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学工作中.doc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45053613 上传时间:2023-03-3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在教学工作中.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在教学工作中.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在教学工作中.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在教学工作中.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在教学工作中.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在教学工作中.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请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以及培训中所学的课程,以某个知识点为例,谈谈在这个知识点的学习和教学中,学生容易走入的误区,或者教师容易忽略的教学细节有哪些;为避免这些现象的发生,您采取了哪些好的方法?双基堡小学 杨金太在教学工作中,有过徘徊,有过怀疑。最开始的几堂课,每每满怀期待和信心走上讲台,却都带着失落结束一堂课。学生不互动,预设的教学情境不能完成,甚至不能完成当堂课的教学任务。怀疑自己的能力,疑惑自己所学毫无用处,理想的课堂这么难以达到。然而,“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教学效果不好,并不能原因全归于学生,应该适当地从自身找原因,如对学生的了解不够等等。要切实依据学生的情况备好每一堂课

2、这是对教师的基本要求。教学,是老师的教,学生的学,二者缺一不可。学生的学习,其特点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在学习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自己的认识知识、创新知识的能力。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如果作为发展变化主体的学生态度消极、被动,不想学,不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去认识和理解教师的所教,那么,即使教师教的再好,也不能促进学生自身知识、能力的发展。 一、学习重在培养兴趣作为教师,应当公正的对待每一位学生,尤其是差生,绝对不能“戴有色眼镜”看人。每个学生也都希望得到老师的平等对待和公正评价,这样他们才会对这位老师产生好感,有兴趣,才能以正常的健康心态投入到学习中去。了解学生,尊重学生,做学生的贴心

3、人。教师应及时了解学生,掌握其心理。一个能尊重学生、体贴学生的老师,学生同样也会尊重他,喜欢他,这样才能形成良性的师生关系,这也是创设轻松数学课堂,学好数学的前提。许多同学怎么也闹不明白,数学怎么有那么多的符号和式子,数的变化,等量关系这类的。当初学数学也碰到过许多情况,为了升学,我不得不逼着自己对它产生兴趣,结果久之就有了套“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的应对考试之法,慢慢地竟不知不觉地喜欢上了这门课。正如培根所说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你会下意识中就对它产生抵触;有了兴趣,沟通、交流、接受、消化自然就便捷得多了!可兴趣怎样才能培养起来呢?其实,兴趣是先于学习过程而发生的,它不是对学习

4、过程本身的一种兴趣。它是自发的,而不是自觉的,对于数学学习过程本身,它又是盲目的。这种自发、盲目的兴趣的表现形式是,对于学习数学的长期性不明确,以为不习数学可以一蹴而就;对于基础训练与学习结果的关系知之甚少,认识不清坚实的基础与丰硕的成果之间的关系,对于数学学习的特殊规律与方法盲目,虽然学得刻苦,可由于不得法,只能是费力不讨好。由于成绩不太好,提高又慢,随着学习难度的加深,旧的还没消化,新的又听不懂,导致一种恶性循环,于是当初自发兴趣的暂时性也就迅速显示出来了,取而代之的便是厌恶。可要知道无论是初中考高中,还是高中考大学,有一门扯了后腿,你的总分就上不去,失之毫厘,谬之千里也! 二、教师的人格

5、魅力效应 学生爱戴一位老师,首当其冲的是受这位老师的人格魅力的影响,对其油然而生的敬佩感。当踏上讲台的那一刻,每位教师都该严格的要求自己,你在讲台上的一言一行都在放大,哪怕是极小的细节,亦可能会对你的学生们产生影响。教师的职业是神圣的,同时亦是艰巨的。己不欲勿施于人,教师应首先严格要求,坚持育人为本,以德立教,爱岗敬业、忠于职守,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热爱教育事业,以教育为快乐,热爱自己的工作岗位,扎扎实实地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把全部的爱献给教育事业,献给每一个学生。作为一名班主任,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带着责任与感情,关注学生健康成长,尊重学生的人格,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提

6、倡学生展开思维碰撞,鼓励学生发表富有创造性的观点或看法,摈弃传统的“师道尊严”,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使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都得以发挥,个性得到发展;作为一位年轻的教师,在教学中精益求精,深入钻研教材,学习教学大纲,精心写好每一份教案,认真上好每一节课,对待工作认真负责、任劳任怨,在工作中做到谨慎谦虚,多听、多看、多思、多做,取长补短,勤奋上进,发扬与时俱进的精神。教师不仅给学生传授数学知识,而且他的人生观、价值观、思维方式、治学态度等都将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教师的素质直接影响着学生的素质提高和发展,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具体地教师在观念层次上要树立正确的数学教育观、育人评价观,切实转变教育思

7、想,时刻以学生素质的提高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在知识层次上要不断地学习和牢固掌握现代数学知识,领悟知识中所蕴涵的数学思想方法,学习数学教育理论知识,心理学知识并科学地传授给学生;在方法层次上要认真研究教法、学法,切实提高教学水平,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使得学生学会做人、求知、办事、健体、审美、创造,最终实现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 三、有效的课堂提问是提高课堂效率的主要环节 课堂提问,举手发言,是活跃课堂气氛,师生互动的有效手段。传统的教学,多是教师的讲授,多有“满堂灌的”趋势,学生在这样的课堂里,略显得被动,这不利于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更别谈积极配合,主动去探索问题了。设置有效的课堂问题,能充分

8、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与学的互动过程中来,让学生变成课堂的主体,在这过程中实现知识和能力的双丰收。然而,实际上很多时候,教师预设的问题流于表面,不能环环相扣、逐步推进,不能揭示知识产生的过程;再加上教师不考虑提问的方式方法等等,阻碍了师生之间的“对话”和互动。这样的话,不但不能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甚至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数学课堂教学中必须预设有效问题。总之,教师是一堂课的主导力量,教师掌控这一堂课的纪律,引导着学生的学。所以,在课堂设计问题时,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作合适的设计,并依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选择最佳的问题情境。如果教师选择合适的角度,往往很容易引导学生自然地进入到问题情景,结合现实构建合适的数学模型,从而激发学生研究问题的积极性,学生会很容易理解整个知识的来龙去脉,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反之只会让学生一头雾水。如我在讲两直线的位置关系时,创设一个简单的问题情境,让学生身临其中,让同学们观察教室内上房梁的任何一条线和地面上的任何一条线的位置关系,因为学生都身在其中,所以他们每个人都会去看、去想,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那么这样的课堂就变得主动,轻松了很多,自然它的效果也是显著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