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生为中心的外语教学模式.doc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44968309 上传时间:2023-06-3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5.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以学生为中心的外语教学模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以学生为中心的外语教学模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以学生为中心的外语教学模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以学生为中心的外语教学模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以学生为中心的外语教学模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以学生为中心的外语教学模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以学生为中心的外语教学模式.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以学生为中心的外语教学模式初探【摘要】外语教学形式在近些年来虽有进步,但没有完全脱离传统的轨迹。人们在如何运用各种新的教学法并做到“以学生为中心”等问题上存在模糊性认识。就外语教学的核心问题提出了自己的主张,指出外语教学的立足点是语言的基本属性,把握好语言作为交际工具这一基本属性是外语教学改革成功的关键。【关键词】教学模式教学法交际一、以学生为中心的外语教学模式的提出在过去很长的时间里,人们习惯地把外语教学视作一种学术行为,想当然地认为外语教学就是把外语知识传授给学生,而学生在大多数情况下被当作语言知识的接收器。在很长的时间里,教师讲学生听构成了外语教学的基本形式,结构主义在外语教学中占据了

2、上风,反复的句式操练曾经是学生外语学习中一个明显的特点。这种把学术内容灌输给学生,学生机械地重复语言知识的习惯作法近些年来受到了人们的质疑。原因是多年来外语教学的实践成效不尽人意,另一方面,人们对于语言作为一种特殊的学科的理论认识在不断加深,于是出现了种种新的理论,诸如交际教学法、视听教学法、听说教学法,等等。近年来,这些新的教学法得到提倡,相应地,“以学生为中心”成为人们常常听到的一句时尚口号。许多教师运用这些新的教学方法在外语教学上进行了种种探索,把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贯彻到课堂中,近年来外语教学的面貌出现了许多令人鼓舞的新变化。二、新的教学模式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近年来,虽然外语教学的改革有

3、了很大进步,迄今为止,外语教学的整体状况还没有从原来的传统教学模式中完全脱钩出来。在外语教学的改革实践中,教学法的新发现并没有得到有效的运用,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在教学实践中遭遇到种种困惑。许多人对新的教学模式存在疑虑。一方面,是由于传统教学方式的惯性制约了人们对新方式的开拓;另一方面,人们对于各种新的教学法和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缺少明确的认识,在尝试的过程中遇到种种障碍,使教师在外语教学改革的道路上存在相当的疑惑。譬如,如何理解“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在这种新的教学方式中如何把握自己的角色,如何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参与到外语学习中来,是不是多让学生讨论就是以学生为中心,是不是课堂上多进行与外

4、语有关的活动就一定会取得好成绩?等等。在改革尝试中遇到的种种困惑使一些教师失去了信心并非所有的尝试都是成功的。我们看到的情况是,在外语教学的改革中除了一部分教师运用新的教学模式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外,大部分教师的改革尝试处于徘徊之中,在新的教学方式和传统的教学模式中举棋不定,既不能安于传统的教学方式以使学生获取更多的知识,又在新的教学方式的探索中迟疑不前。究竟怎样才算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在这样的教学方式下应该做什么?新的教学法怎样运用才能算恰到好处?许多教师对于新的教学方式的运用处于茫然之中,使得新的教学方式在实践中没有取得人们期待的良好效果,近年来的外语教学尽管有了新的改进,学生成绩有了新的提高,

5、但与人们的期待依然有相当的距离。三、外语教学模式应遵循语言的基本属性由于教师在以学生为中心的外语教学实践中存在种种困惑,我们必须找到一种方法,来理解这样一种学生积极参与的教学活动。为什么外语教学一定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而采用新的教学法呢?这需要我们观察语言与其他学科的差异,诚然,其他学科也需要提倡学生在课堂中的踊跃参与和师生问的良性互动,但外语教学尤其需要如此。这是因为语言是以交际为目的的,从本性上讲不是固定不变的模式,而是为使用服务的。语言本身就是要人们开口说话的,语言本身就是表达思想,进行交流的,从人类语言的产生也可看出,声音符号是在文字符号之前产生的,离开了表达,语言就成了死的东西,不再

6、有其价值存在。从语言的习得过程,我们也不难观察到语言能力更多地是从使用中获取的。语言是交际的工具这是人们的普遍共识,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恰恰是忽视了语言作为交际工具这一基本属性,因而出现了效果不佳的状况,所谓聋子英语、哑巴英语,高分低能等病症出现了。我国著名语言学家汪榕培教授指出,语言不是学出来的,尤其不是教出来的,而是用出来的。这句话意味深长,点明了我国语言教学中存在的认识上的误区,表明了语言教学要与语言作为交际工具这一基本属性相一致。同时,我们考量各种新的教学法,不论是交际教学法,还是视听教学法,乃至各种各样新的教学法,我们发现所有新的教学法都是要求语言教学向语言的本质靠拢,任何一种理论的

7、目的都趋于语言的运用(殷红梅,2006),也就是说,尽管新的教学法名目繁多,令人眩目,但都是朝向一个方向语言的基本属性。了解了这一点,在外语教学中就明确了我们一切努力的方向,在使用各种教学法上面就可以灵活起来,发挥教师自身的能动性从而有所作为。当我们进行教学时,刻板地遵循某一种教学法的固定形式常常会产生茫然之感,事实上,视听教学法并非就要求只有“视”和“听”,交际教学法也并非要求满堂课都是讨论或表演,听说教学法也不是要求一眼课本都不看。所有的教学法都是给我们提供了供我们选择的空间,为我们开辟了新的思路,教师在教学法面前不应失去自身的能动性和自主性,不应僵化自己的思维,反而应是在各种教学法的武装下创造性地发挥自己的潜能,而外语教师授课的主要依据就是语言作为交际工具这一基本属性。了解了这样一个教学模式的定位,在授课时教师就不会无所适从。具体采用哪一种教学法,可以因地制宜,因时制宜,乃至因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宜,用人本主义的需求观来指导教学活动,使外语教学与学生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卢敏、刘振前、张宁,2006)。只要外语教学依据了语言的基本属性这一明确的定位关系,就明确了外语教学的根本,外语教学就是符合时代特征的外语教学。基金项目: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立项课题大学英语教学与学生人文素质培养实证研究。课题批准号:jglldb23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