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高考作文备考:高考阅卷老师如何就立意打分.doc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45068484 上传时间:2023-03-2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7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高考作文备考:高考阅卷老师如何就立意打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2高考作文备考:高考阅卷老师如何就立意打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2高考作文备考:高考阅卷老师如何就立意打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2高考作文备考:高考阅卷老师如何就立意打分.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2高考作文备考:高考阅卷老师如何就立意打分.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2高考作文备考:高考阅卷老师如何就立意打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高考作文备考:高考阅卷老师如何就立意打分.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2高考作文备考高考阅卷老师如何就立意打分让立意正确、集中虽然在高考作文等级评分体系中并没有“立意”这个说法,立意问题更多地看审题是否切题,中心是否突出。但是,它是一根无形的指挥棒,在暗中操纵着阅卷老师的评分尺度。阅卷老师一般是从两个方面入手评立意分的:1.从文章中心的确立看立意是否正确、集中看文章中心是否突出。当阅卷老师看到你的文章时,能感觉到你的文章有一个明确的中心,而这个中心落实到一个具体的题目上,形成了自己的写作中心,并能让这个中心贯穿始终,统帅所有的材料。同时,文章中表达的见解、看法鞭辟入里,超出一般地显露出来,情感鲜明、态度坚决,那你的文章的立意有可能进入一类卷了。看文章中心理

2、解是否准确、深刻,有无思想。文如其人,人的伟大在于思想。平庸的作文,即指内容空洞、毫无思想的作文。一篇文章有了思想,就有了血肉生命,有了“精气神”。这个思想就是看你对文题有无自己独到的理解、分析。2.从立意的常见误区看立意是否正确、集中立意的常见误区有:偏离题意。认知、情感有偏差。如2010年山东卷作文,若在作文中大谈特谈生活中的阴暗面,社会上的种种不公正现象,固然扣住了“阴影”,但别忘了材料中的辩证关系,还有“光明”。这不仅是偏题问题,恐怕还有认知问题。只看到“阴影”,看不到“光明”的主流。立意散乱,多头绪多中心,缺少集中意识、重点意识。立意陈旧、一般,缺少新意和深刻。这些误区常常是作文立意

3、中的“雷区”,轻易不能碰。这也是给我们的警示。如何让立意正确、集中立意的要求是什么?从基础等级上看,就是正确、集中;从发展等级上看,就是深刻、新颖。这里先谈谈立意正确、立意集中。所谓立意正确,就是立意要符合客观事物的认知规律,有着正确的价值取向,有着健康的情感态度。另外,必须符合题意,不跑题,不偏题。所谓立意集中,就是聚焦观点,一篇文章只能提出一个观点,解决一个问题,太泛则滥,过大则空。如何使立意正确、集中呢?(1)攻其一“点”,不计其余。无论哪种命题,都会给考生以广阔的立意空间,往往可以从多个角度去立意,但关键是选准一个一触即发的“宝贵”的“点”。其实,这个“点”,就在作文试题的材料、导语、

4、话题或标题中。材料作文,若是抒情性材料(如诗歌),每一个意象就是一个角度,一个“点”;若是叙述性材料(如寓言、故事、现实生活现象),其中一人一事一景一物及其两者关系的组合就是一个角度,一个“点”;若是议论性材料(如格言、警句、论断的编组等),每一个观点及其对立面就是不同的角度。可据“象”探“质”,据果探因;可据材料中的矛盾关系、辩证关系分析内在的哲理。如2010年山东卷作文题,就是一个议论性材料作文,材料是托尔斯泰饱含哲理的一句名言。立意的“点”就定位在“光明”与“阴影”的辩证关系上。命题作文,一般来说,标题本身或标题中的关键词语都含有多义性。其中有本义、引申义,也有比喻义、象征义。那么,每一

5、个义项从宏观上看都有一个大的立意范畴,而每一个范畴从微观上看都又有许多小的角度或“点”。如2011年北京卷的作文,三位同学的观点自成一家,老师的总结精准到位,立意时可分别从每一位同学的角度立意:依据甲生之说,可立意为“成功源自实力”;依据乙生之说,可立意为“有竞争才利于均衡发展”;依据丙生之说,可立意为“提倡公平诚信,摒弃弄虚作假”。(2)巧加词语,化大为小。“大题”指题旨范围较宽泛、开放性强的文题,如“常识”、“见证”、“难题”、“早”、“他们”等,可以采用加修饰语的办法来缩小立意、取材的范围。可在标题前面加修饰语,可在后面加中心词,还可以前后都加。如2009年广东卷作文题“常识”,前面可加

6、“生活”、“医学”、“自然”、“科学”、“文化”、“哲学”、“安全”、“道德”等,后面亦可加“特点”、“意义”、“利弊”、“发展”、“稳定与创新”等等。这样,层层加修饰语、中心词,立意的范围越来越小,越来越集中、明确。(3)虚者实之,实者虚之。“虚题”是指比较抽象的文题,一般从哲思、道理、精神层面来命题,如“角色转换之间”、“北京的符号”、“见证”、“怀想天空”等。“实题”,一般从人、事、物、景等层面来命题,如“踮起脚尖”、“有句话常挂在嘴边”、“脸”、“灯”等。虚者实之,就是指以某个具体的人、事、物、景为载体,借实在的物象或事件去诠释抽象的命题。如2009年山东卷作文题“见证”,题目较大较虚

7、,可以像当年一篇优秀作文那样具体为“见证历史的伤痛”,并以此为切入点,选用圆明园、奥斯维辛集中营、诺曼底登陆等材料,论证“对于伤痕与鲜血的见证,不仅仅是为了铭记,更是对后世的警示”这一中心,立意可谓明确、集中、主旨深远。实者虚之,指构思立意由实到虚,由个别升华为一般,透过物象,深入本质,写出这类文题在思想或精神层面的象征意义。如2009年湖南卷作文题“踮起脚尖”,既是角度小的文题,又是一个很实在具体的题目。“踮起脚尖”是一个具体的动作,这个动作有很强的指向性。也许踮脚的人是想看得更高、更远,或者是想够到更高处的东西;也许是在跳舞,等等。这些都是其具体的意义。但写作时应该从这些具体的意义中引申出

8、更抽象的内涵来。如“踮起脚尖”表现出一种对现状不满的抗争,一种永不言败的拼搏,一种对成功与卓越的追求总之,“踮起脚尖”包含着一种奋发向上的愿望,一种努力前行的勇气,一种不懈探索的精神。这便是把具体的动作与抽象的生活哲理结合起来进而化实为虚的立意方法,运用这种方法,自然容易把文章导向深刻。有的文题可实可虚,立意可以由实到虚,虚实转换。如2009年江苏卷作文题“品味时尚”,一篇考场作文是这样写的:开头先品味生活中的“服装”时尚,从牛仔裤到皮尔卡丹西服、鳄鱼T恤,体会到追逐时尚要领生活之潮流;接着紧密联系生活,品读“青春”,进而领悟到“青春”,不仅仅是追逐生活潮流,更在于去追求生活的真、善、美,而真

9、、善、美才是生活、时代中永恒的“时尚”。文章由实到虚,由表及里,层层深入,堪称考场妙文。【作文升格】题目(2008浙江)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都市和乡村,是我们栖居的空间;都市生活和乡村生活,是我们平凡的生活。当我们从平凡的生活中回望时,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感触和期望。请以“触摸都市”或“感受乡村”为题,写一篇作文,可讲述你自己或身边的故事,抒发你的真情实感,也可阐明你的思想观点。要求:立意自定,角度自选;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 现场作文现场诊断升格作文感受乡村浙江考生 我们这些都市人,过着快节奏的生活。生活中总是充满了紧张、沉郁的气氛。一次偶然的机会,让我感受到

10、了乡村生活的气息。 记得是去年暑假,爸爸说要带我去他老家过几天。爸爸老家在乡下,十几岁才进了城,他说我们这些在都市长大的孩子应该体验一下农村生活。 我们没有自己的车,于是坐巴士。这巴士可真小,只能容得下十几个人,跟我们市里的公交车比都没法比,居然还没有空调。一路上我坐着总是不舒服,汗浸透了衣服。只见小巴士一路上跌跌撞撞地开着,路总是那么不平坦,弯弯曲曲越来越窄小。倒是路旁的田野,绿油油的一片,别有一番滋味。这可比那鲜艳的绿化带整齐、好看多了。 来接我们的是爸爸儿时的玩伴,可是他那么黝黑的皮肤和满脸的皱纹,看上去与爸爸的年龄极不相符。他没有太多的言语,总是笑着。他带着我们去了他家。我见到了他的儿

11、子,和我差不多大,但看到了结实、敦厚。而我则是都市人的娇气,好像千金大小姐。很 快就吃饭了,桌子上几乎都是蔬菜,除了一盘猪肉。只见主人家拿出几只大碗,还有两瓶白干。大概晚上他们又要大喝一场了。 晚上,全是青蛙的叫声,吵得我睡都睡不着,转天我就出了黑眼圈。真是过不了这种乡村生活。吵着嚷着要回家,可是爸爸不许,他意味深长地说:“孩子,乡村有什么不好的?你们这些在都市长大的孩子,玩的是电脑,看的是电视、电影,从来没有过过苦日子,其实这并非全是好事。人总是会有贫富的,我们不能一味享乐,要在幸福的生活中想到苦难,多体会一下乡村生活,对你的成长会有好处。” 我这才知道,原来这是爸爸刻意安排的,我不知道爸爸

12、为什么要这么做,也许我没有爸爸的经历吧。但我还是感受一下乡村的生活。美好的乡村生活,我会一辈子记得的。谢谢爸爸。开头能点明并紧扣标题,但相对平实,没有冲击力。语言应力求凝练,原文显得啰嗦。此处最好加几句点题的议论性语句。个别语句表意不清,且有语病,如“看到了结实、敦厚”。缺少点题性的语言,叙述四平八稳,此处应恰当地向主题靠拢。结尾乏力,不能有力地升华主题。感受乡村评卷老师 Country roads, take me home, to the place I belong:West Virginia,Mountain Mama, take me home, country roads,take

13、 me home, country roads. 题记 车水马龙的街头,人潮汹涌的广场,人头攒动的超市,活色生香的都市里,我,生于斯长于斯,虽无沧桑,还是有点疲倦,所以有些向往别样的生活。于是有些怀念那次出游,虽然当时的我还有些无知。 那是去年暑假,爸爸带我去他乡下老家住几天。说我们这些在都市长大的孩子应该体验一下农村生活。 我们没有自己的车,于是坐巴士。这巴士可真小,只能容得下十几个人,跟我们市里的公交车比都没法比,居然还没有空调。一路上我坐着总是不舒服,汗浸透了衣服。只见小巴士一路上跌跌撞撞地开着,路总是那么不平坦,弯弯曲曲越来越窄小。倒是路旁的田野,绿油油的一片,别有一番滋味。这可比那鲜

14、艳的绿化带整齐、好看多了。毕竟是乡村的田野,离大自然近就是不一样。这么一想,身上的燥热似乎被满眼的绿意冲淡了不少。 来接我们的是爸爸儿时的玩伴,那么黝黑的皮肤和满脸的皱纹,看上去与爸爸的年龄极不相符。他没有太多的言语,总是笑着。然后带我们去了他家。我见到了他的儿子,和我差不多大,结实、敦厚、土气,就像那片田野。 很快就吃饭了,桌子上几乎都是蔬菜,除了一盘猪肉。只见主人家拿出几只大碗,还有两瓶白干。大概晚上他们又要大喝一场了。 晚上,全是青蛙的叫声,吵得我睡都睡不着,转天我就出了黑眼圈。真是过不了这种乡村生活。我吵着嚷着要回家,可是爸爸不许。又是晚上,有点醉意的爸爸要带我去村里溜溜。当走到村边傍

15、河的一幢老房子旁时,爸爸说:“喏,这是我小时候的家,我就生在这屋子里。可我十几岁就到城里寻工作去了。后来很少回来,可就是老做梦,梦见你奶奶,梦见这里。有次回来喝醉了酒,倒在你奶奶怀里哭,真是痛快,痛快”我惊讶地听爸爸说着,似乎看见他在月影下泪光闪闪。原来爸爸也会哭。 我这才知道,原来这次出行是爸爸刻意安排的。“多体会一下乡村生活,对你的成长会有好处。”他说。我懵懂地推测着爸爸的用意:他出生在这里,这里有他最牵挂的记忆,最难忘的人。他大概也希望我和他一样永远记住这片土地,这座村庄。 美好的乡村生活,我会一辈子记得的。谢谢你,爸爸。 归家的途中,忽然冒出那首刚背的七绝,心中一颤:柳叶鸣蜩绿暗,荷花落日红酣。三十六陂春水,白头想见江南。花白头发的王安石依然痴心江南水乡,大概他可能也有过爸爸那样的醉心一哭吧。而我似乎有些明白了。 那时,我似乎听到一颗种子在心灵深处悄悄地萌芽的声音考场得分内容18分表达20分发展等级4分42分模拟评分内容23分表达23分发展等级9分55分失误点击升格点评本文给人的感觉虽然真实,但过于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