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若干思考.doc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44975049 上传时间:2023-11-2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若干思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若干思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若干思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若干思考.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若干思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若干思考.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于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若干思考【内容摘要】:阅读对于语文学科的学习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让学生热爱阅读才能从心灵的层面提升个人素养,才能积极主动的投身到学习中去。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可以从两大方面入手:一、抓住根本。以课本为范本,以课文为桥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二、开展课外阅读。在语文学习中没有阅读量的积淀是不可行的,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必要的延伸和补充。阅读对于语文学习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诗圣杜甫这样说。唯有让学生热爱书籍,热爱阅读,才能从心灵的层面提升个人素养,才能更好的积极主动的投入到语文学习中去。初中阶段的语文阅读教学应强调学生的个性化行为,着重于培养学生在理解

2、作品基础上针对课文表达自己的心得,说出自己的情感体验,提出自己的看法,勇于质疑等评价能力,从而使学生在教与学中掌握阅读技巧,学以致用。因此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能力,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有了新课标这杆大旗,初中语文教学应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学生个性化深层次思考。谈到阅读,往往会有一种错误的认识:以为只有自由读书才叫阅读,只有读课外书才叫阅读。其实构成阅读的材料可以是课内的,也可以是课外的,可以是教材上的作品,也可以是非教材上的内容。当然,阅读能力的形成并非一日之功,阅读水平也非三言两语就能提高。它重在平时的训练。笔者认为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可以从以

3、下两大方面入手:一、 抓住根本即以课本为范本,以课堂为桥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技巧。初中语文的课文,丰富多彩。内容精美,文体多样。融工具性、人文性、审美性为一体,而且很多所选的很多课文都是名家名篇经典作品。语文教师应先以教材为根本,培养学生的阅读技巧。初中语文七八年级教材主要培养学生记叙文阅读能力。在这两个年级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应着重训练学生理清文章思路、赏析品味语言、分析写作特色以及想象续写等阅读能力。小说的阅读在九年级单独强化。在小说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培养学生概括事件、评价人物形象、把握小说主题等能力。散文阅读一直贯穿整个初中语文教学,如七年级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背影等,这些散文有的

4、回忆童年、有的表现亲情,有的讴歌生命,内容丰富,意蕴深刻,语言含蓄隽永。这是散文中的典型教材,也是学生需尽全力阅读的。八九年级还有一个阅读重点就是说明文和议论文的阅读,教学时教师要重视对这两类文体知识的讲解。课堂上利用课文设计题型,训练学生的应用能力。所以课本是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根本,初中语文教师应以教材上的课文为范例重视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千万不能因为考试不经常考课内阅读题,就认为考试与语文课本简直风马牛不相及,而将课本束之高阁。我们要明白学教材是为了能从中学到方法,应本着“授人以渔”的原则教给学生阅读的技巧,从平时的教学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二、 开展课外阅读学好语文有很多要素,

5、但最核心最根本的方式就是阅读,在语文学习中没有阅读量的积淀是不行的。中学语文的阅读量不是单靠教科书的阅读就能增加多少的。要知道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的延伸和补充,是非常有必要的。它可以弥补我们在教材教学中的不足。当前国家通过语文课程标准规定小学生课外阅读文字量不少于145万字,初中生不少于260万字,高中生不少于150万字。即到高中毕业,一个学生的正常阅读量应在500到600万字之间。我感觉这是基于我国当前的实际情况给出的一个保守的标准。但即便是这样,它也远远高于当下绝大多数学生实际阅读量。也就是说,目前我国中小学生的阅读量非常低。从学生应达到的阅读量来说,教材所能提供的阅读量是远远不够的。如果不

6、关注课外阅读,死抱着教材学语文,那么学生进入中学后就会越来越力不从心。我看过一本书叫我们怎样学语文,里面有当代70多位知名科学家、文化学者、作家等撰写了自己早年学习语文的经历。我从书中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五十年代的学界泰斗们,他们对自己当年的语文学习全都充满了温情的回忆。他们的语文学习内容都不仅仅局限于语文课本,他们都从最初的语文课外阅读中获得了完善的语言和思想的滋养,都阅读过中华文化千百年来流传下来的经典名章,都肯定的认为早年的语文课外阅读为他们一生的事业及做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尝试用过多种手段来促进学生的脑力劳动,结果得出一条结论:最有效的手段就是扩大他们的阅读

7、范围。阅读贫乏的人,一定是语言贫乏的人,同时也是思维贫乏的人。如果我们想让学生学好语文却漠视他们的课外阅读,这就好比给一个本该和一杯奶的孩子只准备了一匙奶,让一个想学游泳的人在澡盆里学习一样。我们的很多学生一直处于“阅读贫困”中。课外阅读缺乏但语文成绩很好的假象,一般只能维持在小学阶段,一旦进入中学,语文考卷和课本上课文的联系越来越弱,成绩与阅读量的相关性就显现出来了。著名特级教师魏书生也很注重课外阅读,他在进行语文教学时,会尽快领着学生把课本学完,用剩下的时间进行广泛的阅读。魏老师就很好的把握了语文学习的核心。我们在教学中要认识到学习语文不仅仅是学习语文课文,还要大胆的把课外阅读引进学生的学

8、习中。大量的课外阅读会给孩子带来智力和学习上的飞跃,带来生命的早慧和成长的轻松。因为凡是经典名著都是人类文化的精髓,凝聚着人类的智慧具有长久的生命力,对历史发生过重要影响,同时也塑造了今天的世界。通过大量的阅读,向他人借鉴语言素材,对提高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有很大作用,对于口头表达和写作能力的提高也至关重要。大量的课外阅读还可以健全学生的人格,让学生在思维道德的圣殿里领略圣贤和哲人的道德情操,为他们有一个出色的人生奠基。“风弄林叶,态无一同;月当流波,影有万变”。我们的思维也应如风中的林叶和月下的清波一样,要有更广阔的空间和变化,对于包罗万象的语文,更需要在课堂教学中既立足课本又能跳出课本,克服“一锅炒”、“一刀切”、“一言堂”。把学生带到更广阔的课外世界,把课堂延伸到课外,延伸到社会生活,引导学生到广阔的天地去探索、去摘取新的知识之果,去获取更大的创造力。参考文献: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 王丽主编我们怎样学语文 胡晓风、金成林、张行可、吴琴南著陶行知教育文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