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护理学课程标准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45064592 上传时间:2024-02-22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护理学课程标准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中医护理学课程标准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中医护理学课程标准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中医护理学课程标准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中医护理学课程标准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医护理学课程标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护理学课程标准(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职护理专业中医护理学课程标准课程名称:中医护理学总学时:54学时(其中实验22学时)适用专业:护理专业(中医护理方向)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中医护理学是中等卫生职业学校护理专业的专业课之一,是中医护理方向的必修课。通过近年来的探索,我们将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分为中医基本知识和中医护理技术两大部分。基本知识部分涵盖中医学最基本的理论知识,通过讲解力求使学生对中医有较为完整系统的认识;护理技术部分则包含了有中医特色的饮食、情志、运动、用药和针灸调护等内容,教学过程以实验实训或临床为主,以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目的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了解中医学生理、病理及诊治基本知识的基础上,掌握中医护理的基

2、本理念、基本方法和基本技术,为将来在中医医院、社区医院和乡镇医院从事中医护理工作,打下良好基础。中医护理学采用课堂讲授、教师示范、实验实训及临床见习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加强学生对中医基本知识的理解、掌握和应用,注重每一教学内容之间的联系。突出重点,讲清难点。并说明本课程在整个护理专业的地位,适当对比现代护理理念,突出中医特点。 二、基本教学内容和学时安排本课程共54学时,其中课堂讲授30学时,实验实训22学时,考试2学时。 (一)教学时间安排表: 教学内容课堂讲授 实验实训第一部分 中医基本知识16 4第一章 中医护理原则与特点2第二章 中医哲学思想 阴阳的概念和内容 1 五行的概念和内容

3、1第三章 中医生理脏腑3 2气血津液1第四章 中医病理病因 2 病机第五章 中医诊断 (望、闻、问、切)4 2第六章 中医防治预防 2治则八法第二部分 中医护理技术 1418 第一章 整体调护 1 第二章 一般调护 1第三章 饮食调护 11 第四章 情志调护 1 1 第五章 运动调护 1 1 第六章 环境调护 1 1 第七章 用药调护中药分类与常用药 4 2方剂的概念及常用剂型煎药法 2用药法 2 第八章 针灸调护经络与常用腧穴 4 2刺灸方法 4针灸拓展 2考试 2合 计 32 22 (二)实验项目、性质与器材、学时安排: 序号 实验项目 性质与器材 学时 01 脏腑形态结构综合性;标本、模

4、型、尸体 2 02 望诊、脉诊 应用性;舌诊模型、脉诊仪、患者2 03 饮食调护综合性;饮食结构和性味选择104 情志调护综合性;七情相制与疾病关系 1 05 运动调护综合性;运动类型与适宜人群1 06 环境调护综合性;气候地域社会环境与健康107 中药性状综合性;饮片标本2 08 中药煎煮法 应用性;用具、用水、用火等 209中药外用法、中药灌肠法应用性;患者 210 毫针刺法应用性;自身、互相及患者2 11 人体常用50个穴位定位综合性;自身、互相及患者2 12 灸法、拔罐及其他针灸法综合性;自身、互相及患者2 13 推拿按摩手法 综合性;自身、互相及患者2 合 计 22第一部分 中医基本

5、知识第一章 中医护理原则与特点(2学时)【目的要求】知识目标:掌握中医学及中医护理学的含义 ; 整体观念、辨证施护的概念和内容 。 技能目标:了解中医护理的起源、 各朝代中医护理的发展 。 态度目标:热爱中医事业,立志为中医而奉献。【教学内容】第一节 中医护理在典籍中的体现:历代医著、医家对护理的记载和论述。第二节 中医护理的基本特点与原则:整体观念、辩证施护、独特的护理技术。【教学建议】讲授法、分析法、讨论法、情境教学法。教学中注重启发、引导,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使教学内容直观形象,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吸引学生注意力,加深对课堂内容的理解。第二章 中医哲学思想(2学

6、时)【目的要求】知识目标:掌握阴阳五行的基本概念 、阴阳学五行说的基本内容 。技能目标:学会阴阳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 态度目标:用物质的、运动的观点看待一切事物和现象。【教学内容】第一节 阴阳:阴阳的概念、内容及在中医学中的应用。第二节 五行:五行的概念、事物的五行归类、五行的生克乘侮及在中医学中的应用。【教学建议】讲授法、分析法、讨论法、情境教学法。通过教学录象和现实生活举例,印证阴阳五行学说的物质观、辩证观、矛盾观、运动观、平衡观,引导学生运用这些观点分析事物和现象,并逐步应用到中医学中。第三章 中医生理(6学时)【目的要求】知识目标:掌握五脏的生理功能及其相互联系 。 技能目标:

7、能够运用五脏生理功说明相应的人体生理、病理现象 。 态度目标:正确看待人体的结构和功能,培养探索人体未知奥秘的兴趣。【教学内容】第一节 脏腑:五脏的主要功能及相互关系;六腑的概念及功能;奇恒之腑的概念。第二节 气血津液:气、血、津液的概念及主要功能。【教学建议】讲授法、案例法。课堂讲授基本概念,到人体实验室和中医实验室观察挂图、标本、模型及尸体。认真填写实验报告:列出五脏和六腑的表里关系,五脏和五官、五体的对应关系;写出中医和西医脏腑概念的主要不同;观察尸体,你有什么感想?利用教学多媒体充分展示脏腑之间的联系。举临床实例加深学生对脏腑生理功能和病理现象的理解。第四章 中医病理(2学时)【目的要

8、求】知识目标:掌握外感六淫、内伤七情、饮食劳逸及瘀血、痰饮的基本内涵及致病特点 ;技能目标:学会分析各种常见病因的致病原理。态度目标:消除迷信思想,树立正确的疾病因果观。【教学内容】第一节 六淫:风寒暑湿燥火的概念及致病特点。第二节 七情:怒喜思悲恐惊忧的概念及致病特点。第三节 饮食劳逸:饮食不洁、不节、偏嗜及过劳、过逸。第四节 其他病因:瘀血、痰饮。【教学建议】引导法、归纳法、分析法、案例法、讨论法。 结合生活现象和临床实例引导学生自行归纳常见疾病的致病因素,并分析古代外感六淫认识的直观性、朴素性和局限性;内伤七情认识的客观性和先进性以及饮食劳逸因素的现实意义。第五章 中医诊断(6学时)【目

9、的要求】知识目标:掌握四诊的基本内容,尤其是舌诊、脉诊的临床意义 。 技能目标:熟悉望闻问切的基本方法; 态度目标:培养认真、仔细观察病情和视病人如亲人的职业素养。【教学内容】第一节 望诊:全身情况;局部情况;舌诊。第二节 闻诊 :听声音;嗅气味。第三节 问诊:十问歌的基本内容第四节 切诊:正常脉象和16种常见病脉【教学建议】讲授法、演示法、实验操作法、互动法、案例法。先结合图片、模型及视频资料进行课堂讲授并进行演示,然后进校内实验室充分利用模具、舌象仪、脉象仪进行分组操作、互换角色演练,再到校外实训基地病房进行面对病人的直观教学。第六章 中医防治(2学时)【目的要求】知识目标:掌握“治未病”

10、的概念、治疗基本原则和“八法”的内容。 技能目标:能熟练指导病人做好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工作。 态度目标:牢固树立早防早治的疾病防治观。 【教学内容】第一节 预防: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第二节 治疗原则:调整阴阳;扶正祛邪;三因制宜。第三节 治疗八法:汗、吐、下、和、温、清、消、补。【教学建议】讲授法、总结法、案例法。 利用临床正反两方面的实例说明治未病的重要性,引起学生对治未病的足够重视;回顾前面所学章节内容,自然推出中医治疗的基本原则和常用八法。第二部分 中医护理技术第一章 整体调护(1学时)【目的要求】知识目标:掌握整体调护的概念及特点;中医护理在开展整体护理中的优势。 技能目标:运用整体观

11、念,力争做到多方面护理相结合,利于病人的康复。 态度目标:做事认真、细致、对待患者热情真诚。【教学内容】第一节 整体调护的概念及特点第二节 护理程序在中医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教学建议】自学法、讲解法一般讲解+指导性自学。通过下载资料或引导学生浏览相关网页,了解古代文献中整体护理的内容和现代整体护理的内涵。第二章 一般调护(1学时)【目的要求】知识目标:掌握病室病床要求;病情观察的方法及要求;一般调护的内容。 技能目标:学会对患者的日常基本护理。 态度目标:认识到护理工作的重要性,树立服务病人光荣的理念。【教学内容】第一节 病情观察第二节 日常生活起居护理【教学建议】讲解法、自学法一般讲解+指导性

12、自学。鼓励学生阅读相关文献,了解古代一般将息调养和现代一般护理的内涵,并比较二者的异同。第三章 饮食调护(2学时)【目的要求】知识目标:掌握食物按结构、按寒热按五味分类的意义;学会辩证调配食物 。 技能目标:熟悉常见米面类、果蔬类以及肉蛋类食物的寒热分类 。 态度目标:认识饮食对患者康复的重要性,对饮食调配要有高度责任心。【教学内容】第一节 食物的结构分类第二节 食物的寒热分类第三节 食物的五味分类第四节 饮食调护的原则【教学建议】课堂讲解+案例分析利用教学多媒体展示常见的食物,分析其结构、寒热、五味归属并结合生活体验和临床实例说明合理调配饮食的重要意义。第四章 情志调护(2学时)【目的要求】

13、知识目标:掌握七情及其相互关系,情志致病的条件 。 技能目标:熟练情志宣泄法、转移法、相制法的应用 。 态度目标:学会谈话技巧,用自身良好的心理和情绪影响、引导患者。【教学内容】第一节 七情与疾病第二节 情志的调护【教学建议】课堂讲解,案例分析。 讲解正常情志与五脏的关系,异常情志与疾病的关系;举历史典故和现实生活中情志致病的实例,掌握宣泄法、转移法、相制法等调护的基本技巧。 第五章 运动调护(2学时)【目的要求】知识目标:掌握运动类型及运动与健康的关系。 技能目标:能指导病人进行常规运动康复。态度目标:指导患者要认真细致,不厌其烦。【教学内容】第一节 劳逸与健康:生命在于适度运动。第二节 运动形式:主动运动与被动运动;动功与静功。【教学建议】讲授法、分析法、讨论法、情境教学法等。 结合平时生活经验,讲解过劳与过逸对机体的影响;利用多媒体展示,讲解运动护理的形式;通过实训,熟练掌握康复训练室的各种运动器械。 第六章 环境调护(2学时)【目的要求】知识目标:掌握气候、地域及社会环境与阴阳变化的关系;生态环境与健康 。 技能目标:结合时空环境变化,在护理工作中做到多方面结合,促进患者康复。 态度目标:顺应四时,适应环境,保持快乐心境,感染身边人。【教学内容】第一节 季节、昼夜环境与阴阳变化第二节 地域、住所环境与阴阳变化第三节 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