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存在的问题与治理.doc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44979652 上传时间:2022-10-03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存在的问题与治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论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存在的问题与治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论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存在的问题与治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论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存在的问题与治理.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论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存在的问题与治理.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存在的问题与治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存在的问题与治理.doc(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兰州商学院陇桥学院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论文(设计)题目:论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存在的问题与治理 系 别: 会计学系 专 业 (方 向):会计学(注册会计师方向) 年 级、 班: 2008级(1)班 学 生 姓 名: 王百辉 指 导 教 师: 闫 萍 2012年5月10日声 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毕业论文(设计)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取得的成果。因本毕业论文(设计)引起的法律后果完全由本人承担。本毕业论文(设计)成果归兰州商学院陇桥学院所有。 特此声明毕业论文(设计)作者签名: 年 月 日论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存在的问题与治理摘 要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上市公司盈余管理问题成为人们广泛关

2、注的热点。有学者认为,适度的盈余管理是企业不断走向成熟的标志。然而在我国,由于上市公司的过度盈余管理行为误导了投资者和其他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决策,使得资本市场优化资源配置的功能难以实现,严重危害了资本市场的有序发展。本文说明了盈余管理的相关含义,阐述了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对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治理对策和建议。关键词 上市公司; 盈余管理; 问题; 治理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securities market, the earnings management problems become a hot topic

3、 of widespread concern. Some scholars believe that the moderate earnings management is a sign of enterprises continued to mature. In China, however,It is difficult to achieve the function of the capital market to optimize the allocation of resources due to excessive earnings management behavior of l

4、isted companies mislead the decision-making of investors and other users of accounting information. This article explains the meaning of earnings management , described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problems of Chinas Listed Companies Earnings Management and put forward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o

5、f the earnings management of listed companies in China.Key words Listed companies; EarningsManagement; problems;manage目 录一、盈余管理的相关概念11.盈余管理12.会计收益13.利润操纵2二、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现状2三、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存在的问题3(一)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缺陷为公司盈余管理提供了条件31.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不完善32.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的模糊性3(二)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41.股权结构不合理42.内部人控制4(三)监管制度不完善41.注册会计师的

6、审计失真42.外部监督力度不够5(四)证监会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监管和处罚力度不够5(五)财务信息使用者对上市公司信息的识别能力低下6四、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治理6(一)加强会计准则和会计政策的建设71减少会计准则的漏洞72完善信息披露政策7(二)完善公司内部治理结构81完善股东大会82构建合理的上市公司股权结构8(三)强化外部监督9(四) 加大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监督和惩罚力度10(五)提高财务信息使用者对上市公司信息的识别能力11参考文献12论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存在的问题与治理一、盈余管理的相关概念1.盈余管理会计学界存在着诸多不同意见,从以下两种权威的定义可以看出盈余管理的基本涵义。一

7、是美国会计学者斯考特(WilliamKScott)认为,盈余管理是指“在GAAP允许的范围内,通过对会计政策的选择使经营者自身利益或企业市场价值达到最大化的行为”。另一种是美国会计学加凯瑟琳雪柏(KathehneSchiper)认为,盈余管理实际上是企业管理人员通过有目的地控制对外财务报告过程以获取某些私人利益的“披露管理”。目前我国会计学者认为:盈余管理是管理人员应用自己的信息优势,利用会计制度、会计准则、会计法规的漏洞或未涉及的领域,有目的的选择会计程序和方法,通过对企业对外报告的会计收益信息进行控制和调整,以达到主体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行为。2.会计收益会计收益是会计学上收益的概念,它指来自

8、企业期间已实现的收入和相应费用之间的差额。3.利润操纵利润操纵是指公司管理层出于某种动机,利用法规政策的空白或灵活性,甚至违法违规等各种手段对企业财务利润或获利能力进行操纵的行为。二、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现状 从国内外学者对盈余管理概念的阐述来看,会计准则(包括会计制度)提供的选择空间是产生盈余管理的主要条件。在我国,除了会计准则这一主要因素外,还有一些因素在不同程度上给盈余管理提供了机会和条件,它们分别是审计市场、政府监督等。首先谈谈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现状。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现象比较普遍。首先,我国证券市场建立之初,正是国有企业经济效益日益滑坡之时,企业的盈利状况可想而知。接着实行企

9、业改制建立股份制公司,大多数上市公司就是由原来的国有企业剥离或合并而成,借助于关联母公司和大股东的鼎力相助, “创造”条件上市的,在此前提下,上市公司很容易发生盈余管理,其次,从我国证券市场环境来看,我国股票市场虽然发展迅速,但仍然是幼稚而弱小的,其发展时间短,与证券市场相关的法律法规及会计准则的制定也远远落后于现实需要。这些因素使盈余管理现象在我国上市企业中普遍存在。三、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存在的问题(一)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缺陷为公司盈余管理提供了条件尽管我国的会计准则在不断完善,尽量遏制盈余管理,但是盈余管理仍层出不穷。事实上,不论会计准则怎么发展,盈余管理是无法根本消除的。由于客观和主

10、观上的原因,会计准则存在一定程度的缺陷或漏洞,其不完善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不完善 企业经营方式的多样化,经营活动范围的扩大化,社会、法律和金融环境的日益复杂化,使得同类会计事项的个性日益丰富,不同企业的具体情况又千差万别,所以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不可能事无巨细的制定得很完备,势必留有一定得余地,即对同一会计事项的处理会有多种备选的会计处理方法,从而使法定的会计政策在对会计事项的确认、计量以及会计报告的编报等方面为企业提供了更大的会计政策选择范围。会计准则的缺陷会使企业在准则外会计事项的确认和计量方面因“无法可依”而带有很大的弹性,从而为企业进行盈余管理提供了机会。2

11、.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的模糊性 会计理论和实务中许多问题没有一定的取舍标准,会计信息很大程度上是主观判断的产物,只要存在主观判断就会存在盈余管理的空间。管理层也就顺应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的这种模糊性,选择对自身有利的会计政策和方法调整利润,进行盈余管理操纵。(二)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要求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互相监督、互相制约,而我国上市公司存在以下问题:1.股权结构不合理由于大部分上市公司脱胎于传统的国有企业,而且普遍存在着国有股“一股独大”问题,“一股独大”是造成上市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形同虚设的主要原因。2.内部人控制股权高度集中,这使得第一大股东利用控股地位几乎完全

12、支配了公司董事会和监事会,而国有控制权的不明确性,使国有股权形同虚设,内部管理者成为公司事实上的控制者,反过来控制董事会。上市公司的总经理与董事长两职合一的现象屡见不鲜。(三)监管制度不完善 我国对上市企业的监管制度还不完善,导致企业盈余管理时有发生。1.注册会计师的审计失真 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是把握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真实性的关键一环,审计意见相当于是公司财务报表可以流向社会的检验单。然而由于我国审计市场的恶性竞争、审计需求不足,导致我国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独立性不强的重要原因之一,从而使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不能严格恪守独立原则。因此,审计人员即使发现上市公司存在利润操纵行为也会置之不理,甚

13、至是协同、帮助上市公司作假,客观上促进了上市公司的盈余操纵行为。2.外部监督力度不够相对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上市公司而言,我国上市公司的外部环境较为严峻而公司受到的监管却较为宽松。仅就被出具保留意见的上市公司而言,有的公司连续三次就同一问题被出具保留意见而没受到处罚,或被强制要求对该问题做出说明。有的公司被出具保留意见后即更换会计师事务所,也没有被要求说明更换的理由。这些问题都要及时解决,要从法律的高度,对这些问题进行硬性规定,使得公司不能也不敢进行不规范的关联交易。(四)证监会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监管和处罚力度不够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监控制度主要是注册会计师审计制和证监会监管处罚制度。为了保证作为信

14、息产品的财务报告质量,证监会要求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要经过注册会计师的审计,在此基础上,对会计信息的虚假披露者视情节的轻重给与不同程度的处罚。但是我国证监会的监管处罚存在一些突出问题:1.采取消极监管模式,即事后监管。证监会往往在上市公司出现了一些异常现象,特别是一些媒体首先曝光后,才组建调查组进驻公司进行追查。2.证监会处罚的时效性太差。案件发生后经过了若干年后才被处罚,这种过长的处罚周期会削弱处罚带来的惩戒效果。即使处罚和惩戒违规的公司,最终受罚的往往是上市公司而不是管理层或责任人,而且惩戒力度往往较低,相对于盈余管理操纵利润所获得的大量收益而言是微不足道的。(五)财务信息使用者对上市公司信息的识别能力低下对于国有上市公司的小股东而言,由于专业知识的缺乏以及信息获得的困难,他们往往成为公司盈余管理的主要受害者。而且,目前我国证券分析师不仅无正确引导投资,反而往往利用自身的信息和资源优势,出于自利目的以操纵市场价格来误导投资者,成为公司盈余管理的“庄托”。四、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治理盈余管理本身具有正反两方面的作用,适度的盈余管理是公司走向成熟的标志,表明公司的有关利益主体采取合法手段实现自身的利益,但是,我国上市公司的许多盈余管理完全是机会主义行为。如上市公司滥用关联方交易,资产重组及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变更,粉饰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