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文化消费调查.docx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45049980 上传时间:2023-01-24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8.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村文化消费调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农村文化消费调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农村文化消费调查.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农村文化消费调查.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农村文化消费调查.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农村文化消费调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文化消费调查.docx(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农村文化消费调查 关于农村红白喜事消费调查 调查时间:20年2月2号到月7号 调查地点:X省X市XX县区印庄乡大道王庄村调查人员:河北工程大学科信学院10级电子信息一班李莹莹调查对象:XX省XX市X县区印庄乡大道王庄村村民调查目的:我国是礼仪之邦,对红白喜事自古以来就十分注重,但这类礼仪文书的内容、格式随着时代的发展也在不断的变革。尤其在今天,人们交往日益频繁,交际应酬更为重要。当代农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而随之而来的铺张浪费现象也日益严重。每逢红白喜事,东家发请柬、办酒席,为了体面,大摆场,大浪费,实为一大陋习。造成了“东家发谏难,收谏者应酬难”的趋势.当前红白喜事的大操大办,铺张浪费,讲排场

2、比阔气的奢侈之风在各地都不同成都的存在着。虽多次整治,却屡禁不止,且大有愈演愈烈之势。这不但给广大人民群众造成了严重的经济负担,阻碍着人们进一步扩大再生产,还严重影响了三大文明建设的进程。此风不刹,于国不利,于民有害。作为一名生长在农村的孩子而言,不说远的,从小到大家里对红白喜事的消费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变。虽说家里的经济水平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对于家庭而言,每年在其身上的消费也是一笔不菲的支出。 调查报告如下: 一、活动内容:关于对大道王庄村(以下简称“我村”)的红白喜事的消费调查.红白喜事一般指婚丧之事,但是我把“生子,“过生日,以及“老人做寿也纳入了调查范围之内。如此,“红白喜事也就包

3、含:男子结婚,女子出嫁,孩子出生,过生日,老人做寿和丧葬之事.因此,关于此六项,对于我村村民以及村民委员会做了为期六天大调查。 二、调查资料。我村大概有三百户,大概一千二三百村民。有耕地18亩,人均大概.5亩。交通便利,没有太多的店铺,但有糖烟酒副食品批发,加油站修车站等。经过六天的挨家走访,对于我村的红白喜事二十年之内的变化有了深入了解。同时也更加感受了到了其变化之大,铺张浪费之严重.而在其很大的变化中,我发现虚荣心是人类其大敌,也是造成红白喜事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的的罪魁祸首。 三、调查结果: (一)结婚 男子结婚女子出嫁作为一部分来讲.一般来说,一种婚姻关系的确立首先由媒人搭桥。而媒人奔波

4、于两家,以促成好事,因而不会白白劳动,无论哪一家都是好吃好喝谨慎招待,尤其主动方(多是男方)更是不敢怠慢。如若双方感到合适,则进行“相亲”,所谓相亲就是媒人领着男方到女方家坐坐谈谈,而男方要带足够的钱财和礼物到女方家里。钱数礼物依男方自己而定。然后媒人领着女方去男方家里瞧瞧看看,主人会杀鸡宰羊隆重招待否则就会被他人耻笑。热后就是“定亲,我们当地称为“压婚.最后相处之后感觉可以就结婚。 1.相亲 二十年前,男方到女方家里带十几块钱,而后渐渐涨到几十几百乃至如今上千.而所带礼物已从当初的几块布到手表,衣服,毛巾,床单, 到现在的首饰密码箱以及各类化妆品等等.而女方到男方家里的招待,从饭桌上来看也在

5、日益提高。从开始的几盘到现在的鸡鸭鱼肉各类炒菜凉菜十几甚至几十盘。 压婚 在双方达成婚姻约定的情况下,女方会在媒人带领下和父母正式到男方家里定下婚事,并招待双方亲朋好友。在压婚时,二十年前女方会得到几十块钱到一百零壹,到一千零壹以及现在的一万零壹乃至更多,以示女方为“百里挑一”“千里挑一”“万里挑一等等。而被邀请的亲朋好友的人数也越来越多。礼金亦从简单的布料等物品到几百上千元。 3。结婚 事实上仅就结婚本身而言,也并不轻松。首先会根据男女二人生辰八字选定良辰吉日.而后就要做婚前准备,首先一套合乎潮流的新房必须具备。从二十年前的三间仅花几千元钱的普通平房,到上万的六间北京平,再到现在十几二十万乃

6、至更多钱的二层小楼,或者家里稍有条件的在城里买楼,几十万块稍纵即逝.女方所要物品从“三小件”到“三大件”“三金”等等,而钱财从几百到几千以至于现在的几万.至于家具配置又是一笔不小的金额.女方的陪嫁也越来越多,除了以前的几床被褥到家用电器,再到小汽车等等。而对于婚礼当天,从二十年前的自行车驴车牛车接新娘到后来的三马车,再到如今的小轿车车队。对于宴席也越来越大,几桌,到十几桌几十桌.一家结婚,全村道喜已成习俗。婚礼过程中的“扫车钱”,“压车”,“挂门帘”,“铺被子”等等红包也变得成百上千。 对于亲朋好友而言,礼金也不同。姑舅姨从几百到现在的至少一千,而其他家里人比如大伯叔叔也从几十到二三百元.而今

7、道喜从十块二十到现在的一百元甚至更多。可见其礼金数目之巨大变化.而今女方出嫁也变成和男方一样大操大办,在这件事上面真算是实现了男女平等。宴席等等一件不少花。 (二)。生子1.送面 在我村,新生孩子在九天或者十二天家里会大摆宴席宴请亲朋好友。早年间,男孩办的比女孩要隆重,而现在.不论生男生女,都会大摆宴席大宴宾客。我村称之为“送面”.一般以前几百元上千元便可办下宴席,而现在,一万两万的很是普遍。原来的“送面”只需宴请较近的亲戚,礼金也就几十,或者一袋子白面等,而现在根据远近不同,姥姥姥爷会花费上千礼金,而一般姨舅也要几百,其他人一百二百不等。而且现在“送面”,也有大操大办,像婚礼一样领道喜,村人

8、金额在五十一百不等。村人一般在孩子出生后,送面前登门探望,所带财务从原来的几斤白面挂面,到鸡蛋豆皮,再到现在直接掏二十到五十不等的金钱。 2.过生日 在孩子一周岁时候也会宴请宾客,规模比送面小一些,只有亲朋好友,但是花费差不多。而对于亲友的礼金和“送面”一样. (三).老人做寿 随着经济水平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村人对精神食粮的要求也越来越强烈。对于家有老人的通常在六十,七十,七十三,八十,八十四,九十乃至一百做寿。一般会宴请亲友,并且请来一些民间艺人鼓乐队唱歌,跳舞,二人转流行歌曲应有尽有,而家庭条件的好的也可能请比较有名气的戏团唱戏。从请人到席面。花费也要上万。而亲友的礼金大概在一百二百之间.

9、 (四)。丧葬 我村对于丧事的操办,根据年龄的不同有所不同。一般而言,岁数越大的逝世者,规模越大,有“喜丧”之说。 一般来说,老人逝世,家里会叫鼓乐队,以示对老人的怀念,以示孝道。以前只是吹吹打打,而今,也会有唱歌跳舞的,一般追求场面越大越好。对于老人“最后的归宿”棺材现在也是买三四千的,而席面一般也在二十三十席之间。一般有两天时间。家里的亲戚礼金,老人的女儿一般在上千之间,其他的小辈有五六百的,比以前的买个灯笼,扯批黑布简直是天壤之别。 四、经验体会 通过对村里红白喜事的调查,我发现二十年间的变化真的很大,而铺张浪费现象也是日益严重。在村里,办酒席讲排场,论阔气,互攀比,造成大量人力物理财力

10、的严重浪费. 五、理性思考 (一).受我村环境和小农意识影响,村里人办事总是爱和别人攀比,假设办同样的一件事,你花掉100元,我就得花去11元,非比你阔气一元,还想更阔气一些,经济承受能力又有限,但就是这一元,他就会自认为比100元有能力,有排场。而下一户再办同样的一件事时,出于同样的心里,就会花去102元,如此恶性循环下去,很小的一件事办起来成本越来越高.且说11元,与100元相比,他很有优越感和胜利感,可是当102元出现后,他所有的自豪感顿失。就这样,无论村民怎么做事,只要在这个怪圈内,他总会比别人差,带给他们的始终是挫败感和无能感。这是不是也是某种旧有顽固东西的必然产物呢。 (二)。对于

11、农村的婚礼以及丧礼,程序过于繁琐,人情礼往送礼负担较重.就结婚而言传统程序就好几道,而大大小小的酒席更是数不胜数。而对于一场丧事来说,倘若正规程序来办,主任至少办两天,也就是六场酒席每每完事,主人家除了“好累的第一反应外,还觉得真的很费钱啊。结婚生子过生日以及亲朋好友的重病意外,凡此种种,每次送礼,少则几十元,多则几百元甚至千元。大部分村民表示人情债负担较重。一般对于一个家庭来说,每年支出的“人情”大概在三千以上,而且还是家里亲戚没有侄子侄女外甥外甥女结婚的情况下,否则还会增加两三千。对于送礼:不送,别人瞧不起;送少了,别人同样瞧不起.人情债还不完,也很难还啊。 (三)封建迷信问题依然不能消除

12、。“良辰吉日”,“风水宝地,“黄道吉日”等在村里广为流传。红白喜事的每一道程序无不贯穿着神秘的封建迷信色彩,这种封建迷信在我村,或者是当代农村成为一种正大光明的传统,代代相传。而由于此累“传统多花费的金钱数不清. (四)。单就丧事而言,大部分子女对于已逝老人的丧礼办的可真是有声有色.宴席多排场大不说,更有歌声舞蹈,可谓是里面愁眉满面,外边歌舞升平.喝彩声,叫骂声,吆喝声,一声更比一声高。甚至有些亲友在外边喝彩。更有半夜十二点的请人“哭灵”,试问:哭得再好,能抵得过儿女真心流下的一滴泪吗。排场有了,面子有了,可是那种本应该有的伤心难过却淡而又淡。与其在丧礼上铺张浪费,尽所谓孝道,何不在其在世时多

13、花点时间,多花些孝心,陪陪他们呢。又有多少人在老人在世时冷眼相对,死后“大尽孝道”呢. 六、问题和建议 (一)。调查总结.通过六天的调查,我发现在当前,对于婚姻嫁娶之事上面,一般花费在二十到三十万之间,亲友礼金每家在二百到一千或几千不等;在生子庆生上大概花费一万至两万,亲友礼金在一百至一千之间;而老人百年之后的丧事上,花费在二到三万,亲友礼金在一百到一千左右,亲生女儿更多。而在农村“走人情之中的花费也在逐年提高,一次已经在五十到一百之间,或者更多.在三百户村民中,也有不少为婚丧嫁娶消费而发愁的,却因为面子问题而勉强花费,使本就不太好的日子更加艰难。 (二)问题与现象总结: 1。喜事越办越阔。每

14、当节假日或农历双头日子,村里总有青年男女择吉日结婚,迎新动用多辆轿车、货车,少则3-5辆,多则20辆以上。承办婚宴时,互相攀比,讲排场、比阔气。有的甚至将整个酒店包下,一摆洒席几十桌。 。丧事越办越大.现在,基本上只要有丧事就要大办,且鼓乐对,从早吹到晚。亲朋好友来吊唁的少者百十人,多者近千人;丧礼少则100元、多则几百元;主亲还送来高幡、纸人、纸马、纸轿、纸家电、约骄车。送葬车辆少的3辆,多达数十辆,招摇过市,八面威风。 。操办项目越来越多。除红白喜事外,诸如生孩子、过生日、当兵、升学、房屋上梁、乔迁、祝寿、剃辫子、烧五七纸、烧周年纸等都需操办一番,让人应接不暇。 (四).危害总结。由于红白

15、喜事的大操大办,给家庭及社会带来了沉重的经济压力和危害。结婚攀比,债台高筑。丧事挥霍,浪费惊人。社会负担难以承受.红白喜事不仅花费惊人,就是礼金也愈来愈高,让人无法承受。许多群众感叹说,高价餐券何时是个头啊。据了解,礼金由9年代的5元、0元已增长到近年来的50元、100元,甚至几百上千元。有权势者借机敛财,无权无势者趁机收回往年投资,就连困难户也碍情面,宁愿债台压弯腰,不愿人前落寒碜。据调查,每户人家,红白喜事年支出约占年收入的近70,倘若去掉家庭生活、生产的正常开支,一年辛苦劳作所剩无几,有的还因此背上了沉重的债务,发展生产自然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五).建议总结: 1。在农村大力提倡自由恋爱,喜事新办 为避免农村落后、陈旧的婚姻操办程序,应在农村大力提倡自由恋爱。当前,由于大部分农村青年受教育程度有了提高,又曾外出打工,见多识广,都不愿意接受婚姻包办,在此形势下政府部门不应仅仅使自由问题恋爱问题私人化,还应为农村广大青年创造接触社会环境的条件。如成立“青年人俱乐部,或大兴农村小企业等集体性生产和生活活动,让更多的适龄青年能更好的接触、认识、了解,自由恋爱,从而简化婚姻程序,喜事新办。 提高认识,坚决反对封建迷信,减少因传统习惯而产生的消费 由来已久的封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