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人才队伍建设现状及面临的形势(DOC 21页)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44974748 上传时间:2023-09-02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3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部分人才队伍建设现状及面临的形势(DOC 21页)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第一部分人才队伍建设现状及面临的形势(DOC 21页)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第一部分人才队伍建设现状及面临的形势(DOC 21页)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第一部分人才队伍建设现状及面临的形势(DOC 21页)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第一部分人才队伍建设现状及面临的形势(DOC 21页)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一部分人才队伍建设现状及面临的形势(DOC 21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部分人才队伍建设现状及面临的形势(DOC 21页)(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部分 人才队伍建设现状及面临的形势一、“十五”期间人才工作回顾20062010年,是昌平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小康大业,人才为本。大力实施人才强区战略,建设一支规模适度、素质优良、结构合理、活力旺盛的人才队伍,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北京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保证把昌平区建成“投资创业首选之区、旅游休闲首选之区、生活居住首选之区”的必然选择。确立了人才工作的重要战略地位。进入新世纪,昌平区把实施人才强区战略摆到了重要地位,制定了北京市昌平区20032010年人才资源开发规划纲要,召开了昌平区第一次人才工作会议,颁发了关于大力实施人才强区战略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意见,确立了新世纪新阶段昌平人

2、才工作的战略地位、基本目标、宏观布局和总体思路,按照党管人才的原则,进一步加强了党对人才工作的领导。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人才工作,把人才队伍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同步谋划,初步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人才工作新格局,出现了全区上下重视人才的新局面、新气象,人才工作开始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进一步深化。近年来,随着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纲要、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等一系列重要文件的贯彻实施,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用人机制正在形成。党政领导干部的公开选拔、竞争上岗、任前公示、任职试用、全委会表决、辞职辞退等制度逐步得

3、到完善。以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为主要内容的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逐步展开,特别是在教育、科研、文化、卫生系统取得较大进展。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国有企业在经营管理人才的选拔任用、业绩评估、激励监督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单位自主用人,个人自主择业,市场配置人才资源的进程加快。人才队伍总量稳步增长,综合素质进一步提高。长期以来,特别是撤县设区以来,昌平区大力实施人才强区战略,人才资源整体性开发取得了明显成效。根据北京市昌平区20012005年干部教育培训规划,我们以能力建设为主题,对于公务员队伍开展了电子政务、讲英语、依法行政和更新知识等六项重点培训,引入了MPA核心课程、预防职务犯罪、公务

4、员礼仪培训和公务员法等新内容;对于专业技术人才,我们以专业化为方向,加强了继续教育,开展了公共知识、专业知识培训,举办了首期专业技术人员高级研修班;技术工人以实际能力培养为重点,积极开展技术等级培训。五年来,我们共培训公务员和专业技术人员各1万多人次,技术工人2000多人次。截止到2005年底,区内共有各类人才50000余人,其中,区属人才35000余人,驻昌高校、科研院所人才15000余人。区属人才中,党政人才2300余人,专业技术人才16000余人,经营管理人才3200余人,农村人才12400余人,其他人才1400余人。人才队伍结构逐步改善,质量日益提高。人才产业与行业分布日趋合理,人才产

5、业结构由1:3.08:19.8调整到1:1.68:20.4;专业技术人才能级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国有单位专业技术人才的高、中、初能级之比由1:7.26:17调整到1:7.11:13.25;人才科学文化素质稳步提高,人才队伍的平均接受教育年限由11.18上升到14.1年,逐步达到全市平均水平,公务员受教育年限已高于全市平均水平。“中关村科技园区昌平园、中关村科技园区生命科学园、小汤山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十三陵旅游区、回龙观和北苑北文化居住区、沙河高教园区”(以下简称“三园三区”)逐渐成为吸纳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基地,人才聚集与辐射作用开始显现;人才市场配置资源能力不断提高,市场机制逐步形成;人才资源

6、开发领域不断拓展,“大人才”观念逐步深入人心。人才资源的有效开发,为全区经济持续发展、社会全面进步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也为推动人才资源开发向纵深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人才成长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十五”期间,我区人才资源发展环境日益优化。在竞争中选拔人才,在实践中培养人才,在事业中凝聚人才,在生活中关心人才的政策体系初步建立。常数保持在100万元的人才奖励及科技骨干专项基金,为各类人才的成长开拓了更为宽阔的渠道。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和“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深入人心,吸引人才、用好人才的制度环境和文化氛围正在逐步形成。人才参与决策的途径增多,意见更加受到尊重,社

7、会地位和待遇有了明显提高。二、人才队伍建设中的突出问题及面临的形势未来几年乃至十几年,是昌平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国家将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北京将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并力争举办最出色的一届奥运会,北京郊区作为首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新区和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重要发展区将呈现加速发展态势,这些都为昌平区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能否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很大程度上将取决于人才资源能否合理开发,取决于国民整体素质能否迅速提高。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对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基础性、战略性、决定性作用。目前,昌平区人才资源现状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还存在着诸多不相适应之处。一是人才资源开发观念相对滞

8、后,整体性人才资源开发的思想还没有深入人心;二是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的总量相对不足,不能满足区域经济跨越式发展的实际需求;三是人才资源的结构性矛盾还较为突出,特别是产业结构、专业结构、素质结构、能级结构等仍不尽合理;四是人才资源开发的制度与机制还不够完善和健全,优秀中青年人才流失较为严重,驻昌单位人才和其他区外人才尚未得到充分利用;五是人才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服务功能有待拓展,竞争能力亟待提升。面对现实,展望未来,人才资源开发任重道远。实施人才战略,构筑区域人才优势,已成为昌平富民强区、跨越发展的必然选择。第二部分 战略思想和指导方针一、战略思想坚持党管人才原

9、则,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以人才资源能力建设为核心,以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为重点,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创新工作体制机制,优化改革环境,促进人才队伍统筹协调发展。加快建立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的人才评价机制和体现科学发展观与正确政绩观要求的党政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体系。建立完善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人才任用机制,鼓励人才创新创造的激励机制。根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首都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总体要求,遵循人才成长的一般规律,立足于昌平区人才资源开发现状,着眼于未来经济和社会发展对人才资源的客观需求,“十一五”期间昌平区人才资源开发的总体战略是:增加人才总量,优化人才结构,加强能力建设,提升

10、综合素质,突出开发重点,发挥整体效能。为此,“十一五”期间人才队伍建设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和科学的人才观,大力实施人才强区战略,坚持党管人才原则,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央人才工作决定和北京市关于人才资源开发的各项方针政策,以人才资源能力建设为主题,以高层次和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为重点,以创新机制和优化环境为关键,以市场配置人才资源为基础,以促进全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为出发点,把人才资源开发提高到全区发展战略的高度,加大对人才资源开发的投入力度,把人才资源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现实生产力,通过体制创新和制度创新,建立人才资源开发新机制,凭借昌平区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经济持

11、续增长、社会全面进步、人才发展前景广阔的吸引力,充分发挥政策优势、区位优势和环境优势,建设一支量足质优、结构合理、整体效能优良的人才队伍,实现全区人才资源开发的跨越式发展,为构建和谐社会和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宏伟目标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二、指导方针紧紧抓住人才培养、吸引和使用三个环节,不断深化制度改革和机制创新,以重点人才开发为突破口,充分开发利用区内区外两类人才资源,全面提升人才队伍综合素质,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促进人才健康成长,实现人与社会协调发展。具体方针如下:(一)以人才能力建设为主题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提高人才综合素质和核心能力,促进经济、社会和人才自身同

12、步发展。(二)以人才结构调整为主线充分发挥政府和市场两个作用,以吸收高校毕业生为主要手段,推动人才结构调整,使之与经济和社会结构协调一致。 (三)以优化人才生态环境为主旋律通过法律约束、政策规制、舆论导向等措施,在全社会营造有利于人才健康成长、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有利于人才干事业和干成事业的良好生态环境。(四)以重点人才开发为支撑通过核心人才、“三园三区”人才、农村管理人才的开发,以点带面,整体推进,提高人才资源开发整体效能。(五)以用好人才为核心努力实现使用人才与满足人才合理需求的和谐统一,为培养人才和吸引人才打好基础、创好条件。(六)以制度改革和机制创新为动力坚持与时俱进,不断进行人才资源

13、开发的理论和实践创新,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健全人才资源开发机制,为推动人才资源开发健康持续发展提供制度和机制保障。第三部分 人才资源开发的目标一、总目标初步建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人才工作体制机制,人才总量稳步增长,人才结构与经济和社会结构基本适应,人才队伍整体素质全面提高,人才资源开发制度体系日臻完善,人才脱颖而出、人尽其才的有效机制逐步健全,人才市场配置资源的能力不断增强,人才成长环境明显优化,到2010年底,把昌平建成首都的人才高地之一。总量目标到2010年底,区属各类人才总量达到56800人,年均增长7.8%。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的总量大幅增加;“三园三区”成为重要的

14、人才集聚地。素质目标人才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不断提高;文化知识、业务知识有较大拓展,创新创业能力基本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5.5年,农村管理人才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4.5年;年人均累计脱产培训不少于12天。结构目标高新技术产业、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等重点领域人才的比重稳步增加;紧缺专业人才得到适度补充;人才平均年龄不超过40岁;具有大学及以上学历的人才力争达到总量的40%;专业技术人才的高、中、初能级比例达到136。环境目标符合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人才资源开发体制基本建立;人才资源开发的制度体系基本健全;尊重知识、

15、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造、鼓励竞争、包容失败的人文环境基本形成。效能目标人才总量规模基本适度,群体结构基本合理,整体竞争力明显增强;人才资源开发的投入产出比逐步增大,人才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日益提高;人才个体基本得到合理使用、养护、开发,人才满意率达到75%;核心人才队伍基本保持稳定;人才流动率控制在20%以内。二、分目标(一)党政人才队伍建设目标区、镇(街道)两级党政人才按编制额度控制规模,村级和城市社区管理人才依据相关政策法规控制规模。区级党政人才80%具有大学及以上学历,90%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镇(街道)党政人才75%具有大学及以上学历,85%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村级管理人才40%具

16、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科级干部基本具有大学及以上学历,35岁及以下人员进入区、镇(街道)两级党政机关一般具有大学及以上学历;科学决策能力、依法行政能力、工作创新能力、公共管理与服务能力不断提高;市场经济、公共管理等专业知识以及法律等相关知识得到及时补充,掌握电子政务基本技能;区、镇(街道)两级党政人才多数能进行简单的英语交流,部分中青年人才能熟练地用外语进行对外交流。具有经济、法律、金融、科技等专业知识或从事过管理工作的人才占一定比例,党政机关每个领导班子至少有12名干部所学专业与分管工作对口,科级干部所学专业与所从事的工作基本对口。(二)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目标到2010年底,人才总量达到7600人,年均增幅17%。围绕高新技术产业、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等行业的发展,建设一支有较高素质的产权代表和产权人队伍、一支职业经理人队伍、一支现代管理人才队伍。70%以上的经营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