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初中七年级生物简单教案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45058933 上传时间:2022-08-31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0.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初中七年级生物简单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2023年初中七年级生物简单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2023年初中七年级生物简单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2023年初中七年级生物简单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2023年初中七年级生物简单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年初中七年级生物简单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初中七年级生物简单教案(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3年初中七年级生物简单教案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初中七年级生物简单教案,供大家参考。生物学又称生命科学、生物科学,是一门由经验主义出发,广泛的研究生命的所有面向之自然科学,内容包括生命起源、演化、分布、构造、发育、功能、行为、与环境的互动关系,以及生物分类学等。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初中七年级生物简单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初中七年级生物简单教案1教学目标1.说出大量根毛对植物吸水的意义。2.说明水分在植物体内的运输途径。初步了解茎的结构和各部分的作用。3.运用有关绿色植物吸收水和运输水的器官特点的知识,解释生活和生产中的相关现象。重点和难点1.描述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运输

2、途径,解释生活生产中的相关现象。2.从生物圈水循环的高度认识大量根毛吸水的意义。方案一:学生四人一组,结合已有的经验和知识进行猜想、归纳,小组间进行表达和交流,整体感知本节内容。方案二:学生观看水分进入植物体的CAI课牛(或自制投影片),描述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大体途径,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整体感知。方案三:学生迅速浏览课本,概括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整体感知。引导学生猜想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对本节内容进行整体感知。1.根适于吸水的特点方案一:生物课外小组的同学讲述参与老师培养长出根毛的幼苗的过程,对所观察到的现象进行思考并分析原因。然后学生阅读课本P111观察与思考,确认根适于吸

3、水的特点。方案二:学生根据老师的指导,结合平日的观察,大胆猜想根适于吸水的特点,然后通过观察老师发放的已长出根毛的幼根,四人一组讨论归纳确认猜想的正确性。方案三:学生直接观察老师发放的已长出根毛的幼根,结合已有的知识,四人一组进行讨论,小组间进行表达和交流,共同确认根适于吸水的特点。方案四:学生直接阅读课本上的观察与思考四人一组讨论思考题,通过小组间的表达和交流,共同确认根适于吸水的特点。教师指导课外小组的学生发言,指导学生通过观察与思考,确认根适于吸水的特点。2.从生物圈水循环的角度来理解根适于吸水的意义。方案一:学生四人一组进行讨论后,暂不下结论,让问题留在头脑中随知识扩展不断完善。方案二

4、:学生四人小组进行讨论后,小组间进行表达和交流,理解根吸水实际上等于参与了生物圈中的水循环。教师引导学生随着知识增多从生物圈水循环的角度来理解根吸水的意义。教师提出问题,启发学生思考。二、水分运输的途径1.茎的结构方案一:学生四人小组合作,在教师的引导下首先结合已有的经验和知识,猜想茎的结构,再通过观察茎横切和纵切示意图或观察实物,了解茎的结构,确认猜想的正确性,最后了解茎的结构。方案二:学生四人小组通过观察茎的横切和纵切示意图以及本节课最后一个自然段,经讨论、归纳,小组间表达和交流后,归纳出茎的结构。方案三:学生观察教师制作的茎的结构CAI课件或投影片,经讨论、归纳,小组间表达和交流后,归纳

5、出茎的结构。教师引导学生联系俗语、日常生活经验,并通过观察茎的横切和纵切示意图或观察实物,让学生初步了解茎的结构。2.茎各部分的作用方案一:学生通过看本节课的后三个自然段,通过四人小组讨论归纳,小组间合作交流,归纳出导管、筛管和形成层的作用。方案二:对学生水平较高的班级,学生可个人看书自学,提出问题,在教师的引导下,解决问题。经同学间的表达和交流,归纳出导管、筛管和形成层的作用。教师指导学生自学看书,参与小组间合作学习。3.探究导管是水分在茎内的运输途径方案一: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设计导管是水分在茎内的运输途径的实验,经同学间表达和交流,确认方案。通过看课本上的P111的观察与思考,确认导管是水

6、分在茎内的运输途径。方案二:先让生物课外活动小组的学生讲述自己参与教师制作木质部已变红的植物茎的过程以及对所观察现象的思考和分析。学生阅读课本Plll的观察与思考确认导管是水分在茎内的运输途径。确认导管是水分在茎内的运输途径方案一:学生个人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并说出本节课的知识和能力两方面的收获。最后师生共同小结。方案二:学生四人小组合作学习,经小组间的表达和交流,师生共同小结(知识和能力两个方面)。引导学生从知识和能力两方面小结本节课内容。初中七年级生物简单教案2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是生物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一章第三节的内容,本单元主要是引导学生在细胞水平上认识生物

7、体,教学上会有一定困难。这是因为细胞结构微小,距离学生的生活经验较远。因此,应当多给学生提供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的机会,增加学生对细胞的感性认识。本节课尽管内容比较抽象,但是学生有了前面的植物细胞的观察作为基础,学起来还是比较容易的。2、三维目标知识目标 进一步熟练制作临时装片和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说明人口腔上皮细胞的基本结构。 区别动植物细胞结构的主要不同点。能力目标提高制作以及观察临时装片的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设计实验、改革实验,开发自己的创新潜能,以此来体会科学探索的思想和方法是不断发展的;继续形成“胆大心细”的心理素质;在“模拟制作”活动中,提高学习生物学的兴趣。3、重点和难点重点:说明人

8、口腔上皮细胞的基本结构,比较动植物细胞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提高实验能力和观察能力。难点:制作临时装片过程中的刮取(首次观察自己身体上的细胞,学生感到既新鲜又好奇,取材关系到实验效果)细胞结构的观察(与植物细胞相比不易观察,略有难度);设计实验(应用以往的学习经验,是较高层次的学习)。二、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还是处于一个好动的年龄,在学生已经观察了植物细胞的结构并有一定的了解下,这节课采用灵活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动手中进一步了解动物细胞的结构。而且在学生实验能力没有得到充分的锻炼下,还不是很强,所以只有充分的感性认识才能吸引学生兴趣,把握课堂的重点。三、设计理念新课程标准提出“提高学生科学素养”,

9、就是要把我们在教学中只注重对学生科学知识的传授转向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教育,强调学生在生物学知识、科学探究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领域的全面发展。因此,我在教学中遵循“从做中学,学中做”的原则,运用实验法、比较法、多媒体演示法等方法进行教学,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可以运用小组合作法、比较法、观察法等方法学习。四、教学环节(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复习:临时装片的制作方法;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温故而知新,提出问题:想看看自己身上的细胞吗?人的细胞与植物细胞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引导学生联系自身,提出问题,创设学习情境,引入新课。(二)组织实验,合作交流出示题目,交流:“看到题目,你有何疑问?疑问:人

10、的口腔上皮细胞在哪?怎样取材?引导、分析。设计:根据已有的经验,设计实验方案(注意取材、方法、染色剂的变化);制作:同组同学尽量选择不同的方案制作临时装片,增加对比性。观察自己制作的临时装片,然后同学间交换观察。(三)归纳反思,学以致用绘制细胞的基本结构图,感知动物(人)细胞的形态结构,注意绘图要领。多媒体演示不同种类的动物细胞。(四)模拟制作,能力拓展策略:按照书中方法分组制作。策略:改进。利用现成的果冻,将一枚糖粒放入其中表示细胞核,果冻表示细胞质,包装果冻的塑料壳表示细胞膜。(五)巩固练习,检测反馈1、人体或动物体的各种细胞虽然形态不同,基本结构却是一样的,都有_、_和_。答案:细胞膜细

11、胞质细胞核2、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相比较,没有_、_和_结构。答案:细胞壁液泡叶绿体3、回忆所做的观察植物细胞和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的实验。(1)实验中用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和口腔上皮细胞制作的玻片标本叫_。(2)在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和口腔上皮细胞实验中,开始在载玻片上分别用滴管滴一滴_和_。(3)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和口腔上皮细胞相比,共同的结构是_、_和_。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还具有_和_以及黄瓜表皮果肉细胞的_是植物细胞特有的结构。(4)观察植物细胞和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的实验中染色使用的染料都是_?(5)回忆制作动物细胞模型的过程,你认为细胞是平面的还是立体的?答案:(1)临时装片(2)清

12、水生理盐水(3)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细胞壁液泡叶绿体(4)稀碘液(5)立体的4、采取人的口腔上皮细胞时,需要用的工具是A.消毒牙签 B.消毒棉球C.消毒镊子 D.消毒玻璃棒答案:A5、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装片时,在载玻片上先滴一滴A.清水 B.稀碘液C.生理盐水 D.盐水答案:C6、动植物细胞共有的结构是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叶绿体A. B.C. D.答案:B五、板书设计观察动物细胞(一) 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的方法步骤擦滴刮涂盖染吸(二) 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三) 动物细胞的结构(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初中七年级生物简单教案3教学目标1. 描述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2.了解呼吸道的作用

13、,并认识到呼吸道3. 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4.了解鼻、咽、喉的作用。5.通过资料分析,培养学生分析、归纳 问题的能力。6.意识到空气质量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提高环保意识。7.关注自身呼吸系统健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教学重点通过资料分析,掌握呼吸道的作用。幻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幻灯片及呼吸系统疾病的资料、呼吸系统的模型。学生:查阅有关呼吸系统疾病的资料。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1.新课引言通过思考生活常识,弄清婴儿第一声啼哭的科学道理。2.创设问题情境。提问生活常识,通过生活经验(婴儿啼哭)引出每一个人自生下来就离不开空气,需要不断地呼吸。3.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3.1通过生活经验,试着说出

14、人体呼吸系成统的组成。3.2引导学生运用生活经验,试着说出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3.3通过阅读课文和分析资料,掌握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4.进行资料分析,分组讨论呼吸道的作用。5.引导学生进行资料分析与讨论。6.思考分析,鼻的作用及其内部结构是有限的等问题。通过提示每段资料的内容,引导特点、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是有限。学生从中找出相关信息。6.1提问:鼻具有什么作用及内部结构特点,找到解释问题的突破。6.2训练思维能力。通过生活常识了解 组织学生进行体验,了解到到用鼻呼吸比用嘴呼吸好。用鼻呼吸比用嘴呼吸好。7.交流所查阅到的有关呼吸系统疾病的资料。8.呼吸道的作用 咽的作用组织学生表演,引导学生通过自进行角色扮演,说出自身的体会,通过身的体会,意识到边吃边说的危险自我教育,逐渐养成“食不言”的好习惯。演示幻灯。8.观察会厌软骨模型,9.喉的作用提出问题:嘴巴是不是发声器官,了解喉是发声器官,知道应当注意保 引导学生思考喉的作用。小结 师生共同总结本节教学内容:呼吸系统的组成;呼吸道的作用;咽和喉的作用;了解呼吸道对空气处理的能力总结本节教学内容。引发学生关注环境,加深对环境问题的思考。巩固练习 讨论课后练习题。初中七年级生物简单教案4教学目标1.通过测量胸围差等活动,概述肺与外界气体的交换过程。2.通过观察模型和演示实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