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宝典 语文阅读葵花宝典.doc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45055694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6.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文宝典 语文阅读葵花宝典.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现代文宝典 语文阅读葵花宝典.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现代文宝典 语文阅读葵花宝典.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现代文宝典 语文阅读葵花宝典.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现代文宝典 语文阅读葵花宝典.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文宝典 语文阅读葵花宝典.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现代文阅读宝典(记叙文、小说、散文、议论文、说明文、杂文)一、考点主旨(中心思想,观点);作者的感情;人物性格特点(精神品质);人物塑造(刻画)的方法;说明对象的特征;表现(写作)手法;表达方式;说明方法;议论方法;语言风格;修辞;文章结构;写作顺序(角度);环境的作用;人称的选择;标题二、能力要求联系上下文(整体阅读),概括内容大意、筛选(排除)信息、组织语言,表达规范三、考题类型1、 词语或句子的含义、作用?2、 从哪几方面来写?分层概括3、 (不)符合文意的选项?找出文中相应的语句4、 (不)符合文章的手法?排除法5、 主旨(情感)的理解找中心句,自己重新组织语言6、 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

2、为什么?表现手法+主旨中心7、 对文中作者的观点怎么看?能否用生活中的现象事例证明?根据文中信息,写一篇应用文。四、应对策略1、 主旨(中心思想,观点);作者的感情;写作目的(意图)、 找关键句,记叙类的抒情、议论性的句子,文末或段末;抒情类,大段集中抒情;议论类,表明全文观点或段落分论点的句子,段或全文的开头或结尾。、 论点的概括:文章标题就是论点;文章开头或第一段叙述的结尾处或第二段单独成段或文末最后一段;分散在2、3句话里的需要自己用一简单的肯定句加以概括。、 文章题目、 作者的身世经历、作品反映的时代背景、作品的写作时间或环境往往有暗示的作用,可作参考,不能忽略。、 自己重新组织语言,

3、不能照抄原文。、 注意叙述抒情议论时人称的选择,有时候作者借文中人物之口,用对话或内心独白的方式来体现主旨、哲理或情感。、 通常此类题不单独出现,而是包含在对句子含义或符不符合文意的选择题或对写作目的的探究中。2、 人物性格特点(精神品质)、 结合文章,用一些明确的形容词来归纳人物的性格特点(精神品质),如:正直、善良、爱国、无私、坚毅、勇敢、忧国忧民、冷静、富有同情心(爱心)、卑劣、麻木、残暴、 注意审题。在全文的范围内,人物的性格(精神品质)往往比较复杂多样,概括时要全面;单一的段落中只体现人物的某一方面性格特征(精神品质),不要画蛇添足。、 人物性格(精神品质)往往在文中呈现出动态的、变

4、化的、发展的特征,需要在文中圈划出与性格特点相照应的描写性、议论性的语句,重点分析其变化发展的原因、过程和最后的结果。、 作者塑造人物的目的是为了表现某种精神或揭示某种社会现象,包含了作者自身的主观思考和感情倾向。、 注意情节发展的暗示和环境描写对人物的侧面烘托作用(详见下文),尤其不要忽略标题、注释里的隐藏信息。、 答题格式:作者用方法(具体的描写方法),塑造了一个(多个)(性格特点)的鲜明的人物形象,表达了对精神品质(普遍性的)的赞美(褒扬、揭露、批判),也反应了(揭示、揭露、批判)了的社会现象(现实),对读者有一定的启发(教育、警醒)的意义。3、 人物塑造(刻画)方法(描写)、 按描写的

5、角度,可分为正面(直接)描写和侧面(间接)描写、 正面(直接)描写分为:肖像(外貌)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活动描写。、 侧面(间接)是指通过次要人物的描写或渲染环境来侧面烘托(反衬)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 肖像描写中注意相貌、体态、衣着、姿势中的细节。、 神态和动作描写中注意人物异于常人的动词。、 语言描写中注意语气的变化和标点(省略号、破折号、问号、感叹号)的使用。、 心理描写是体现人物性格特征最重要、最直接的描写手段,往往和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相结合,包括对人物内心活动的刻画、交代、说明(第三人称的角度),人物的自言自语(内心独白,第一人称角度),人物梦境(幻觉)的描写

6、(第一、三人称均可)、 细节描写,包括正面和侧面,是对人物或环境的某个细节加以放大,用以表现人物某个特定方面的性格特点或精神品质。、 若遇到续写、补写类的题目,一定要联系上下文,不能随心所欲。4、 表现手法、 表现手法是指作者在文中表现中心主旨或感情采用的一种方法,是全文的表达基础,必须立足全文整体归纳,最小的范围是段落,和单独的句子、词语无关(句子或词语和修辞相关)。、 常见的表现手法有(记叙类和抒情类的通用,视写作对象定):象征、联想、想象、借景抒情、借物喻人、托物言志、寓(融)情于景、欲扬先抑、欲抑先扬、以小见大、对比、类比、渲染、烘托、铺垫悬念、伏笔照应、借古讽今、虚实相间、点面结合、

7、动静结合、声色结合、叙议结合、讽刺、 刻画形象类的:象征、联想、想象、借物喻人、托物言志、欲扬先抑、欲抑先扬、以小见大、对比、类比、渲染、烘托、虚实相间、点面结合、动静结合、声色结合、叙议结合、讽刺、 抒情说理类的:象征、联想、想象、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寓(融)情于景、以小见大、对比、类比、借古讽今、讽刺、 情节结构类的:欲扬先抑、欲抑先扬、对比、类比、渲染、烘托、铺垫悬念、伏笔照应、虚实相间、点面结合、 象征(托物言志):通过咏物来抒情言志,常常借助于某些具体植物、动物、物品等的一些特性,委婉曲折地将作者的感情表达出来。作用:首先是它把抽象的事理表现为具体的可感知的形象。其次是可以使文章更含

8、蓄些,运用眼前之物,寄托深远之意。、 对比、类比、比较、反衬、烘托、衬托:把两种相反的事物或一种事物相对立的两个方面作比较,或以他体从正面或反面陪衬本体。作用:鲜明地突出了主要事物或事物的主要方面的特征。、 借景抒情:通过描写具体生动的自然景象或生活场景,表达作者某种真挚的思想感情。作用:做到情景交融,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 先抑后扬:先否定或贬低事物形象,尔后深入挖掘事物特点及内在意义,再对事物予以肯定、褒扬。作用:突出强调了事物(人物)的特征。、 伏笔、铺垫、照应作用:内容前后照应,情节严丝合缝。记叙文:使文章浑然一体,整体感强,突出主题。议论文:强化论点。 散文:反复地抒发情感,增加情感

9、的深度。、 联想: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作用:丰富文章内容,使人物形象更丰满,性格更鲜明突出,情节更生动感人。、 想像:在原有的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新形象的心理过程。作用:为塑造形象、表现主题服务,使读者接受美的陶冶。5、 表达方式(说明方法、论证方法)、 表达方式是指作者在叙述事件、刻画人物、抒发情感、阐述道理的过程中所采用的具体的语言表达方式,共五种: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描写和抒情都有直接和间接之分,间接抒情一般包含在人物第对话中。、 常见议论(论证)方法包括4种:例证、引证、对比论证、比喻(类比)论证。、 常见的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引资料、

10、用典故、下定义、分类别6、 语言风格、 主要指作者在文章的语言运用(词语句子的感情色彩、语气、标点符号的运用、口语/书面语、文体形式)上综合性的特点,其主要目的(作用)是作为表现主旨或情感服务的。、 语言风格一般是就文章整体而言,与具体的词句无关(具体词句和感情色彩或修辞相关)。、 一般根据全文的语言特点,用明确的形容词概括。如:浪漫主义、现实主义、激烈、直白、委婉、含蓄、曲折、幽默、讽刺、简洁、朴实、华丽、 答题格式:本文的语言呈现(形容词)的特点,例如在段中作者写的时候用了(举例),写出了(对象)的特点,体现了的风格(具体分析,形容词可用近义词,但不能和前面总写的重复),给读者带来一种(心

11、理活动)的感受。7、 文章结构此知识点的考察有几种方式:句子、段落在文章结构中的作用;句子或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因果、递进、并列、对比);记叙类作品中的线索、伏笔、铺垫、前后照应;抒情类作品中作者感情变化的过程;议论性作品中的论证结构和论证逻辑。、 句子、段落在文章结构中的作用:视其位置和文体而定,包括总起、引出下文、过渡(承上启下)、小结(总结)。、 句子或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因果、递进、并列、对比,分析句子的逻辑关系看关联词,分析段落的逻辑关系看每段中心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和每段段首或段尾带有承上启下色彩的词语或句子。、 线索是构成叙述性作品的情节发展的主线。线索有实物、人物、事件;抒情性作

12、品中是以作者的感情变化过程为线索;双线结构的文章有明/暗,主/副之分,往往两条线索相互交织的场景是考察的重点。、 伏笔、铺垫、呼应都是在叙事性作品中使情节更精彩曲折而采用的表现手法,其在结构中的作用是:推动情节发展,为下文作铺垫,首尾(前后)呼(照)应使文章情节连贯,层次紧密,思路完整,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点题:结尾处点明主题,作用:呼应开头,总结全文,深化主题,升华情感,使文章完整。、 论证结构:总分式、层进式、并列式、对照式。、 论证逻辑:演绎思维先客观事实再抽象归纳普遍哲理;归纳思维先提出观点再用事实证明。8、 写作顺序(角度)、 说明性作品:时间顺序、空间顺序(由上到下、从远到近)

13、、事理顺序(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由主要到次要,由简单到复杂,由一般到个别)、 叙事性作品:顺序、倒叙(先写结局,作用是设置悬念,渲染气氛,使情节更曲折紧凑)、插叙(起补充、说明、交代的作用)、 描写角度:正面、侧面、直接、间接、由上到下、由远及近、先总体后局部9、 人称的选择、 第一人称:直接表达的方式,能使读者产生一种真实、亲切的感觉,它更便于作者直接表达作者自己的思想感情;其局限性在于所写的内容不能超过“我”耳闻目睹的范围,所以不便于广阔地反映现实生活。、 第二人称:拉近作者和读者之间心理和感情上的距离,抒情效果强烈,便于作者直接抒情;其局限性在于受叙述角度,叙述人的口气以及听话人的范

14、围的局限,一般人极难驾驭所以并不不常用。、 第三人称: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能够比较自由灵活地反映客观内容。有比较广阔的活动范围,便于作者选择最典型的事例来展开情节,而没有第一人称写法所受的限制;其局限性在于,它不如第一人称那样使读者感到亲切。为了弥补第三人称叙述的不足,有些作者便发挥文章中人物对话或独白的作用,通过他们的口,讲出他们亲身经历的事或心理活动等。10、 环境描写的作用、 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所处的具体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描写。、 社会环境是指作品的背景,如社会背景、历史背景、时代背景,人文背景等,具体为能反映社会、时代特征的建筑、场所、陈设等景物,故事发生的年代时间,当时的民俗民风等。、 自然环境是指人物活动的地点、时间、季节、气候以及自然界的景物(如季节变化、风霜雨雪、山川湖海、森林原野)。、 环境描写的主要作用:交代故事的背景;渲染的气氛;侧面烘托人物的性格;衬托人物的心情;表现人物的心理;推动情节发展;深化作品的主题(作者的的情感)。、 答题格式:作者笔下的环境,带有(阴森、恐怖、热烈、美好)的特点,渲染营造了一种的氛围【烘托了人物的性格(精神);表现了人物的心理,暗示(寄托)了的感情】,同时也推动了情节往的方向发展。11、 题目的作用直接充当论点;交代议论的范围;交代说明对象的特征,引起读者思考或兴趣(问句,带修辞特征的)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