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堡特语言观点的关联性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45070255 上传时间:2023-08-15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6.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洪堡特语言观点的关联性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洪堡特语言观点的关联性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洪堡特语言观点的关联性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洪堡特语言观点的关联性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洪堡特语言观点的关联性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洪堡特语言观点的关联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洪堡特语言观点的关联性(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品范文模板 可修改删除撰写人:_日 期:_洪堡特语言观点的关联性论文导读:在洪堡特的诸多语言理论中。只是关联的角度不一样。本文就试图从语言的精神力量这一角度来分析他的几个相关的语言概念。这里首先对洪堡特的五个重要的语言观进行关联性分析。精神力量,洪堡特语言观点的关联性。关键词:洪堡特,语言观,关联,精神力量引言在洪堡特的诸多语言理论中,很多概念和理论看起来好像是分散的、独立的。事实上这种独立性是相对的。他的所有的语言理论其实都有着某种千丝万缕的关系,只是关联的角度不一样。本文就试图从语言的精神力量这一角度来分析他的几个相关的语言概念,并进一步探讨它们之间的关联性所在。这里首先对洪堡特的五个重

2、要的语言观进行关联性分析。一对几个语言概念的分析.内在语言形式洪堡特并没有明确地定义什么是“内在语言形式”,在他对这一概念的阐释中,内在语言形式是作为语音形式的对立面存在的。作为提出这一概念之第一人(姚小平,1995),洪堡特曾对“内在语言形式”的特点、性质及其与人本身密不可分的关系进行过分析。从人的角度来看,语言可以划分为两种构建原则 (constitutive principles):“内在语言意识(我用这一术语指的是人的全部精神能力,而不是某种特殊力量);还有语音,它取决于器官的属性,以世代相传的习惯为基础。”(Humboldt, 1988: 214)洪堡特所指的语音形式就是一种相对于内

3、在意识的外在形式,借助于人体的发音器官而存在,受制约于世代相传的传统习惯。相比而言,由人的全部精神力量所构成的内在意识,即内在语言形式,则属于人的纯智力的方面,是一种内部规律。受人的主观因素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内在语言形式是动态的,变化的,自主的;而外在语言形式则是相对静态的、不变的、被动的。前者通过后者发生作用。语言与思维从内在语言形式这一概念出发,我们认识了语言的本质 其完全内在的、纯智力的方面,即语言的精神力量。如果把一种语言视为一个形式,人的精神力量就是这种形式相对立的质料之一。“形式总是相对于内容 (Materio) 洪堡特也称之为“质料”(Staff) 而言的。硕士论文,精神力量。

4、” (姚小平,1995:114) 从形式与内容的关系考虑,人的精神力量与语言本身构成了一对矛盾统一体,由此也就涉及到了洪堡特的第一个语言范畴 语言与思维的关系。洪堡特认为语言是思想的创造,两者同时产生,密切相关,构成了人类智力发展的两个方面。“语言恰当的发展进程与人类智能的发展进程有一种天然的谐和关系。思维的需要在人身上唤醒了语言,因此,从语言内部生成的一切也必然促进思维顺利地进行。”(Humboldt, 1988: 144) 这种自然地结合必然使一方作用于另一方,形成一种无止境的循环运动。精神力量与语言以某种方式相互运动。“语言表达思维和情感,同时也要随着思维和情感的运动而运动,两者在速度上

5、,形式上及其它方面都保持一致。”(Humboldt, 1997: 63) 人的思维和感觉通过语言表达出来,语言也因此获得其自身的特点和色彩,语言又以话语表达的形式从外部刺激着人的思维和感觉,并随着人的心理和思维的运动而运动。只要人的思想不停止,就会对语言产生影响,不断地丰富词汇。改善语言。同样,语言的变化也会反作用于思想。. 语言世界观洪堡特的语言影响思维的论述反映了他的语言世界观。按照洪堡特的说法,“每一种语言都被赋予了一种独特的世界观”(Humboldt, 1988: 60)每一个民族所使用其语言的方式都反映了他们对世界的认知,通过语言这种思维外壳,人们能够更清晰,更准确地表达自身对世界的

6、看法,从而更进一步提升对世界的认知程度。语言是介于人与自然之间的一种特殊的物质,通过语言,人们对自然世界认识的更充分,世界观也随之而生成。作为认识主体的人把对事物的看法用语言表达出来,就形成了语言世界观,语言也因此同时具备了主观性和客观性。语言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实体不仅仅是可以被认识的,它更是可以用来表达人的思维和体现人们对世界的认知程度,这也正是语言与其它客观实体的最大不同之处,他注定是一个主观溶于客观的矛盾体,即洪堡特所说的“语言有异于、独立于心灵和语言隶属于心灵”(Humboldt,2002: 75) 人生来不具备任何一种语言,他只有通过主观意识去逐渐学习并接受一种或是几种语言。然而一旦

7、人掌握了一种语言,或是在掌握了一种语言的同时,之前机械性的学习会被一种内在的知觉和创造的方法所代替,那么之前的被动也转化为一种主动。所以,人在受到语言制约的同时又可以去丰富、壮大和创造语言。因而,人们学习的目的最终还是要创造。.语言的创造力在语言的内在形式中所涉及的智力因素及其对语言的影响作用在很大程度上都通过语言的创造性展示出来。洪堡特把语言称为“创造性活动”,即说话者与听话者对语言运用的能力,而不是“产品”,一种对语法的僵死的描述。“语言就其真正的本质来看,是某种连续的,每时每刻都在向前发展的事物。语言绝不是产品(product)(Ergon),而是一种创造活动(activity)(Ene

8、rgeia)。硕士论文,精神力量。” (Humboldt, 1988: 49)洪堡特强调的语言创造力是讲话人的大脑和思想所固有的东西,讲话者是语言的创造者,同时也接收并理解所创造出的言语成品,这是一种有生命力的创造活动。因此语言不可以仅仅被看成僵死的被讲出来的,或被写下来的“产品”。正是由于这种创造力,语言可以随着外部条件的变更而改变,可以在任何时候都对有限的语言材料进行无限的创造和利用。.语言的个性和共性“要充分理解洪堡特关于语言创造性特征的观点,也必须联系到洪堡对语言的辩证理解。”(孙周兴,1994:52)洪堡特对语言个性与共性的理解是:“在语言中,个别化和普遍性协调得如此美妙,以至我们可

9、以认为下面两种说法同样正确:一方面,整个人类只有一种语言,另一方面,每个人都拥有一种特殊的语言。”(Humboldt, 2002:62)以上洪堡特的几个语言观点都体现了洪堡特对语言的共性和个性的辩证的理解。首先从内在语言形式这一概念提出的目的来看,洪堡特是要强调语言的个性和多样性,“洪堡特提出内在语言形式这个概念,确是为了强调个别性”(姚小平,1995:119) 在个体内在智力因素的影响下,语言具有无限多样性,然而,也正是从精神力量出发,语言同时又具备共性和整体性,因为,人类精神的个性只是在一定范围内的差异性,而其本质是统一的。就拿智力程度来说,不存在优劣之分,只是在它发挥作用时,形式和力量是

10、不同的。从语言与思维的关系来看,尤其是语言世界观更体现了个性与共性的辩证关系。在语言与思维的相互作用中及主观与客观的相互替换中,民族的精神个性才能表现为各具特色的民族语言,而从某一种民族语言也可以了解一个民族的精神特征。语言的既独立于又依赖于精神力量的矛盾双方在人类统一的本性中相互转化。“上述矛盾对立的真正答案在于人类本性的统一中。”(Humboldt, 2002:76) 从语言的创造性来看,受人类统一性影响的人类无限的创造力量是一种规律的创造;而受精神个性影响的是一种瞬时的、爆发性的非规律的行为,“精神力量的个性就是语言创造中的一种非规律的行为。”(方钰,2004:28)语言的个性与共性在表

11、现形式上就形成了语言的差异性和同形性两大特点。一方面,“洪堡特认为,精神个性的创造性、突变性决定语言结构的变化。”(吴波,2006:88);另一方面,语言的同一性根源于其内在精神力量的同形性,“各种语言在智力运作上似乎显得彼此相等。,既然人们的目的和手段是相同的,这种运作似乎也理应相同;况且,语言在智力方面确实保持着较大的同形性。” (Humboldt,1988:81)这也是洪堡特关于语言是“一”又是“多”的辩证法。二.对以上概念关联性的讨论由此,在精神力量这一主线的贯穿下,洪堡特的这几个关于语言的概念和认识就被联系在了一起。从内在语言形式这一概念出发,我们看到语言中精神力量这一内在的智力因素

12、的存在,这一内在因素与外在因素的相互作用又引申出了洪堡特关于语言与思想关系的阐述,从中,我们可以看到更为具体生动的语言与思维相互发生作用的运动过程。在这一对相互交错的力量中,从人的智力因素对语言的影响说起,洪堡特又阐述了另外两个概念,即“语言世界观”及“语言的创造性”。这种内在的联系不仅把洪堡特的几个独立的观念紧密的联系在一起,更加深了人们对洪堡特语言观的理解,从而形成系统性的认识。此外,从以上的几个语言概念中,我们还可以看到洪堡特的人文主义观点和语言哲学观。硕士论文,精神力量。硕士论文,精神力量。不管是语言的内在形式、语言世界观还是语言的创造性反映的都是人类的精神本性,而其精神本性的双重性又

13、决定了语言的个性和共性共存的特点。因此,洪堡特的语言观其实是他的人文观点的产物,他的语言观源自其对人本质的研究。同时,不管是对语言还是对人的本质的研究,洪堡特都运用了辩证的方法,从个性与共性的关系,从差异性与同形性的论述,都体现了洪堡特的科学的辩证的思维。所以,我们在对待洪堡特本人及其理论和观点的态度上也应该始终保持辩证的思维和态度。三.结论总之,洪堡特的语言观点,尤其是以上的几个观点从几个方面都体现了其相关性。语言内在的,纯智力因素构成了语言的本质,在语言与思维的相互关系上又可以看出人类精神力量的决定作用,尤其体现在语言的创造性这一特性上。它们又都蕴含着并受到精神个性与共性的辩证关系的影响,

14、使语言置身于一个差异性与同形性共存的矛盾体中。因此,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几个看似分散的语言概念之间的内在关联,我们还认识到这种关联所体现的更为深刻的意义,即洪堡特研究语言的最终目的是要对人的本性进行剖析,而他研究的方法就是辩证法。所以,洪堡特的语言观本质上又是一种人文观,也是语言哲学观。硕士论文,精神力量。通过以上从语言的精神力量角度对洪堡特的一些相关概念的关联性的分析,我们可以举一反三去分析他的其它观点和理论。硕士论文,精神力量。事实上,洪堡特的其它很多看起来不相干的概念和语言观点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只要学者们研究的够仔细、有耐心地对其进行分析归纳整理,一定会形成更系统的认识和理解,从而帮助

15、我们更好的学习,掌握洪堡特的语言观,以最终加速我们对语言的研究过程。参考文献1姚小平.洪堡特人文研究和语言研究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5. 113131.2Humboldt, W. von. On Language:The Diversity of Human Language- structure and influence on the MentalDevelopment of Mankind. 1836M. Translated into English by Peter Heath, Cambridge and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

16、y Press. 1988.3Humboldt,W. von. Essays on LanguageM.Ed. By T.Harden and D.Farrelly. Frankfurt amMain; Berlin: Bern; new York; Paris; Wien: Lang.1997.4洪堡特.论人类语言结构的差异及其对人类精神发展的影响(姚小平译)M. 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5孙周兴,威廉姆洪堡的语言世界观,浙江学刊J. 1994(4):50-54.6方钰,2004,洪堡特的语言研究理论述评,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J.第1期:26-29.7吴波,洪堡特的“精神力量”的特性及其与民族和语言的关系,南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J.第5卷第1期( 2006年1月): 84-8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