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科学活动设计教案.doc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45064959 上传时间:2022-10-19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9.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幼儿园科学活动设计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幼儿园科学活动设计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幼儿园科学活动设计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幼儿园科学活动设计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幼儿园科学活动设计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幼儿园科学活动设计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园科学活动设计教案.doc(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幼儿园科学活动设计教案 活动目标: 观看各种不同的蛋. 通过观看和操作活动课件产生探究各类蛋的兴趣. 知道鸭蛋、鹌鹑蛋、鸭蛋、乌龟蛋和蜗牛蛋的外形、颜色和大小. 活动预备: 数种不同的蛋(如:鸡蛋、鸭蛋、皮蛋、茶叶蛋、鸵鸟蛋、鸽子蛋). 有关蛋的资料及课件。 活动过程: 1、事先请家长帮助收集不同种类的蛋。 2、展现收集的蛋,请幼儿观看各种蛋的外形、大小和颜色,并加以比拟。 3、让幼儿操作活动课件,知道和熟悉不同的蛋 4、将幼儿收集的蛋打(剥)开来,请幼儿看一看蛋里面是什么样子,有什么不同的地方,为什么? 5、将熟蛋切开,和幼儿共享;生鸡蛋则请大家轮番搅一搅,煮个蛋花汤。 活动评价: 能比拟

2、各种蛋的外形、大小和颜色。 能说出蛋里面有什么。 延长活动: 可以请幼儿带一本有关蛋的书来幼儿园里和大家共享。 找一个晴朗的日子,您可以带幼儿到园所四周的公园,请幼儿认真地观看树叶或小池塘,或许会找到一些动物的蛋宝宝。 幼儿园科学活动设计教案2 一、研讨思路:该活动内容是幼儿生活中再熟识不过的现象,然而其中却蕴涵着很多科学的神秘以及教育和讨论的价值。我们选择这一内容,在幼儿园大、中、小三个年龄班开展教学研讨,旨在探讨大、中、小三个年龄班幼儿科学探究和表达的特点与水平,增进教师对幼儿进展特点和水平的熟悉与把握,提高师幼互动的相宜性与有效性。依据三个年龄班幼儿认知的不同特点,以及各班幼儿已有的阅历

3、根底,各班教师做了充分的预备性试验,在亲历体验活动中分析把握活动的重难点、关键点,并讨论如何将难度较大的内容分解犯难度相宜的几个步骤,使试验探究的每一步既具好玩味性,又具有挑战性,既能引发思索,又有胜利的感受。小班活动的重点在于感受物体是否会下落,物体是怎样落下来的,在此根底上尝试做简洁的记录,体验观看与表达的乐趣;中班幼儿探究比拟两种不同材料制作的降落伞下降的速度有何不同并记录;大班的切入点放在猜想并探究不同物体下落的速度及其影响因素,并能按下落速度的挨次作记录和分析。以此探讨同一内容在各年龄班开展活动时,所应把握的层次性。 二、活动规划与反思 活动一:落下来啦 活动要求: 1、对物体落下来

4、的现象感兴趣,有初步的探究_。 2、学习运用语言、体态动作等表达自己的发觉,初步尝试记录。 活动过程: 1、小故事引发幼儿猜想:物体是否会落下来?以激发兴趣。 2、观看材料,摆布物体进展感性探究体验:它们是不是都落下来了? 3、其次次探究,比拟落体的不同方式。幼儿边玩边沟通自己所玩的物体,观看落下来的样子,引导幼儿运用语言、体态动作等表现自己的发觉。 4、学习记录:观看记录表上贴的物体,引导幼儿选择相应物体尝试后把该物体下落的样子画下来。 5、延长活动:玩落体嬉戏,如“托气球、吹羽毛”等,启发幼儿观看更多落表达象,并想方法使其落不下来。 本园教师观看反思:相宜性行为: 1、本活动目标定位较好,

5、能依据本年龄段幼儿的认知特点,重在培育幼儿对常见科学现象的兴趣和初步的探究_。 2、教师能够较好地把握活动的重难点、关键点,充分考虑了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本班幼儿的实际进展水平,引导幼儿运用语言、体态动作等表达自己的发觉,符合幼儿最近进展区的需要。 3、教师在活动中能注意让孩子在玩中探究,丰富体验,特殊是能大胆地尝试让幼儿将自己的感受与体验用绘画的形式记录下来,给幼儿较充分的进展时机。 4、努力创设了宽松自由的探究气氛,促使幼儿能自主地在与材料的互动中建构阅历,激发幼儿探究的_,体验探究的乐趣。 不相宜性行为: 1、问题:在师生互动中,教师的观看不够细致深入,仍旧有一些重结果的倾向。缘由:教师

6、在活动过程中,仍旧受传统的目标意识影响。对策:教师应努力提高自身的观看水平,对幼儿临时消失的一些状况作出准时和相宜的回应,要更加敬重过程,从幼儿的角度、眼光了解事实。 2、问题:幼儿积存的体验还不够多、不够深入。缘由:小班幼儿还不擅长主动与同伴交换、合作地玩,因此表现出局部幼儿接触的材料不够多。 3、对策:可供应更多的材料,注意引导幼儿与同伴交换材料、合作探究。 幼儿园科学活动设计教案3 活动预备: 卡通板、废旧纸盘、色卡纸、双面胶、彩泥、泡沫板、剪刀、录音机、小鱼的录音、海洋垃圾的布景等。 有益学习阅历: 1、亲近大自然,爱惜动物,有怜悯心,有初步的环保意识。 2、知道大海中常见的几种鱼类的

7、名称及其生活习性。 3、参加变废为宝的活动,会用它们大胆地进展艺术表现与制造,喜爱装饰。 活动过程: 一、海底观光:观看录象片-海底世界的漂亮风光 提问:你在海底世界中看到了什么呀? 小结:海底世界可真奇妙,许很多多的生物都生活在大海中。 二、观看资料片:大海中的鱼(片中向幼儿介绍了一些常见的海鱼及其相关学问)。 提问:生活在海底世界中最浩大的一个家族是什么家族? 你们熟悉哪些生活在海底的鱼呢?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去开开眼界吧!(看_) 观后提问:生活在海里的鱼可真多呀,你记住了哪些,说说看吧? 小结:除了这些鱼儿外,还有许很多多生物生活在大海里,看来海底世界真是个好大的家呀,可是小朋友们,你们

8、知道吗近年来由于我们人类不留意爱护这个家,致使海水患病了严峻的污染,给生活在海里的小生物带来了灾难呢!你们听,这是谁在说话? 三、听录音:一条可怜的小鱼在表达亲人、朋友和自己的不幸遭受,由于家园受到严峻污染,他们已经无家可归了,它在向小朋友恳求帮忙。 四、向幼儿展现“垃圾密布”的海洋(用万通板和废旧物品、果壳、易拉罐等布置而成的展板)。 小鱼的家变成如今这个样子,这是谁造成的呢? 今后我们应当怎样爱护海洋呢? 现在,我们应当如何帮忙小鱼呢? 五、清理海洋垃圾,请小朋友用双手清理垃圾,还鱼儿一个漂亮的家。 六、美工活动-变废为宝。幼儿运用多种美工材料动手制作,共同装饰展板,布置漂亮的海底世界。

9、幼儿园科学活动设计教案4 活动目的 1. 引导幼儿自己尝试做小试验,使幼儿初步感知“水蒸气蒸发”以及“雨是怎样形成的”等一些科学现象。 2. 了解雨与人类的关系。 3. 激发幼儿观看、发觉、探究自然的兴趣。 活动预备 1. 木偶台、木偶小兔、兔妈妈。 2. 酒精灯、烧杯、玻璃片、玻璃杯、火柴。 3. 投影机、故事小水滴旅行记、有关幻灯片、磁带。 活动过程 一、 教师木偶表演,提出尝试问题 教师以兔妈妈带小兔出去玩,突然天下雨了,小兔问妈妈:“天上为什么会下雨?”的故事情景导放课题,提出问题:“小朋友,你知道天上为什么会下雨吗?” 二、 小朋友做小试验(幼儿第一次尝试,分组活动) 1. 幼儿点燃

10、酒精灯,把水加热。 2. 教师提出尝试问题:认真观看一下,你发觉了什么? 3. 小结:水热了就会有水蒸气,很多水蒸气向上跑的现象叫做“蒸发”。 4. 争论:你平常看到过“蒸发”现象吗? (发散性思维) 三、 观看水蒸气遇冷变成小水珠的现象“幼儿其次次尝试,集中活动) 1. 请你摸一下,玻璃片是冷的还是热的? 2. 倒热水在杯里,问:杯子里冒出来的是什么?(水蒸气) 3. 把玻璃片盖在茶杯上,会消失什么? 为什么玻璃片上会有小水珠?得出试验结果:水蒸气遇冷就会变成小水珠。 四、 放幻灯(通过直观教学,重点理解“为什么会下雨”的科学现象) 1. 太阳是一个大火球,又像一个厅怪的炉子,衣服、手帕、江

11、河、土地里的水被太阳一晒,都变成了水蒸气,这么多的水蒸气都到哪里去了呢? 2. 请小朋友听一个好玩的故事小水滴旅行记(结合幻灯) 3. 请小朋友把“天上为什么会下雨”的小隐秘告知兔妈妈和小兔。 五、 了解雨与人类的关系 1. 请幼儿试着说出雨的好处。 2. 请幼儿试着说出雨的危害。 3. 总结幼儿讲的雨的好处的危害,教育 幼儿从小学学问、学本事,长大当下名科学家,要让雨为人类做更多的好事。 幼儿园科学活动设计教案5 【活动目标】 1、观看两面镜夹角的变化所带来的物体成像数量的变化。 2、尝试记录两面镜成像的现象。 3、愿意表述自己的探究过程和试验结果。 【活动预备】 1、一面大的两面镜;每人一

12、面单面镜、两面镜、各种立体小玩具。 2、记录纸、笔若干。 【活动过程】 1、幼儿了解单面镜的成像现象。 (1)教师组织幼儿自由地照小镜子。 师:“小朋友们长得真得意!教师今日特意为每一位小朋友预备了一面小镜子,让朋友照一照自己得意的样子。看一看,你在小镜子里面能看到你自己的什么呢?” (2)幼儿同伴间相互沟通。 师:“你发觉镜子里有几个自己?” 2、探究两面镜好玩的物体成像现象。 (1)熟悉两面镜,激发幼儿的探究欲望。 师:“今日教师除了给小朋友们预备了一面小镜子外,还给小朋友们带来了另一种镜子,你们看,它像什么?它是怎样做成的?”(出示特大的两面镜) (2)师:“这种镜子就叫两面镜。它特别好

13、玩!可以渐渐地翻开,还可以。渐渐地合起来。”(教师边讲边演示)接着教师边看边作惊异状说:“咦!这两面镜真好玩!还可以看到一些好玩的现象,小朋友,你们猜一猜我在两面镜里看到了什么好玩的现象呢?” (3)师:“那我毕竟看到了什么呢?小朋友们想知道吗?请小朋友把你们桌子上的两面镜拿起来玩一玩,看一看你能发觉什么好玩的现象呢?” 3、幼儿第一次探究,初步感知两面镜成像的好玩现象。 (1)幼儿照两面镜,教师观看指导。 (2)组织幼儿相互沟通。 师:“小朋友,你们刚刚在两面镜里发觉了什么好玩的现象?和一面镜子里照出来有什么不一样?为什么会这样呢?” 4、幼儿其次次探究,进一步感知两面镜好玩的物体成像现象。 (1)幼儿用各种立方体小玩具和两面镜玩一玩,进展探究,教师留意观看和指导,并鼓舞幼儿相互沟通。 师:“刚刚,小朋友发觉了这么多好玩在现象。其实,两面镜还会变更多的戏法呢!看,教师还给小朋友预备了很多小玩具,请小朋友用这些小玩具和你的两面镜一起玩一玩,看看你们还能发觉什么更好玩的现象?” (2)组织幼儿沟通探究的结果。 师:“刚刚,小朋友用小玩具和两面镜一起玩了玩,又发觉了什么更好玩的现象呢?” 5、幼儿第三次探究,感知两面镜夹角的变化所带来的物体成像数量的变化并记录结果。 (1)教师鼓舞幼儿连续探究并记录,教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