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农村未成年人犯罪现象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44972738 上传时间:2023-07-3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透视农村未成年人犯罪现象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透视农村未成年人犯罪现象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透视农村未成年人犯罪现象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透视农村未成年人犯罪现象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透视农村未成年人犯罪现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透视农村未成年人犯罪现象(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透视农村未成年人犯罪现象近年来,农村青少年犯罪率居高不下。近日,笔者翻阅了山东省昌乐县人民法院近年来审理的件青少年犯罪案件的卷宗。这些案件中,涉及农村的案件占整个青少年犯罪总数的6,且以每年4的速度递增。农村青少年犯罪,不能不引起人们的深深忧虑。特点触目惊心一是犯罪主体呈现低龄化趋势。农村青少年犯罪的年龄由 3 年前的 18、19 岁逐渐降低到 14 17 岁,这一年龄段占了犯罪总人数的 60.2%。主要特点是犯罪动机简单、模仿性强、思想幼稚、容易感情用事、自制力差,一经引诱就会失足。二是犯罪具有纠合性。当前农村青少年犯罪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团伙犯罪。它的组合过程简单,往往是临时起意,一拍即合、一

2、哄而上的临时纠合,随着一个犯罪活动的终结而自行解体。三是暴力犯罪案件增多。这些案件主要以侵犯他人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为主,大多采用了暴力、威胁或其他方法。有的暴力案件情节严重,性质恶劣,社会危害性大。四是性犯罪呈上升趋势。近年涉及农村青少年性犯罪的案件呈逐年增长趋势。案犯年龄段主要分布在岁至20岁之间。主要作案对象是自己熟识的同学、邻居。作案手段大多以诱骗、威胁为主。原因发人深省一是自身潜意识的影响和法律知识的缺乏。农村独生子女增多,未成年人的生理发育较以往迅速,个人意识增强,自我约束能力较弱;遇事冲动起来不计后果;头脑简单,逞强好胜心切,法律意识极为淡薄,根本没有考虑到其行为的危害性和法律后果

3、。二是受社会不良环境的影响。黄色网站富有挑逗性封面的视盘和色情暴力书刊、录像厅不堪入目录像节目,在这种环境的浸染下,不少农村未成年人经不住诱惑,走上犯罪的道路。三是家庭环境不好和家长监管不力。缺乏正常的家庭温暖和关心,对子女成长放任自流,对孩子期望值过高,恨铁不成钢,采取“棍棒式教育” ,是把孩子推入歧途的因素。四是学校和社会对学生教育管理不够。有的农村中小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忽视和放松了道德、法制教育。教育方法简单粗暴,对“问题”学生动辄开除。这部分青少年过早踏入社会后,基本上处于放任自流状态,极易走上犯罪道路。预防任重道远面对农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所带来的对未成年人本身及社会的危害,应当建

4、立起家庭、学校、社区、司法和社会“五道防线” ,综合治理。家庭预防。 家长做到对孩子的课外读物、 人员交往、娱乐时间、手中财物等“四个有数” 。有效地防止未成年子女走上邪路。学校预防。学校应通过多种形式和途径,普及法律常识,提高学生防范能力和自律能力;大力开展安全文明校园创建活动,维护良好的教学、生活秩序。社区预防。乡镇、街道、居(村)委会要建立完善社区内各种教育场所和设施,组织青少年开展各种健康有益的活动,注意发挥老党员、老干部的作用,帮助、教育、监督和挽救失足青少年。司法预防。公安机关要依法严厉打击教唆、胁迫、引诱青少年的违法犯罪活动;检察机关应协助基层组织落实好帮教措施, 防止脱管失控; 审判机关应尽快建立少年法庭,依法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司法行政机关应加强对农村青少年的法制教育,使他们知法、懂法、守法。社会预防。教育主管部门应通盘考虑青少年学生的思想品德和法制纪律教育,保障农村青少年一代健康成长;宣传、文化部门要坚持正面引导的方针,积极配合公安、工商等部门加大“扫黄打非”力度,抓好报刊、音像制品市场和网吧、游戏厅、舞厅等娱乐场所的清理整顿,减少诱发农村青少年犯罪的因素。(山东昌乐县司法局262400 王新亭 张兆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