侯争霸。争霸的实质是相互兼并,扩张领土,掠夺财富,给人们带来了沉重灾难,但也有积极意义。(请同学们理解掌握) 争霸战争的结果是大国扩展的疆域,实现了区域性的统一,加强了集权的趋势,加快了统

7、一的步伐。 争霸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各霸主都曾经进行改革用以增强国力,其统治下的社会环境相对安定,使经济得到发展。 争霸战争在不同程度上削弱了奴隶主贵族集团的势力,便利了新兴地方势力的发展,加速了分封制的崩溃。 争霸战争使华夏族同其他各族接触频繁,促进了民族融合.二、从汉到元各朝制度演变汉代1、汉加强中央集权的背景: 汉初,丞相权力很大,实际上是朝廷掌握行政大权的总理大臣,威胁皇权。 汉初,地方实行郡国并行制,地方诸侯权势渐强,威胁中央集权。并引发了景帝时七国之乱。2、汉武帝强化皇权的措施建立中朝设置刺史 全国划分为13个州郡,各置刺史一人,刺史位卑权重,代表中央监察地方。推恩王侯子弟(推恩

8、令)3、评价汉武帝的措施 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了大一统的局面,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但权力过度集中也带来一些弊端,东汉后期即位的皇帝大多幼小昏弱,“代行天威”的外戚和宦官互相倾轧,导致政局长期动荡。 【合作探究】1:汉初丞相与秦丞相的职权有何不同?这种变化有何影响?(1)职权:秦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的政事,受御史大夫和太慰牵制。汉丞相,集决策、司法、行政大权于一身,位高权重。(2)影响:君权受到严重削弱。【合作探究】2:面对汉丞相位高权重,汉朝皇帝采取了哪些措施?目的何在?(1)措施:汉武帝重用身边做侍从、秘书等工作的人,让他们担任尚书令、侍中等,参与军国大事,以削弱相权。(设“中朝”,削弱相权

9、,加强皇权;原来的三公九卿成为执行机构“外朝”。)(2)目的:削弱相权,加强皇权。隋唐:【合作探究】:对比隋唐三省六部制和美国的三权分立目的不同:中国是为了加强皇权,美国是为了防止专制独裁;内容不同:中国三省是行政权上的分权,美国是司法、行政、立法分权。作用不同:中国分权作用最主要是分割相权,提高办事率,加强皇权。美国的分权最主要是防止了个人专制和独裁。作用相同:起到了互相牵制与监督。实质不同:中国是皇权专制的体现;美国是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的体现。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与北宋中央集权的强化3、北宋加强集权措施的影响 : 利:基本解决了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矛盾,促进了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弊: 权力

10、过分集中,导致臣下不负责任; 机构臃肿,形成“冗官”,效率低下;军制紊乱,形成“冗兵”,战斗力衰退;财政危机严重,形成“冗费”,造成积贫积弱。元代2、元朝地方管理制度行省制度,河北、山西、山东由中央直接管理地方行政:行省路府州县边远民族地区设宣慰司3、 行省制度建立的意义问题:中央集权发展的趋势是什么? 通过分割地方权力,地方的权力受中央节制的做法,达到加强中央集权的作用。小结:从汉至元中央政治制度演变的特点。(1)皇帝制度的发展和皇权的加强;(2)制度在继承的基础上有所创新。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1、汉朝的察举制(1)涵义:是一种由下而上推荐人才为官的制度。(2)目的:广泛搜罗、管理人才(3

11、)选拔的主要标准: 孝、廉2、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九品中正制。(1)涵义:是一种由品评官评定人才优劣,然后授官的制度。九品,指划分人才优劣的九个等级,中正,是品评官,负责评定人才等级,由世家大族担任。(2)选拔标准:门第声望。(3)弊端:世家大族子弟不注重提高才能。而真正有才学,但出身低微的人,很难到中央和地方出任高官。(4)衰落:随着世家大族的没落,依靠门第选官的九品中正制已无法继续下去。3、科举制的发展。(1)涵义:用分科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员的制度。(2)发展演变:隋炀帝时,政府开始设立进士科,科举制形成。唐宋元各朝继承并完善了科举制。(3)意义(积极作用)它把读书、考试与做官紧密联系起来有利于

12、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提高官员文化素质;科举取仕,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从世家大族的手里集中到中央政府,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选贤任能的公平竞争。这一制度为历朝沿用,影响深远。4、弊端(消极作用):明清实行八股取土,从内容到形式严重束缚了应考者,使许多知识分子不讲求实际学问,束缚了知识分子的思想;八股取土带来的脱离实际的学风,对学术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极为消极的影响;清末科举制度严重阻碍了科学文化的发展,是导致中国近代自然科学落后的重要原因之一;科举制度不利于人才创新,更不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5、经验教训:人才是国家的宝贵财富;完善考试制度,有利于人才选拔;要用德才

13、兼备,敢言直谏者;任人唯亲,姑息养奸则危害严重;我们要树立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观念。教学反思。1、关于角度:“其实中国历史上以往一切制度传统,只要已经沿袭到一百两百年的,也何尝不与当时人事相配合。又何尝是专出于一二人之私心,全可用专制黑暗四字来抹杀?”。(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制度得失)综观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都与制度创新有着密切关系。本设计的主要立意在于寻找与现实政治的链接,触摸古为今用的脉络。我国的改革已经进入攻坚阶段,从古代政治制度的创新中认识改革的艰辛,吸取经验和教训。2、关于内容:本教材从机构与官职的变化谈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趋势,反映了教材编写者对这一专题的解读着力

14、于政治制度史。但笔者以为,政治史不等于官职史,政治文明不等于制度史,如此编写似乎与高中历史新课标的要求有段距离,新课标要求通过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来认识历史规律,亦即只有通过丰富鲜活的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的互动,才能体现政治文明动态发展的精彩性,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因此本设计不只从制度本身看,而融会与制度相关的史实来进行教学,讲出政治史的精彩性来。一方面在典型历史事件的冲突与斗争中阐述制度的变化,例如七国之乱、安史之乱;另一方面以典型历史人物为核心,如汉武帝、宋太祖,阐述重大历史人物对制度演变的作用。3、关于容量:本课内容所谈问题牵涉面广,与其他许多方面的知识有交叉。因此,设计时

15、注意有限原则。尽量用课文介绍的内容来说明特点,不刻意扩展过多的知识。如军事制度、监察制度等。4、关于不足:学界政治史研究的新趋向之一是关注社会史、思想史对政治史的影响。但本设计考虑到高一学生的认知水平而忽略了政治史以外的内容。同时,关于把政治制度史有趣化的问题上,本人虽做出努力,但仍感欠缺。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教学设计单位: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建三江管理局第一中学姓名:李晓明时间2007年5月 5771001803090012095 5790368228596330825771001803090012386 5761373997357606965771001803090013594 57807757990251551257710018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