凹印常见问题分析与解决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44981534 上传时间:2022-12-19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2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凹印常见问题分析与解决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凹印常见问题分析与解决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凹印常见问题分析与解决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凹印常见问题分析与解决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凹印常见问题分析与解决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凹印常见问题分析与解决》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凹印常见问题分析与解决(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节凹印常见问题分析及解决一、凹印问题的成因二、凹印常见问题(一)、堵版在凹版印刷中,油墨从印版滚筒网穴中的转移率通常在50%-70%,大约还有 1/2-1/3 左右的油墨总是残留在印版滚筒网穴中。 该残留率如果保持一定尚可, 但在印刷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 网穴中的油墨残留率逐步提高,油墨的转移率也就随之下降,造成堵版故障。发生堵版以后, 会引起印刷图案和文字的模糊不清、印刷颜色的变化, 严重时基至无法继续进行印刷。特别是浅网层次部位容易发生堵版。1、赌版产生原因:(1)、油墨干固于版面1/2-1/3印版滚筒网穴中油墨的转移率通常是由油墨的类型、粘度、印刷速度等因素决定的,总有的油墨残留在网

2、穴中。当这些残余油墨在某些因素影响下发生干固(粘度增高 )后,印版滚筒再次进入油墨槽时其也难以完全溶解,油墨转移率随之降低。 久而久之,网穴越来越浅, 转移率越来越低,最后形成堵版。此类堵版故障当然与油墨类型、溶剂配比、干燥速度等因素有关, 而且印刷机的构造也有很大影响。(2)、油墨中混入杂质在印刷时,印刷薄膜由于高速运行往往会产生静电, 吸附周围的尘埃及基材碎屑等杂质并带人油墨中。(3)、制版质量低下在腐蚀或雕刻过程中网穴内壁生成小毛刺, 镀铬后表面不平滑 ;研磨时产生的毛刺以及 型网穴等,对油墨的转移率也有一定的影响,情况严重时也往往造成转移率低下而成为堵版的原因。(4)、油墨溶解不良(劣

3、化)油墨变质或溶剂平衡发生变化时引起溶解力下降, 或者混入不同类型的油墨、 误用溶剂等导致油墨溶解劣化,造成转移率低下,同时也会直接造成堵版。(5)、化学变化两液型油墨或反应型油墨随着印刷的进行会逐步发生交联等化学反应,流动性变差, 粘度增高, 转移率随之降低,也可能成为堵版的原因之一。2、解决方法:(1)、塑料凹印生产过程中发生堵版故障时,应使用溶剂或专用的清洗剂进行清洗,并针对发生堵版的原因加以解决。(2)、调整适当的环境温湿度、选择与印刷速度、印刷环境相适应的溶剂配比。(3)、刮刀与压印辊之间的距离尽可能缩短,防止干燥箱漏出的热风直吹版面。(4)、混合使用慢干溶剂,适当提高印刷速度,降低

4、工作墨粘度。(5)、如果是由油果性能缺陷引起的堵版,应及时更换油墨(或与油墨供应商联系解决),尽量避免比重有显着差异的油墨组合。(6)、油墨槽中的油墨要经常搅拌, 使油墨保持良好的流动状态, 及时加入新的油墨或更换新油墨,减少皮膜化现象的发生。(7)、由网穴内壁质量引起的堵版,应重新镀版或制版。(8)、开车前或刚开车时用溶剂镇拭印版滚筒。 印刷过程中尽量避免中途停车, 长时间停车时一定要先把印版滚筒洗干净,或者把印版滚筒浸人油墨中连续空转。(9)、在新鲜油墨中,由于温度差等原因,油墨中的添加剂、蜡类物质发生结晶析出时,可试着在使用前对油墨加温(温度控制在 40-50 度),使之溶解。(10)、

5、误用溶剂或油墨变质,混入异种油墨时,会显着影响油墨的再溶解性。所以应使用正规的专用稀释溶剂,更换油墨要在充分洗净墨槽和循环泵后进行。(二)、反面粘连粘连指印刷收卷后,印品互相粘在一起,印迹粘背。1、产生原因导致粘作的原因比较复杂,涉及到油墨、溶剂、承印物、工艺条件等多方面 ,在印刷、复合、分切,过程中都有可能发生。主要是由油墨发粘、温度太高、残留溶剂太多以及压力过大等因素引起的。(1)、油墨中的树脂树脂软化点。连结料树脂的软化点离低直接影响着印刷墨层的性能。连结料树脂的软化点过低,会使印刷墨层在高温环境下呈微熔状态。 从而使印刷产品收份后发生粘连, 提离连结料树脂的软化点。显然有利于防止粘连,

6、但软化点过高,印刷墨层的挠去性会变差,容易脆裂。连结料树脂对溶剂的释放性。 为了适应印侧的要或考虑到经济性。 印刷时在油墨中常常要加人混合溶剂。每一种连结料都有自己的真溶剂、次溶剂、非溶剂,溶解性越好,就表示连结料树脂与溶剂分子之间的亲和力越大;而溶剂对树脂的溶解性越好,树脂对溶剂的释放性,也就越差, 释放性差,残留溶剂多。所以,在配制混合溶剂时,溶剂应该控制在一定的范圈内,既要考虑到油墨的印刷适性要求。同时还要考虑到溶剂的综合释放性。常用油墨连接料树脂所匹配的溶剂的情况见表。连接料树脂溶剂真溶剂次溶剂非溶剂硝化棉酯酮苯类、醇聚酰胺苯类、醇酯、酮氧化聚丙烯苯类酮、酯醇对于同一种类型的连结料树脂

7、来说。 树脂的软化点越低, 也就愈味着树脂越容易溶解, 树脂的脱溶剂性就会越差。从这一方面考虑,也应该相应地提高连结料树脂的软化点。研磨时间与研磨温度。在加工油墨时, 如果研磨时间过长,研磨产生的温度就会过高, 导致连结树脂部分变性,也会给粘连带来一定的影响。(2)、印剧墨层的附粉牢度差。(3)、印剧速度过快,通风不好。( 4)、收卷压力过大。2、解决方法:(1)、控制慢干溶剂的使用和残留溶剂等。(2)、尽量提高干燥箱的性能,以便能供给充分的热量和风量。(3)、使冷却辊平滑转动,重卷时,注意纸管和辊的滑动所引起的温度异常上升。(4)、印刷时或重卷检验时, 对于 PET等很薄的薄膜要特别注意。在

8、运输和搬运过程中,要使印刷完收好卷的薄膜保持直立,不要放倒,否则会造成膜卷的局部压力过大而导致粘连。(5)、对于多色印剐夹说 .在进行图案设计时就应考虑不能叠色太多,可能的话,可以使用专色里印刷,以防止局部墨层过厚。 在塑料薄膜上的印刷图案偏向一侧的情况下。 收卷起来的薄膜上有印刷图案的一侧所受到的压力肯定比较大,非常容易造成粘连。因此,对于这种印刷品尤其注意不要卷得太紧。(6)、采取相应的措施提高墨层的附着牢度。(7)、在塑料薄膜凹印中,含有金属粉的油墨,其墨层凝聚力较弱,附着性差,在很小的压力下就很容易引起枯连。必须充分注意。(8)、玻璃纸、尼龙或两面都经过电晕处理的薄膜收卷后其背面与墨层

9、相接触时亲和性很强, 发生枯连的危险性大,所以, 在印刷之前就应该采取适当的对策, 当只进行单面印刷时,应调整电晕处理装置,只进行单面处理。(9)、减慢印刷速度。(10)、提高干操箱的温度时,印刷后的薄膜必须通过冷却辊充分冷却后再收卷。对于聚烯烃类薄膜一类容易拉伸的薄膜, 尤其注意不要卷得太紧。 印刷品要在阴凉处保管, 在贮存过程中要保持通风干燥,保存时间也不宜过长。 并应避免在日光直接照射下或在热源附近贮存收卷的印刷品。 库房在气候炎热时应采取通风降温措施。(三)、印品刀线 (印刷带道 )印品刀线(印刷带道) 是指版面上非图文部分的油墨未被刮干净, 转移到承印物上,产生线条状污染。1、产生原

10、因:刀线是凹印过程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其产生的原因比较复杂,有环境因素,有工艺因素,有刮刀使用和刀片质量的因素,有印版滚筒质量因素。所以,正确分析刀线产生的原因 ,才能找出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1)、明显的连续宽刀线明显的连续宽刀线一般是印版滚筒受到外力的作用, 铬层表面被破坏或报伤。 翘起的铬层碰伤刮刀,并随刮刀的摆动形成与刮刀摆动范围宽度一致的宽刀线。 此类刀线对印版滚筒的危害极大, 如未及时发现并采取措施, 将可能使印版滚筒报废。 印版滚筒铬层损伤的原因主要是搅墨棒磁铁吸附的砂粒、金属硬物以及油墨中的异物等造成的。 另外,薄膜塑化不良的晶状物也是造成印版滚筒损伤的因素之一。(2)、明显或不

11、明显的细刀线细刀线一般在印刷过程中不易被发现,但对产品质量影响很大产生细刀线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儿点。印版滚筒网穴雕很深,而铜层较软,造成部分网墙处有毛刺, 电镀后虽经抛光,但对刮刀仍有碰伤,造成印刷时不断出现小细道。印刷环境较脏,灰尘等异物对油墨污染严重,导致油墨中杂质太多,出现细刀线。印版滚筒网穴雕刻太深,油墨粘度过高,刮刀不易刮干净。油墨本身质量不好,主要是油墨颗粒较粗。(3)、较粗的颗粒道较粗的颗粒道是因为油墨中混入的一些杂质在油墨槽中形成絮状物, 粘在刮刀刃部, 将刮刀刀刃项起造成刀线。另外,碎膜、纸屑也可能造成此种墨道。(4)、流星状间断墨道流星状间断墨道由于是间断出现的, 不易被发现

12、,所以危害性很大,特别是在生产卷材产品时,往往是发现时已构成批量损失。 造成流星状间断墨道的主要原因, 是油墨本身活性太强, 随着刮刀和印版滚筒不断摩擦, 磨损后的铬离子和油里中的活性粒子不断形成絮状颗粒, 粘在印版滚简上产生墨道。此种墨道中间是空心的且较粗,两端较细,常出现在印版滚筒作图文部位 .而且主要集中在蓝色相油墨上。 随着印量的增加。 墨道出现频率加快。 二是印版滚筒磨报比较严重, 易产生墨道。三是刮刀角度过小,压力过大时易产生墨道。(5)、图文部位的缺墨道图文部位的缺墨道主要是油里中的杂质、纸展,干墨皮等柔性物央在了刮刀和印版滚筒之间,使本应充满油墨的网穴没有存上油墨。(6)、刮刀

13、丝、刀丝印刷刮刀丝主要是因为印版滚筒表面粗糙, 或雕刻制版时因铜层软, 电雕产生毛刺造成的。 其现象多为刚换新刀片时,刮刀刮墨效果很均匀,印刷完 500-600 米后图文部分便出现刀丝,而非图文部分不出现刀丝,加大刮刀压力后情况稍有好转,但持续一段时间后又会出现。刀丝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工艺的因秦, 主要集中在深浅渐变的层次部位或实地与浅网共存的印版滚筒。由于实地和浅网部分对油墨粘度和溶剂配比的要求不一样,在确保实地均匀的情况下, 对于浅网部分而言,油墨的粘度显然偏高, 造成刮刀对浅网或渐变部位的不适应。形成了一组组的刀丝。另外,油墨本身质量不好也是造成刀丝的主要原因。2、解决方法:(1)、明显的

14、宽刀线的解决方法将印版滚筒冲洗干净,并抛光。研磨或更换刮刀片。将搅墨榜磁铁部位吸附的金属砂粒清除干净。检查基材有无塑化不良的晶状物,若有应更换基材。用 120 目金属网过滤油墨。(2)、明显或不明显的细刀线的解决方法和制版厂联系,重新制版,注意印版滚筒网穴不要雕得过深。改善印剧工作环境,增加湿度。每天用 120 目金属网过滤油墨。正常生产时,油墨粘度不能过高,实地版印刷时油墨粘度尽量控制在22 秒 (3察恩杯 )以下。更换其他品牌的油墨。(3)、较粗的颗粒道的解决办法将油墨槽清空, 擦干净后更换新油墨。 将旧油墨用 120 目金属网过滤后, 以 30%的比例与新油墨混合使用。(4)、流星状间断墨道的解决方法更换其它厂家的油墨。将印版滚筒重新镶铬。调整刮刀高度或更换新的刮刀。(5)、图文部位的缺墨道将油墨彻底清出井用120 目金属网过滤油墨。将油墨槽彻底清洗干净。将印版滚筒重新镀铬。(6)、刮刀丝、刀丝的解决方法重新镀铬或重新制版。用 800-1000 目的水砂纸对印版滚筒抛光。研磨或更换新的刮刀片。设计稿件时,尽避免将浅网和实地图案制在同一根印版滚筒上。合理调配溶剂,增加油墨适性。将刮刀位,向压印点移近,尽量减少刀丝。更换更高档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