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安县K1-000~K3-000二级公路道路工程设计.docx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45053553 上传时间:2023-11-07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720.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镇安县K1-000~K3-000二级公路道路工程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镇安县K1-000~K3-000二级公路道路工程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镇安县K1-000~K3-000二级公路道路工程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镇安县K1-000~K3-000二级公路道路工程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镇安县K1-000~K3-000二级公路道路工程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镇安县K1-000~K3-000二级公路道路工程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镇安县K1-000~K3-000二级公路道路工程设计.docx(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设计原始资料和依据1.1.1镇安县概况10834109363383348175.572.53487杨泅乡鹰嘴石海拔2601.61.1.2地层、地质、地形地貌、气候、水文、土壤等自然地理特征镇安县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位于杨泗和栗扎之间的鹰嘴石,海拔2601.6,是镇安最高点,最低点位于龙胜乡旬河村石家沟口,海拔344,最大高差2257.6,随着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山势也随着趋缓,山间谷地发了众多的侵蚀性河流,形成山沟峰谷纵横交错的掌形叶脉状地貌镇安境内多山,地形以山地为主。大山系为主要山脉,山地地貌可分为三大类型:中山地貌,位于高山沟垴,一般海拔在1200以上,总面积为211.2万亩,占全

2、县总面积的40.5%;低山地貌分布于河谷川道与中山之间的过渡地带,海拔8001200,相对高差400,总面积209万亩,占全县总面积的40.1%;河川地貌,主要由河流冲积而成或古河改道后形成的河流谷地,一般称为川、坪、滩或湾,总面积约101.3万亩,海拔在800以下,相对高差400多米,地形较平坦,土壤肥沃,是主要耕地分布区,占全县总面积19.42%。由于本县山大岭多,沟密谷窄,因此耕地严重不足。 1947.412.2804.8年降水量800一1100受地形地势影响,降水随海拔升高而增多,大体是西部最多,东部次之,中部最少,西部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在850以上,东部在750-850之间,中部在7

3、50以下。同时,由于偏布内陆山区,平均海拔8001200,因此气温相对于同纬度东部平原地区低46,且日温差和年温差都较东部地区大,又具有大陆性特征。在水平方向上具有亚热带向暖温带气侯平均每土地至少有2条河流镇安境内土壤的特点是:成土过程短,石砾、沙砾含量大,土质粘重,耕性不良土层较薄,水土流失严重,土壤有机质含量少,速效养分含量低,氮、磷比例失调。在地理分布上具有明显的水平地带性、垂直地带性和地域性特点。土壤分布自南向北随纬度的变化,气候由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植被类型也随之变化,所发育的土壤也不相同,具有水平地带分布的规律,主要有胶泥土、沙土、石渣土、水稻土等5个土类。 1.1.3沿线筑路材

4、料、水、电等建设条件沿线电力情况供应良好,110、35、10输电线路基本沿路线走向布设,具体工程用电可与地方电力部门协商解决。同时建议施工单位也要准备一定量的自发电,以备急需。1.1.4基本工程资料资料东(川)镇至木(王)镇公路初步设计全长82。属山岭重丘区,以亚热带及暖温带植物为主,沿线所处自然区划为区。年平均气温为12.2降雨量。冬季主导风向为西北风 。年平均风速 。 多年平均最大冻深0.8米。水文情况:地表排水良好,地下水位埋深小于2.5。公路主要病害:冻胀翻浆延流水。设计路段起点高程,终点高程。1.1.5交通量资料2 路线设计根据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 ,所以所选路段

5、为二级公路,拟定该条道路为双向二车道,设计车速为,设计采用的服务水平为二级,采用整体式路基。2.2.1 选线原则2.2.2平原选线要点(六)路线应尽可能接近建筑材料产地。2.2.3山岭区选线要点 山岭地区,山高谷深,坡陡流急,地形复杂,但山脉水系清晰,这就给山区选线指明了方向,不是顺山沿水,就是横越山岭。山区河流,平时流量不大,但一遇山洪,洪流常夹杂泥沙、砾石、树木等急速下泄,冲刷河岸,毁坏桥涵,淹没农田,危害甚大。山区的自然条件给选线工作造成了一些困难,但和山区其他线形相比较,沿河(溪)线平、纵线形是最好的,而且便于为分布在溪河两岸的居民点及工农业服务,有丰富的砾石、石料以及充足的水源,可供

6、施工、养护使用。2.2.4丘陵区选线要点(一)丘陵区路线布设原则1) 微丘区选线应充分利用地形,处理好平、纵线形的组合。不应微小地形,造成线形迂回曲折,也不宜采用长直线,造成纵面线形起伏。 2)注意利用有利地形减少工程量;注意平、纵、横应综合设计;注意少占耕地不占良田。 (二)路线布设方式 1)平坦地带走直线; 2)具有较陡横坡的地带沿匀坡线布线; 3)起伏地带走直线和匀坡线布线2.2.5平面设计技术指标的确定回旋线是曲率随着曲线长度成比例变化的曲线。其基本公式为:其中 : 在缓和曲线的终点处, 则 即 其中 : 矫正值 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2006规定:二级公路()回旋线最小长度

7、为50。一般情况下,在直线与圆曲线之间,当圆曲线半径大于或等于不设超高圆曲线最小半径时,可不设缓和曲线。4)平曲线长度2.2.6 路线方案拟定与比选9)路基应根据公路功能、公路等级、交通量,结合沿线地形、地质路用材料等自然条件进行设计,保证其具有足够的强度、稳定性和耐久性。同时,路面面层应满足平整和抗滑的要求。通过特殊地质和水文条件的路段,必须查明其规模及其对公路的危害程度,采取综合治理措施,增强公路防灾、抗灾能力。路基防护根据公路功能,应结合当地气候、水文、地质等情况,采取相应防护措施保证路基稳定。公路路基应采取工程防护与植物防护相结合的综合防护措施,保证路基稳定、并与景观相协调。深挖、高填

8、路基边坡路段,必须查明工程地质情况,针对其工程特性进行路基防护设计。对存在稳定性隐患的边坡,应进行稳定性分析,采用加固、防护措施,保证边坡的稳定。沿河路段必须查明河流特性及其演变规律,采取相应防护措施,防止冲刷路基。对于侵占、改移河道的地段,须做出路基防护专门设计。13)表2-7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规定道路技术指标表2-7标准规定道路技术指标2.4.1道路平面线性相关概念与要求2.5.1 纵断面设计原则5)纵坡除应满足最小纵坡要求外,还应满足最小填土高度要求,保证路基稳定。2.5.2 平纵组合设计2.5.3 最小填土高度的确定2.5.4 桥梁控制标高的确定2.5.5 道路坡长及坡度确定竖曲线是在

9、两个坡段的转折处,确保行车安全以及视距的需要而设置的缓和曲线。竖曲线的线形有用圆曲线的也有用抛物线的。通常在公路使用范围内,圆弧和抛物线几乎没有差别,但在设计和计算上,抛物线则比圆曲线方便的多,因此设计上一般采用抛物线作为竖曲线。桩号处横距竖距 在桩号和处,起点高程为503.35,半径取一般值2000。,。计算在和处的设计高程。 计算过程如下:坡差 为凸曲线。曲线长 切线长 外距 竖曲线起点桩号 竖曲线起点高程桩号处:横距竖距切线高程设计高程桩号处:横距竖距 切线高程设计高程在桩号和处,起点高程为487.77,半径取2000。竖曲线各要素计算如下:坡差 曲线长 切线长 在和处:竖曲线起点桩号竖

10、曲线起点高程桩号处:横距竖距切线高程 桩号处:横距 竖距 切线高程 设计高程3 路基路面设计及排水设计路基是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按照道路设计线形(位置)和设计横断面(几何尺寸)的要求开挖或堆填而成的岩土结构物。路面是在路基顶面的行车部分用各种混合料铺筑而成的层状结构物。路基是路面结构的基础,坚固而又稳定的路基为路面结构长期承受汽车荷载提供了重要的保证,而路面结构层的存在又保护了路基,使之避免了直接经受车辆和大气的破坏作用,长期处于稳定状态。路基和路面相辅相成,实际上是不可分离的整体,应综合考虑他们的工程特点,综合解决两者的强度、稳定性等工程技术问题。路基路面是一项线形工程,有的公路绵延数百

11、公里,甚至上千公里。公路沿地形起伏,地质、地貌、气象特征多变,再加上沿线城镇经济发展程度与交通繁忙程度不一,因此决定了路基与路面工程的复杂多变的特点。工程技术人员必须掌握广博的知识,善于识别各种变化的环境因素,恰当进行处理,建造出理想的路基路面工程结构。本设计路段等级为二级公路,该路段路基设计车速为60,路基设计为双车道,其标准横断面如图所示:图3-1 标准横断面示意图设计路段为二级县域公路,根据规范路基宽度取最小值8.5,其中单向行车道3.5,路肩(路缘带)0.75。该路段内有一曲线段,但其线形指标较大,曲线半径为300,故可以不设超高和加宽。公路路基是路面的基础,它承受着土体本身的自重和路

12、面结构的重力,同时还承受由路面传递下来的行车荷载,所以路基是公路的承重主体。路基承受行车荷载作用,主要是在应力作用区,其深度一般在路基顶面以下0.8范围以内。此部分路基可视为路面结构的路床,其强度与稳定性要求,应根据路基路面综合设计的原则确定。坚固的路基,不仅是路面强度与稳定性的重要保证,而且能为延长路面使用寿命创造有利条件,所以路基路面的综合设计极为重要。根据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 规定一级公路,山岭区的有关技术标准如表所示:表路基参数表路基宽度()路基边坡坡度路面宽度 ()右侧硬路肩宽度()土路肩 宽度()边沟坡度8.51:1.57.00.750.751:1.51)路基设计一般规定:3.3.2 路面类型确定 3.3.3 标准轴载及轴载换算 表3-4 标准轴载各项参数标准轴100接地压力0.70两轮中心()1.5单轮当量21.30 当以弯沉值和沥青层的层底拉力为设计指标时,按式 完成当量轴载计算其中 :; ; ; 。当轴间距大于3时,按单独的一个轴计算,此时的轴数系数为1;当轴间距小于3时,双轴或多轴的轴数系数按计算,其中为轴数。轴载小于40的特轻轴重对结构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所以不纳入当量换算。各种汽车的当量轴次计算如下表所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