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木文化与其载体的关系.doc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44972215 上传时间:2023-12-2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红木文化与其载体的关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红木文化与其载体的关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红木文化与其载体的关系.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红木文化与其载体的关系.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红木文化与其载体的关系.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红木文化与其载体的关系.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红木文化与其载体的关系.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红木文化作品简称红木制品,其艺术和价值是以红木木材作为载体来体现的,这个道理不难明白。可是有人要问,为什么非得是红木而不是其它木材?在众多红木材料种类中,明代为何崇尚黄花梨,而在清代则转而追求紫檀?这些问题实际上牵涉红木文化艺术与其载体红木的关系问题。据本人数十年的思考与研究,谨就此谈几点意见:一、红木文化是一门精英文化艺术中国历史上传统工艺美术门类繁多,但概括起来大体不外两种:一种为社会大多数民众服务的,我将其称之为民间文化艺术;另一种为少数上流社会人士服务的,我称之为精英文化艺术。前者从业者多,受众广,艺术上、技术上要求一般,喜欢就好,并不苛求极致,如东阳木雕、惠山泥人等。而后者则有明显不

2、同,从业者稀,受众少,此类物品艺术上追求完美、独特,设计上融入文化内涵,技术上挑战高难度,选材上钟情于稀有、名贵之材,如红木、玉器、紫砂等都是后者范围内具有代表性的门类。红木制品以其三大属性(实用性、艺术性、增值性)在历史上一直是皇宫、巨贾等非富即贵的上流社会的宠儿。因此,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高素质、高品位的社会精英人士倾情于红木这一精英文化艺术,当属一件再自然不过的事情。二、从花梨、紫檀看明清时代的审美取向在我国明代末期,因统治阶级力量相对薄弱,苏州一带文风大盛,诗人画家辈出,世界闻名的“明式家具”艺术创作即在这一时期达到颠峰状态。“明式家具”一词的特定涵义实际上

3、是以由明代文人设计、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注重人体工学造型、流畅完美的线条、精致简练的雕刻、科学精准的榫卯为鲜明特征的,以黄花梨为最佳载体的经典红木文化艺术家具。本人以为,中国人自古以来对艺术品的审美追求,较之西方人则更注重艺术品载体本身的质量。而载体质量的优劣往往又与稀有、名贵、美观、光润以及人的视觉、乃至味觉所能全方位感受认知的价值有关。黄花梨在中国仅海南一地有产,且产量稀少,生长缓慢。木材结构细腻,密度较大(0.94g/cm3),其最大特色是木材纹理华美且多变化,红褐底色中突显黑色条纹构成各种自然美丽图案,常见雀眼、狐面花纹。故凡经典明式家具在设计时都会充分考虑展示木材纹理的自然之美,决不

4、随意雕饰而破坏其整体之美。家具造型的流线与黄花梨纹理的流线形成了风格上的和谐统一,这也暗合了明式家具设计理念中“天人合一”的思想。说到“天人合一”,圈椅就是个典型,中国古代历来就把家具当作宇宙天地的缩影。圈椅这一中国人独创的造型,因其舒适美观成为经典造型,流传至今仍觉时尚。殊不知圈椅上圆下方的创意恰恰来源于中国古代人们对于宇宙天圆地方的认识。黄花梨花纹线条奔放流畅,与诗人、墨客豪放不羁的性情又十分吻合,鲜明特征的华美纹理又构成了每件黄花梨作品个性化特征,让人见物见人、见物见性情、见物见精神,因而长久赏玩,趣味无尽。此外黄花梨亦是少数易出包浆的红木之一。当然,抚摸、把玩愈久,包桨愈亮,其美丽的木

5、纹日见润泽、可爱,令人爱不释手。黄花梨诸多优良特征极大地满足了明代文人的审美需求。弄懂了这一点,明代公推此材为红木文化艺术的首席载体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了。同样的道理,红木文化艺术发展至清代成为皇家独宠之物则是同一道理的另一种反映:因皇帝喜爱,与皇家身份更匹配的色泽深紫、密度更大(1.26g/cm3),加工更难、包浆更亮的紫檀木则更能体现皇家富丽堂皇的气派。此木成为红木文化艺术在清代的首选载体也具有时代特征和必然性。三、东非黑黄檀、黑黄檀、卢氏黑黄檀是当代红木文化艺术的首选载体中国悠悠五千年文化历史是红木文化之根。近五百年这棵大树枝叶繁茂,其间也有兴与衰的悲喜。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国内红木市场

6、开始随着经济的发展而日渐繁荣。当然,在开始阶段,突如其来的市场需求与红木载体与制作技工的严重不足,理论研究的滞后都给红木行业和市场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所幸的是2000年国家红木木材及制作工艺标准的相继出台,保障了红木文化的健康发展。今天,越来越多的物质条件达到一定水准的高文化素质和品位的精英人士已能懂得分辨一般市场上的红木家具和具有三大属性的红木制品之间的区别。但红木国标中包含有五属八类三十三个材种,究竟当今现存可用的红木树种中有哪几种与传统正宗海南黄花梨与印度产檀香紫檀的质量最接近呢?这个问题不解决,新的混乱将不可避免。为此,自2000年始我与我所的专家们筛选了数种红木精心制成红木制品,经过

7、四年实验、观察、比对,基本上确立了下面三种红木的领先位置。逐一介绍如下:东非黑黄檀:俗称犀牛紫檀,产地坦桑尼亚,色泽深黑的底色中常显褐色动感花纹。视觉上易与乌木混淆,毛孔极细(管孔平均直径72um),超过檀香紫檀(管孔平均直径92um),气干密度最大达1.33g/cm3,亦是红木国标中最重的,将其制成红木制品不刷漆,三月内包浆溢出,物件表面极似犀牛角般光泽润滑。物件敲击地面则有清脆金属之声。此材外表一般不圆,大都呈梅花型,出材率较低。卢氏黑黄檀:因产地原因,俗称马达加斯加紫檀。开料初显鲜紫红色,不久则渐转为深紫,日久则成黑紫色。此材毛孔细(管孔直径平均为149um),气干密度15g/cm3。以

8、此材制成红木制品不刷漆六月内包浆溢出,其色泽与檀香紫檀(俗称小叶紫檀,牛毛纹紫檀)十分接近,故亦常被称作大叶紫檀以示区别,此材圆直,口径较大,可做大件。黑黄檀:产地缅甸,此材毛孔细(管孔平均直径143um),气干密度1.2g/cm3,此材色泽褐底黑纹,纹理多变化,其华美不输黄花梨,该材生长缓慢且分散,不易采集,故产量极低,且原材多弯曲,二米以上直材难寻。以此材制成红木制品四月内包浆溢出,光亮如琥珀,赏心悦目的木纹令人美不胜收。有趣的是,上述三种材料虽同属黑酸枝木类,黑黄檀树种,但各具特色,相互补充,基本上可满足当今精英人士对传统经典红木文化的需求。无论从木材特性的数据上或是制成品外观和触感上来分析,其质量足以取代已列入各国禁采的珍稀保护树种檀香紫檀和黄花梨。况且现今真正产于印度的檀香紫檀和产于我国海南的黄花梨木,材积都很小,除可制作一些小件工艺品外,以无力胜任较大件红木制品的制作了。我以前就曾说过,综观中国红木文化的发展史,实际上就是个木材不断替代的历史。文化要延续是必然,载体的更替则更是必然,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在各个时期负责挑选最佳载体以担负这种文化延续的责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