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幼儿园幼小衔接计划标准范文(2篇).doc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45070193 上传时间:2023-11-26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幼儿园幼小衔接计划标准范文(2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23幼儿园幼小衔接计划标准范文(2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23幼儿园幼小衔接计划标准范文(2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23幼儿园幼小衔接计划标准范文(2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23幼儿园幼小衔接计划标准范文(2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幼儿园幼小衔接计划标准范文(2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幼儿园幼小衔接计划标准范文(2篇).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3幼儿园幼小衔接计划标准范文从幼儿园到小学,不仅是学习环境的转换,也包括教师、朋友、行为规范和角色期望等因素的变化。通常会存在几个方面的断层问题:1、关系人的断层;2、学习方式的断层;3、行为规范的断层;4、社会结构的断层。我园幼小衔接工作在指导思想上要坚持面向全体幼儿,促进幼儿体、智、德、美的全面发展。针对幼儿身心发展特点,从幼儿园的实际出发,积极创造条件,通过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教育环境的创设、日常生活的管理、家长工作的开展等途径,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一、在大班末期实施“模拟小学状态”一日生活管理模式。具体内容包括:1、早晨入园要求在8:00前到园,不迟到。以培养幼儿遵守作息制度,早

2、睡早起,有规律生活的良好习惯。2、早晨取消区域活动,改为较为统一的建构、阅读活动,并要求幼儿能坐在自己的位置上进行晨间活动,不随便走动,以形成良好常规。3、适当延长上课时间至_分钟左右,适当减少游戏时间。4、适当改变学习环境,为了跟小学的课堂环境接轨,将幼儿的座位改成接近小学的较规范的上课座位形式。5、建立良好的课堂常规,要求幼儿做到举手发言,当他人发言时须安静倾听。6、建立小值日生制度,适当增加一些简单的劳动,如扫地、擦桌子等。7、要求幼儿自背小书包入园,养成自己整理学习用品的好习惯。8、培养幼儿会独立地穿脱衣服、鞋袜,大小便自理(自备手纸),养成良好的进餐、午睡等生活习惯。9、学会正确的坐

3、姿和握笔姿势。二、做好家长工作,形成教育合力。1、针对幼小衔接工作及本班的实际,召开专题家长会,以取得家长的配合。2、邀请小学教师,举办“为孩子入园做好准备”的专题家长讲座。3、各班开辟专门的“幼小衔接工作家教园地”,加强与家长的信息交流。4、具体内容包括:大班幼儿园家长怎样对孩子进行入学前准备教育、“幼小衔接”的问答、孩子要当小学生,准备充分跃龙门、正确指导孩子阅读5、开展家长开放日活动,让其了解幼儿园的幼小衔接教育,了解孩子在园的表现。6、要求家长在家庭中做好幼儿入学前的生活、心理、学习物质的准备,给幼儿购买的学习用品力求简洁实用,小巧安全。三、加强与小学的联系和交流。1、组织幼儿参观小学

4、。(要求参观前有谈话,让幼儿带着问题去参观,如小学生是几点钟到校的?小学生怎么样上课?一天上几节课?上课时怎么样坐?午饭在哪儿吃?等问题,参观时可与小学生交谈,了解小学情况;参观回来后再组织谈话,解决疑惑,使幼儿了解小学生生活,为入小学作好准备。)2、我园教师与小学教师相互听课、评课活动。3、小学教师到幼儿园上课、幼儿园教师到小学上课的交替开课观摩活动。四、指导思想:幼儿园大班升入小学是教育过渡的关键时期,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如何让孩子顺利过渡小学的生活呢?这需要幼儿园、家长两方的合力,我园在今年的幼小衔接工作上具体做了以下的计划。五、工作目标:3、通过活动,使幼儿能顺利过渡,从生活、活动、学

5、习、心理等方面较好地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六、具体措施:2、向家长宣传幼小衔接的重要性。向家长宣传幼小衔接方面所开展的每一项工作,并向家长提出一些相应的要求,如要求家长配合学校在家督促自己的孩子能在指定的时间内完成某项具体的任务,培养幼儿做事的效率性,为学校学习提供在时间上的保证;培养幼儿责任性,使幼儿的学习能够坚持有始有终。3、加强班级幼儿日常生活管理,力求幼儿全面发展。(1)、加强幼儿生活能力的培养。培养幼儿遵守合理的作息制度,有规律的学习与生活,早睡早起,培养幼儿能独立地完成穿脱衣服、鞋袜,养成良好的进餐、等生活习惯。(2)、对幼儿进行情感教育,培养幼儿任务意识、规则意识与独立意识。鼓励幼儿

6、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培养幼儿做事有计划,井然有序,不拖拉;通过各种游戏加强幼儿遵守纪律、规则,并锻炼幼儿的意志与品质。鼓励幼儿多与同伴、老师交往,鼓励幼儿建立合作意识。(3)、注重教育的渗透性,提高幼儿的学习适应能力。2023幼儿园幼小衔接计划标准范文(二)“幼小衔接”问题广泛涉及到家庭、幼儿园、小学等教育机构,并直接关系到儿童的健康成长,所以“幼儿园与小学的研究”这一课题所获得的成果对当前有重大现实意义。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工作,不是单方面因素就能解决的,需要调动各方面因素一起做好以下准备。一、幼儿本身应做好以下准备:1、生理准备:进入小学后,儿童的生活条件和教育条件都将发生新的变化,幼儿由事事依

7、赖父母逐渐过渡到事事独立完成,因此,即将进入小学的幼儿应该具有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1)具有良好文明的进餐、睡眠、排泄、盥洗等卫生习惯。2)能自己整理自己的仪表,注意保持仪表整洁。3)会动手整理好自己的物品(书包、铅笔盒等)。4)了解身体主要器官及自身生长的需要,掌握自我保健的有关常识和简单方法。能沉着地处理日常生活中可能出现的紧急情况。2、心理准备:目前,人们关注的主要是大、中、小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而对于幼儿园如何进行心理素质教育的研究还很少,对于即将离开幼儿园进入小学的幼儿来说,这是他们人生的一个转折点,他们由事事依赖父母逐渐过渡到事事独立完成,所适应的以游戏为主要形式的活动改变为学习为主

8、要形式的活动,课后还要预习、复习功课或做作业。因此,幼儿入学前一定要具备一定的心理准备。1)要有强烈的求知需要,我们将安排各种以探索为主的活动,提供丰富的材料让幼儿大胆操作,将问题抛给幼儿,发展大班幼儿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有一定的抑制控制能力,能控制冲动,上课不做小动作,坚持完成规定的任务。许多研究都表明儿童的心理理伦和抑制控制之间存在关系。抑制控制能力的训练不仅能提高儿童的抑制控制能力,而且也能提高儿童对心理状态的认识能力,这说明儿童的抑制控制能力可促进儿童心理理论的发展。我们将从游戏、日常生活入手,培养幼儿的一致性、坚持性,培养幼儿的抑制控制能力。4)应具备一定的社会交

9、往能力。因为在社会交往中,儿童会接触到不同的想法和观念,注意自己和他人的愿望、信念等心理状态,并对这些心理状态进行思考。即将进入小学的孩子们更应该加强幼儿的社会交往和言语交流,多向幼儿使用心理状态的词语。如:想要、希望、认为、觉得、记得、忘记等。二、认识幼儿园与小学生活的不同:第一、正确认识幼儿园与小学的主要差异第一,生活环境的变化。幼儿园的活动室,一般布置得美观、形象和富有儿童情趣,不仅有丰富的物质环境,而且包括和谐的心理环境。而小学教室只有桌椅,固定的座位对幼儿缺乏吸引力,而操场上的运动器械低年级享用机会较少,必然使幼儿感到枯燥。第二,生活内容的变化。小学学习是社会义务,是小学生的主要活动

10、,不论对所学的课程是否感兴趣,孩子都要根据国家统一规定的教学大纲来学好所规定的课程。所以我们老师和家长就要努力地让孩子对学习感兴趣。第三,师生关系的变化。幼儿教师像父母般地照料幼儿并参加到幼儿生活的各项活动之中,师生之间形成了和谐、亲密的气氛。而小学教师主要精力放在教学上,对学生生活关心机会较少,师生个别接触时间少,新入学的幼儿可能感到压抑和生疏。以上几方面说明,幼儿教师只有充分认识到这些变化将给孩子带来的影响,才能科学地从生理、心理、行为习惯等方面为孩子做好入学前的准备。三、老师怎么做?第一、培养幼儿规则意识,形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我们可以通过日常生活活动,培养幼儿理解每个活动的规则,帮

11、助幼儿掌握执行规则的能力,鼓励幼儿在活动中发现规则,及没有规则带来的后果(破坏图书等)。第二、培养幼儿的责任感。老师要让幼儿认识任务的含义,意识到老师或成人信任你,才给你布置任务,培养幼儿乐意接受任务的意识,并且帮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并掌握完成任务的本领。第三,培养独立性和生活自理能力。要给幼儿锻炼的机会,让他们独立完成老师布置的力所能及的事情。同时,特别要注意培养幼儿的时间观念和劳动观念。请家长配合幼儿园的目标要求,培养幼儿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如扫地、拣菜等。第四、培养幼儿大胆与人交往的能力。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应从小事做起。例如:叫孩子学会谦虚、有礼貌,不大声喧哗,不与小伙伴抢玩具等等。这些

12、事情看起来很小,但却有利于创造友好合作的氛围,有利于增强孩子们的交往能力。家长们也应多让自己的孩子与不同年龄的孩子交往,多带孩子走出家门,广泛结交伙伴,让孩子成为一个乐于交往和善于交往的人。第五、提高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幼儿园是培养幼儿独立解决问题能力的好场所。我们应该主动从幼儿学习生活的细节上入手-如自己遇到难题时怎么办?如何收拾玩具及学习用品?如何分碗筷、倒垃圾?同时,让孩子学会准确表达自己的意见,能够妥善地解决同伴之间的矛盾。在活动中,特别是自由活动,尝试着放手让孩子们自己去解决问题。第六、进行安全意识教育,增强自我保护能力。离开幼儿园,走进小学,孩子更多面对的是复杂的社会大环境,会遇到很多不安全因素。老师就更应该教孩子很好地保护自己,例如告诉孩子,不随便与陌生人说话,遇到困难如何求助等等。另外,还要教育他们懂得和遵守交通规则,注意自身安全。第4页共4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