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术史教程第一讲(090906)课件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45080768 上传时间:2023-11-27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6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美术史教程第一讲(090906)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中国美术史教程第一讲(090906)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中国美术史教程第一讲(090906)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中国美术史教程第一讲(090906)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中国美术史教程第一讲(090906)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美术史教程第一讲(090906)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美术史教程第一讲(090906)课件(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孟老师-理论B 19:06:32今天我们复习的内容是中美史第一讲,一共是四个单元的内容。 孟老师-理论B 19:06:45即从第一单元.史前时期艺术-第四单元.魏晋南北朝时期艺术应该说这四个单元中,最重要的是第四单元。前三单元虽然内容庞杂,但不作为考察的重点。对于设计的同学即理论A班的同学,酌情掌握。孟老师-理论B 19:07:49而对于理论B班的同学要认真对待。至少对这三个单元有个知识上的梳理。但不用作为重点知识来掌握。孟老师-理论B 19:08:16下面开始我们的课程,主要带着大家串讲一遍书,重点的地方会强调。孟老师-理论B 19:09:18有一点需要提醒大家,当我打出知识点的时候,大家要

2、强迫自己去记忆,而不是自己忙着自己的事情。要学会利用时间。 孟老师-理论B 19:09:51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第一章中国美术的开端第一节工具的演进与开展第二节旧石器时代晚期的装饰品孟老师-理论B 19:10:20这一局部没什么重点内容,略过 孟老师-理论B 19:10:30第一章新石器时代美术新石器时代的标志:农耕时代和畜牧业的产生&磨制石器、陶器和原始纺织的出现。第一节陶器本单元的重点一、仰韶文化彩陶一境况简介1、分布:黄河流域,因发现在河南的仰韶村而得名。2、氏族状况:母系2、经济:农业为主,辅之以采集、渔猎和饲养牲畜。3、时间:公元前5000-3000年。二彩陶:1、彩陶最早出现于新石器

3、时代的美术中。2、其上的彩绘颜料是天然的赭石、红土或锰土。有的器皿在彩绘之前还加施一层红色或白色的陶衣做衬底,最后入窑经过1000C左右的高温烧成。由于窑室封闭不够严密,陶土中的氧化铁充分氧化,故烧成后的陶器是橙黄、红或红褐色,纹饰呈黝黑或殷红色。3、绘制工具约是原始毛笔或钝头器。彩陶是重点 孟老师-理论B 19:15:22上图为半坡类型的彩陶 孟老师-理论B 19:15:38三半坡类型1、半坡类型彩陶以西安半坡村和临潼姜寨遗址出土的彩陶为代表。2、造型:以圆底或平底的盆较多,亦有小口长颈大腹壶、圆唇直口鼓腹罐。风格朴实厚重。3、纹饰简朴,一般都饰于器物最显眼的部位,多施黑彩并流行施内彩的装饰

4、风格。纹饰以人面、鱼、蛙、鹿等形象最引人注意,常见的几何纹有宽带、曲折、三角、斜线、菱格、网形纹等,单纯而富于装饰效果。孟老师-理论B 19:18:20上面为庙底沟类型彩陶 孟老师-理论B 19:18:50一庙底沟类型1、河南陕县庙底沟和陕西华县全护村遗址出土的彩陶为代表。2、代表器型:大口小底曲腹盆和碗。盆较大,口部有折沿。3、纹饰大都为黑色,一般装饰在器物外壁的上半部和口沿上。纹饰大多为两端相交的弧线组成的新月形,叶形,花瓣形纹。以及弧线与直线相交而构成的三角形纹。4、底子与纹样各自成形,有阴阳双关,虚实相生之妙。特别是以花瓣形纹组成的菱花饰带,空间互相借用,构思尤为出色,风格华美优美。5

5、、庙底沟类型彩陶标志着我国原始彩陶进入鼎盛时期。 孟老师-理论B 19:18:58庙底沟类型彩陶标志着我国原始彩陶进入鼎盛时期。 孟老师-理论B 19:19:13说明这一类型还是比拟重要的孟老师-理论B 19:20:06三、马家窑文化彩陶1、分布于甘肃,青海地区。年代为公元前3800年-公元前2000年左右。 孟老师-理论B 19:21:561、石岭下类型a .甘肃武山石岭下,中心区域在天水、武山一带。b .泥条盘叠手制居多,器型有壶、罐、瓶。c. 纹饰分几何、动物纹,多为黑色彩绘,构图疏朗。 孟老师-理论B 19:23:422、马家窑类型a.甘肃临洮马家窑遗址。b.泥条盘叠手制c.器型较丰富

6、,有瓮、壶、罐、盆、盂、钵、碗,大容积器皿增多。d.纹饰为波纹状,垂幛纹、或漩涡纹,流利生动;图案构成丰富繁密而多变化。装饰带有主次之分。 孟老师-理论B 19:25:143、半山类型a.甘肃和政县半山遗址。b.代表整个新石器时代彩陶艺术的最高水平。c.器型:长颈或短颈、无颈而有折沿小口宽肩大腹双耳罐。造型比例权衡和外廓线的转折变化都非常考究,形象浑厚、稳重大方。是我国早期陶器工艺史上最成功的造型之一。d.装饰面积较大,装饰带往往多至四五条,主次之分更明显。主次之间互相配合照应,形成一个多样而统一的装饰整体。孟老师-理论B 19:25:544、马厂类型a.青海民和县马厂塬遗址出土b.小口折沿宽

7、肩罐,形体高耸,双耳增大,外廓线不及半山型的紧凑和富于弹性感。 孟老师-理论B 19:27:23三、龙山文化陶器1、分布:黄河流域下流和东部沿海地区。2、父系氏族社会3、黑陶为主4、器型种类较彩陶多。孟老师-理论B 19:28:231黑陶a.黑陶是新石器时代龙山文化的代表性陶器,分布在黄河流域下流和东部沿海地区,属于父系氏族社会。作品分析题首先要定位,即哪个时期,哪个朝代具有代表性的作品。b.黑陶的烧制技术:黑陶是在烧成后在窑顶下水,木炭熄灭后产生浓烟,使陶器渗碳所致,在陶色具有特殊风格。烧制技术c.黑陶特点:黑、光、薄、棱、鼻,即色调乌黑;器表光亮如施釉;胎质细腻致密而坚硬,有的厚度仅在0.

8、1厘米至0.2厘米之间,俗称“蛋壳陶;转折关系清楚明确。有的器物上有凸凹的弦纹,有的器物有盖、把手或穿绳的纽鼻。特点d.黑陶以造型取胜,不施彩绘,陶色单纯古朴,它是继彩陶之后在制陶工艺上又一次突出创造。意义及地位e.龙山文化的黑陶,显示了器物造型的崭新意匠。黑陶杯和黑陶豆造型比例适度,形态轻盈优美。沿口外张,犹如开放的花朵。经典例证孟老师-理论B 19:31:40第二节绘画1、 彩陶上的装饰画孟老师-理论B 19:31:591鸛鱼石斧图彩陶缸 a.鸛鱼石斧图彩陶缸属新石器时期仰韶文化中庙底沟类型的具有代表性的彩陶。b 纹样:图像位于陶缸的腹部,描绘一只高脚长喙的鹳鸟口中衔鱼,一侧画着一个竖直的

9、石斧。鹳鸟通身白羽,用白彩涂出而不勾轮廓。以褐色线画出炯炯有神的眼睛,鱼和石斧用线条勾出轮廓,内施白彩,形象质朴而生动。在淡橙色的陶缸底色的衬托下,画面显得庄重而又醒目。c.鹳鸟和鱼可能代表两个不同的氏族,石斧那么寓示氏族首领的权威,简略的形象组合表现了较复杂的社会内容。这种彩陶是一崇山为中心的伊洛-郑州一带成年人葬具。陶缸上的鸛鱼石斧图是史前绘画中的一件具有纪念碑性质的作品。孟老师-理论B 19:35:132)舞蹈纹彩陶盆 a.出土于青海大通的马家窑文化的代表陶器舞蹈纹彩陶盆。B内壁上画着原始人舞蹈的图像。人物下部有四条平行的线纹,代表地面。舞蹈者分为三组,每组五人,双手互牵成横列,脑后梳着

10、发辫,腰下腿侧有一斜线似为腰间所系绳带或服饰上的兽尾,两侧舞者的外臂皆画成双线,可能是为了表现反复摆动的感觉。五人动作整齐和谐,动态鲜明。每组舞蹈人群两旁又间以数条平行内向的弧线,使画面集中并具有装饰效果。孟老师-理论B 19:36:182、其他门类绘画遗迹 1岩画:在山崖岩石面上用利器刻凿或用矿物质颜料涂绘的图画。在内蒙古、甘肃、宁夏、江苏、云南、新疆等地均有发现,为研究原始社会提供了原始的资料。比拟重要的有内蒙的阴山岩画,宁夏贺兰山岩画,江苏连云港岩画。具有天真纯朴的特点,有的善于抓住动物的特征,有的那么带有大胆奇特的想象。反映了当时人们的思想情感和信仰。第三节雕塑1、动物雕塑陶鸮鼎1作者

11、以鹰鸮的躯体做鼎腹,以其双腿和尾巴做陶鼎的三个支足,器口前端加塑鸮首,和器身浑然一体,丝毫不显得牵强累赘,尖利的喙和炯炯双目,增添了威猛之感。孟老师-理论B 19:40:082、人物雕塑泥塑女神头像 1出土于辽宁建平、凌源接壤地带的牛河梁红山文化女神庙遗址。2头像与真人等大,写实性强,结构比例准确,眉弓高隆。用绿松石镶嵌而成的双目深陷,炯炯有力,嘴唇平厚,做微张掀动状,似在喃喃吐语,展示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位神情威严,令人崇仰的人间主神的形象。3、石玉雕刻 红山文化碧玉龙 1出土于内蒙古翁牛特旗三星他那村红山文化。2高26厘米,身躯卷曲呈反C字形状,伸吻闭嘴,大眼长鬣,体态矫健,通体光润。龙脊上有

12、一穿孔,可悬挂。孟老师-理论B 19:42:34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美术第一章青铜工艺第一节青铜器的造型和装饰青铜器:铜是人类最先利用的一种金属。青铜是铜和锡即铅的合金,具有熔点低,硬度高的特点。而且在浇筑中铜液膨胀性加大,填充性好,器型和花纹都能取得理想的效果。青铜器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古代冶炼技术的成熟。 孟老师-理论B 19:44:51青铜礼器:铜是一种贵金属,青铜器在当时为奴隶主贵族所垄断和享用,一些用于祭祀和宴饮的青铜器被赋予特殊的意义,成为礼制的表达。青铜礼器象征着神权和政权,并具有区分上下等级的功能。这种功能受宗法制度以及礼乐制度支配,在西周时期表现的最为充分。青铜礼器的种类、造型样式、体量、数量都有严格的规定,不能僭越。三代青铜器的种类很多,其形制名称多为今人所不熟悉。依其用途,大体可分为炊煮器、盛食器、酒器、水器、乐器、车马器等。孟老师-理论B 19:45:31一、青铜器的造型二、青铜器的装饰1、青铜器的装饰把戏2、青铜器的装饰意匠第一节 青铜器的开展和演变一、二里头文化青铜器二、商代青铜器 孟老师-理论B 19:45:53这个是什么鼎? 孟老师-理论B 19:46:15谁知道 装潢-杨静(243217381) 19:4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