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大地震对紫坪埔隧道出口古滑坡的影响分析及治理措施_.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45037654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1.4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汶川大地震对紫坪埔隧道出口古滑坡的影响分析及治理措施_.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汶川大地震对紫坪埔隧道出口古滑坡的影响分析及治理措施_.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汶川大地震对紫坪埔隧道出口古滑坡的影响分析及治理措施_.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汶川大地震对紫坪埔隧道出口古滑坡的影响分析及治理措施_.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汶川大地震对紫坪埔隧道出口古滑坡的影响分析及治理措施_.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汶川大地震对紫坪埔隧道出口古滑坡的影响分析及治理措施_.》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汶川大地震对紫坪埔隧道出口古滑坡的影响分析及治理措施_.(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汶川大地震对紫坪埔隧道出口古滑坡的影响分析及治理措施张昌勇【摘要】本文通过对比地震前边坡治理与否在地震中的不同破坏程度,并以 紫坪埔隧道出口古滑坡为例,重点介绍了古滑坡地震前后处治过程和方法,阐述了 工程建设中边坡治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关键词】大地震;古滑坡;锚杆;注浆The Effect An alyses and Treatme nt Measure to Ancient Lan dslide in Zipin gpuTunnel Exit in Wen chua n EarthquakeZhang ChangyongAbstract: By compari ng the various

2、 destructive ness of slopes, which is treated or not, and tak ing an cie nt Ian dslide in Zipin gpu tunnel as an example, the process and treatme nt to ancient Iandslide before and after earthquake are introduced. Then the importance and n ecessity of gover nance is obvious in con structi on.Keyword

3、s : large earthquake, ancient landslide, bolt, grouting 工程概况1.1隧道概况与基本地质情况紫坪埔隧道(原董家山隧道)是国道 317 (213)线的共用段成都汶川第一 座隧道,全长2M095m,是都汶高速公路最长的隧道。出口洞口段位于古滑坡体 内,岩体破碎。该隧道的岩质较差,围岩以灰色薄层状泥岩,砂质泥岩为主,夹少 量炭质泥岩及薄煤层(小于0.5m ),并与黄灰色粉砂岩呈不等厚互层组成。软质 岩约占2/3,硬质岩约占1/3。泥质岩及炭质泥岩失水后易崩解,遇水易软化,裂 隙发育,易破碎。围岩多呈块碎状镶嵌结构,稳定性较差。层中赋存瓦斯等有害

4、气 体。隧道围岩以川类为主(图1)。张昌勇:1971年生,高级工程师汶川都江堰1.2古滑坡体概况隧道出口段位于下白果坪滑坡地带,隧道轴线与滑坡主轴基本一致,所处路段 LK17+378+520,纵长142m,宽160m,面积约2.1万平方米,厚818m,体积 27.3万立方米,属中型堆积古滑坡。滑坡体上地表多为耕地果林。滑坡地面宏观上 比较明显,总体呈圈椅状,滑坡后缘形成一圆弧形斜坡,坡角3035滑坡两侧有鼻状山脊,滑坡中部为一平坦的平台,并略向山内倾斜。滑坡前缘为一坡角30的斜坡,其上植被茂密,前缘以外为一坡角 4050砂岩基岩陡坡。滑体主要为 块、碎石土组成,堆积杂乱,浅部夹一层 12米厚的

5、粉质粘土。通过钻孔揭露, 滑带土为0.21.5m低液限粘土,12层,并形成明显的隔水层,使滑体含水层略 具承压力。滑体及崩坡积层之下为三叠系须家河组二段第八、九层,第八层岩性为 黄灰色、灰色厚层状细中粒砂岩,胶结疏松,含较多煤包体、煤屑,分布于滑床 中、前部及前缘外围,第九层岩性为深灰色泥岩夹薄层炭质泥岩,煤线与黄灰色 粉细砂岩互层,岩层走向 NE5565倾向SE,倾角3545向山内倾斜, 岩体以块碎状镶嵌结构为主,浅埋,强风化段为U类围岩。通过勘测地表,未发现 新的裂缝和变形迹象,表明古滑坡处于稳定状态,滑坡体中前部堆积较厚,滑面平 缓,有反压阻滑作用。由于双洞连拱洞口开挖(开挖后高度达12

6、16m,宽度达20余米),加之前部深路堑及岷江大桥桥台施工,开挖后滑体前部原有反压阻滑 物质已大部分挖除,经分析计算,开挖后将会影响和破坏滑体的稳定状态,引起滑 坡后部及两侧局部复活滑移。2苍图2隧道出口段古滑坡地形图及纵剖面图2古滑坡治理措施回顾2.1古滑坡初期处治方案根据滑坡位置的地质特征确定了初期处治的指导思想:采用清方减载、挡墙、 拱形骨架、挂三维土工网填土植草、植灌木、喷播有机基材植草、截(排)水设 施、纵向渗沟综合防护。采用1: 0.751: 1.25的坡比对边坡进行清方减载,每级坡高 10米,其中第 一、第二级坡面采用拱形骨架挂三维土工网填土植草、植灌木防护,其余坡面采用 挂三维

7、土工网植草、植灌木及喷播有机基材植草防护;每级坡面间设2米宽的平台,采用M7.5浆砌片石封闭,并设拦水坎;在坡口 5米以外设置坡顶截水沟,各 平台拦水坎内的水均汇集到截水沟并与相邻合同段边坡截水沟顺接。2.2处治方案的变更原因及治理措施2.2.1变更原因滑坡处治自2004年1月施工以来,由于边坡开挖后地质情况与详勘报告有出 入,仰坡段第六级平台以上基岩面深度加大,岩石破碎,节理裂隙发育;纵12断面至右侧高压铁塔之间局部地段第四系堆积层和滑坡堆积体的厚度比原设计增大较 多。左侧边坡及仰坡上部土层出现裂缝,表层覆盖层局部坍滑。左侧第一级第四级边坡覆盖层厚度仍然较大,同时仰坡右侧坡口线以外坡积 土体

8、发生滑塌,边坡出现多处裂缝,原右侧铁塔基座上挡墙裂缝加宽,基座外侧已 垮塌。2.2.2治理方案针对边坡处治过程中揭示的问题,特别是针对滑移问题较为严重,故采取如下 措施:A、仰坡及部份边坡采用竖梁+压力注浆锚杆加固;B、左侧仰坡增设预应力锚索结合坡脚抗滑专-二 MI Tir-二三桩加固;C、变电站不开挖;D、增设抗滑桩。(图3)图3滑坡治理最终方案平面图1)布设抗滑桩在洞口线路右侧沿线路方向设 A型抗滑桩7根;左侧沿线路方向设C型抗滑 桩10根;洞口左侧横向在变电所范围内设 B型抗滑桩共8根;在右侧边坡上原铁 塔位置下方设D型抗滑桩4根。C型桩C1C8#桩间挂挡土板,采用C25钢筋砼进行预制。

9、2)竖梁+压力注浆锚杆及垫墩锚杆洞口仰坡(A区)采用竖梁+压力注浆锚杆加固。在左侧的26级坡面即坡面变形及局部浅层稳定性较差区(A1区)在坚梁间增设垫墩锚杆加固。锚杆为全 长粘结锚杆。封锚采用C20砼。根据试验确定合理的注浆压力、注浆量等参数以 及是否能满足设计所要求的抗拔力。若试验过程中发现坡体内存在较大裂隙,注浆 量远大于设计值时,可通过局部提高浆液浓度,分时段间隔注浆或在大裂隙孔段设 PVC管等方法保证注浆效果。锚杆间距一般为 4m,在坡体岩性较差、节理裂隙较 发育处,若坡体不稳定层厚度较大时,应适当增加锚杆和注浆的数量。由于边坡地 下水较丰富,竖梁间设仰斜式排水孔,泄水孔间距 8m,上

10、下排交错设置,上倾 10钻孔孔径为 110mm,内设外径 110mmPVC带孔波纹管。3)预应力锚索i1在第七级坡面的左侧,坡顶截水沟以外的原自然坡面(B区)设预应力锚索。采用4X15.2mm预应力锚索,钻孔孔径均为130mm,长28.5m,在基岩中锚固 长度为10m,与水平面夹角20水平间距4m。设计锚固力为500KN。锚索张 拉应分两次逐次张拉,第一次张拉值为总张拉力的70%,两次张拉间隔时间不小于5天,由于坡面为堆积体,锚索预应力损失较大,在张拉结束后3个月左右,对锚索进行了补张拉。垫墩采用 C25钢筋砼。4)网格骨架挂三维土工网植草绿化洞口仰坡A区即采用竖梁+压力注浆锚杆加固区,竖梁间

11、的坡面采用喷播有 机基材防护:首先在竖梁间的坡面上采用18钢筋设固网锚杆长1.1m,间距1.0 X.0m。在固网锚杆上挂铁丝网,然后再喷播有机基材、栽植灌木。在隧道左 右侧边坡的一、二级坡面(C区)上用浆砌片石作网格骨架护坡,网格间挂三维土 工网(EM4),然后填土植草、植灌木。3汶川大地震对古滑坡的影响分析 3.1地 震成因简析地震是地壳中累积的构造应力集中引起地壳岩石突然破裂的结果。印度板块以 每年50mm的速度向亚洲俯冲,造成青藏高原快速隆升。同时,高原物质向东缓 慢流动,在高原东缘地区沿龙门山构造产生向东挤压,这种挤压受到四川盆地之下 刚性地块的顽强阻挡。经过长期的构造应力能量的累积,

12、最终在映秀地区发生突然 释放,破裂构造沿龙门山中央断裂带迅速扩展,产生了地震破裂带。龙门山构造带主要有三条断裂带组成:从西向东分别为汶川-茂县断裂、北川-映秀断裂和安县-灌县断裂,这三条断裂新生代以来的活动特征均表现出由南西向 北东斜向逆冲,并伴随右旋滑动分量。根据这次地震震源机制解析资料推断,汶川 强震的发震构造是因龙门山构造带中央断裂带,也称北川-映秀断裂,该断裂在北西西-南东东向挤压应力作用下,发生逆冲运动,属于逆冲型地震。据地震资料反 演得出的震源深度在12-19千米,投影结果正好处在深部北川-映秀断裂带上(图 4)。图4龙门山断裂构造系与在遥感影像图上强震震中位置3.2地震对国道21

13、3边坡的影响本次地震在沿映秀一北川一青川断裂带两侧的极震区和重震区,地震触发了大 量规模不等的山体滑坡和崩塌,据有关资料表明,地质灾害多达12000多处,隐患点近8700处。地震后国道213公路毁损严重,公 路路基扭曲变形,公 路桥梁倒塌,近百辆 行 驶的车辆受困于公路,且多辆车遭遇落石崩塌被压毁掩埋并阻断交通(图 5, 6)。根据成都山地所分析结果,从漩口镇到映秀镇的 滑坡和崩塌密集地沿国道 213线分布,有159处滑坡和崩塌,其崩塌处线密 度达3.3处/公里。龙门山汶川40 E檯阳图5国道213距马鞍石隧道进口 500米处,主动防护网治理的边坡坍方,造成 中断交通,数辆车被埋。图6国道21

14、3线都汶跨线桥都江堰侧约300米处无防护措施的边坡坍方,中断 交通,车辆和人员被埋。图示箭头为国道 213线。3.3地震对都汶路紫坪埔隧道出口古滑坡的影响 3.3.1对古滑坡前期治理的总的 评价经过 汶川8.0级大地震”的考验,前期对古滑坡的治理是成功的。距该滑坡不 到1km的地方,都汶路庙子坪大桥中一跨梁被震断而发生坍塌,见图7。在该滑坡对面,都汶路龙洞子隧道出口,由于隧道洞口的自然仰坡高陡,在地震力作用下发生了严重的 坍塌与滑坡,滑落的土石几乎将左洞口完全堵塞,掉在右洞口的一块巨大滚石严重 妨碍车辆通行,见图&反观紫坪铺隧道出口古滑坡采用了锚索、压力注浆锚杆等 加固措施后,就保持了较好的整

15、体稳定性,参见图 7。图7庙子坪大桥地震梁断处及治理后的古滑坡 图8地震后的都汶路龙洞子隧 道出口仰坡总的来说治理是成功的,但“ 5.12大地震对该边坡也有一定的局部破坏。3.3.2地震对该古滑坡的局部破坏情况介绍受“5 12汶川大地震”影响,该隧道出口仰坡加固设施局部受损破坏,防护区 域外局部出现垮塌,具体如下:(一原防护区域外(I区位于左洞轴线左侧55m76m范围,为原天然边坡地震后 发生垮塌,该段坡顶距坡口 II12m之外发育一裂缝,张开512cm不等,延伸 长度约I8m。(图9)匚原防护区域(U区: 竖梁变形折断区(11-1区:第三级左侧11根竖梁及第二级左侧7根竖梁变形 较为严重,部分折断; 竖梁轻微变形区(11-2区:仰坡左侧第四第九级竖梁存在轻微变形;图9防护区域外天然边坡的垮塌及坡口裂缝垫墩锚索变形破坏区(U -3区:仰坡左侧原锚索防护区须家河组砂岩发生崩 塌,垮塌方量约48方,导致底部靠近隧道轴线处3根锚索失效,有一根锚索锚头 呈悬挂状,垮塌岩块还砸坏部分竖梁; 临时挂网喷浆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