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的分值和命题原则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44969511 上传时间:2023-04-18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3.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作文的分值和命题原则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高考作文的分值和命题原则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考作文的分值和命题原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作文的分值和命题原则(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考作文的分值和命题原则 一、作文90分:高考语文试卷的新构想2022年?语文考试大纲规定:语言知识和语言叙述9题,30分;文学常识和名句名篇1题,4分;古代诗文阅读6题,26分,现代文阅读8题,30分;写作1题,60分。这样的分值配比说明,以知识性和被动性的理解为主的共90分,占总分的60。但是,知识和被动理解,并不能充沛表现考生的综合素质,最能表现学生综合素质的当然是作文,然而,作文只占总分的40。这样的分值结构显然是不合理的。最雄辩的例证就是,前几年报刊广泛报道过的,拿这样的知识和被动理解题给王蒙考,最多也只能勉强及格,还不如一个成绩较差的中学生。再说,语文知识和语言叙述30分,古代诗文

2、阅读6题,26分,现代文阅读8题,30分,一分也不能多,一分也不能少,有什么理论上的根据赋予这样的规定以天经地义的强制性已经是莫名其妙,再加上,这样的题目一定要纳入客观题规范化的模式。客观题和变相的客观题(所谓主观题客观化)为什么要占到90分左右,而作文却只能占60分?从来没有一个人给予理论上的论证。但是,公然违反教育部颁布的?语文课程规范居然没有必要的表明。其合理性,无从探究。唯一能够作出解释的,就是现实:多年来一直如此。因为是一直如此的,所以是合理的,这显然不合乎改革精神。是不是以热爱稳定来掩盖怯于改革,不得而知。但是,从思想办法来说,可能是“习惯和现状经常把人的思想束缚得紧紧的。这是毛泽

3、东在?学习与时局中说的,半个多世纪过去了,规律仍然应验。因为现状如此,所以理直气壮,天经地义。但是,这样的因循,除了贻误教学改革的戎机以外,还把基层的中学语文教师逼进了痛苦的窘境。他必须拥护素质教育,在课堂上作出改良的姿态: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激励学生广泛进行课外阅读,把语文从课堂中解放出来,渗透到家庭社会生活之中。教师要参与学生的社会调查,使学生的知、情、意和个性、想象力得到不拘一格的开展。然而这种消耗时间极多的工作,并不能保证学生在残酷的高考竞争中获得高分。问题的症结在于,学生的综合素质的主要体现在作文上,把作文固定为区区60分,高素质和低素质之间的差距甚小。一般低素质学生的作文很少低于

4、60分(合36分),高素质的学生作文大约80分(合48分),只有12分之差。而且真正的素质的提高,像水里养鱼,不可能立竿见影。把一个作文低素质的学生培养成高素质的,成功率是很小的,付出的劳动却是巨大的。而做规范化题型的练习,用排除法,根据高低文去揣摩命题者意图,掌握拿分的技巧却是见效很快的。改革的不配套,就逼出了一个具有挖苦意味的现象:一方面素质教育在理论上叫得很响,一方面教师、校长、学生和家长心照不宣,把主要精力放在客观题海的“操练上。素质教育说出一本天书来,也是软的,而分数,每一分都是硬的,差一分,都可能毁了孩子的前途。每一分,都决定着校长、教师的前途和待遇。作文60分作为应试教育最有力的

5、法宝,就这样无声地消解了语文课程素质教育的一切改革。迷信既定分值的人士,并非存心不讲理,而是他们不足历史眼光。作文60分,占总成绩的40,并不是从来就是如此的,相反只是一个极短时期内的现象。我国有1400年左右的考试史,其中,长达1300年的科举考试是作文分占100的。从民国开始,到1949年,近40年中,作文分占100,是屡见不鲜的;知识、阅读题型间或有一些,只是某种点缀(如:古典诗文的标点和翻译,古典文献名称的解释),从来就没影响作文分占压倒优势。1952年开始统一高考以后,分比仍然没有多大改变。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作文分值占7080(折合成今天的分值应该是105120分)。示例1955年和1956年作文分占80,1957年作文分占100。1977年福建省高考语文,作文也是100。这不是偶然的,因为它合乎语文课的特殊规律,正是语文区别于其他课程的特点所在。知识和阅读理解,对语文和对其他课程(示例历史、地理)不同,很难有独立的价值,必须和叙述能力紧密地结合;孤立的知识(语法知识、文学知识等等)如果不能转化为能力,对中学生的好处,还不如背诵课文。所以,除了古代汉语的词汇解释、古文翻译,知识从来在考卷中都是陪衬。把作文分值定降到40(合60分),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是接受了美国托福规范化模式的结果。到现在为止不过是20年左右,与一千四五百年的实践相比,真可谓“弹指一挥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