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青岛中石油爆炸事故感想二.docx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45054090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0.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青岛中石油爆炸事故感想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23年青岛中石油爆炸事故感想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23年青岛中石油爆炸事故感想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23年青岛中石油爆炸事故感想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23年青岛中石油爆炸事故感想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年青岛中石油爆炸事故感想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青岛中石油爆炸事故感想二.docx(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1.22青岛中石油爆炸事故感想(二) 关于青岛石油爆炸案的感想 对石油企业来说,安全就是最大的效益。如果我们在工作中不严格遵守安全规程,做好安全防护工作,那么一旦发生事故,第一个受到伤害的必然是我们自己。因此,为了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和不被他人伤害,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从我做起,从点滴做起,绷紧安全这根弦,决不放松对自己的要求,严格按规程办事,让事故远离我们,真正做到事故苗头不在我们身上,身旁出现。 “安全是一个永不过时的话题,它是企业的无形资产。把安全工作作为电力企业的重中之重,体现了对人的生命权的尊重和对企业生存和开展高度负责精神,只有让安全理念成为员工的一种自觉的意识和行动时,企业和员工

2、才能实现真正的长治久安。 安全教育不能一劳永逸,必须经常不断地进行。随着生产技术进步、生产状况变化,有新的安全知识、技能需要掌握;经过安全教育已经掌握了的知识、技能,如果不经常使用,会逐渐淡忘;已经建立起来的对安全工作的浓厚兴趣,随着时间的推移会逐渐冷淡;在生产任务紧急的情势下,已经树立起来的“安全第一思想可能发生动摇,安全态度会发生变化。从石油系统发生的有记载的人身伤亡事故和误操作事故可以看出,因人员违章造成的事故占88,因而,要想保证安全生产,真正做到“预防为主,对安全生产进行控制,就必须开展经常性的安全教育。经常性的安全教育是安全控制的有效措施。 安全防范重于泰山,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也

3、不是哪一个人凭空想象出来的,它是惨痛的教训写出来的。一幕幕血的教训和一例例安全事故向我们警示“违规操作,习惯性违章和麻痹思想是安全生产的大敌。任何无视安全规章制度的行为都有可能导致悲剧的发生,只有将安全工作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确实做到“时时处处想安全、人人事事讲安全才能保证经济效益的提高和企业的兴旺兴旺。 我们要结合安全生产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和自己的切身感受,自己教育自己,使每位员工在工作前都要“回忆过去在类似作业中曾发生过哪些安全问题,有什么教训。“预想现在可能会出现的问题,有什么安全隐患。牢固树立一丝不苟按章作业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11月22日凌晨3时许,中石化黄潍输油管线一输油管道发生

4、破裂事故,造成原油泄漏。上午10时许,抢修过程中,管道破裂处起火。据官方介绍,昨天上午10点30分,青岛开发区舟山岛路与刘公岛路附近,国货商场北侧一管线发生起火,10分钟后红星液化码头(辽河路段)原油泄漏区域发生起火爆炸,事故造成数十人死亡,一百多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数十亿元,并给当地居民留下了极大的心里阴影。 相反德国人一共在中国青岛待了17年,没盖大楼,没搞布满喷泉鲜花和七彩灯光的广场,却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先把下水道给修了.没人看得见德国佬做的这些,根本上属于吃力不讨好.可是100年以后,全中国人都看见了一个从来不淹水的青岛。原德国租界区的下水道,在高效使用了百余年后,一些接口零件需更换,

5、经查询,当年的公司已不存在,一个德国企业发来电子邮件说:根据德国企业的施工标准,在老化零件周边3米范围内,可以找到存放备件的小仓库.中方依建议果然找到了小仓库,里面全是用油布包好的备用件,依旧光亮如新。 一百多前德国人在青岛建盖了许多房子,如今这些房子的居住者还定期收到德方建筑公司发来提醒函:按照建筑材料老化的周期,房子哪个部位应该维修了;百多年前,德国公司承建的青岛下水道,至今技术仍未落后;百年前昆明的石龙坝水电站采用德国西门子发电机组,至今仍在运行。当然说这些并不是外国人就比我们的技术好,恰恰我们要学习的是他们的这一种工作态度和管理制度以及精神。为什么我们的公司也在学习人家的制度,反而学的

6、一团糟呢。难道只是为了存在而学习吗。 把安全理念转化为一种行为习惯,还要逐步确立起高度的安全责任感。当安全生产成为一种习惯,那么事故是可以预防和防止的。 让安全的警钟在我们耳畔常鸣,在我们共同努力,一起建设能源产业美好的明天。把安全作为一种习惯 hse管理体系所体现的管理理念是先进的,这也正是它值得在组织的管理中进行深入推行的原因,它主要体现了以下管理思想和理念。 (一)注重领导承诺的理念 组织对社会的承诺、对员工的承诺,领导对资源保证和法律责任的承诺,是hse管理体系顺利实施的前提。领导承诺由以前的被动方式转变为主动方式,是管理思想的转变。承诺由组织最高管理者在体系建立前提出,在广泛征求意见

7、的根底上,以正式文件(手册)的方式对外公开发布,以利于相关方面的监督。承诺要传递到组织内部和外部相关各方,并逐渐形成一种自主承诺、改善条件、提高管理水平的组织思维方式和文化。 (二)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 组织在开展各项工作和管理活动过程中,始终贯穿着以人为本的思想,从保护人的生命的角度和前提下,使组织的各项工作得以顺利进行。人的生命和健康是无价的,工业生产过程中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和健康为代价来换取产品。 (三)体现预防为主、事故是可以预防的理念 我国安全生产的方针是“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一些组织在贯彻这一方针的过程中并没有标准化和落实到实处,而hse管理体系始终贯穿了对各项工作事前预防的理念,贯

8、穿了所有事故都是可以预防的理念。美国杜邦公司的成功经验是:“所有的工伤和职业病都是可以预防的;“所有的事件及小事故或未遂事故均应进行详细调查,最重要的是通过有效的分析,找出真正的起因,指导今后的工作。事故的发生往往由人的不安全行为、机械设备的不良状态、环境因素和管理上的缺陷等引起。组织中虽然沿袭了一些好的做法,但没有 系统化和标准化,缺乏连续性,而hse管理体系系统地建立起了预防的机制,如果能切实推行,就能建立起长效机制。 (四)贯穿持续改进可持续开展的理念 hse管理体系贯穿了持续改进和可持续开展的理念。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体系建立了定期审核和评审的机制。每次审核要对不符合

9、项目实施改进,不断完善。这样,使体系始终处于持续改进的趋势,不断改正缺乏,坚持和发扬好的做法,按pdca循环模式运行,实现组织的可持续开展。 (五)体现全员参与的理念 安全工作是全员的工作,是全社会的工作。hse管理体系中就充分体现了全员参与的理念。在确定各岗位的职责时要求全员参与,在进行危害辨识时要求全员参与,在进行人员培训时要求全员参与,在进行审核时要求全员参与。通过广泛的参与,形成组织的hse文化,使hse理念深入到每一个员工的思想深处,并转化为每一个员工的日常行为。 建立hse管理体系的指导原那么 1.第一责任人的原那么 随着生命和健康成为保障人权的重要内涵,hse管理在现代管理中的地

10、位愈来愈突出,已成为国际石油石化工业开展战略之一。hse管理体系,强调最高管理者的承诺和责任,企业的最高管理者是hse的第一责任者,对hse应有形成文件的承诺,并确保这些承诺转变为人、财、物等资源的支持。各级企业管理者通过本岗位的hse表率,树立行为典范,不断强化和奖励正确的hse行为。 2.全员参与的原那么 hse管理体系立足于全员参与,突出“以人为本的思想。体系规定了各级组织和人员的hse职责,强调集团公司内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员工必须落实hse职责。公司的每位员工,无论身处何处,都有责任把hse事务做好,并过审查考核,不断提高公司的hse业绩。 3.重在预防的原那么 在集团公司的hse管理体

11、系中,风险评价和隐患治理、承包商和供应商管理、装置(设施)设计和建设、运行和维修、变更管理和应急管理这5个要素,着眼点在于预防事故的发生,并特别强调了企业的高层管理者对hse必须从设计抓起,认真落实设计部门高层管理者的hse责任。初步设计的安全环保篇要有hse相关部门的会签批复,设计施工图纸应有hse相关部门审查批准签章,强调了设计人员要具备hse的相应资格。风险评价是一个不间断的过程,是所有hse要素的根底。 4.以人为本的原那么 hse管理体系强调了公司所有的生产经营活动都必须满足hse管理的各项要求,突出了人的行为对集团公司的事业成功至关重要,建立培训系统并对人员技能及其能力进行评价,以保证hse水平的提高。长庆油田分公司在员工培训方面实行两套班子,分开培训,分工明确,大大提高了员工的培训质量,对企业hse管理的落实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hse管理体系的建立与实施 对于不同的组织,由于其组织特性和原有根底的差异,建立hse管理体系的过程不会完全相同。但组织建立hse管理体系的根本步骤一般是相同的。 让安全的警钟在我们耳畔常鸣,在我们共同努力,一起建设能源产业美好的明天。把安全作为一种习惯 hse管理体系所体现的管理理念是先进的,这也正是它值得在组织的管理中进行深入推行的原因,它主要体现了以下管理思想和理念。 第1页 共1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 租房合同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