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莲叶青青10.docx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45048607 上传时间:2023-03-06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9.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7 莲叶青青10.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17 莲叶青青10.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17 莲叶青青10.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17 莲叶青青10.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17 莲叶青青10.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7 莲叶青青10.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7 莲叶青青10.docx(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7、 莲叶青青 【教材分析】莲叶青青这篇课文是一篇精读课文,讲的是作者回忆祖母十分喜爱荷花,每年都会种荷花,可荷花长大了,却把荷叶剪下送给别人的孩子治头疮的事。赞美了祖母为人善良,关爱他人的高尚品质,表达了作者对祖母的深深怀念之情。 【设计理念】 语文课堂的学习应该具有工具性,时效性。应注重方法的指导,学以致用。抓住重点语句,品词析句,自主感悟。以读促学,引导学生读出情,品出味,悟出效。【教学目标】1、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2、 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把握文章主要情节3、 学会运用抓关键词句体会人物形象特点4、 学习对比的写作手法,体会人物感情【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学会运用抓关键词句体会人物形象特点

2、 教学难点:学习对比的写作手法,体会人物感情【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孩子通过上一学期的学习,在阅读训练中已掌握了一定的方法,具备了初步的自主学习的能力。但在“运用抓关键词句体会人物形象特点”方面还有待加强。本文文本为这一阅读方法的学习提供了良好的素材。对比的写作手法也是本文的一大特色,是教学当中的难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突出重点,指导学生学会方法,学以致用。【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 二课时【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课件播放荷叶的生长过程,展示湖面一望无边的莲叶,学生交流看画面后的感受,然后引入课文:作者看到了这样一望无边、郁郁葱葱的荷叶,想起了自己的祖母,为什

3、么呢?赶快读读课文吧。 2.板书课题,读题。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播放课文录音。 2.模仿录音读课文,标出自己不会读的字,把生字词多读几遍。 3.四人小组合作学习,交流自己从文本中学到的知识。 4.利用多媒体检查生字词的自学情况。重点指导学生读准“xun(玄)zhu(肘)chung(疮)”的读音。提醒注意“藕、斑、疮”的字形,并让学生说说自己识记这些字的方法。 5.教师板书这几个字,让学生仔细观察生字在田字格所占位置,指导学生书写。 6.互相交流,检查订正。 三、再读课文,初步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说说课文写了谁,写了她的哪些事。 2.快速读课文,说说课文先写了什么,再写

4、什么。 四、总结全课,布置作业 1.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要掌握的内容。 2.布置作业:抄写本课生字新词,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一、 复习导入,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把握文章主要情节 1.图片欣赏导入,揭示课题。 2.回顾课文内容,说说课文写了关于祖母的哪些事?【设计意图:图片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二、 品读赏析,细读感悟:通过抓“不以为然”、“一脸欣喜”这两个关键词的对比,体会祖母的爱莲,学会运用这两个词说一段话。 1.出示插图,从这幅图中,你能感受到祖母当时怎样的心情? 2.找出文中第3自然段描写祖母此时心情的词语 3.出示幻灯,师生合作朗读句子,理解“一脸欣喜”,体会爱莲。用

5、“一脸惊喜”造句。 4.对比朗读,理解“不以为然”和“一脸欣喜”是截然不同的神情。预设1:学生对“不以为然”的理解只停留在字面上对策:结合上下文进行理解 (1)在文中孩子们是对什么不以为然呢? (2)孩子为什么对莲叶不以为然?预设2:学生读不出孩子与祖母情感的不同对策:结合生活实际理解,体会读法 5.学以致用,用这两个词的对比说一段话。预设:学生造的句子内容不够合理对策:(1)结合“一脸欣喜”所造的句子往下说 (2)教师示范引导 6.小结阅读方法抓关键词语体会人物情感。从刚才的学习中,我们深刻体会到祖母是如此的爱莲。你还能从文章的那些词语中体会到祖母爱莲呢?(相机指导)【设计意图:在这个教学环

6、节中,教师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充分相信学生,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学生只要言之有理,言之有物,都给予认可和鼓励,促进学生阅读的深入,加强语文学习的操作性、实践性。】三、归纳方法:所以你们看,在阅读文段时,咱们抓住关键词语“不以为然一脸欣喜”的对比,就能准确的体会祖母爱莲的形象。是呀,祖母为了莲叶亲自挑选种藕,亲自挑选河泥,亲自栽种,就连又臭又脏的淤泥糊到胳膊肘都毫不在意,小莲叶终于长出来了,小孩子对小小的荷叶 ;而祖母却 。两相对比,让我们深刻的感受到: 。方法指导:由此可见,运用对比的写作手法,能让读者一下子体会到了人物的内心感情。在课文中,还有一些地方也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请看下面这一句:她醒

7、过神来,赶快拿一把剪刀,走到荷花缸边,咔的一声,剪下一枝最大的荷叶。(1) 齐读(2) 老师把这个句子变了一下,再来读读(3) 你觉得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呢?(4) 咔写的是什么?这是一个拟声词,在这里作者为什么要加上这个拟声词?(5) 带着这个理解,指名读(6) 从祖母的这个动作当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呢?(7) 是的,从这个动作当中,我们体会到祖母的助人为乐的精神,咔的一声,干脆利落,这可与当初小莲叶刚冒尖时祖母的做法完全不一样啊,你能找到她当初的做法吗?(8) 课文处处有对比,同学们,文中还有一处运用对比的地方,你们能找出来吗?【设计意图:这个教学环节,教师通过让学生找对比的句子,对比的关键词,

8、让学生读中学习,读中感悟,深刻体会对比写法的好处,发挥了教师的引导作用。然后放手让学生自己找对比,自己谈体会,把主动权还给学生,学以致用,增强了课堂的时效性。】四、学以致用通过刚才的学习,相信同学们对对比的写作手法有了深刻的认识,下面让我们来发挥聪明才智,来回顾一下整篇课文吧。1、小莲叶终于长出来了,祖母是 ,而孩子们却 ,因为 。2、小莲叶刚冒尖,祖母 ,可是当看到邻居孩子生头疮,她却 。3、家里的人都可惜那一缸好荷叶,说:“ ”。祖母却说:“ ”由此我们体会到:祖母 ,更爱 。总结: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抓住了“不以为然、一脸欣喜”这两个词对比,体会到了祖母的爱莲如命;又紧扣“咔”和“守”这两

9、个词,感悟到祖母乐于助人的高尚品质。由此可见,学会抓关键词句,体会作者对比的写作手法,是一种重要的阅读方法。下面我们就来试试吧【设计意图:这个教学环节的设计,一是为了检验学生对课文主要情节是否明确;二是学习体会对比写作手法的好处,体会人物感情】五、课外链接 练习反馈母爱那根针母亲为儿子整理衣服时,发现儿子衬衣袖子上的纽扣松动了。她决定给儿子钉一下。儿子很年轻,却已是一名声誉日隆的作家。天赋和勤奋成就了他的今天。母亲因此而骄傲她是作家的母亲!屋子里很静,只有儿子敲击键盘的嘀嘀嗒嗒声,为他行云流水的文字伴奏。母亲能从儿子的神态上看出,他正文思泉涌。母亲在抽屉里拢针线时,不敢弄出一点声响。惟恐打扰了

10、儿子。还好,母亲发现了一个线管,针就插在线管上。她把他们取出来,轻轻推好抽屉。可是她遇到了麻烦,明明看见针孔在那儿,就是穿不进。她不相信视力下降的这么厉害。再次把线头伸进嘴里濡湿,再次用左手的食指和拇指把她捻()得又尖又细,再次抬起手臂,让眼睛与针的距离最近,再试一次。还是失败。再试线仍未穿进针眼里。儿子从显示屏上看见反射过来的母亲,怔住了。他这才想起许久不曾和母亲交流过感情,也没有关心过她的衣食起居了。“妈,我来帮你。”儿子离开电脑,只一刹那,丝线穿针而过。母亲笑纹如花,用心为儿子针起钮扣来,像是在缝合一个美丽的梦。 1、 文章第3自然段中把 和 对比,说明 。2、 文章第3自然段中还把 和 对比,说明 。【设计意图:通过迁移运用环节,进一步巩固学生掌握抓住关键词感悟人物品质的阅读方法,学习对比写作手法,体会人物情感。】 六、课堂总结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运用抓关键词语的对比来体会人物的形象特点,感受到祖母爱莲,却更爱助人的高尚品质,玄武湖里飘荡的那一池莲叶永远回荡在作者的心中,回荡在读者的心里。在浩如烟海的文学长河中,还有许许多多感动你我的文章,老师建议你们课后去读读这几篇文章。萧山杨梅袁鹰理想的风筝愧疚送给爸爸的新年礼物秋天的怀念感谢同学们让我度过了美好的四十分钟,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下课!板书设计17、莲叶青青 不以为然 对比 爱莲 抓关键词 一脸欣喜 咔 对比 助人 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