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读书心得体会.docx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45049921 上传时间:2022-11-30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8.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弟子规》读书心得体会.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弟子规》读书心得体会.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弟子规》读书心得体会.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弟子规》读书心得体会.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弟子规》读书心得体会.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弟子规》读书心得体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弟子规》读书心得体会.docx(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弟子规读书心得体会 我们有一些弟子规的读书启发后,可以记录在心得体会中,这样能够给人努力向前的动力。你想好怎么写心得体会了吗?下面是我给大家带来的弟子规读书心得体会5篇,以供大家参考! 弟子规读书心得体会篇1 弟子规的传承与实践在于我们老师的引领与指导,最近,我在本校的校本课程的实践上有很大的感悟。 在古时候,古人特别重视儿童训练。为什么他们这么重视?由于小孩一生出来,他没有受到.的污染,他很纯净。在这个时候你好好的教他,你教他善,他就是善;你教他恶,他就变成恶。你教他读书,他就会琅琅上口;你教他跟兄弟姊妹友爱,他会友爱,你讲故事给他听,他能牢牢的记住,所以假如错过小孩这一段学习的这个时段,就

2、特别的惋惜。 “学为人师,行为示范。”作为老师自己都没学好和做好,怎么要求同学学好呢?怎么批判同学这里不好那里不足呢?因此我们做老师的肯定要身教。要用弟子规中的内容来要求自己的言行,到处为同学做表率。“凡是人,皆须爱。”只要布满爱,哪个孩子不行爱。所以我们训练同学要有急躁,爱心和细心。对待同学要少讽刺和轻视,多一份敬重和宽容,少损害的话,多说关怀的话,少说命令和批判的话,多说商议和鼓舞的话。 另外,弟子规贵在力行。中国传统文化“贵在力行”,弟子规不是背出来的,是做出来的。我们要在生活学习的小事中落实弟子规。教好弟子规就要擅长抓住机会训练。尤其是在同学犯错时更是机会的训练点。比如见到同学在读书时

3、心神恍惚,处处张望时,我会提示同学“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当同学讲粗口时,我也会训练他们“奸巧语,秽污词,市井气,切戒之”;当同学有不良行为习惯,不如坐姿站姿和走姿不文静时,我会教他们要有礼节,做到“步从容,立端正”真正让同学去理解去落实到学习与生活的每一个细节。 作为老师,我不是在教授弟子规,而是和同学一起学习弟子规。这是一个从感性到理性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提高个人修养和思想升华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充分感受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我将和同学一起不断提高思想修养和道德修养。 弟子规读书心得体会篇2 弟子规是中国古时的蒙学课本,叙述着古代文明人和平民百姓的故事。它可以让现代人感受到

4、古人对老人的敬重、对父母的孝敬。 在这本书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待婢仆,身贵端,慈而宽。”这就话叙述着一个感人的故事:“东汉时期的一位丞相叫刘宽,他总能体谅犯错的部下,不生气,不发火。有一次,刘宽的夫人想摸索一下他,就让侍女给他端鸡汤,在他接鸡汤时,有意失手,鸡汤刚好洒在刘宽刚穿好的朝服上。想不到刘宽竟然没有发火,而是关怀是女烫伤没有。 在现代,和刘宽的君子风度恰恰相反,一些单位的上级领导,从不宽待下面的职工,当职工犯了点错误,就会在大会上严峻批判,而不像刘宽那样宽以待人。 这个故事让我懂得:人要做到慈爱宽厚,才是完善的。也让我懂得了宽容他人是一种美德。 ”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物虽

5、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 这段话的意思是:纵然是小事,也不能任性,擅自做主,而不向父母亲禀告。假如任性而为,简单出错,就有损为子女的本分,因此让父母亲担忧,是不孝的行为。公物虽小,也不行以私自保藏,占为己有。假如私藏,品德就有缺失,父母亲知道了肯定会很难过。 而我平常就很任性,常常擅自做主。有时候妈妈让我做事,我喜爱了才做,不兴奋就不做,让我去买东西,我有时还不经妈妈同意就买些自己想要的东西。有时候爷爷奶奶给我的钱,我就藏起来,不告知妈妈,自己拿去买一些小玩具或者是小食品之类的。我知道这么做是不对的,妈妈其实也不是不让我拿零花钱,妈妈只是让我自己学会怎样正确花钱,不买不合格的玩具或者小食

6、品。 现在我慢慢长大了,我知道我有做的不对的,我以后要学会管理自己,这样就不会让父母担忧了。 弟子规读书心得体会篇3 弟子规是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是童蒙养正的最佳教材,训练同学的一剂良方。这次有机会去南京学习传统文化,我受益匪浅。我的体会是:弟子规能治.百病,能给千家万户带来幸福,真学真干真受益,谁学谁受益,早学早受益。 20_年9月,我校正式推行学习弟子规,学习弟子规的活动虽然开展起来了,但是,如何学?真学真干,还是学不干;老师先学,从我做起,还是只叫同学学,自己不沾边等等却是是我校学习传统文化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弟子规能治.百病,能给千家万户来幸福,这是真的吗?是真的,千真万确。这关键是

7、看你想不想治,想不想幸福;真想还是假想,想的厉害不厉害。假如真想而且又想得厉害,那就必需真学真干。所谓真学,就是放下自己原有的陋知陋俗,恭尊敬敬地学习圣贤人地教导;所谓真干,就是真力行,真实践。只有这样学,这样干,才能真受益。 在学习期间,来自北京的一位年轻小伙,由于父母不和,导致家庭关系非常紧急,使他和父亲之间产生了很多激烈的冲突,以致使他做了一些严峻损害父母的事。通过学习传统文化,他明白了做人子女应有孝顺父母之心,要养父母之心,养父母之身,养父母之智,对他触动很大,在大会共享上,他痛哭流涕,三跪三扣头表达他对父母的忏悔,场面非常感人。这就是传统文化的魅力,他挽救了一个家庭,这也是学传统文化

8、的好处。 人们认为现在的孩子难管难教,真让人发愁。尤其是学校老师面对开学的压力,往往只注意对同学智育的培育,而忽视对同学品德道德的训练。礼记、学记指出:“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这是治国的根本。中国宏大的训练家、思想家孔子,他训练思想的核心正是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这完全体现在弟子规一书之中。我校自从推行学习弟子规老师和同学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但在真学真干上还力行不够。比方学校支配每周六全校教职工必需参与弟子规学习,我们摸着良心说说我们埋怨过没有!我们是被“必需”限制而被动在学习,我想抱着这种心态学习,确定收获不大,甚至没有收获。 学习弟子规重在践行,要求同学做到的,我们老师必需先做到,用我们的实

9、际行动为同学做榜样,由于身教胜于言教。所以,我们在今后的学习中肯定要以身作则,真抓实干,从我做起,从点滴做起,真学真干。愿我们共同努力把海天学校学习弟子规的活动推向.。 弟子规读书心得体会篇4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儒家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儒家思想提倡的孝、悌、谨、信、泛爱众、亲仁、学文等思想都在弟子规中有明确的行为规范。那么,这些行为规范对于现代人会有什么作用呢?我是带着疑问、奇怪的心去拜读的这本书。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冬则温,夏泽凊。晨则省,昏则定。 当父母召唤我们的时候,应当马上答应,不能迟缓,执行父母命令时应当马

10、上行动起来,不能拖延偷懒。 当我读到“父母呼,应勿缓”时,我检讨了自己,发觉我们不一样了,玩电脑、打嬉戏很忙,父母喊好几声我根本就不听,边打嬉戏还边说:“你烦不烦,叫一声好了,还连续叫五声,真厌烦!”大人过来拍我肩膀,我很恼火地说:“你好烦人哦,你看你看,我这一关没过去,又被别人打死了,就是你。” 父母有时支配我到超市买东西,比如买酱油,我就明显的有抵触心情,会很不耐烦地说:要买你自己买。”大人说:“假如没电脑,咋办?”我就顶嘴:“时代不同了,你们out了。”但假如听说要到超市去,我就像飞奔的野马一样,骑着自己心爱的自行车撒欢儿而去。在路上就盘算着买这买那。到了超市两眼放绿光,我推着购物车穿梭

11、在人群间,心里还盘算着哪种东西较好吃。父母为我大包小包的买,还问我够不够,我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但我从来没为爸爸妈妈买过东西。 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从这句话中我知道了:对父母的教导,要尊敬的听明白。对父母的责怪,要服从的接受。 三班级上学期学校要注射甲型H1N1流感疫苗,我由于嫌麻烦就没打针。晚上,爸爸问我打疫苗没?我说打了。爸爸在我两个胳膊上找了好久,没看到针眼就问我:“你究竟打针了没有?”我仍在撒谎,于是爸爸就狠狠地把我揍了一顿。挨打时我还在想:不就是没打针吗,有什么了不起的。事后,爸爸急躁给我举实例、讲道理。现在,想起这件事来,我还挺懊悔的。 父母呼,父母命,父母教,父母责

12、是全部人生命过程中都会消失的事情。重复父母,说明白父母的重要性。父母把我带到了这个世界上,给了我生命、给了我体肤、给了我才智、给了我力气,他(她)们是我的启蒙老师,是我的良师益友。那么,我应当怎样孝顺自己的父母呢? 孝顺孝顺,首先要从孝顺自己的父母开头。 “孝”的结构是上老下子,是强调血缘连续的重要性。今日的长辈是昨天的小辈,今日的小辈是将来的长辈。小辈不孝敬长辈,你又凭什么,又怎么能够希望当你成为长辈后,你的小辈会孝顺你呢? 孝是没有条件的。 冬则温,夏泽凊。晨则省,昏则定。 冬天寒冷的时候要服侍父母,使其暖和,夏天酷热的时候则让父母凉快。早上向父母请安,晚上要服侍父母安眠。由此,我想到了一

13、个故事:东汉年间的黄香,早年丧母,与父亲相依为命,冬天黄香首先睡在席子上,用自己的体温把席子弄温和。然后,再让父亲去睡。夏天,黄香用扇子把席子扇的凉快一些。这样父亲就能安稳入睡了。 卧冰求鲤”同样讲的是孝是没有条件的这个道理的。西晋时期的王祥,母亲早亡,他始终和父亲及继母生活在一起。而继母总喜爱在父亲面前挑弄是非欺侮王祥。所以,王祥从小也就失去了父爱。即便是在这种状况下,王祥仍旧舍命满意继母的要求。有一次,继母病了想吃鲤鱼。可大冬天的,河里的水都结冰了,怎么办?于是王祥脱下衣服,趴在厚厚的冰上,用自己的体温去溶化冰。我深深的被王祥的这种孝心感动了。回想自己平常跟妈妈说话时,常常用命令的口气说:

14、“妈,你快去给我倒杯水”、“妈,你给我点零花钱”学了弟子规之后,我发觉我用“您”来称呼父母了。学着用商议的、恳求的语气和父母说话了。 每天早上起床后,父母总要问我昨晚是否睡好了,然后再送我去上学。而现在,我要学会问父母早上好、晚安。 学习弟子规之后我学会了对父母的感念之恩,知道了如何做人,如何用弟子规这个家法来约束自己的行为规范。我们从小就要养成敬重父母、敬重长辈、做一个尊师爱幼、懂礼貌、讲法规的好孩子、好同学。 学习弟子规不仅仅是简洁的背诵和学习的过程,而应当是一个反思的、自我检讨的过程,这样才能做一个品德优良、全面进展的好孩子、好同学! 弟子规读书心得体会篇5 20_年_月,我走进上海火炬

15、润滑油这个大家庭。就从这天起,我的人生发生了转变。 入职那天,我第一次接触到弟子规,读了近20年书,我从来都不知道世界上原来还有这样一本好书,原来只知道有本三字经,而且就知道那么一句“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小时候把它当做了一句顺口溜。当我翻开弟子规时,立刻呆住了,里面都是短短的三个字为一句,但就是这短短的三个字却隐藏了人生的大道理。就是这么小小的一本弟子规,成为了我每天空闲时间必看,而且百看不厌的好书。 记忆中_深的是“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这是弟子规中第一篇入则孝,读完后这才恍然大悟!原来过去我是那么的不珍惜。 记得那时我刚上学校,由于不习惯一个人的住校生活,再加上体质差所以时常感冒。有一次,恰好是腊冬,外面还下着大雪,干冷干冷的,经不起寒冷气候的突变,我感冒了,并伴有高烧,上课时脑袋晕乎乎的,坐在教室就晕晕大睡,无法坚持上课。于是拨通爸爸的电话,委屈地说:“爸爸,你快点过来,我感冒了”。等了也许20分钟,还不见爸爸过来,又气又急,又拨通了电话:“爸爸,你怎么还没有过来啊”。说着说着,就委屈的哭个不停,爸爸也没有多说,只说“快了,立刻到,你坚持住”。很快,爸爸来了,把我叫出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 租房合同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