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霞客游记》优秀教案和反思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44974577 上传时间:2023-09-22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7.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徐霞客游记》优秀教案和反思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徐霞客游记》优秀教案和反思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徐霞客游记》优秀教案和反思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徐霞客游记》优秀教案和反思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徐霞客游记》优秀教案和反思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徐霞客游记》优秀教案和反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徐霞客游记》优秀教案和反思(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徐霞客游记优秀教案和反思 教材分析:?徐霞客游记是义务教育课程规范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第十组的第一篇主体阅读课文。这是一篇写人的记叙文,主要记叙了明末奇人徐霞客为了考察祖国山川地貌,不避艰险、徒步走遍了半个中国大陆,并将其游历、察看和研究记录下来,形成了不朽杰作?徐霞客游记,歌颂了徐霞客淡泊名利、不畏艰险、锲而不舍、求真求实的科学研究精神,赞扬了他为祖国旅行考察事业贡献一生的功劳。全文共6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概述了全文,总写徐霞客是明朝末年的一位奇人,他写成了一本千古奇书?徐霞客游记。第二自然段讲徐霞客卓尔不群,立志考察祖国山川地貌,并在尔后的30年间历尽艰辛获得了第一手考察资料。第三至五自然

2、段通过具体事例写了徐霞客在考察途中所表现出的不畏艰险、锲而不舍的科学研究精神。第六自然段总结了徐霞客一生游历的价值,高度评价了他是我国旅游写作的先驱,是求真求实、开创田野考察的科学家。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知道徐霞客这位奇人“奇在哪里,知道徐霞客的一生为中国的旅游考察事业做出了巨大奉献。2、在阅读、理解中,体会徐霞客淡泊名利、不畏艰险、锲而不舍、求真求实的科学研究精神,激发学生探索自然奥秘的思想感情。3、联系高低文和自己的积累,理解“卓尔不群“雄心壮志“先驱等词语的意思。通过反复阅读,领悟课题中“阅读大地的含义。4、继续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锻炼学生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及借助资料理解课文的能力;

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快速默读的能力。教学重点:在阅读、理解中,体会徐霞客淡泊名利、不畏艰险、锲而不舍、求真求实的科学研究精神,激发学生探索自然奥秘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知道徐霞客这位奇人“奇在哪里,知道徐霞客的一生为中国的旅游考察事业做出了巨大奉献。教学准备:教学课件、?徐霞客游记封面教学过程:一、 谈话导入,揭题质疑。1、请同学们看黑板,(板书:阅读),大家一定非常熟悉这个词语。大家平日都阅读什么(阅读书籍、报刊等)有一个名叫徐霞客(板书)的人,阅读的却是大地(板书)2、请同学们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徐霞客是谁他为什么要阅读大地他是怎样阅读大地的)3、师:学问千千万,起点在

4、一问。同学们都很善于思考,现在请大家带领问题走进课文。(设计意图:学贵有疑,小疑那么小进,大疑那么大进。此环节从学生熟悉的“阅读一词入手,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围绕课题质疑,培养了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请同学们轻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思考刚刚提出的问题。2、谁来就本课容易读错和写错的生字给同学们提个醒(提醒大家注意“卓、栖的读音和“锲的读音和写法。)3、看来同学们预习得很认真,通过初读,你知道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主要写了徐霞客阅读大地的事。)(设计意图:遵循阅读教学整体性原那么,给学生充足的时间通读全文,亲近文本,在字词教学方面注重培养学生的交往意

5、识和合作精神。)过渡:奇人徐霞客为什么要阅读大地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思考问题。三、释疑点拨,精读感悟。(一)解决问题一:徐霞客为什么要阅读大地1、学生默读课文,思考问题。2、学生回答下列问题,相机出示:当时的读书人,都忙着追求科举功名,抱着“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的观念,埋头于经书之中。徐霞客却卓尔不群,醉心于古今史籍及地志、山海图经的收集和研读。他发现此类书籍很少,记述简略且多有相互矛盾之处,于是他立下雄心壮志,要走遍天下,亲自考察。(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醉心“发现来理解,通过比照,感悟徐霞客的“卓尔不群。)(二)解决问题二:徐霞客是怎样阅读大地的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25自然

6、段,圈画重点词句,在感受最深的地方简单批注。(生默读,师巡视。)2、把圈画的词句和感受跟小组同学交流。3、全班交流,引导学生抓住“行程九万里感受路途边远;抓住“三十多年感受时间之长;抓住“与长风为伍,云雾为伴,“日间攀险峰,涉危涧,晚上栖身洞穴记录见闻等重点词句想象徐霞客阅读大地的情景。4、师点拨:徐霞客在阅读大地的长途跋涉中经历了哪些艰险而感人的故事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讲给同学们听。5、指名讲故事,再次感受徐霞客不避艰险、锲而不舍、求真求实的科学研究精神。6、创设情境,指导有感情朗读:(出示文字,配乐,师导读)三十多年,一万多个日日夜夜,徐霞客攀登过多少座险峻的山峰探寻过多少个鲜为人知的岩洞黄

7、果树瀑布旁留下了他锲而不舍的身影,长江源头见证了他求真求实的足迹,他从黑发走到白发,从青年走到老年,足迹普及江祖国16个省。他不仅用双脚,更是用心血,甚至生命走出了一条卓尔不群的人生之路,来,带领你的感受读这段话。7、学到这里,你心目中的徐霞客是个怎样的人学生自由叙述。(设计意图:?语文课程规范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在此环节,老师以学生质疑的问题为起点,通过引导学

8、生自主阅读、小组交流、抓住重点词理解感悟、创设情境导读等多种教学形式,在充沛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感受能力、理解能力、想象能力、概括能力、有感情朗读的能力等,在语言文字训练中一步一步地深切感受徐霞客淡泊名利、不畏艰险、锲而不舍、求真求实、坚持真理的科学研究精神,从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审美乐趣。)四、了解“奇书,延伸拓展。1、奇人徐霞客写出了一本千古奇书?徐霞客游记,这本书“奇在哪里,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六自然段。2、学生答复,相机出示?徐霞客游记封面。师述:与徐霞客同时代的明末清初散文家、诗人钱谦益称游记为“古今游记之最,是世间真文字、大文字,奇文字,英国科学史专家李约瑟说他的游

9、记读来并不像十七世纪的学者所写的东西,倒像一部20世纪的野外勘察记录。同学们如果有兴趣,课外可以找来读一读。五、总结全文,回归课题。1、最后让我们再次回到课题,课题中的“阅读是什么意思(学生自由答)你能从课文中找出关键词语来理解“阅读的意思吗看谁找的又对又多。(考察,走遍,游历,研究,横跨,实际勘探等)2、师总结:做为探险旅行家、地理学家的徐霞客,用双脚、心血、甚至生命阅读着大地这部辽阔的无字之书,写出了?徐霞客游记这部千古奇书,他用一生的经历诠释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千古名言,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位旷世奇人徐霞客。请同学们再次齐读课题和板书。(设计意图:学生随着文本和老师的点拨到课文中“走了一

10、遭,此时,再让学生来理解“阅读大地的意思可谓水到渠成,同时以词解词,注重了语言文字训练。)六、布置作业,延伸拓展。1、在课文中找出四字成语或词语填在括号里。徐霞客的一生,是(不避艰险)的一生,是(锲而不舍)的一生,是(求真求实)的一生,是(卓尔不群)的一生。2、课外阅读有关徐霞客的故事和书籍,用一百字的篇幅简单介绍徐霞客。(设计意图:?语文课程规范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在介绍?徐霞客游记的根底上,老师相机由读引申到写,由课内延伸到课外,有效地落实了小学五六年级100万字的课外阅读总量。)附板书设计:阅读大地的徐霞

11、客历尽艰辛读大地锲而不舍着奇书?阅读大地的徐霞客教学反思短暂而又漫长的语文组“同课异构活动终于告以段落,说它短暂,是因为从知道内容到讲课结束,缺乏四天时间;说它漫长,是因为在这四天里,我的内心经历了烦躁、焦虑、紧张、投入、虚脱、轻松的复杂过程。回忆四天来的磨课历程,感觉自己收获颇多,谨以感受最深的几点反思如下:一、教师要做文本的知音。记得听到讲课内容的那一瞬间,我的大脑出现了短暂的空白。我在心里不停地埋怨,为什么是徐霞客而不是李白或苏轼我不熟悉徐霞客,不喜欢徐霞客,如何引导学生熟悉、喜欢徐霞客呢我陷入了迷茫中。可时间紧,任务重,容不得我埋怨,容不得我不喜欢,我强压住内心的不满,一遍遍地朗读课文

12、。我先以一般读者的身份读,了解到徐霞客是个奇人,写了一本奇书;接着我又以学生的身份读,在读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些拿不准音的字,如“栖、锲等;最后我才以教师的身份读,发现这篇课文还是有值得教的地方,比方条理比拟清晰,文字简洁质朴。正如古人说的那样,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渐渐地,徐霞客这个人物在我大脑中明晰起来。之后我又翻看了?同步拓展阅读,上网查阅了有关徐霞客的资料,慢慢的,对这个“肩荷一袱背,手挟一油伞,足踏天下半的“天下第一奇人有了一丝好感。二、教学设计要以学生为本。当我对徐霞客这个人物有了一定的了解后,便着手设计教学过程。我习惯性地翻阅?教师教学用书和?教案集锦,发现所有的设计都是从“奇人这个关

13、键词切入,然后引导学生通过抓重点词句来感受他“奇在哪里。我也打算走捷径。可是,在预设学生会如何答复时,我犯难了,仅仅凭借“卓尔不群、锲而不舍、不避艰险、求真求实这几个重点词就能让学生感受到徐霞客的“奇吗世上具有这种品行的人千千万,为何独独称他为“奇人我感觉设计的问题和学生的认知之间似乎缺了点什么。到底缺了什么呢我陷入困惑之中。后来有老师点拨了一下,为什么不从“阅读大地入手呢是呀,为什么不从课题中“阅读大地这个新奇而又值得玩味的词语入手呢我一下子有种拨开云雾见晴天的感觉,回想起多年前讲?一夜的工作一课,开始设计时也是从中心句“他是多么劳苦,多么简朴!切入,然后引导学生抓重点词句感受周总理的劳苦、

14、简朴,效果并不好,因为学生跟周总理生活相距太远,并不是课文告诉他“劳苦简朴他就能认同。这篇课文也是写人的,徐霞客离学生的生活实际更远,假如从“奇人入手,再来一步步地“演绎,这样设计方便了老师可尴尬了学生,不合乎学生的认知规律。我当机立断,立即修改教学设计,从课题入手,引导学生围绕课题提出问题,然后自主读书,小组交流,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叙述能力、想象能力、有感情朗读能力。这样,学生一次次地走进文本,走进徐霞客,由陌生到熟悉,由感性到理性,最后这个人物形象就深深地印在学生的大脑中,而不仅仅留下“奇人这两个抽象的字眼。由此,我深切地感受到,要想真正从行动上落实“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

15、人这些新课程理念需要经过多么漫长而复杂的过程。三、语文课要注重语言文字训练。假如想让学生了解徐霞客这个人物,感受他卓尔不群的人格魅力,我敢说,影片?阅读大地的徐霞客肯定比文本?阅读大地的徐霞客更能吸引学生,感染学生。但是,学生不仅仅只是为了了解这个人物,感受他的品行,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在了解人物、感受品行的同时,进行字、词、句、段、篇和听、说、读、写的语文综合训练。在这节课上,我感觉自己还是上出了“语文味:1、形式多样的阅读训练为学生“潜心会文本提供了保证。如开课时的大声朗读、思考问题时的默读、感悟文本时的自由读、感情升华时的齐读等等,都给了学生充足的读书时间。 2、重点词语的理解运用了各种不同的方式。如“卓尔不群,通过比照来理解;“醉心,联系生活实际来理解;“九万里“三十年通过化抽象为具体来理解;“锲而不舍,在体验的根底上用换词法来理解;课题中的“阅读通过到文中找相关词语来理解等等,形式多样,落到实处。四、真正把教材当成例子。叶老说过,教材不过是个例子。我对这句话的理解是,每一篇课文不过是一扇扇窗子,好教师经由这扇窗,擦亮学生的双眼,让他们看到窗外更美的风景;坏教师把学生紧紧关在窗子里,天长日久学生的眼睛渐渐蒙上了灰尘,越来越近视、短视。在这节课上,学生反复阅读,通过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