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全能生练习题.doc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45058742 上传时间:2023-10-01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6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全能生练习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4全能生练习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4全能生练习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14全能生练习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14全能生练习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4全能生练习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全能生练习题.doc(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三、实验探究题1(12分) 甲、乙两个研究性学习小组分别制备氨气,并利用氨气的性质(氨气与灼热的制备氨气装有足量干燥剂的干燥管装有氧化铜的硬质玻璃管盛有足量浓硫酸的洗气瓶收集并测定生成氮气的体积氧化铜反应,生成铜、水和氮气)来验证分子中氮、氢原子个数比,设计了如下实验流程:实验中,先用制得的氨气排尽洗气瓶前所有装置中的空气,再连接洗气瓶和气体收集装置,立即加热氧化铜。反应完成后,黑色的氧化铜转化为红色的铜。a带孔塑料板下图A、B、C为甲、乙两小组制备氨气时可能用到的装置,D为盛有足量浓硫酸的洗气瓶。 A B C D甲小组测得:反应前氧化铜的质量为m1 g、氧化铜反应后转化成的铜的质量为m2 g

2、;生成的氮气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V1 L(已知标准状况下,22.4L氮气的质量是28g)。乙小组测得:洗气前装置D的质量m3 g、洗气后装置后D的质量m4 g;生成的氮气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V2 L。请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仪器a的名称: (2)检查A装置气密性的具体操作方法是 (3)甲、乙两小组选择了不同方法制备氨气,请将实验装置的字母编号和制备原理填写在下表空格中。实验装置实验药品制备原理甲小组A氢氧化钙、硫酸铵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乙小组 浓氨水、氢氧化钠(4)甲小组用所测数据计算出氨分子中氮、氢的原子个数之比为 。(5)乙小组用所测数据计算出氨分子中氮、氢的原子个数比小于理论值,其原因是

3、。 为此,乙小组在原有实验流程的基础上,在 的位置增加了一个装有足量药品的实验仪器,重新实验。根据实验前后该药品的质量变化及生成氮气的体积,也得出了合理的实验结果。该药品的名称是 。2(8分) 已知CaC2(俗称电石)分别在O2中充分燃烧和与水反应可生成W、X、Y、Z四种化合物,其中W、X、Z均为两种元素组成,Y由三种元素组成。CaC2和水反应可看做与水电离出的H+和OH-发生的离子交换反应,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1)试回答W、X、Y、Z各是什么化合物(写化学式): W CaO;X CO2;Y Ca(OH)2;Z 。(2)写出X和Y的水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 (10分) 实验是学习化

4、学的重要手段,通过实验可以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一)实验室制取气体是初中重要的一组实验,结合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1)装置I是加热固体的装置,指出其中的错误 ,要改正错误需要操作的旋钮是 (填字母)。(2)使用装置前要检验气密性,方法是 。(3)实验室制取H2、O2、CO、CO2等四种气体,可选用装置来收集的气体有 _(填化学式)。(二)某实验小组为测定铜和氧化铜混合物中氧化铜的质量分数,设计了用干燥纯净的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所需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4)将上图连接成整套装置,连接顺序依次为B E(填写字母)。(5)某同学用E装置增加的质量来计算混合物中氧化铜的质量分

5、数,计算的结果会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6)A装置中实验前混合物质量为2.5g,实验后的剩余固体质量为2.1g,则混合物中氧化铜的质量分数为 。4下列AF是初中化学中的六个实验装置,请按要求填空: (1)A实验试管2中产生的气体是_,试管1和2产生气体的体积比约为_。(2)C实验中烧杯3的作用是_;(3)D实验说明氧气的体积约占空气的_,下列操作不妥的是_。检查装置气密性 实验前夹紧止水夹冷却后再打开止水夹 选用教室内的空气(4)若用E装置除去O2中的水蒸气,该液体试剂为_,医院还用此装置来观察给病人输氧情况,导管_(填“a” 或“b”)应连接病人吸氧气的塑胶管。(5)F实验中,

6、气球的变化情况是先_,后_。写出导致气球变化的的化学方程式_。(6)上述实验中操作错误的是_(填字母)。5发酵粉是一种制作风味糕点的常见蓬松剂。某兴趣小组拟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如下探究。【查阅资料】发酵粉一般含有NH4HCO3、NaHCO3、明矾KAl(SO4)212H2O 中的2种。 已知反应:2NaHCO3=Na2CO3 H2O CO2【提出假设】假设1:有NH4HCO3和NaHCO3; 假设2:有NaHCO3和明矾; 假设3:有_和明矾。【方案与流程】固 体发酵粉气体A气体B溶 液熟石灰/操作步骤步骤步骤足量稀盐酸充分加热【问题与讨论】(1)步骤的操作是在研钵中把发酵粉和熟石灰混合、研磨。(

7、2)气体A为_。若生成A,证明假设_或假设_可能成立;如不生成A,证明假设_成立。(3)如果生成A,经过步骤和步骤后,生成气体B,则B是(填化学式)_,证明假设_成立,写出步骤的化学方程式_。6 CO2在高温下能与木炭反应生成CO。为验证该反应,某课外兴趣小组设计了一套实验装置,装置图如下(夹持装置及加热部分未画出):(1)根据装置图,填写下表:仪器标号仪器中所加物质作 用A石灰石,稀盐酸石灰石与盐酸作用产生CO2B饱和碳酸氢钠溶液(与CO2不反应)除去CO2中的HCl气体CDE(2)写出CO2在高温下与木炭反应生成CO的化学方程式 。(3)有人对气体发生器作如下改进:在锥形瓶中放入一小试管,

8、将长颈漏斗下端插入小试管中。改进后的优点是 。(4)验证CO的方法是 7某化学实验小组为了除去混在N2中的O2,将混合气体通过红热的铜丝网后,发现铜丝网变黑。在研究如何除去黑色物质,回收再利用铜丝网的讨论中,制定了下列方案。请根据以上方案回答:(1)乙方案的烧杯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其中B物质自行确定) 。两种方案相比较,甲方案明显的不足之处是 。(2)若采用甲乙两种方案处理此黑色铜丝网,则回收的铜丝网a的质量 (填“”、“=”)铜丝网b的质量。(3)实验小组的同学发现,按乙方案反应后烧杯中的液体有腐蚀性,应加以适当的处理。他们采取加入铁粉的方案处理废液。加入足量的铁粉充分搅拌,最后得到的

9、溶液中溶质为 。8请你参与下列探究:【问题情景】某化学实验小组同学将铁粉投入硫酸铜溶液中,发现生成红色固体物质的同时有较多的气泡放出。这一现象激发起同学们的探究欲望,生成的是什么气体?【提出猜想】从物质组成元素的角度,放出的气体可能是SO2、O2、H2。【查阅资料】SO2易溶于水,它能与NaOH反应,生成Na2SO3。【方案设计】依据上述猜想,实验小组同学分别设计了如下方案: (1)甲同学认为是O2,则检验方法是_。 (2)乙同学认为是SO2,则只需将放出的气体通入盛有NaOH溶液的洗气瓶中,称量通气前后洗气瓶的质量。写出SO2与NaOH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 。(3)实验小组同学合作设计了如下组

10、合实验方案,排除和验证猜想的气体。NaOH溶液浓H2SO4表面含CuO的铜网ABa 如果放出的是O2和H2,你认为方案中的安全隐患是 。丙同学认为:为确保安全,实验前应先收集一试管气体,用拇指 _,若不发出_,方可采用上面的装置进行实验。【实验探究】经丙同学确认安全后,小组同学首先对装置A进行称量,再将收集到的气体从a通入,过一会儿点燃B处酒精灯;一段时间后,发现表面含CuO的铜网由黑色变为光亮的红色;停止通气,再次称量装置A,发现质量无增减。SO2NaOH溶 液结论:铁粉与硫酸铜溶液反应时,产生的气体是_。【思维拓展】(1)由上述实验可以推出,硫酸铜溶液中可能含有_物质。(2)不通过称量,如

11、何判断SO2与NaOH溶液发生了反应呢?有一同学设计了右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发现试管内液面上升,就得出SO2与NaOH溶液发生反应的结论。其他同学认为这一方案不严谨,理由是_。要得到科学严谨的结论,仍利用该装置,补做的实验是_。四、计算题9、 (2010宜宾17)(10分)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后,对回收的盐酸和氯化钙混合溶液(不考虑其他杂质)进行了以下实验:取100g该溶液于烧杯中,滴入40g溶质质量分数为21.2的碳酸钠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滴入碳酸钠溶液质量与生成物沉淀质量的关系如右图所示。求:(1)所取100g混合溶液中氯化氢的质量分数。(2)实验结束后,将过滤所得的溶液蒸干,得到固体的质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