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学生体质健康的相关行为与干预.doc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45056401 上传时间:2022-09-2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影响学生体质健康的相关行为与干预.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影响学生体质健康的相关行为与干预.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影响学生体质健康的相关行为与干预.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影响学生体质健康的相关行为与干预.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影响学生体质健康的相关行为与干预.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影响学生体质健康的相关行为与干预.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影响学生体质健康的相关行为与干预.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影响学生体质健康的相关行为与干预【摘要】受现代生活方式、升学考试制度、安全因素 、城市工业化发展需要、体育课程改革以及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实施力度、监督机构等方面的影响,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时间越来越少,青少年学生身体素质持续下滑,近视率、肥胖率持续上升;作为体育教学工作者,要分析原因,对症下药,找到切实可行的方法、措施来改变学生体质健康现状,努力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关键词】现状、措施、健康第一、落实政策、保障机制、评价制度、社会参与自2007年“中央7号文件”颁布以来,我国采取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来增强学生体质健康,比如:体质健康标准的颁布实施,学校体育课每周课时量的增加,学校大课间活动的开

2、展,中招体育考试分值的增加,还有“2+2工程”以及学生奶工程的实施等等;可以说从中央到地方都充分认识到了学生体质健康情况的严峻性。然而各项措施实施这么多年来,效果甚微,我国青少年的体质健康情况仍然持续下滑:耐力、力量、速度等基本素质仍然持续下滑,而近视率、肥胖率却持续上升。究其原因,我认为有以下几点:1、在现代社会,学校与社会愈发接轨,社会上的现代生活方式也借机侵入校园,在校园内生根发芽,无形中影响到学生的体质健康。WTO曾宣布21世纪最大的杀手是生活方式病。现代生活方式确实对学生的体质健康造成严重影响。上楼乘电梯,出门坐汽车,体力劳动减少;在饮食方面,不规律的饮食习惯、垃圾食品、快餐食品、吸

3、烟喝酒、“大鱼大肉”、暴饮暴食对学生体质造成伤害;作息方面,上网通宵、开夜车已经愈来愈严重。另外在其他方面诸如卫生娱乐方面也有所影响。2、中考、高考是指挥棒。千千万万的学子臣服于考试的魔力,昏天暗地地苦读就是为了取得好分数。现代版的“头悬梁、锥刺骨”仍在上演。众所周知,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与制约,我国中学教育以片面追求高质量水平的升学率为教学宗旨。一些学校随意更改教学计划,随意缩减体育课时,体育课程完全得不到保证,学校领导对体育教学认识不够。虽然制定了相应的教学规定,但是学校在执行力度上不够,没能全面贯彻实施国家的基础教育课程。重智育轻体育的现象在中学院校较为突出。一些学校毕业年级甚至没有体育

4、课,体育课被更改为其他学科教学课程,学生根本没有了体育锻炼的时间。3、安全因素的制约限制了体育教师个人魅力的施展,也导致了很多器械体育(像双杠、单杠、山羊等)远离课堂,让学生对体育教师失去了“崇拜感”。本来,体育教师一个漂亮的动作示范也许就是学生模仿的对象,学生不由自主地就会投入到运动中来,在运动中,学生体质自然就会得到锻炼;然而体育教师怕出现伤害事故也不敢进行器械体育教学了。更令体育教师心寒的是:现在的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都是家长心目中的“心肝宝贝,”,是绝对“伤不起”的,一旦学生在体育课中受伤,体育教师麻烦就来了,轻则赔钱,重则被解聘,失去工作。这也是体育教师不敢接触器械体育,导致学生某些

5、素质(手臂力量)持续下滑的原因。4、随着工业化城市的发展,大量的农民工涌入城市支援城市建设,也导致大量的生源涌入城镇,造成山区学校学生人数锐减,而城镇学校学生人数陡增,城区学校体育活动场地和器材的相对缺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这也是造成学生体质下降的重要原因。尤其是实施新课程以来,部分体育器材(如体操类)使用率不高,学生选项集中在篮球、足球、健美操、乒乓球等,尤其显得学校体育场地器材的匮乏,如遇雨雪天气学生根本无法锻炼,只能呆在教室,更不要说经济条件较差地区的学校,更有甚者,一些学校把运动场租借给外单位或改建商品楼以谋取私利,牺牲了广大学生锻炼身体的场所,严重影响了学生的体质健康。5、迷糊的体

6、育课程改革,让不少体育教师迷失了方向,不知该怎样进行体育教学。也成为导致学生体质下降的重要原因。由于部分学者和体育教师对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新型课程理念在理解上存在着误差,导致新课程改革在实践中的一些错误导向。一提到“传统”就会被作为贬义词,作为“落后”的代名词,拿来批判,从而使得我国许多优良的体育课程传统和宝贵经验被错误地否定,对中小学体育教学造成一定的混乱;部分体育教师错误地理解了“从学生的运动兴趣出发”,以为只要学生玩的开心、学得高兴就可以了,却不太重视运动负荷了。而合理、适度的运动负荷恰恰是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重要手段。6、从国家层面来说,虽然制定了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标准从方方面面(包

7、括学生数据的上报、统计,甚至体育教师的工作量等)来着手考虑,但标准执行力度和监督机制远远不够,学校没有能按照标准要求解决体育教师的工作量问题,导致体育教师在此项工作上积极性大大折扣,有不少地区的教师为了完成数据上报任务弄虚作假,出现了不少学生“打破世界纪录”的虚假现象;不仅给数据的统计工作带来不便,也给学生带来不利的影响:学生没有经过考试也能取得如此优异成绩,也让学生失去了自觉锻炼的积极性。另外,即使是真实数据,对于那些没有能达标的学生,标准也没有确实可行的处罚措施,学生达不达标一个样; 不达标照样可以毕业、照样可以升学、照样可以评为三好学生。标准对学生来说完全失去了作用、失去了意义,完全不能

8、调动学生自觉锻炼的习惯,这也是导致学生体质持续下降的原因。找到了学生体质下降的原因,如何来对症下药,如何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提高学生的体质呢?一、树立健康第一的理念。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是一个民族健康素质的基础,是每个学生健康成长的基本条件,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幸福,关系到民族的未来和国家的竞争力。学校体育是提高青少年健康素质的关键环节。学校体育是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对青少年的思想品德、智力发育、审美素养的形成都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是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弘扬民族精神、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途径。加强学校体育工作、提高学生健康素质,是学校教育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促进青少年学生全

9、面发展的必然要求。因此,要提高学生体质健康,首先得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二、贯彻落实政策认真落实国家对体育课程的规定。强调体育课是体育工作的中心环节,学校按照上级部门要求,切实开足、开齐体育课,并且严禁任何老师以任何理由挤占体育课时间。同时,积极推进体育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通过调动学生参与课内外体育活动的积极性,有效增强学生体质,使学生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为终身体育打下坚实基础。三、加强保障机制认真贯彻义务教育法、体育法和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对照学校体育工作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定期对落实的情况进行检查,找出薄弱环节,切实加以纠正。学校高度重

10、视并不断改善学校体育的基本条件,加强制度建设,提高管理水平,推进科学研究,促进学校体育工作水平的不断提高。把加强体育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当前教师队伍建设的重点。我校各级领导部门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体育课时大幅度增加的实际,保证体育教师的合理配备,对体育老师外出培训交流很重视,同时,保障体育教师的合法权益,参照教育和劳动部门制定的相关标准,落实体育教师室外工作的劳保待遇。四、完善评价制度全面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建立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报告书制度,把测试报告书作为学生成长记录或学生素质报告书的重要内容。测试报告书都进入学生档案,并作为学生毕业重要依据。建立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公告制度,学校定期公布学生

11、体质健康标准的情况和测试结果。建立新生入学体质健康测试制度,希望高等学校、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组织新生进行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测试,以便我们的工作做得落实有效。希望上级教育部门改革、完善学生毕业、升学体育考试制度,认真总结各地已有的成功经验,按照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深化体育考试内容和形式的改革。在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中,要将学生日常体育成绩、体质健康状况、参与体育活动的表现作为重要评价内容。认真组织实施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工作,积极推进在高中毕业学业考试中增加体育考试的做法,将体育考试成绩作为高校录取新生的重要参考依据。五、调动社会参与体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对学校体育工作的指导、配合和支持,定期对学

12、校体育工作进行监督。在综合督导的评估指标体系中,学生体质健康和学校体育工作状况的资料应明细。应保证体育课时、落实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时间和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为重点的学校体育工作,并把结论作为评价各班、各年级教育工作的重要依据。“少年强则国强”。我们了解了学生体质的现状,通过分析找到了学生体质持续下滑的原因,那么我们就应该对症下药,采用切实可行的措施来改变学生体质现状,努力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真正实现我们的“强国梦”。参考文献:1国家体育总局群体司,2000年国民体质监测报告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22黄群玲,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与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的比较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9.93李颖川,周登嵩全国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体育师资培训专用培训教材(修订版).北京:地质出版社,2009.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