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探索和思考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44979728 上传时间:2022-08-31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探索和思考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探索和思考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探索和思考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探索和思考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探索和思考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探索和思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探索和思考(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探索和思考实施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关键是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教与学的方式并不是自古已然、天经地义的东西,它是随着社会的进步发展而确立的。学校现有的教学方式它是比较适应以纸张为载体的印刷时代,当纸张载体向网络载体发展时,网络成了人们信息获取、传输、存储和处理的重要工具,仍沿用传统的、一成不变的教与学方式,必将桎枯我们的教育事业。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教学过程中要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学生学习的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改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

2、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我们学校于1997年着手开始进行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教与学方式探索研究,并提出“科”“技”兴校的办学理念,就是建立在以上指导思想下的一种教学改革尝试。我们的具体做法与思考如下:一、解读现代教育技术概念,创建“科”“技”兴校特色信息技术、信息技术教育、教育科研、整合等是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研究中的常用学术名词。正确理解它们的内涵、联系与相关点,有助于从理论的高度认识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研究是与学校整体教学改革紧密相关的,从而确保学校从实际情况出发,全面规划、实施围绕以整合为中心的改革框架,把整合研究作为学校办出特色

3、,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突破口,作为一种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益的实实在在行动。我们是如下理解这些基本概念的:1、信息技术信息技术是教育信息化进程中的核心内容,按国际上流行说法,信息技术是指:应用信息科学的原理和方法对信息进行获取、传输、处理和应用的技术,它覆盖了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和传感技术而成为的一门综合技术和方法体系。在中小学教育实践活动中,一般指以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为主的现代信息技术。2、信息技术作为学习对象信息技术作为学习对象,它是中学生一门必修课程。教育部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中规定:2001年底前,全国普通高级中学和大中城市的初级中学都要开设信息技术课,经济比较发达

4、地区的初级中学,最迟于2003学年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程,初中不得少于68课时,高中70-140课时。信息技术知识也是教师继续教育的重要内容,但教师与学生要求掌握知识的侧重面不同,教师重在为自己的教育教学服务。3、信息技术作为工具手段信息技术作为工具手段,它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是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发展方向。未来的课堂教学方式发展趋势将由目前的“以教为主”变为“以教为辅”,以学生运用各种信息技术手段获取知识和能力为主的“人本主义”教学方式。陈至立部长在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上的报告中提出:“要努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鼓励在其他学科的教学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并把信息技术教育融

5、合在其它学科的学习中,各地要积极创造条件,逐步实现多媒体教学进入每一间教室。”这进一步说明,在未来的教育教学中教师和学生都应熟练掌握信息技术工具。教与学中,教师应像运用黑板和粉笔,学生应象运用书本和笔一样自如地运用信息技术。4、信息技术作为新文化信息技术作为新文化,由此产生的道德、安全、犯罪等等都是全新的不容忽视的问题。教师进行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研究时,要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这种新文化的特殊性,它给人类带来文明的同时,也带来了糟粕和垃圾。新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任务中特别指出:“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加强信息技术法制

6、的观念和网络伦理道德观念,提高对假、丑、恶的分辨能力,把网络法制教育和网络道德教育等作为学校德育教育,融入学科教学整合中,也是研究不容忽视的重要内容之一。5、信息技术作为设施工程信息技术作为设施工程,它是学校实施教育信息化的物质基础。教育部提出:逐步实现多媒体教学进入每一间教室,在中小学全面实施“校校通”工程,准备用5-10年时间,使全国90%左右独立建制的中小学校都能够上网,使中小学师生都能共享网上教育资源,提高中小学的教育质量。信息技术设施工程是信息技术基础之基础,必须在这方面加大投入,没有信息技术设施,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也就无从谈起。6、信息技术与信息技术教育关系学习信息技术知识,应

7、用信息技术手段,加强信息技术文化道德教育,实施信息技术工程是个渐进过程,这些过程的集合就是中小学的信息技术教育。平常使用中,人们并不注意信息技术和信息技术教育两词汇所包含的内涵与外延,比较关注的是实施信息技术内容、过程、结果,对这两个词汇的使用也没有必要作严格意义上的区分,工作起来只要“意会”就行了,久而久之信息技术与信息技术教育就通用了。当然也不是都不分的,一般着重技术意义时就用信息技术,体现词汇本意;如着重知识教育时就用信息技术教育一词,表现技术的教育性;泛指时两者通用。7、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整合”的主要含义是结合、融合、集成、成为一体、一体化等等。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习整合是指在课堂

8、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程学习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与学方式。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是我国面向未来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视点,它与传统的学科教学有着密切联系和继承性,又具有相对独立性特点,对它的研究与实施将对学生主体性、创造性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在国外将这种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内容的整合方式称为数字化学习。8、信息技术教育与教育科研的关系陈至立在全国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教育信息化不是简单的技术问题,要强调在科学的教育观指导下,将信息技术的学习和应用与教育观念更新有机结合起来,加强信息技术教育的科学研究,积极探索计

9、算机信息网络环境下的教育教学改革问题,从根本上改变传统教与学的观念以及相应的学习目标、方法和评价手段。”明确阐述了信息技术与教育科研的关系。教育科研是对教育现象和问题进行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的探讨,揭示教育规律以推动教育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的科学研究活动。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整合是一种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如何在新的教学理念、建构主义和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等的指导下运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利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人材的培养,需要通过教育科研揭示出其中的教育规律,推动教育发展。当前,学校推进教育信息化进程中,明确现代教育技术的这些基本概念的实质,学校就可有的放矢地把信息技术从知识的学习、手段的应用层

10、面,上升到包含信息技术新文化的法制、道德教育的层面;把信息技术实施工程从“建网、建库、建队伍”,上升到“物理通”、“资源通”、“教学通”的层面,从而提高教育信息化的效益和效率。通过以上的解读,我们比较清醒意识到,未来的教育挑战与机遇并存,现代教育技术与教育科研是学校腾飞的两翼。我校把握时机,认准方向,确立了“科”“技”兴校方略(科:指教育科研,技:指现代教育技术),走现代教育技术与教育科研相结合之路。我们的行动纲领是:站在现代教育理论的制高点,以研究带动应用,在应用中促进新教与学模式的构建、促进教育信息化环境的建设,形成现代教育技术与教育科研相结合的特色,实现学校教育跨越式发展。二、深入开展以

11、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为主题的教学改革“以研究带动应用,在应用中促进新教与学模式的构建、促进教育信息化环境的建设”,就是通过全校教师围绕以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为主题的课题研究,带动起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近几年,我们学校主持承担的这方面课题有: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信息技术与研究性学习课程整合的理论与实践,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子课题群计算机与语文、数学、化学学科课程的整合,国家教育部电教办实验学校专项课题多媒体计算机在学科教学中的方法及作用研究、基于多媒体教室网络环境的建构主义教学模式探索、构建适应大文科“综合”的人机结合教学模式、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语文、英语学科新型教学模式

12、的探究,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用CAI优化高中语文素质训练、基于教育信息化的现代教育技术管理与推广模式等。我校各个课题组在现代教育思想、理论指导下,摆脱传统教学模式的索缚,运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进行了建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的尝试,在优化教学过程中得到了一些启发。大致可归结以下几方面:1、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有利于学生认知结构形成,空间想象能力培养由于多媒体计算机能够提供友好界面、形象直观的交互式学习环境,能提供图、文、声并茂的多重感官综合刺激,还能按超文本组织与管理各种教学信息和学科知识,这对学生认知结构的形成,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都非常有利。我们在实验研究中充分注意这些优势,如高中语文实验

13、教学中,通过加工改造“CSC电子备课系统”中的资料,制作成CAI课件来上荷塘月色一课,教学中可以显示全屏幕的配乐朗读录像,朗读感情激越,音乐优美动听,画面精美绝伦,给人身临其境的感受。课件充分运用各种信息传媒通道的作用,使学生的各种感官充分受到刺激,调动了各种非智力因素,强化了各种智力因素的有机结合,对学生发展的整体性带来良好的影响。又如中学化学学科中,分子或晶体的空间结构学生很难理解,如有机生物碱药剂乌洛托品的空间结构,学生很难想象。实验教学中,化学教师利用3dstudioMAX软件制作结构A、B、C主体图形,然后利用方正奥思创作工具,连接结构A操作结构B操作结构C,学生容易得出药剂的分子式

14、为。另外将结构的四个六边形着上不同颜色,利用3dstudioMAX中的Animate按钮,设置旋转360o,展示个六边形,翻转90o,展示底部个六边形,从而使乌洛托品的空间结构形成过程完全“暴露”。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计算机技术不失为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的好帮手。2、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和模式的建构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

15、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在这种模式中,学生是知识意义主动建构者;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信息技术为学习教学理论提供了有力的物质支柱,课程整合研究中,我们通过“抛锚”、“搭脚手架”,促进学生认知结构的形成,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和参与热情。如特级教师裘兴国执教的高中光合作用一课,把与光合作用密切相关的问题钱学森教授质疑“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作为学习中心内容“抛锚”,引起学生悬念。接着由学生应用初高中已学的知识信息采集和交互:叶绿体的结构、色素种类颜色、光合酶、光合作用化学简式、概念等;随后生物课代表提出预习质疑题:叶绿体怎样把CO2和

16、H2O转变为C6H12O6?又怎样把光能转变为化学能贮存到C6H12O6中?教师把这些信息用PowerPoint做成的电子幻灯片放映在屏幕上,又播放光合作用过程的视频内容。播放后进行讨论和协商。有的说光合作用场所是叶绿体;有人说光反应过程在叶绿体基粒的片层薄膜上,因薄膜上有色素;有人补充暗反应在叶绿体基质中、因光合酶在基质中。接着学生主动探索光合作用的过程和原理,理解光反应与暗反应自在情理中。但学生对氧化还原反应不甚明白。教师播放有关H218O放出18O2的标记演示实验,学生经观察讨论分析,认识到C6H12O6中的氧不是H2O的氧,而是CO2中的氧,认为初中的光合作用简式应修改补充为:6CO2+12H2*OC6H12O6+6H2O+6*O2同学们看着光合作用的化学反应式,对光合作用的实质物质和能量变化以及意义的理解,就体现在学生的眉开眼笑中。教师也可用他们得出的化学反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