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语文阅读训练题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45045482 上传时间:2023-03-25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三语文阅读训练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初三语文阅读训练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初三语文阅读训练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初三语文阅读训练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初三语文阅读训练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三语文阅读训练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三语文阅读训练题(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档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初三语文阅读训练题 突然,觉得办公室内流动着一股熟悉的香味,却一时想不起来是什么的香味。开始,还以为是某个同事身上的香水味。可一个个挨着猛嗅了一番,却都不是。这时,有人提醒:“是桂花香吧?”我才恍然大悟,这确实是桂花香啊!赶到室外,走到立在人行道旁的桂花树旁。果然,一股(浓烈、清冽)的幽香沁人心脾,激荡魂魄。再仔细瞧去,在那密密的树叶后面,那些米粒大小的嫩黄的花正如天空的星星(闪烁、闪耀),却又十分静谧,毫无张扬之意。瞧着瞧着,我的眼睛就湿润了。这些惹人怜爱的小东西,竟在暗暗地飘香,飘香了还像什么都没发生似的,静静地立在枝头,等着悄悄地凋零。我们

2、如不仔细瞧,还不知道它们已经到过这个世界,已经香过这个世界。这里,我的思绪触到一个最(温柔、美好)的记忆,那是上中学时一个同学讲的故事。当时,这个同学家里很穷,为了省电,他每天晚自习后十一点钟才回家,学校的大门也在他走后一段时间才缓缓地关上。他一直以为大门是要到那个时候才关上的,因此春夏秋冬,他天天如此,从不觉得有什么不妥。直到有一天,他被锁在校园过了一夜,他才知道学校大门是十点钟关的,而原来关门的老大爷生病住院了。直到那时他才明白,老大爷一直在默地为他开着方便之门。当他流着泪买了一大堆礼物去看望老大爷时,老大爷已经去逝了听完这个故事,我们许多人的眼睛都湿润了,为了那个默默行善的老人。我们的心

3、湿漉漉的,因为在那一刻,我们才醒悟,其实我们每个人的身旁都有那个开门的老人,在为我们开着方便之门,他们就像这小的嫩黄的桂花,悄悄在(释放、大放)幽香,然后悄悄地凋零。他们不张扬,是因为他们的生命本来就如此啊!1、 在文中的括号中选择恰当的词语。2、作者在写桂花开放时有一句十分逼真的比喻,请用 请找出来,并访写一个比喻句_3、文章第四自然段在写作方法上称作什么?起什么作用?_4、 文章的题目暗香是写桂花的,你能写出宋代一位诗人所写的两句著名的咏梅的诗句吗?这位诗人是谁?_5作者两次写了“眼睛湿润了”,请用 划出来,并说这两次有什么不同,为什么?_.6、 本文以暗香为题,有什么深刻含义?_7、 下

4、面是根据这篇文章撰写的一幅对联的上联,请对出下联。风送桂花香满四野,_.(二)长大的细节(10分)坐了两天两夜的火车,一身疲惫的他赶回家里时,父亲不在家,母亲也不在!循着邻人的指点,他几经曲折终于找到了父亲打工的地方一家建筑工地。那时楼房已经建到了第三层,他看到了父亲的背影,佝偻着腰,挑着一担红砖,肩上的扁担弯成新月状,脚下窄窄的跳板随父亲的移动上下起伏 他心中有一缕悸动,轻轻地走过去,发现一个熟悉的身影弓着背正在码砖是母亲!母亲抬手揩汗的一刹那,看见了儿子,见儿子正翕动嘴唇,赶紧打了一个掌心向下的手势“封住”了独生子的嘴。他明白了,母亲是怕他的喊声惊动父亲,酿成意外。父亲卸了担子,回头看到儿

5、子时确实发了会儿怔。看到父亲的上衣被汗水浸透了,脸色苍白;母亲也汗流浃背,两手瘢痕,他惊讶地站在那里,泪水挡住了他的视线。 其实开学才两个月,他不应该回来。本来暑假里父母东挪西借,给他凑齐了半年的学费和生活费,可国庆节,几个同学不期而至,游了几个景点,逛了几次街,下了几回馆子,身上那本来很有限的几张花纸便所剩无几了。他一连给家里发出了三封求援信,但都如石沉大海。撑到第二个月月底,他心中明白只有请假回家一条路可走了。 回到家,吃了一大碗荷包蛋,心中好受了许多。母亲边看他吃边告诉他:前一段父亲病了,不肯上医院,在家里躺了半个月,身体刚恢复点,就急着去干活。他听了,明白母亲的意思,知道了为什么家里一

6、直没回信寄款的原因;他呆坐着,沉默无言。隔了一会儿,母亲起身从厨柜里端出大半碗黑糊糊的米饭,说:“给你爹送去。”他端着碗,没动。母亲见了,说:“去呀。”“菜呢?”他问。母亲迟疑了一下,没说话,从酸菜坛中夹起两根瘦兮兮的黄瓜放在饭碗里。他忽然觉得眼睛有些潮,默默地走出家门 返校时,他的口袋里又有了三百元。要是以往,他会跟父母“说理”,这么一点钱要保证三个月的生活费塞牙缝都不够,但这次他什么也没说,接过这三百块钱时,他只觉得心一阵阵往下坠,手也有点抖。“这是你爹预支的三万块砖的工钱,一分钱一身汗,你可要省俭些用!”母亲说,“不够,想法子再给你寄点去。”他点点头,又摇摇头。母亲和往常一样送了他很远,

7、待到母亲的身影从视野消失,他眼泪再也控制不住,簌簌地往下淌 从此,他读懂了“辛苦钱”和“血汗钱”的最本质的涵义。 12、你从文中捕捉到了“长大的细节”哪些有关信息?(至少写出两点)(2分) (1) (2) 13、第段与画线句子内容形成鲜明对比的句子是:(2分) 14、试分析一下第段中“菜呢?”这句话所蕴含的潜台词。(2分) 15、第段中“他点点头,又摇摇头”表达的意思是:(2分) 16、“从此,他读懂了辛苦钱和血汗钱的最本质的涵义。”其中“辛苦钱”和“血汗钱”本质含义是什么?(2分) (三)学会谅解(12分)谅解是人类的美德,是一种高尚的品质。有人这样形容:谅解是一股和煦的春风,能消融凝结在人

8、们心中的坚冰;谅解是 ,能 ; 谅解是 ,能 。 这生动地道出了谅解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作用。因而一位伟人意味深长地说:同志之间的谅解、支持与友谊比什么都重要! 确实,谅解非常重要。先哲们早就认识到这一点。圣人孔子曾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意思是说,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推己及人,将心比心,以自己的感受去体会别人的感受,以自己的处境去推想别人的处境。这种以己推人的思想就包含了理解他人、谅解他人的深刻含义。唐代韩愈在原毁中说:“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强调做人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同样体现了人际交往中的谅解精神。 谅解在我国传统的伦理道德观念中,一直占有重要的位置,是为人处事的

9、重要原则。 唐太宗李世民谅解、重用魏征的故事被传为佳话。在李建成与李世民的皇位之争中,魏征为李建成出谋划策,多次使李世民陷入困境。玄武门之变后,魏征成了李世民的阶下囚。这时,李世民完全可以治他的罪,杀他的头。但是,李世民十分欣赏魏征的才干和人品,于是便谅解并重用了他,让他做到了宰相,帮助自己成就了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这里虽然有李世民作为一代明君尊贤爱才的一面,但我们不能不认识到,这也与他宽宏大度、善于谅解他人分不开。再往前翻一翻历史的画卷,齐桓公谅解并重用曾险些射死自己的管仲,从而成就了霸业;蔺相如谅解多次羞辱自己的廉颇,留下“将相和”的美谈相反,那些小肚鸡肠、斤斤计较之人,又有哪一个能

10、作出一番事业呢? 古人尚能如此,在社会生活日趋复杂的今天,人与人之间更需要谅解。那么,怎样才能学会谅解呢? 谅解,需要沟通。客观事物纷繁复杂,个人的思想认识常常带有一定的局限性和片面性,人与人之间难免会产生误解和冲突。因此,当自己与他人产生矛盾或误会时,要主动与对方交谈,认真倾听对方的诉说。这样,才能沟通彼此的思想,从而消除误会和隔阂。 谅解,需要设身处地地为别人着想。积极地换位思考,更多地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我们就更容易谅解别人。 谅解,需要忘却。忘却,是谅解的良方。克制性的谅解,不是真正的谅解,它不能祛除感情 伤口上的脓水,医治感情上的创伤。只有那种不记、不究的谅解,才是真正的谅解。

11、我们提倡谅解,但是,谅解也不是无原则的一味迁就、退让。对于那些有损民族、国家和集体利益的行为,还需要勇敢地站出来,与之作坚决的斗争。 让我们学会谅解吧!这样,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才会更加和谐,人们的生活才会更加美好。 17、文章是从哪两个方面对“谅解”进行论述的?(2分) 答:(1) (2) 18、文章第段列举了三个典型事例从正面论证谅解的重要作用 。请你再补写一个典型事例来。(2分) 答: 19、文章第段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2分) 答: 20、如果将第段删去,对文章的论证会产生什么影响?(2分) 答: 21、仿照文章第段中的画线部分,将后面的句子补充完整并写在下面。(4分) 答:谅解是 ,能

12、。 谅解是 ,能 。 水危机:“狼”已经来了 据国土资源部最新提供的消息显示,在全国640个城市中,缺水城市达300多个,其中严重缺水的城市114个,日缺水1600万吨。“水危机”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一个重大障碍。目前我国每年因缺水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2000亿元,全国每年因缺水少产粮食700800亿公斤。 我目水资源的前景更不容乐观。据预计,进入21世纪,我国水资源供需矛盾将进一步加剧:2010年,全国总供水量为62006500亿立方米,相应的总需水量将达7300亿立方米,供需缺口近1000亿立方米;2030年全国总需水量将达10000亿立方米,全国缺水将达40004500亿立方米;到

13、2050年全国将缺水60007000亿立方米。 我国水资源危机的形成,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资源禀赋的差异。我国水资源总量为世界第6位,但我国人均水资源总量仅有2300立方米,只相当于世界人均的14,居世界第88位。水资源分布与耕地、人口的地理分布不相适应: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国土面积只占全国的36.5,其水资源量占全国的81;淮河流域及其以北地区的国土面积占全国的63. 5,其水资源量仅占全国水资源总量的19。因此,华北成为全国最缺水的地区之一。二是水污染和浪费情况严重。据专家测算,去年我国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超过环境容量的70。江河湖泊普遍遭受污染。全国7大水系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由重到轻依次是海河、辽河、黄河、淮河、松花江、珠江、长江。7大水系的741个监测断面中,30的监测断面属四、五类水质,40.9的监测断面属劣五类水质。辽河、海河水系污染尤为严重,劣五类水体占60以上(一般来说,优于三类的水才可用做饮用水源, 四类只能做工业用水或者不直接和人体接触的娱乐用水,比如喷泉等等。而五类只能作为灌溉土地等农业用水)。水,是人类和一切生物赖以生存的基础,水资源危机将成为所有资源问题中最为严重的问题,如果不能合理地利用与开发、保护水资源,水危机将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桎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