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现代名医验案类编个人整理完整版.doc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45038563 上传时间:2023-04-16 格式:DOC 页数:196 大小:1.3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近现代名医验案类编个人整理完整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6页
近现代名医验案类编个人整理完整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6页
近现代名医验案类编个人整理完整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6页
近现代名医验案类编个人整理完整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6页
近现代名医验案类编个人整理完整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近现代名医验案类编个人整理完整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近现代名医验案类编个人整理完整版.doc(19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近现代名医验案类编目录一、伤寒、温病类医案(一)太阳表实证(二)阳虚伤寒(三)郁寒发热证(四)阳明热病传少阳证(五)太少两感证(六)伤寒戴阳证(七)风温(八)春温(九)暑温(十)暑湿(十一)暑秽(十二)湿温(十三)湿热 (十四)伏暑 (十五)风暑 (十六)秋燥 (十六)冬温 (十八)温疫诸证二、内科杂病类医案 (一)感冒 (二)内伤发热(高热) (三)内伤发热(低热) (四)咳嗽 (五)喘证 (六)痰饮 (七)肺痈 (八)肺痨 (九)虚损 (十)衄血 (十一)咳血 (十二)吐血 (十三)便血 (十四)蓄血证 (十五)惊悸、怔忡 (十六)不寐 (十七)癫痫 (十八)中风 (十九)偏风 (二十)眩

2、晕 (二十一)厥证 (二十二)肢厥 (二十三)痹证 (二十四)热痹 (二十五)血痹 (二十六)痿证附:重症肌无力 (二十七)奔豚气 (二十八)反胃 (二十九)呃逆 (三十)呕吐 (三十一)泄泻 (三十二)痢疾 (三十三)便秘 (三十四)黄疸 (三十五)黑疸 (三十六)痞块 (三十六)水肿 (三十八)阳萎 (三十九)阳强 (四十) 癃闭 (四十一)五淋 (四十二)头痛 (四十二)胸痛 (四十四)胃痛 (四十五)腹痛 (四十六)胁痛 (四十六)肝着 (四十八)鼓胀 (四十九)消渴 (五十)疟疾 (五十一)颤抖、震颤 (五十二)无脉症 (五十三)盗汗 (五十四)无汗症(五十五)夜游症三、妇产科病类医

3、案 (一)月经先期、后期 (二)痛经 (三)经闭 (四)崩漏 (五)其他月经病 (六)带下 (七)恶阻 (八)妊娠感冒 (九)胎漏、胎动不安、滑胎 (十)子肿 (十一)子喑 (十二)胎水肿满 (十三)子痫前驱出血 (十四)流产后出血 (十五)产后晕厥 (十六)产后狂躁 (十七)产后发痉 (十八)产后发热 (十九)产后血痹 (二十)产后癃闭 (二十一)不孕 (二十二)症瘕积聚 (二十三)妇人脏躁 (二十四)妇人缩阴证 (二十五)阴挺四、儿科病类医案 (一)小儿伤风 (二)小儿肺炎 (三)顿咳 (四)麻疹 (五)小儿风温 (六)小儿湿温 (七)流行性乙型脑炎 (八)脊髓灰质炎 (九)小儿痢疾 (十

4、)小儿咽白喉 (十一)丹痧 (十二)惊风 (十二)疳积 (十四)小儿吐泻 (十五)小儿黄疸 (十六)小儿肝昏迷 (十七)小儿肾炎 (十八)尿频 (十九)小儿再生障碍性贫血 (二十)小儿白血病 (二十一)过敏性紫癜 (二十二)血友病 (二十三)解颅 (二十四)小儿癫痫五、外科、皮肤科病类医案 (一)颈痈 (二)子痈 (三)臀痈 (四)疔疮 (五)夭疽 (六)背疽 (七)骨结核 (八)瘿瘤 (九)瘰疡 (十)痄腮、发颐 (十一)噎膈 (十二)乳痈 (十三)乳癖 (十四)乳疬 (十五)乳痨 (十六)肠痈 (十七)肝痈 (十八)肾痈 (十九)胆囊炎 (二十)胆结石 (二十一)输尿管结石 (二十二)慢性

5、前列腺炎 (二十三)臁疮 (二十四)脱疽 (二十五)破伤风 (二十六)静脉炎 (二十七)手术后合并症 (二十八)天疱疮 (二十九)丹毒 (三十)蛇窜疮 (三十一)湿疹 (三十二)风癣 (三十三)白疕风 (三十四)白癜风 (三十五)扁平苔癣 (三十六)玫瑰糠疹 (三十七)瓜藤缠 (三十八)硬皮病 (三十九)红斑性狼疮六、五官、口腔病类医案 (一)凝脂翳 (二)花翳白陷 (三)瞳神干缺 (四)视瞻昏渺 (五)暴盲 (六)青风内障 (七)枣花翳内障 (八)鼻鼽 (九)鼻衄 (十)鼻渊 (十一)脓耳 (十二)耳聋 (十三)眩晕 (十四)乳蛾 (十五)喉痧 (十六)喉痈 (十七)白喉 (十八)梅核气 (

6、十九)口臭 (二十)口疮 (二十一)声带麻痹一、伤寒、温病类医案(一)太阳表实证 例一 余友沈之房客某君,十二月起,即患伤寒。因贫无力延医。延至一月之久。沈先生伤其遇,乃代延余义务诊治。察其脉浮紧,头痛,恶寒,发热不甚,据云初得时即如是。因予: 麻黄6克 桂枝6克 杏仁9克 甘草3克又因其病久胃气弱也,嘱自加生姜3片,红枣2枚,急煎热服,盖被而卧,果一刻后,其疾若失。 (曹颖甫经方实验录)例二 王,男,42岁。患者于昨夜发热,体温389,今晨来诊仍发热,头痛、颈项强直,肢体酸楚而痛,流清涕,心泛欲呕,食减而不渴,脉浮紧,舌苔薄白。辨证:风寒伤及太阳肤表所致。治法:辛温发散解表。方药:麻黄汤加味

7、主之。 麻黄6克 桂枝10克 杏仁10克 法夏6克 防风6克 甘草6克 生姜3片嘱温服而卧,取汗自愈。殊料病者家属畏忌麻黄一药之温,恐燥热伤津,自行将药中麻黄减除,服一碗,未得汗,见其躁烦,热势反增,体温升至397,继服第二碗,则头痛如裂,身痛如被杖,恶寒较昨日更甚,疑为药不对症,急视之,脉来浮紧急,苔白腻,呼痛呻吟,虽言失治,幸喜表寒证型未变,仍用原方,服药二次后,温服而卧,稍顷汗出热退,表邪解,脉静身凉而愈。 (吴佩衡医案)【评按】例一病虽一月之久,庙于患者正气本旺,麻黄汤证依然存在,故仍投以麻黄汤原方以解表宣肺发汗。有是证,用是方,案方简洁不杂。例二为风寒伤及太阳之表,胃气失和,治以麻黄

8、汤加防风、半夏,功能发汗解肌、疏凤止呕。表寒实证当以麻黄之辛散、桂枝之温通以开腠驱邪,温经散寒。此属因势利导、法邪抉正治法。如畏用麻、桂辛温,误用清凉苦寒之品,则可产生一些变证。(二)阳虚伤寒 骆,年约40余岁。 素享阳虚,新感外寒而发。头痛恶寒,饮食无味。脉息小滑,舌苔滑白,病势方张,慎防变重。姑用葱鼓二陈汤加荆芥、紫苏,疏散风寒以表达之。 鲜葱白4枚 淡豆鼓9克 荆芥穗45克 紫苏叶45克 姜半夏9克 广橘皮3克 次诊:此药服后忽喘息不能卧,头脑中觉热气上升,小腹左偏作痛,呕吐痰水,畏寒,手指厥冷,脉息沉溺,盖阳虚受寒之病,得发散而阳气益虚也:其头脑中觉热气上升者,脑力素衰,寒气逼龙雷之火

9、上越也;其喘息不能卧者,肺肾两虚,不能纳气也、其腹痛呕吐痰水者,寒气内扰,气血不能通调也;其畏寒手指作冷者,虚寒病之本相也。乃与理中合六君子汤加味。 别直参3克 炒白术6克 黑炮姜3克 炙甘草24克 云茯苓9克 姜半夏6克 广橘皮3克 上瑶桂24克 东白芍9克 五味子18克 三诊:服后喘吐俱平,腹痛亦止,能进稀粥半碗,但仍觉畏寒手冷,益信为阳虚矣。 别直参3克 炒白术6克 黑炮姜3克 炙甘草24克 姜半夏6克 四诊:午后复诊,则汗止安睡,手足俱转温矣。仍以前方,又进一剂。自是遂能进粥,遂以六君子汤、资生丸等药,调养半月而痊。 (重印全国名医验案类编袁桂生医案)【评按】患者为阳虚受寒。初诊用葱、

10、鼓、苏、荆,使阳气益虚,几致虚阳上越,故复诊处以理中汤为主,合六君子汤加味方。治疗的重点在于温中法寒,调补脾胃,此属治本之法。(三)郁寒发热证 某患者,男,15岁,1976年1月就诊。 高热缠绵已逾月。经多方检查均未见异常,诊为“发热待查”)热终不退,屡用清解之剂未效。初病时倦怠违和,寒热体痛,以为感冒,未足介意,继后热升,持续39以上,午后尤甚。自是发热必微恶寒,虽时自汗,热亦不为汗衰。热甚并不思饮。左耳后有核累累,按之亦不甚痛,脾大肋下:厘米,胁弓下自称有困闷之感,心中时烦,不思饮食。1974年有类似发热。诊为“反应性淋巴细胞增多症”。曾予抗菌素,体温不降,后加激素强的松,热退出院,证属伤

11、寒,寒束于表,失于温散,表证不解,里热未实,盘踞于半表半里之间,故胸胁苦满,然每微恶寒,知发热虽久、而表证仍留有未尽,故取柴胡、桂枝二汤各半之。 柴胡9克 半夏9克 黄芩9克 党参30克 生姜2片 大枣5枚 桂枝6克 白芍9克 6剂后,得微汗,高热顿衰,午后热低至371 左右,汗亦减少,耳后核亦遂消,胃纳有加,表里疏达,长达三逾月之高热竟告霍然。 (魏龙骧:续医话四则,新医药学杂志12:15,1978)【评按】此案为伤寒失于温散,表证不解,里热未实,邪踞半表半里。故除有表虚见症外,复有少阳见证、故治以柴胡桂枝汤。前医治不如法,屡用清解,反增病势,造成郁寒发热,以其少阳兼太阳表证,用此方以表里疏达,属纠偏之治,亦明示伤寒与温病治法有别之意。(四)阳明热病传少阳证 朱右:时值季夏,患生热病,医初投以银翘不效,见其有烦躁,治之以栀、豉,又不效,约余往诊。余见其高热自汗,口干舌绛,大渴欲饮,周身肤红,如中酒之状(白睛亦水红色),扪之肌肤热甚。自汗湿手,烦躁不安,小便黄赤,六脉洪大而数,此阳明热病,以白虎人参汤加花粉清之。 生石膏90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