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对学生认知偏见的成因分析及克服偏见的策略.doc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45077569 上传时间:2023-12-1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对学生认知偏见的成因分析及克服偏见的策略.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教师对学生认知偏见的成因分析及克服偏见的策略.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教师对学生认知偏见的成因分析及克服偏见的策略.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教师对学生认知偏见的成因分析及克服偏见的策略.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教师对学生认知偏见的成因分析及克服偏见的策略.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师对学生认知偏见的成因分析及克服偏见的策略.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对学生认知偏见的成因分析及克服偏见的策略.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师对学生认知偏见的成因分析及克服偏见的策略在教育实践活动中教师可能会对学生产生一些消极的看法,甚至会对某些学生产生认知上的偏见,从而妨碍教师准确地认知学生,阻碍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本文将就产生认知偏见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克服认知偏见的策略建议。一、教师对学生产生认知偏见的原因在教育实践中,教师对学生产生认知偏见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种:1、第一印象导致的偏见在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与学生接触时,首先接触的信息是学生的仪表、言谈、表情、衣着、初次上课时的坐姿、神态等信息。这些信息影响着教师对学生第一印象地形成。这种第一印象在一定时期内往往会成为一种定式,难以改变,在一个阶段内影响着教师对学生的

2、看法,甚至顽固地形成一种偏见。如果第一印象好,教师会对学生今后的行为有好的看法,并对其言谈举止向好的方向解释和预测。反之,教师会对学生有不好的看法,并对其以后的表现向不好的方向解释和预测。第一印象的消极影响如下:首先,第一印象会使教师对学生“先入为主”形成定式,在掌握信息不充分和理解不全面的情况下,容易形成对学生的片面认识。心理学家琼斯等于1968年曾做过一个实验注,很好的说明了这个问题。实验过程是让同一组被试者考察两个学生的作业情况,让这两个学生解答同样的问题,即30个难度相等的数学题。这两个学生是由实验者事先安排好的,让他们都答对其中一半数学题,但一个学生被规定只答对试题的上半部分,另一个

3、学生被规定只答对试题的下半部分。在作业完成后让试者评价“哪个更聪明些”。结果多数试者认为,在题的上半部分就能正确解题的学生聪明些,而在题的后半部分能正确解题的学生不好前者聪明。这个结果表明,由于第一印象的作用,使试者对于一个学生开始就做对不少题目和另一个学生开始就做错不少题目获得极深的印象,这种印象影响了试者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对学生认知的偏见。在许多情况下,教师与学生见面之前,就已经通过档案材料、学习成绩、班主任的介绍等间接地获得了有关学生的某些信息,并在此基础上构成对学生的第一印象,形成了认知上的偏差。其次,第一印象也会造成教师对学生“以貌取人”的错误认识。社会心理学家Cliford

4、和Walster所做的实验注证明了这一点。他们让被试者先观察两张容貌美丑不同的女孩的照片,而且照片下方附有一段完全相同的文字,说明这两个小女孩曾有过某些过失行为,然后让被试者(成人妇女)根据提供的线索来判断这女孩平时是否有不良行为.结果发现,她们对这两个女孩的评论截然不同:对长的美的女孩的评论偏向于说她有礼貌,听话,即使有过失,也是偶然,可以原谅的;而多数试者则把长的丑的女孩推断为一个“问题儿童”,认为她的过失行为是必然的,不可避免的。很显然,这些看法和推断是由于“以貌取人”造成的。“以貌取人”的现象在师生交往中是经常存在的。在教师与学生的初次交往中,学生的表情和手势,眼神与体态等都可能使教师

5、对学生“以貌取人”,形成对学生的错误认识。如新生报到时。教师虽然对新生的品德,才学,性格一无所知,但往往会根据学生的外表构成对他的第一印象。如果衣着不整,蓬头垢面,污言秽语,就会给教师留下不良的第一印象。这些印象不仅影响着教师对他们的态度,也影响着教师对他们的情感和行为。2、晕轮效应导致偏见晕轮效应是指主体对别人知觉上的一种偏差倾向。当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主要品质、特征形成或好或坏的印象之后,就会影响他对这个人的言语行为的一切认知和评价,造成以偏概全的主观倾向。 教师在与学生的交往过程中,也会因为对学生的某种表现产生强烈的好或坏的印象,从而掩盖其他表现,造成认知上的晕轮效应。如某个学生干部,人际

6、关系好,随和,或在某些工作中成绩不错,于是在评选“三好学生”时,他的某些缺点及不良品质可能被掩盖或忽视,甚至可能被人为地赋予某些并不存在的优点;相反,对于学习较差或行为习惯较差的学生,由于经常达不到教师的要求,从而引起教师的不满,在这种情况下,他的缺点被不断泛化,有时在其它方面表现出来的优点也可能为地否定了。晕轮效应不仅影响着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和看法,还会造成其对学生行为和感情上的厚此薄彼、期望不分。1966年,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曾做过一个实验注,他在一所学校声称对学生做了一次发展潜力测验,但实际上并没有进行这项测验,他们只是随机地在各班级抽取了少数学生的名字,故意告知教师说他们是最有发展潜力

7、的学生,要求教师认真观察,注意保密。结果十八个月以后,被抽取的少数学生的学习成绩真的比其他同学进步快。究其原因,就在于教师对学生的期望所致。因为由实验者所提供的住处引超教师对这些学生行为上的翔、感情上的期望,因而使学生的自信心增强,按照教师的期望和要求塑造自己的行为,出现了学习飞速进步的奇迹。优秀教师和班主任以爱心、关怀促使后进学生转变为优秀学生的经验也说明了这个问题。3、刻板印象导致的偏见人们由于地理、经济、政治、文化等条件而集合在一起,因而对不同人群的认知总有一种共同的较为固定的看法,并以此作为判断评价其人格依据的现象,就是刻板印象。如现实生活中人们通常认为北方人大多是豪爽的、正直的、能吃

8、苦耐劳的fm方人一般是聪明伶俐的、随机应变的;教师是文质彬彬的、一丝不苟的;商人是见利忘义、唯利是图的等。刻板印象对教师也是有影响的,使不少教师头脑中形成了关于某一类学生的固定印象。如教师有时会有意无意地按照年龄、性别、家庭地位和经济条件、居住地区等特征,将学生划入某一类别,并依据自己头脑中已有的关于这类学生的固定印象来判断鞭个性。对男生总会认为抽象思维能力强;对女生则会认为鞭抽象思维能力差而语言表达能力强;对偏远地区的学生,会认为其善良老实,但灵活性差;对城市的学生会认为其聪明伶俐,但圆滑世故。这些刻板印象,都是教师的偏见所致,是教师运用过去有限有经验对学生做出不正确结论的结果。刻板印象的积

9、极作用是能把现实的学生归类,因而在某种情况下有助于概括地了解学生。但若这种归类不符合学生群体的实际情况或者只是对某些学生的非本质特征做出概括,就会形成错误的认知,从而导致不正确的判断,贻误教育工作。二、克服教师对学生认知偏见的策略建议1、更新教师对学生认知的固定模式,正确认识现今学生的观念和行为表现方式目前,存在比较突出的现象是,教师队伍中特别是中老年教师,喜欢用自己学生时代 的思维模式和行为表现形式来看待现在的学生,从而得出现在的学生不懂礼貌、不好教育、不能吃若、思想太复杂等一些不好的结论。须知学生也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现代学生的一些优点是过去时代自然学生所没有的。如现代学生接受知

10、识的方式和掌握的知识量,现代学生的思维辨别能力、教学活动中的参与意识和能力,现代学生的创新能力等等,就是过去时代的学生很难相比的。教师在对学生的认知上必须与时俱进,不能用过去的学生模式来要求现在的学生;必须面对已经发展变化的学生,不断探索更为有效的教育方法,从而走出对学生认知上的误区。2、平易近人,以积极的态度接近学生、了解学生,是教师克服对学生认知偏见的前提教师要消除学生“以貌取人”、“先人为主”的消极心理效应,就要做到平易近人,全面地了解学生、关心学生、热爱学生,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通过密切接触,逐步深入了解学生。不仅要看到学生的外部表现与外表特征,而且更要透过这些表面现象,把握学生的

11、本质。否则,以固定不就的第一印象看特待学生,是不能正确地认识和理解他们的。3、对学生要一视同仁,平等地对待他们对优秀作品学生都应该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在看到学生优点的同时,必须看到优点背后的缺点。学生既有强烈是学习动机、浓厚的学习兴趣、敏捷的思维、丰富的想象等积极品质,又有意志薄弱、知行脱节、自制能力差等消极品质。这就要求教师要深入学生实际,关心学生,信任学生,一视同仁地对待他们。对他们要循循善诱,促使他们向好的方面发展,切实纠正和弥补其不足之处,不“偏爱”、不“偏恶,消除晕轮效应以及由此带来的“一好俱好”或“一坏俱坏”的绝对观念和片面认识。4、既要了解学生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又要看到他们的个性差异,刻板印象是教师对学生群体最简单的认识,虽然有助于对学生做概括性的了解,但因其依据不足、知识经验狭窄,所以易产生偏差,造成对某些学生的成见,影响师生之间的正常交流与交往。因此,教师要消除对学生的刻板印象,就要努力学习,认真提高辩证思维能力,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和经验。既要了解学生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与特点,又要了解他们存在的特殊异质;既要看到不同年龄阶段所表现出来的共同特点,又要看到由于遗传素质、环境与教育以及个体主观努力不同造成的个体差异;既要看到学生的现实表现,又要用发展变化的眼光去观察在他们身上所蕴藏着的巨大能量和发展潜力,从而做到因材施教,使每一个学生都尽其所能地向前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