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docx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45066571 上传时间:2023-03-07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1.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教学内容: 课本第14页例3,练习四第1-3题,三步计算应用题(一)。 教学目标: 使学生娴熟把握数量关系及解题思路,会解答简洁的两、三步计算的应用题。提高学生分析、推理力量。 教学重点、难点: 让学生把握数量关系、学会分析问题的方法,既是教学的重点,也是学习的难点。 教学过程: 一、复习预备。 1.板演: 新镇小学三年级有4个班,每个班40人;四年级有114人。三年级和四年级一共有多少人? 2.思路训练。 全班同学口答: (1)依据条件补充问题,并说出数量关系。 有5个教室,每个教室有8盏灯? 王平同学每天早晨跑500米,跑了5天? 8个打字员共打字1600个? 三

2、年级有160人,四年级有114人? (2)依据问题找条件,并说出数量关系。 平均每人采集树种多少千克? 火车速度是汽车速度的几倍? 香蕉比桔子少多少筐? 买足球共用多少元? 订正第1题,说说解题思路,是怎样分析的。 二、学习新课。 1.新课引入。 复习题是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假如问题不变,转变其中的一个条件,使其为三步计算的应用题,应当怎样表示?(学生可能想到,四年级人数不直接给出,改为四年级比三年级少46人。这样改是合理的,但它不是三步计算题了,因此只能改成:四年级有3个班,每班38人。) 教师点明:这就是我们今日要学习的应用题。(板书课题:三步应用题) 2.出例如3。 新镇小学三年级有4个班

3、,每班40人,四年级有3个班,每班38人。三年级和四年级一共有多少人? (1)审题、理解题意。 学生读题后,说出已知条件和问题。 师生共同完成线段图: 每班40人 三年级: 每班38人共?人 四年级: (2)分析数量关系。 让学生结合线段图自己分析,并独立列式解答,然后集体沟通,说出解题思路和过程。 分析:从最终的问题入手分析,要求三、四年级共有多少人。必需知道三、四年级各有多少人。但题中这两个条件都没有直接告知,因此第一步先算三年级有多少人?404=160(人);其次步算四年级有多少人?383=114(人);第三步再把这两个年级人数合并起来,160+114=274(人)。就是要求的问题,即三

4、、四年级的总人数。 教师板书: 三年级有多少人? 404=160(人) 四年级有多少人? 383=114(人) 三年级和四年级一共有多少人? 160+114=274(人) 答:三年级和四年级一共有274人。 刚刚的思索方法是从问题入手,找出所需要的条件,然后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终算什么。 大家想一想,假如从题目的条件入手分析,那么题目中哪两个条件有亲密关系?可以得到什么新的数量? (三年级有4个班,每班40人,可以求出三年级有404=160(人);四年级有3个班,每班38人,可以求出四年级有383=114(人);最终把两个年级人数合起来,160+114=274(人)就是题中要求的问题。)

5、 3.反应练习。 假如例3的已知条件不变,把问题改成三年级比四年级多多少人,应当怎样解答? 全班同学做在练习本上。 订正时说明是怎样想的。 小结: 我们解同意用题时,在仔细审题理解题意的根底上,最重要的是分析数量关系,把握分析方法,既要依据条件想问题,得到新的已知数量,也可以依据问题找条件,哪个条件是已知的,哪个条件是未知的,因此要先把未知的条件求出来。这两种分析方法是要常常用到的所以要切实把握。 三、稳固反应。 1.独立解答。 体育教师买了3个排球,每个40元,还买了2个篮球,每个62元,小学数学教案三步计算应用题(一)。一共用了多少元?(先用线段图表示出已知条件和问题,再列式解答) 解答后

6、,学生说说解题思路,并订正。 2.比拟题。 (1)菜场运来黄瓜8筐,每筐25千克,茄子12筐,每筐20千克,运来的黄瓜和茄子共有多少千克? (2)假如转变其中一个条件,茄子12筐,改为8筐,其余条件和问题不变,应当怎样解答? 学生会消失的两种解法: 258+208 (25+20)8 =200+160 =458 =360(千克) =360(千克) 请同学们比拟一下这两种解法的解题思路是什么?哪种解法比拟简便? 通过争论明确,有些应用题,由于解题思路不同,解题方法就不同,而且计算的步数也不一样。有的三步计算题可以用两步计算,这样使得计算比拟简便。 同学们想一想,(1)题能否用两步计算?为什么?(从

7、而明确由于两种蔬菜的筐数不一样,也就是当求两个积的和(或差)时,没有一样的因数,就不能用简便方法计算。) 3.粮店运来25包大米,共重2500千克,运来40袋面粉,共重_千克,一包大米比一袋面粉重多少千克? 四、全课总结: 我们今日学习的复合应用题,都是由几个简洁的一步应用题组合而成的。解答是首先要理解题电,在此根底上分析数量关系是关键,无论采纳哪种分析方法,都要找出条件与问题之间的关系,计算时要养成仔细,细心的习惯。 五、作业。 练习四第13题。 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 教学目标: 1、结合详细情境,在用多种方法表示等量关系的活动中了解等量关系,知道同一等量关系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2、初步

8、体会等量关系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重点: 找等量关系。 教学难点: 查找和表达等量关系的方法。 教具预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呈现目标 白板出示教科书中连环图。提出问题:你能说出三幅图分别表示什么意思吗?跷跷板怎样就平衡了?你能尝试表示这组相等的关系吗? 强调这个等式,就是一个等量关系式。 二、探究新知 (一)沟通自学状况 活动一:姊妹俩和姚明身高的关系,找出等量关系。 看书回答下列问题: 1、我比妹妹高20厘米,有哪两个量?如何表示? 2、姚明的身高是我的2倍,有哪两个量?如何表示? 3、依据对话画出线段图。 活动二:看书(他们还找出了这样的等量关系,你能看懂吗?) 姚

9、明身高2=妹妹身高 笑笑身高-20厘米=妹妹身高 所以,姚明与笑笑身高的关系是: 姚明身高2=笑笑身高-20厘米 1、明确3个等量关系。 2、哪些是同一等量关系的不同表现形式? (一)小组展现成果,适时导学 1、组内沟通收获和疑问. 2、小组汇报。 三、达标反应 1、长方形的长、宽、周长、面积分别用a、b、C 、S表示,你能写出那些等量关系? 2、完成教材第65页1、2、3题练习 1、第1题:什么时候相等?你能说出等量关系吗? 100克+一个樱桃重量=一个苹果的重量 2、第2题:请你表示以下数量间的等量关系。 指名说出等量关系。 一个苹果重量+一个梨的重量=200克+100克 一个鸡蛋重量2=

10、100克 一本数学故事的单价3=15.6元 3、第3题:学生读题,了解题意。 在练习本上,写一写等量关系式,学生可能只写一个,告知学生同是三个数量可以写出不同的数量关系式。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和不明白的地方? 五、布置作业 1、当堂作业:省略。 2、课后作业:练一练第4、5题。 板书设计: 等量关系 妹妹身高2=姚明身高妹妹身高+20厘米=笑笑身高 姚明身高2=妹妹身高笑笑身高-20厘米=妹妹身高 所以,姚明与笑笑身高的关系是: 姚明身高2=笑笑身高-20厘米 课后反思: 这节课主要是通过跷跷板和天平能够左右平衡的原理来讲解等量关系,让学生能够依据图中意思列出一条用文字表示的等量

11、关系式子,在整堂课的过程中,发觉学生对于看天平列等量关系式的题目能够简单写出,可是对于纯文字的题目,要求从里面找出等量关系,学生许多确是无从下手,不知道该怎么去写,说明学生不能够很好的对文字题目的意思进展分析,在这一块的确需要再进展强化训练,要让学生多读题,学会找题目的中的关键量,然后再用题目中给出的数字条件用适宜的运算符号跟关键量精确的串联起来,列出我们需要的等量关系,列出其中一条等量关系后,要擅长提问学生,让学生学着自己去列出不一样的等量关系式,这样能够很好地熬炼学生的发散思维。 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 教学目标 1.经 历从生活情境到方程模型的建构过程,会用方程表示简洁情境中的数量关系

12、。 2.提高独立思索、合作沟通的力量。 3.在列方程的过程中,进展抽象概括力量。 教学重点 把握方程的解的意义,用方程表示简洁情境中的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 用方程表示简洁情境中的数量关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下面哪些是等式? 哪些是方程? 5y 36x=97?8+9m 10-x=3?54+x9 57=35 6y+6=48 2x+3x=20 2.解方程。 10-x=5? x+1 0=20 x+3=1 2 x-11=5 二、走进新课。 1.等式两边都乘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 个不为0的数),等式还成立吗? 解:等式成立。 2.请你用发觉的规律,解出我们前面列出的方程。 4y=_ y=500 3.解方程。 (1)x3=9 x=27 (2)7y=28 y=4 4.以下解法正确吗? (1)x-19=19 解:x-19+19=19-19 x=0 正确解法:x-19+19=19+19 x=38 (2)3x=36 解:3x 3=363 x=12 三、随堂练习。 1.解方程。 (1)6x=156 (2)3x=630 (3)59+x=120 (4)x28=0 四、小结 等式两边都乘 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等式成立。 五、作业。 教材P71第5题。 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经受探究积的小数位数与乘数的小数位数的关系的过程,并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 租房合同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