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建筑专篇(住宅类)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45079131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0.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绿色建筑专篇(住宅类)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绿色建筑专篇(住宅类)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绿色建筑专篇(住宅类)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绿色建筑专篇(住宅类)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绿色建筑专篇(住宅类)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绿色建筑专篇(住宅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绿色建筑专篇(住宅类)(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住宅绿色建筑专篇第一篇 项目基本情况一、工程概况1、 工程名称2、 建设单位3、 建设地点4、 建设规模、层数、高度(可以是指标表的形式)5、 绿色星级目标二、设计依据1、 甲方提供设计任务书2、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063、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4、 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5、 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50325-20016、 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T500337、 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J1188、 深圳经济特区建筑节能条例2006.119、 深圳市节约用水条例2005.310、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2

2、002年版)11、 深圳市城市规划标准与准则2004 12、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0613、 住宅建筑规范GB50368-200514、 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75-200315、 深圳市居住建筑节能设计规范SJG10-200316、 深圳市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实施细则SJG 15-200517、 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9318、 采暖通风和空气调节工程设计规范GB50019-200419、 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20、 深圳经济特区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条例1993.1221、 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J 118-8822、

3、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T 50033-200123、 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 50034-200424、 绿色照明工程技术规程DBJ01-607-200125、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26、 建筑中水设计规范GB50336-200227、 建筑与小区雨水利用工程技术规范GB 50400-200628、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29、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30、 民用建筑太阳能热水系统应用技术规范GB50364-200531、 污水再生利用工程设计规范GB50335-200232、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 16297-199633、 室内

4、空气质量标准GB/T1883-200234、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35、 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50327-200136、 室内装饰装修材料有害物质限量标准GB1858018588-200137、 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GB6566-200138、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要求GB 50011-200139、 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 50314-200040、 居住区智能化系统配置与技术要求CJ/T174-200341、 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339-200342、 深圳市建筑智能化系统等级评定方法。请各专业核查第二篇 建筑一、规划1、 _市所在地域主导

5、风向为_风,平均风速为_m/s,周边_(有、无)高大建筑、生产污染,应在规划设计中_(应、可不)进行自然通风模拟分析。建筑总平面设计有利于冬季日照并避开冬季主导风向,夏季利于自然通风。2、 本工程周边_(有、无)城市主要干道、生产基地等严重噪声源,_(应、可不)进行噪声模拟分析;住区环境噪声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 3096的规定。3、 建筑场地应进行土壤氡检测,并根据检测结果做相应的防治措施。4、 人均居住用地指标:低层不高于43、多层不高于28、中高层不高于24、高层不高于15。5、 住区建筑布局保证室内外的日照环境、采光和通风的要求,满足现行国家标准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

6、范)GB 50180 中有关住宅建筑日照标准的要求。6、 种植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乡土植物,选用少维护、耐候性强、病虫害少、对人体无害的植物。7、 住区的绿地率不低于30,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不低于1。8、 住区风环境有利于冬季室外行走舒适及过渡季、夏季的自然通风。9、 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植物自然分布特点,栽植多种类型植物,乔、灌、草结合构成多层次的植物群落,每100m2绿地上不少于3株乔木。10、 选址和住区出入口的设置方便居民充分利用公共交通网络。住区出入口到达公共交通站点的步行距离不超过500m。11、 住区非机动车道路、地面停车场和其他硬质铺地采用透水地面,并利用园林绿化提供遮阳。室

7、外透水地面面积比不小于45。二、建筑单体1、 利用场地自然条件,合理设计建筑体形、朝向、楼距和窗墙面积比,使住宅获得良好的日照、通风和采光,并根据需要设遮阳设施。2、 建筑材料中有害物质含量符合现行国家标准GB 18580GB 18588和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GB 6566的要求。3、 建筑造型要素简约,无大量装饰性构件。4、 施工现场500km以内生产的建筑材料重量占建筑材料总重量的70以上。5、 在建筑设计选材时考虑使用材料的可再循环使用性能。在保证安全和不污染环境的情况下,可再循环材料使用重量占所用建筑材料总重量的10以上。6、 土建与装修工程一体化设计施工,不破坏和拆除已有的建筑构件

8、及设施7、 每套住宅至少有1个居住空间满足日照标准的要求。当有4个及4个以上居住空间时,至少有2个居住空间满足日照标准的要求。8、 卧室、起居室(厅)、书房、厨房设置外窗,房间的采光系数不低于现行国家标准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T 50033的规定。9、 对建筑围护结构采取有效的隔声、减噪措施。卧室、起居室的允许噪声级在关窗状态下白天不大于45dB(A),夜间不大于35 dB(A)。楼板和分户墙的空气声计权隔声量不小于45dB,楼板的计权标准化撞击声声压级不大于70dB。户门的空气声计权隔声量不小于30dB;外窗的空气声计权隔声量不小于25dB,沿街时不小于30dB。10、 居住空间能自然通风,通

9、风开口面积在夏热冬暖和夏热冬冷地区不小于该房间地板面积的8,在其他地区不小于5。11、 室内游离甲醛、苯、氨、氡和TVOC等空气污染物浓度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 50325的规定。12、 居住空间开窗具有良好的视野,且避免户间居住空间的视线干扰。当1套住宅设有2个及2个以上卫生间时,至少有1个卫生间设有外窗。13、 自然通风条件下,房间的屋顶和东、西外墙内表面的最高温度满足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 50176的要求。14、 采用可调节外遮阳装置,防止夏季太阳辐射透过窗户玻璃直接进入室内。15、 制定垃圾管理制度,对垃圾物流进行有效控制,对废品进行分类收集,

10、防止垃圾无序倾倒和二次污染。16、 设置密闭的垃圾容器,并有严格的保洁清洗措施,生活垃圾袋装化存放。17、 垃圾站(间)设冲洗和排水设施。存放垃圾及时清运,不污染环境,不散发臭味。第三篇 结构1、 本工程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2、 本工程采用现浇混凝土采用预拌混凝土与预拌砂浆病句,不得现场自拌;3、 本工程在 填写 部位 采用 (高性能混凝土名称)高性能(强度性能、轻质等)混凝土;在 填写 部位 采用 HRB400级或者更高级的钢筋或者钢材 高强度钢。4.2.1 本工程的主要建筑材料钢筋、沙石、砌体等建筑材料产地距离施工现场500km 4、5、 本工程在 填写部位 采用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或者

11、钢网架结构等等;6、 本工程 填写部位 可采用再生 混凝土或者再生砂浆等等;7、 本工程采用的预制构件有 填写构件、部件名称 ;8、 经过综合比较优化后,本工程采用 钢结构、预应力混凝土结构 结构体系,其中 部位 结构形式为 填写结构形式:如钢-混凝土框架支撑结构、框架剪力墙与预应力大板结构 等等 。9、 本工程土建与装修一体化施工,在 楼层位置梁上需要预留设备洞口;在 部位(外墙)需要事先结合 如幕墙 设计图,预埋锚固构件,具体详见 图名 图。10、 对既有建筑进行改造利用时,应依据国家有关规范对其主要受力构件和结构体系进行检测鉴定11、 桩基础设计桩长大于20m时不宜采用人工挖孔桩。12、

12、 采用混凝土结构时,应满足以下要求:11111)结构体系宜优先选用大开间空心楼盖结构等新型结构体系;2)材料宜采用高强和高性能混凝土、轻骨料混凝土、高强钢筋和新型砌体材料;3)混凝土宜掺高效外加剂与掺合料。13、 滨海建筑结构应有防腐蚀的措施。14、第三篇 给排水1、 用水定额选取及用水量计算表1 综合径流系数计算表序号功能设计用水定额定额单位用水单位用水量备注1办公45L/人天2商业8L/m2营业面积天3会议8L/座次4绿化浇洒1L/平米日5地面冲洗2L/平米日6景观补水5水体净水容积7未预见水量152、 给水系统分区本工程市政供水压力约0.25MPa。本工程给水采用分区供水方式,其中低区(

13、地下二层二层)利用市政水压直接供水;高区(三及三层以上)由变频供水机组加压供给,变频供水机组及生活水池均设在地下室。3、 给水系统水源本工程给水系统可利用的水源有:1) 市政生活饮用水供水管网;2) 市政再生水供水管网;3) 项目自建中水处理站,中水水源为雨水、废水、全部生活污水;各水源的供水状况如下:1) 市政生活饮用水管网供水量:?m3/d;供水范围:2) 市政再生水管网供水量:?m3/d;供水范围:3) 自建中水站供水量:?m3/d;供水范围:本项目非传统水源利用率可达32%。4、 排水系统本工程排水采用雨、污分流制,污废合流制。其中:雨水采用入渗、回用相结合的利用方式,即屋顶设置种植屋面、场地采用透水地面的形式,最大限度降低综合雨水径流系数,项目综合径流系数详表2;表2 综合径流系数计算表序号功能材质面积(m2)径流系数综合径流系数1屋顶种植屋面硬质屋面2绿地厚度500mm厚度500mm3水体4道路透水地面非透水地面5广场透水地面非透水地面本工程污水统一收集,经化粪池处理后的上清液引至自建中水处理站(中水处理站设于?旁),中水处理站日处理量为550m3,每日供中水量为475.56m3;中水处理采用国内外先进生物膜处理工艺(MBR法),处理后的达标中水用于本工程绿化道路冲洗、地下车库冲洗及卫生间冲厕等,以达到节水目的。5、 节水措施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