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文言文虚词讲解与练习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44973461 上传时间:2023-03-09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8.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语文文言文虚词讲解与练习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初中语文文言文虚词讲解与练习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初中语文文言文虚词讲解与练习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初中语文文言文虚词讲解与练习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初中语文文言文虚词讲解与练习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语文文言文虚词讲解与练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语文文言文虚词讲解与练习(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言虚词的考察重要涉及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虚词在语境中的意义; 二是虚词在朗读中的作用; 三是文言句子的翻译。前两种是对文言虚词的显性考察,后一种是对文言虚词的隐性考察。要掌握常用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我们不妨从如下几种方面着手:识记常用文言虚词的基本意义和用法;结合语句翻译拟定该文言虚词在句中的意义;根据文言虚词在语句中的作用,巧妙地用现代汉语中的词语来替代;先多朗读,体会语调,再进行判断。尚有一点要特别注意,一种虚词有多种用法,而相似的用法又可以用不同的虚词来表达。【考点梳理】在初中阶段常用的文言虚词大体有四类:一类是起指代作用的,如“之、其、何”;第二类是起组合伙用的,如“以、于、为”;

2、第三类是起连接作用的,如“而、则、乃”;第四类是起语助作用的,如“也、乎、夫、焉”。其中最为重要的文言虚词有“之、其、而、以、于”。之 代词助词 /动词 、代词,代人,译为:她,她们。例:愿陛下亲之信之。(出师表)2、代词,代事,译为:这,它。例:肉食在者谋之。(曹刿论战、代词,代物,译为:它,它们。例:太医以王命聚之。(捕蛇者说)、批示代词,译为:这。例: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桃花源记)5、助词,用于定语和中心语之间,译为:的。例: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世家)6、助词,用于主谓构造之间,无实在乎义,不译。例:虽我之死,有子存焉。(愚公移山)7、助词,作宾语倒装标志,无实在乎义,不译。

3、例:何陋之有。(陋室铭)8、助词,用于凑足音节,无实意,不译。例:公将鼓之。(曹刿论战)9、动词,作谓语,译为:去,往。例:吾欲之南海。(为学)(注:此处作实词)以 介词(以.) 连词(动词+以动词)1、介词,与背面的词或短语一起构成介宾短语,充当状语或补语,其译意较多。译为:把,拿。例:医之好治不病觉得功。(扁鹊见蔡桓公)译为:用,拿。例:以刀劈狼首。(狼)译为:凭,靠。例:何以战。(曹刿论战)译为:根据,按。例:策之不以其道。(马说)译为:由于。例: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岳阳楼记)、作连词,表达顺承、目的、成果等。可译为:来,而。例: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也可译为:以致。例:恐托付不

4、效,以伤先帝之明。(出师表)3、作副词,表达时间,译为:已,已经。例:固以怪之矣。(陈涉世家)4、动词,用作谓语,译为:觉得,觉得。例:愚觉得宫中之事(出师表)(注:此处作实词)而1、作连词,表达并列、顺承、转折、假设关系。表达并列关系,译为:并且,并且。例:黑质而白章。(捕蛇者说)表达顺承关系,译为:就,然后。例: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曹刿论战)表达转折关系,译为:但,却,可是。例: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马说)表达假设关系,译为:如果,如果。例:而吾蛇尚存,(捕蛇者说)、副词,常依附在表达时间的词语背面,无实意,一般不译。例:既而儿醒,大啼。(口技)于文言文中“于”一般用作介词,表

5、达处所、时间、对象、被动、比较等。、表达处所,译为:从,在。例:舜发于畎亩之中。(孟子)2、表达时间,译为:到。例:积于今,六十岁矣。(捕蛇者说)、表达对象,译为:对,向。例:贫者语于富者曰。(为学)4、表达被动,译为:被。例:则人之食于虎也。(说虎)5、表达比较,译为:比。例:苛政猛于虎也。(捕蛇者说)其、作人称代词,代人,与背面的动词、形容词一起作宾语。译为:她,她们。例:百姓多闻其贤。(陈涉世家)、作人称代词,代人,作定语。译为:她的,她们的。例: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捕蛇者说)3、作人称代词,代物,与背面的动词、形容词一起作宾语。译为:它,它们。例:安求其能千里也。(马说)4、作人

6、称代词,代物,作定语。译为:它的,它们的。例: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岳阳楼记)、作批示代词,近指。译为:这(种)。例:专其利三世也。(捕蛇者说)、作批示代词,近指。译为:其中。例:其一犬坐于前。(狼)7、作批示代词,远指。译为:那。例:其中往来种作(桃花源记)、作副词,常用于句首,表达委婉语调、反问语调等。译为:恐怕,大概,难道。例:其真无马邪。(马说)【典例解析】【例1】 与“公将焉之”中“焉”字用法相似的一项是( )A.且焉置土石B.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C.寒暑易节,始一反焉不复出焉中公专家解析: 此题考察的是文言虚词“焉”的用法。“公将焉之”中的“焉”作疑问代词,相称于“哪里”。B

7、中的“焉”是为“在那里”;C、中的“焉”用在句末,起加强语调的作用。只有A句中的“焉”与题干中的“焉”用法相似。答案:A。【例2】 下面句中中的字意思或用法相似的一组是( )A.虽有千里之能安求其能千里也.其真无马邪 策之不以其道.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环而攻之而不胜.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学而时习之中公专家解析:此题将虚词与实词放在一起综合考察,实词考察的是一词多义现象,虚词考察的是意思及用法异同的现象。意思及用法完全相似的一项是C。答案:C。【例3】“而”表达前后词句并列、承办、递进、修饰、转折等关系,说出下列句中“而”的用法。日出而林霖开朝而往,暮而归中公专家解析:此题考察的是文言虚词“而”的用

8、法,题干中已将而的重要用法列举出来,解题时我们要根据具体语言环境分析“而”在句中的意义。句中的“而”表承办;句中的“而”表修饰 。【例】 下列句中的“以”,跟“以杖击之”的“以”的意义和用法相似的一项是( )A.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B.域民不以封疆之界C.徐喷以烟 D不以千里称也中公专家解析:此题考察的是文言虚词“以”的用法。A中的“以”用作连词,表达顺承,意为“来”;B中的“以”用作介词,意为“凭,靠”;C中的“以”用作介词,意为“用,拿”;句中的“以” 用作介词,意为“按”。题干中“以杖击之”的“以”的意义和用法与C句相似,用作介词,意为“用,拿”。答案:C。【例5】词的用法不相似的一项

9、是( )A之:二世杀之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B以: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 杀之以应陈涉.其:百姓多闻其贤 惧其不已也D.为:项燕为楚将皆次当行,为屯长中公专家解析:本题侧重考核对“之、以、其、为”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分析把握能力。A项中“之”皆为人称代词,分别代指“扶苏、愚公”。项中第一种“以”可译为“把”,作介词;第二个“以”可译为 “来”,连词。故选项为B。C项中的“其”皆为人称代词。D项中的“为”皆是动词,可译为“是” 和“做”。答案:B。【例】下列中的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居庙堂之高(指朝廷)B.是进亦忧,退进亦忧(这样)C.先天下之忧而忧(然而)D予尝求古仁人之心(的)中公专家解析:

10、此题把实词与虚词融合起来考,也是比较常用的,题干规定选择有误的一项,对的的选项应为,“而”在这里应为顺接,而不能解释为“然而”。答案:。【例】下列 中的虚词意义不相似的一项是( )A.若啸呼状 貌若甚戚者若听茶声然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C.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 陈胜者,阳城人也D.中峨冠而多髯者 感极而悲者矣中公专家解析:这道题综合考察了四个文言虚词的用法。比较它们的意义,找出不同的一项,应为C,其中第一句可译为“的人”,第二句,则与“也”连用,表达判断,可译为“是”。答案:C。【例】 对下列句子意思理解不对的的一项是( ).齐师败绩 (齐军大败).公将驰之 (鲁庄公要下令驱车追赶齐军)C.夫战,勇气也 (打仗,要靠勇气)D.夫大国,难测也 (大国兵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