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疾病诊疗法常规.doc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45051401 上传时间:2022-12-23 格式:DOC 页数:56 大小:295.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骨科疾病诊疗法常规.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骨科疾病诊疗法常规.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骨科疾病诊疗法常规.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骨科疾病诊疗法常规.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骨科疾病诊疗法常规.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骨科疾病诊疗法常规.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骨科疾病诊疗法常规.doc(5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五章 骨科疾病 457第十五章 骨科疾病 第一节 一般常用技术急救固定 【 急 救 】 原则是处理及预防休克,防止伤口污染,固定患肢,避免神经、血管进一步损伤。 1. 对外伤患者首先判断有无休克及休克程度。如有休克,应首先救治。 2. 有活动性出血,须采取暂时性压迫包扎止血,必要时上止血带。如上止血带者,应标示时间,并应视情况每半小时1小时放松一次。 3. 有开放性伤口,局部应先用无菌敷料或干净毛巾包扎,以减少污染。 4. 情况不详时,不要盲目整复,保持伤员原来姿势护送到医院。 【 固 定 】 基本原则为固定损伤部位的上下关节。 1. 头颈部损伤时:用沙袋、米袋等物置于颈的两旁,作临时固定

2、。严防头颈部前屈、后伸或左、右旋转。 2. 单纯锁骨骨折可用三角巾托住前臂悬吊于胸前。 3. 严重肩部损伤,在腋下先垫以软垫,然后将上臂固定于胸壁,再用三角巾悬吊在胸前。 4. 肱骨骨折,可用夹板放于前后两侧,再将其固定于胸前。 5. 前臂骨折,前后方用夹板固定,背侧板应超过腕关节,防止前臂旋转,然后用三角巾悬吊于胸前。 6. 脊柱骨折,保持伤后姿势置于硬板床上,在悬空位置放进软垫,搬运时严防扭转或过屈、过伸腰部。 7. 骨盆骨折,病者仰卧位置于木板床,骨盆周围不应放置重物,尤其在腹部耻骨联合处,必要时在骨盆两侧放置较宽木板,作为临时骨盆兜,以起暂时保护作用。 8. 股骨骨折,用长木板,连同腰

3、部平齐固定。 9. 胫腓骨骨折,用木板四块、在患肢四周放置后固定,或将患肢固定于健侧,搬运时可作适当牵引,减少疼痛。 踝、跖、趾骨折:局部绷带包扎,避免负重即可。石膏绷带固定 【 包扎前准备 】 1. 物品:适当大小石膏绷带卷、温热水(约40左右)、石膏刀、剪、针、线、衬垫物、颜色笔。 2.患者的准备: (1) 向病者及家属交待包扎注意事项及石膏固定的必要性。 (2) 用肥皂水洗净患肢,有伤口者先行换药。 【 固定时注意事项 】 1. 先将肢体置于功能位,用器械固定或专人扶持,并保持该位置直至石膏包扎完毕、硬化定型为止。扶持石膏时应用手掌,禁用手指。 2. 缠绕石膏时要按一定方向沿肢体表面滚动

4、,切忌用力抽拉绷带,并随时用手抹平,使各层相互粘合。 3. 在关节部位应用石膏条加厚加固,搬动时要防止石膏折断,过床后要用枕头或沙袋垫平。 4. 石膏包扎后应注明日期及诊断。 5. 石膏未干固以前,注意凸出部勿受压,以免凹陷压迫皮肤,引起压迫性溃疡。 6. 为加速石膏凝固,可在温水中加放少许食盐,天气潮湿可用电炉、电吹风等方法烘干。 7. 石膏固定应包括骨折部位的远近端二个关节。肢体应露出指(趾)端以便于观察。 8. 术后应密切观察,尤其最初六个小时。如有下列情况,应及时切开或拆除石膏: (1) 肢体明显肿胀或剧痛。 (2) 肢体有循环障碍或神经受压。 (3) 不明原因的高热。 9. 石膏松动

5、、变软失效,应及时更换。 10. 应鼓励患者活动未固定的关节,固定部位的肌肉应作主动收缩、舒张的锻炼,以促进血液循环,防止肌肉萎缩及关节僵硬。牵 引 术 【 适应证 】 1. 长骨干骨折复位后不稳定,需要维持对位者。如股骨干大斜形骨折。 2. 骨折脱位,需要持续牵引方能复位。如颈椎骨折脱位。 3. 需要矫正或预防肌肉痉挛所致的关节畸形。 4. 软组织挛缩引起的畸形。 5. 某些腰痛、坐骨神经痛患者。 【 牵引方法 】 1. 骨牵引:小孩易损伤骨骺,应慎用。 (1) 穿针部位: 1) 尺骨鹰嘴:肘关节屈曲90,在鹰嘴最突出部穿入,由内向外,注意勿损伤位于肱骨内上髁下方的尺神经。 2) 胫骨结节:

6、由胫骨外侧,自腓骨头和胫骨结节连线的中点,由外向内侧穿入,注意勿损伤腓总神经。 3) 跟骨:踝关节置于中立位,自内髁尖端和足跟后下缘连线中点,由内向外穿入,注意勿损伤胫后动脉及胫神经。 4) 股骨髁上部位:内上髁内收肌结节上方一横指处进入,由内向外,注意勿损伤动脉。 (2) 操作方法: 1) 放好体位,划好标记,常规消毒,铺无菌巾。 2) 手术者在牵引针进出口处,采用局部浸润麻醉方法,由皮肤直至骨膜下,助手固定患肢,皮肤轻向近心端牵拉。 3) 手术者用骨钻,将牵引针直接穿入皮肤,按进出口位置,垂直于骨干钻入。 4) 用酒精纱块保护针的进出口。 5) 安装牵引弓、牵引架,按所需重量进行牵引。床脚

7、抬高。 2. 皮肤牵引。 (1) 先清洁皮肤,在牵引区涂上安息香酸酊,并在其未干之前贴上胶布。 (2) 贴于肢体之胶布应先备妥,粘贴时要平坦无皱折,胶布末端分23块,以使牵引力均匀分布在患肢上。 (3) 在骨隆起处用纱块或棉垫保护,可用长条胶布大螺旋形将两侧牵引胶布连接,但切忌环形缠绕肢体。 (4) 再用绷带缠绕二层,但胶布近端留1厘米露出,以利日后观察胶布有否脱落。 (5) 牵引端用宽窄适宜的扩张板。 (6) 放置牵引架,加上适当重量。下肢牵引时要抬高床尾。 【 持续牵引的注意事项 】 1. 注意胶布有无松脱,扩张板是否在适合角度,有否折断。 2. 经常检查牵引架的位置,如有错位或松动,应及

8、时纠正。 3. 注意牵引绳是否受阻,注意牵引重量是否合适。重锤应离地面26厘米左右。 4. 注意牵引针出入口处有无感染,有否移位,每天用75%酒精滴在纱布上,以防感染。 5. 患肢牵引轴线是否符合要求,有否旋转,成角畸形。 6. 注意肢体皮温、色泽,有否血循环不良或神经受压现象。 7. 骨折或脱位病例,除上述各项外,还应注意: (1) 每天测量、并记录肢体长度变化情况。 (2) 应按患者具体情况、不同类型骨折,及时调整牵引重量。 (3) 视情况有规律地指导病人作肌肉运动及关节功能锻炼。 (4) 按术前或术后要求,及时调整牵引角度。( 农绍友 )小夹板固定术 【 适应证 】 1. 四肢闭合性骨折

9、,但骨折不稳定型者,应配合应用皮牵引或骨牵引。 2. 四肢开放性骨折已进行内固定者,如股骨髓内针固定后。 【 注意事项 】 1. 所选择夹板长短、宽窄应当合适。太宽不能固定牢靠,太窄容易引起皮肤坏死。夹板应占肢体周径五分之四。 2. 应合理放置固定垫,并且位置要准确。 3. 应用夹板前应准确判断病人神经、血管等损伤情况,以利于观察。 4. 缚带要松紧合适,要求缚后所打的结可以上下移动1厘米。 5. 有计划指导病人作功能锻炼,并嘱病人随时复诊。第二节 骨 折闭合性骨折 【 诊断要点 】 1. 病史:外伤史 。 2. 体征:具有骨折专有体征:异常活动、局部畸形、骨摩擦音(感)等。 3. X线照片。

10、 【 治疗原则 】 1. 凡疑有骨折者,一律按骨折处理。 2. 有休克者须先抗休克;有内脏损伤者,先处理内脏损伤,然后再处理骨折。 3. 疼痛剧烈,可给予镇痛药物。 4. 在恰当的麻醉下,早期手法复位。复位时要按X线片所示纠正骨折移位,动作要轻柔。 5. 不稳定型骨折,应用牵引术或切开复位。 6. 切开复位时机按具体情况决定。局部肿胀严重、伤后超过48小时者,可消肿后手术。 7. 四肢长骨干骨折复位后,应用石膏或夹板固定。 8. 复位后及时进行X线正侧位摄片或透视,复查治疗效果。 9. 早期指导病人作主动性功能锻炼。 10. 骨折应固定到临床愈合为止,一般时间是:锁骨48周,肱骨干56周,尺桡

11、骨干68周,股骨79周,胫腓骨810周。颈椎46周,胸椎68周,腰椎1012周。 11. 去除外固定前,必须摄X线片,确定骨折愈合为止。( 农绍友 )锁骨骨折 【 病史采集 】 1. 及时完成病史的采集,24小时内完成病历。 2. 内容应包括受伤的时间、机制、部位及伤后处理的经过。 【 检 查 】 1. 接诊后必须及时完成体格检查。 2. 尤其注意是否合并血气胸;锐利伤还应注意臂丛神经损伤及锁骨下血管的损伤。 3. 应摄锁骨X线片,如果体检怀疑胸腔损伤,应摄胸部X线片以利确诊。 4. 拟手术的病人行血常规、血型、出凝血时间检查。 【 诊 断 】 1. 有明确的外伤史。 2. 伤处出现疼痛、肿胀

12、、皮下瘀斑,有时局部隆起,伤侧肩及上臂拒动;局部压痛,有的可能触及到骨折端,可能触及骨擦感。由伤侧肩向锁骨方向纵向叩击痛阳性。 3. 锁骨X线片可显示锁骨骨折及其移位情况。 【 治疗原则 】 1. 手法复位:锁骨固定带或横“8”字石膏固定4周。无移位或青枝骨折可直接用上法固定3周后拍摄X线片,骨折愈合可去除外固定。 2. 手术治疗:对锁骨骨折移位严重,骨折片刺破锁骨下血管或臂丛神经或胸膜顶,则在手术检查的同时行锁骨骨折切开复位、牢固内固定。也可根据患者的要求施行手术。 【 疗效标准 】 1. 骨折愈合:8周摄X线片复查骨折线消失。 2. 延迟愈合:48个月摄X线片复查,骨折线仍清晰。 3. 不

13、愈合:8个月摄X线片骨折线仍清晰。 【 出院标准 】 骨折功能复位,固定可靠,无近期并发症,可出院。门诊随访。肩胛骨骨折 【 病史采集 】 包括受伤的时间、机制、部位及伤后处理的经过。 【 检 查 】 1. 接诊后必须及时完成体格检查,注意是否合并胸腔脏器损伤。 2. 应拍摄肩胛骨X线片,了解是否骨折及移位情况。注意是否合并肋骨骨折。 3. 拟手术的病人行血常规、血型、出凝血时间检查。 【 诊 断 】 1. 明确的外伤史。 2. 肩胛区出现疼痛、肿胀、皮下瘀血,压痛,骨擦感阴性不能排除肩胛骨骨折。患侧肩关节及上肢活动功能受限。 3. 肩胛骨X线片可显示其骨折部位及移位情况。 【 治疗原则 】 1. 对无移位或移位不明显的肩胛骨骨折,可用三角巾或颈腕吊带将患肢制动保护12周;或将上臂用胶布或绷带固定于胸壁上则可。 2. 对移位明显的肩胛骨骨折,尤其是肩胛冈骨折移位,在手法复位仍不理想时可考虑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 【 疗效标准 】 1. 治愈:X线片示肩胛骨骨折线消失。 2. 基本治愈:严重的肩胛骨骨折,可遗留不同程度的患肩关节功能受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