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州开元寺塔位于定州城内南门里东侧.docx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45051002 上传时间:2023-04-1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5.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定州开元寺塔位于定州城内南门里东侧.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定州开元寺塔位于定州城内南门里东侧.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定州开元寺塔位于定州城内南门里东侧.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定州开元寺塔位于定州城内南门里东侧.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定州开元寺塔位于定州城内南门里东侧.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定州开元寺塔位于定州城内南门里东侧.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定州开元寺塔位于定州城内南门里东侧.docx(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定州开元寺塔位于定州城内南门里东侧,是世界上现存最高的砖木结构古塔。定州志载:“开元寺僧会能,尝往西竺取经,得舍利子,宋真宗咸平米年(公元1001年)始建塔。会能懂其役,伐材于嘉山,至仁宗至和二年(1055年)始成。”塔全部为砖木结构,平面八角形,十三层,高84.2米,平面由两个正方形交错而成。比例匀称,外观秀丽。塔有四个正面辟券门,其余四面设假窗,雕几何形窗棂;塔内每层均有梯级,两层之间形成八角形回廊。塔内有佛龛、彩绘。当年,宋辽对峙定州处于宋国北疆,军事地位十分重要,宋王朝为了防御契丹,利用此塔了望敌情,据定州志载:“盖筑以望契丹”,故又有“料敌塔”之称。开元寺塔已有900多年的历史,其间

2、经历了10多次地震,清光绪十年(公元1844年)6月,塔的东北面从上到下塌落下来,破坏了这一雄伟古建的完整,但至今依然挺拨屹立。建国后,国家多次对塔进行全面修缮。定州塔现已对世界游人开放。位于定州市内的开元寺塔,是我国现存最高大的一座砖木结构古塔,有“中华第一塔”之称。从京广铁路乘火车,或从京深高速公路乘坐汽车,都可遥看它那高耸入云的雄姿。前人曾有诗赞叹此塔之高:“每上穹然绝顶处,几疑身到碧虚中。”开元寺塔建于北宋初年,因建于开元寺内而得名,因它位于定州城内,又俗称定州塔。据文献记载,宋朝初年,开元寺僧会能奉旨到西天竺(印度)取经,得到佛教中传说的舍利子回来复命。咸平四年(公元1001年),宋

3、真宗下诏,命在定州开元寺内建塔纪念,到宋仁宗至和二年(公元1055年)建成此塔,历时55年。据定县志记载另有一说:此塔始建年份相同,但建成于乾兴元年(公元1022年),至和二年为重修之年,按此说修建时间当为22年。1961年定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开元寺塔建于高大的台基之上,十一层,塔基外围周长127.65米,高83.7米。塔身为八角形,平面有两个正方形交错而成,一改以前早期塔的四方形式,显得雄伟大方,秀丽丰满。塔身为砖木结构。砖的规格不一,约有十几种。为了砖与砖之间的拉力,内筑了松柏木质材料,故当地流传着“砍尽嘉山(在曲阳县)木,建成定州塔”的民谚。从此塔修造时间之长,用料之繁多,可以

4、想见当年建造工程之浩大。该塔不仅高绝于世,其建筑形式亦独具一格,塔身由内外层衔接而成,之间以回廊相连,形成塔内藏塔的奇特结构,内设穿越塔心的阶梯,绕回廊盘旋可至塔顶。远观宝塔,如层层楼阁高耸入云。逐渐内收的叠涩出檐使塔身既显丰满又不失秀美。各层券门上的砖雕门额、门簪及券顶上雕琢的佛光将“佛光普照,香火缭绕”的盛景展现在人们眼前。其余四面砖雕假窗精工细琢、花纹各异、技艺精湛。塔体一层回廊内保存着北宋时期精美的壁画,色彩艳丽,栩栩如生;其上各层的佛坛、佛龛、回廊顶部的砖雕斗拱、两壁的历代碑刻、壁画保存完好。塔顶八脊八坡汇聚成砖雕莲花座,八角脊檐部各铸立式护法天神像一尊,座上为铸铁莲纹覆钵、仰莲,再

5、上即为铜制宝瓶,俗称“塔葫芦”。定州塔回廊两侧设有25个壁龛,在佛龛内,以及各层回廊砖壁上,嵌有许多碑刻与名人题咏,现存34块。 此塔建造十分精巧。塔身分内外两层,外涂白色,东、西、南、北四面设券门,其余四面辟棂窗(假窗),窗由大方砖雕刻而成。最上两层,则八面均辟券门。门为拱券式,券外绘方形图案,设有砖雕门额、门簪。塔的各层,均叠涩出檐,托出一平台,唯底层有瓦脊。各层檐角皆有挑檐木,外端有铁环,原置有风铎(大铃)。塔心和外层之间形成八角形环廊,犹如大塔中包着一层小塔。回廊两侧设有25个壁龛,龛内有壁画和泥塑像,回廊顶端有雕花砖天花板,并加彩绘,刻制精美细腻。在塔座基主壁龛内,以及各层回廊的砖壁

6、上,嵌有许多碑刻和名人题咏,对研究宋代历史及古代建筑物有重要价值。沿各层砖质梯阶顺级而上,可达塔顶。凌塔顶远眺,河北平原纵横阡陌,太行峰峦蜿蜒起伏,城市村落,河流道路,历历在目。让人每每生发出“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的切实感受。开元寺塔从始建至今,已有整整1000年的历史。在长达千年的风雨剥蚀中,此塔经历了十几次地震,但古塔仍巍然耸立。可惜的是,清光绪十年(公元1884年)六月,塔身东北面自上而下塌落,破坏了这一重要建筑物的完整。从1986年开始,国家文物部门投巨资对其进行整体加工维修,成为全国文物修复工程最大项目之一。1986年,全国古建筑专家、力学家、设计专家云集定州,开始对定州

7、塔全面维修。修复定州塔,共用杉木架杆110000根,巧妙搭起了高84米脚手架。整个架身即便是十级大风,也纹丝不动,搭起这座架子,就是一幢精美的建构。定州塔历经17年的维修,到2002年底主体工程全部完工。我国著名建筑专家罗哲文几次来定州视察建塔情况,并为定州开元寺塔题写了“中华第一塔”。在对定州塔进行修缮的过程中,在80余米高的塔厦里发现了一盒用金属密封的金刚经,专家认为这是清朝雍正元年维修古塔时放进去的,同时被发现的还有3尊铜佛和一把铜锐镜,其中一尊铜镜上有明代弘治年间的字样。定州塔在军事上起过重要作用。当年,定州所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有史料说,天下十八道,惟河北最重。河北三十六州郡,惟定州

8、最重。定州“实为天下要冲之最”。宋代,定州是北部边防要地,北与契丹相接,经常发生战事,宋王朝为了防御契丹,常利用此塔 望敌情。此塔高耸云端,登塔远眺,可望契丹之动静,故又称“敌塔”。 定州塔曾是宋清两代僧道徒和广大民众朝拜游览的胜地,每当晴日,碧空万里,游人如织,登高远眺,西北方曲阳一带的嘉山尽收眼底,在塔的正南方,可一眼望到距城25公里的大沙河,波光粼粼的河水象一条银色的缎带,横卧在平坦的大地上,历史上许多文人墨客登塔,写诗抒怀,“举飘接六汉,醇然玉色醪。不饮亦自醉,烈烈风生袍”;“安得生羽翼,高飞弄云”。只有亲临塔顶,才能体味出这座集历史、艺术、科学价值于一身的古代文物建筑的深刻内涵。息冢

9、:据传,战国时期,荒淫无度的齐泯王见河南商丘韩丰的妻子美貌超群,要强选韩妻入宫为妃。在被逼无奈的情况下,韩妻提出一个条件,要求在宫内修建一座七丈二尺高的法台,法台修好后进宫,并每天准其在法台上为自己的丈夫祝告,如果不允,宁死不进宫。齐泯王慷慨答应,急令部臣修建法台,法台建成,韩妻被接入宫,入宫后先上法台,在法台上为拆散的丈夫祝告一遍后,跳台徇情自尽。齐泯王上当后大怒:“我让你夫妇死后也不能在一块”。将韩妻远葬到七、八百里外的中山国(今定州)境内,为此,因韩妻葬埋在此地故称“媳冢”,后来地名简化成“息冢”。 沙流村、流驼庄:新莽时期,王莽赶刘秀曾在此交战,王莽施法术用沙子盖刘秀,只会使来不会收,

10、在此留下沙子。在息冢往南和偏西南1.5-2公里,有两个因沙子而得名的村子,流驼庄、沙流村。王莽村:王莽曾在此驻扎而得名。王宿、留宿村:刘秀曾在这两个村夜宿而得名。廉台:战国时期曾为邑(相当现在的县),五十年代尚有瓦砾堆积及凉马台遗迹。战国时期,赵国占据中山国,大将廉颇带兵在此驻扎,筑有一台,曰:廉颇点将台,地名因此得名为“廉台”。子位:原名怀安乡,相传曾有一位皇子路经住宿,故以“天子之位”之意更名为子位。是当地人眼中的风水宝地。七级:据传,该村为黄巾农民起义军领袖张角的故里。黄巾起义军失败后,张角兄弟被害,其尸体被当地农民偷回故里安葬,并用传统的丧葬习俗,祭祀七七四十九天,故称七祭。为避官方查

11、究,隐“祭”为“汲”,后演变为七级。现存张角墓一座。内堡:内堡总共有四个,东南西北内堡都有,四个村是组成了一个平行四边形,在平行四边形中央有个村叫七级。据说东汉张角就葬在七级,而且七级原不叫七级叫七祭,好象是为了纪念张角,也为了遮人耳目改名叫七级。而四个内堡,据说是张角手下为了防止有人掘张角墓而在四周扎下的四个大营形成的自然村。固城:原为西汉高祖年间(公元前206-195年)的安险县县治,属中山郡;汉武帝元朔五年(公元前124年)封中山靖王之子应为安险侯;东汉章帝改为安熹。刘备带领关公、张飞因参与镇压黄巾农民起义军有功,被选擢为安熹县县尉。三国演义第二回:张翼德怒鞭督邮;就发生在这里。到隋大业

12、初年(605年)废安熹县,因该地为安险故城址,后得名故城,后写作固城。鸡鸣台:传说王莽追刘秀时而得名,椐传王莽追赶刘秀以是深夜二人精疲力尽,同时打算休息片克,因王莽过于疲劳时间不长睡去了,这时远处传来鸡鸣声,刘秀一听黎明以近,此时不走更待何时?趁着夜色消失在远方,而王莽一觉醒来天以大亮错过了最佳追赶时机,鸡鸣台由此而得名邢邑:古时又叫玄(悬)阳城,王莽追赶刘秀时,到此地点已经是夕阳西下,日落西山的时候,而王莽正好是迎着太阳向西追赶,抬头看见太阳故此得名悬阳城,后来随时间的推移,“悬又改“玄”东亭:古代那里是个驿站骑马传信息,休息或者为送急件的人,换马的地方。那时那里有两个亭,东边这个作买卖的人

13、多,以后就慢慢发展起来了,演变成村庄-,这就是东亭的来历。清风店:先有骨头镇,后有清风店。燕王扫北,定都北京,修了一条南京直达北京的大道。9长9尺9寸宽。清风店临大道逐渐兴起。明,清达到鼎盛。又随着京广铁路的修建逐渐衰落。清风店街南北长将近5华里东西窄不足一华里。南有老母堂,北有大影碑。街中有石头牌坊。老母堂往南有一大水塘,又分往西南和东南的岔道。大影碑后面是连接马家濠和黄家濠的“护城河”,出护城河是奔骨头镇的官道。十里一铺。二十里一店。定州上有“清风”下游“明月”。传说是宋东坡所题,有待考究。 西柴里:东汉时期,王莽赶刘秀.自西而东,被追至孟良河边一小村庄.时天已黑,在柴垛中过夜.故起名柴里

14、.后改为西柴里. 八里店:距离定州塔正好八里.古代有一店在这里. 北陶邱:清初由山西洪洞大槐树底奉旨迁来,主要有陶,邱两姓,后兄弟俩分家,分为南头,北头,即今南陶邱,北陶邱 木佃:相传一个姓木的佃户租种地主的土地在此居住,后成了村落。杨家营:号头庄乡,在清朝以前叫曹家营,后来杨姓人越来越多就改名叫杨家营了,传说晋朝时有一曹姓部队在此地扎营,后来把老糼妇女留在了此地,所以叫曹家营。马王庄、东西马头:传说王莽追刘秀时,刘秀来到了这里,夜深了,就把马拴在一个木桩上,自已休息,马也休息,这木桩在东面,马头向东,马尾向西,所以后,就把拴木桩的地方起名叫马王庄,马头的位置叫东马头,马尾的位置叫西马尾 ,后

15、来西马尾的人们嫌此名不好听,所以也改名叫西马头了。 东庞村、北庞村、南庞村:六百年前,燕王扫北。中原处处白骨,成为无人区。为了不让田地荒芜,燕王下令人口大迁徙。其中从山西来了弟兄三个,走到定州后决定不走了,老大对两个弟弟说:“我们三兄弟要各自生活,看谁最好。”于是兄弟三人朝三个方向走了。一个过了唐河,一个过了沙河,另一个没有过河。后来就渐渐的成了村落,就是 东庞村 北庞村 南庞村 东西阳暮:由于王莽赶刘秀时因太阳落山而留存地名。南子京、北子京:传说在两村的中间有一颗很大的紫荆树,故取名叫北紫荆和南紫荆.在后来人们就把字简化了,写成了北子京和南子京.塔宣村:文革前村南有七座古塔,顾名七塔宣村,但

16、文革时,将塔全部拆掉,更名为塔宣村 子远:相传孔子率弟子周游列国时,一天途经定州的一个小村庄,走累了歇息,人们看这些人穿着不俗,很好奇,便围拢过来问这问那,就此机会孔子便向人们讲授儒学。当时孔子已很有名望,接连几天,求学的人络绎不绝。孔子和他的弟子走了以后,仍有一些人专程赶来想聆听孔子教诲。村里人只好挂上一个牌子,上面写道:“孔夫子远去矣!”后来就把村名叫做“子远”。(现在定州市叮咛店镇) 赵村:最初的赵村只是个很小的庄子,只有一户姓赵的子孙后代居住,周围草莽丛生,不乏野兽,有一天晚上狼群袭来,吞噬了整个村庄的人,人烟灭绝以后,讨饭流亡的人碌碌絮絮把这里当成自己的家,繁衍后代,至此赵村还是几乎没有姓赵的男性. 大寺头:在定州县城以西大约9公里,和曲阳交界。从前村南有座寺庙,故叫大寺后。后来在近代,由于什么原因寺庙被邻村的人给拆了。再后来村名就改成了大寺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