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冀教版七年级上教案.docx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44966246 上传时间:2023-02-28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35.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历史冀教版七年级上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初中历史冀教版七年级上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初中历史冀教版七年级上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初中历史冀教版七年级上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初中历史冀教版七年级上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历史冀教版七年级上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历史冀教版七年级上教案.docx(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中历史冀教版七年级上教案篇一: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 冀人版 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14课) 知识与能力 以教材中课文出现的基本人物、事件、时间和提示为对学生 应掌握知识的要求;其他只要求一般了解。过程与方法 1、以多种角度来训练学生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方法的初步运用能力; 2、将阅读、听讲、识记三方面材料综合起来的思维能力及独创、灵敏是思维品质的 培养; 3、口头表达能力的锻炼。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正确认识人类历史的起源; 2、了解国家兴衰、个人成就、个人成败的原因。重点 我国的原始人类 难点历史人物的作用与人民是创造历史的动力相互关系。课时5课时 课型新授课、活动课、讲评课 方式与方法综

2、合启发式教学 教具地图册、我国原始人类相关多媒体、考古新发现图 第1课 祖国境内的早期人类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人类历史的起源;(2)掌握我国主要的远古居民元谋猿人、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生产、生活情况、距今年代,氏族生活的特点。(3)培养学生的读图和识图能力、比较分析历史事物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总结出我国主要的远古居民的代表,读懂图表、文字材料并从中总结规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起源地之一,增强民族自豪感。(2)正确认识人类历史的起源。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我国最早的人类、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生活和生产状况 难点:远古居民的生存方式 教法、

3、学法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课时1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具地图册、我国原始人类相关多媒体、考古新发现图 板书设计: 第1课 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一、元谋猿人:最早、170万年 二、北京人:时间:70-20万年 生活方式:群居生活 发展水平:用天然火 三、山顶洞人:时间:1.8万年 生活方式:氏族生活、工具进步发展水平:人工取火 授课过程第2课 原始的农耕.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在中华文明起源中我国原始农耕经济的主要情况,使学生了解中华文明处于起源阶段时原始农耕经济的发展水平,进而认识其发展对中国远古时代.进步的重要意义。

4、2、过程与方法 本课教学用具是多媒体教学课件,教学方法是启发式的谈话法,设计探究问题与学生质疑相结合。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同创造出我国原始农耕文化的先民们在自己劳动成果中体现出的智慧与淳朴的情感,进而促发或增强学生对祖国历史和文化的认同之心,对中华民族祖先的尊敬之情。 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是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 难点是大汶口文化时期出现的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这些概念和结论。教法、学法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课时1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具地图册、我国原始人类相关多媒体、考古新发现图 教学设计 1导入新课 课本“引言”中伏

5、羲氏教民熟食、结网捕鱼和神农氏教民播种五谷的故事,然后学生带着问题预习课文,进入学习状态。 2探究过程 (1)教师出示探究问题:假如你是一个生活在原始.的人,仅靠在野外“采集”食物为生有哪些不便之处?(受季节变化和天灾影响大,食物来源不充足,需要不断迁徒,等等),然后引出获得固定的食物来源怎么办的问题,从而得出开始农耕生活是原始人类改善生存状态的关键的认识。 (2)学生阅读教科书上的白虎通引文,看看能得出什么结论。展示图片,让学生观察、比较河姆渡的原始居民建造的干栏式住房、半坡原始居民半地穴式房屋复原图,并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分析这两种房屋建筑有什么不同? (3)展示历史图片:观察在河姆渡、半坡

6、原始居民的农耕成就中,有哪些农耕经济现象?各种因素的内在联系如何:原始农业中的生产工具与产量的关系,原始农业与渔猎的关系,原始农业与饲养业、手工制陶和纺织的关系,生产、生活与原始艺术和早期文字的关系,原始陶器和纺织与定居生活的关系等。 (4)利用我国原始农耕时代主要遗址图,学生指出河姆渡、半坡、大汶口的具体地点后,启发学生观察、分析该时代文化遗址分布的情况,寻找分布特点。 (5)在了解了大汶口原始居民农耕生产的内容后,让学生阅读课文的最后一段小字,然后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讨论大汶口晚期的墓葬里,为什么有了随葬品?应怎样看这一现象? (四)巩固小结 1出示话题:我国的原始居民过着什么样的生活

7、?你愿意生活在那个时代吗?为什么?(根据老师展示的历史实物图片,学生发挥想象力,任意选择一种居民设计、表演他们一天的生活) 2、 小制作:看看谁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设计出一个经济实用的表格,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类,明确农耕经济中的劳动分工。 (五)推荐作业 1、制作与本课农耕经济有关的自由阅读卡,可以是神化传说、历史故事,诗歌,也可以是农耕小知识。 2、有条件的学生,可以到农村感受一下农民耕作的苦与乐。 附:板书设计 一、河姆渡的原始农耕 1、时间-距今7千年2、生活位置:河姆渡居民位于长江流域 3、农业:河姆渡居民种植水稻,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 4、河姆渡居民会建造房屋,还会开挖水井。

8、二、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 1、时间-距今五六千年 2、生活位置:半坡居民位于黄河流域 3、农业:半坡居民种植粟。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 4、半坡居民会制造彩陶。 三、大汶口居民 1、时间-距今四五千年 2、地点-山东大汶口 3、在后期,出现了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 第3课 华夏之祖的传说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学生了解远古传说时代中华文明起源的基本概况,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快速阅读历史知识的能力及归纳概括的能力等。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认识到我们的祖先对人类文明的演进作出了巨大的贡献,黄帝是华夏族的人文初祖,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增强民族意识。 方法:采用讲述、

9、合作、探究相结合的方法 重点和难点 重点:黄帝对人类的贡献;夏朝的建立 难点:为什么说黄帝是“人文初祖”?“禅让制”的含义 突破重点、难点的方法: 让学生列举大量的远古传说,展现黄帝对对中华文明的杰出贡献,揭示“黄帝是人文初祖”。 教学资源 结合本课主题自制幻灯片若干张教学挂图等。 课时1课时篇二:第1课 历史祖国境内的早期人类 教学设计 (冀教版七年级上册) 第1课 历史祖国境内的早期人类 教学设计 (冀教版七年级上册) 教学设计思路 本课主要是通过传说故事导入,以引起学生的兴趣,不断地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对照课本知识独立解决问题。并通过收集的文本和图片资料,引导学生在头脑中勾勒出北京人、山

10、 顶洞人的生活情景。并会进行对比。自始自终围绕“会不会制造工具是动物和人类的区别”,“劳动创造人”展开。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和掌握有关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的历史基础知识。 (二)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以及独立思考和进行比较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中国是人类的起源地之一,周口店北京 人古人类遗址是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培养珍视人类文化遗产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北京人、山顶洞人。 (二)教学难点 本课的难点是所讲内容距今久远,只有依据考古发掘成果进行科学推断并结合必要的、合理的

11、想象,才能理解和掌握本课的基本内容。 教学方法 识图分析法、讨论归纳法、联系对比法、阅读讲解法。 教学媒体 (一)教具准备 投影仪、多媒体电脑。 (二)素材准备 “女娲造人”、“亚当、夏娃”、北京人生活相象图、“山 顶洞人生活想象图”、“山顶洞人头部复原像”的图片;“北京人与原始人”及“北京人”视频。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结构与过程 (课堂导入)设置情景问题导入:我们伟大祖国有非常悠久的历史。按照古代的传统说法,从传说中的黄帝到现在,大约有四千多年的历史,通常叫做“上下五千年”。在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里,有许多动人的有意义的故事。其中有许多是有文字记载的。至于五千年以前远古时期的情况,没有文字记

12、载,但是也流传了一些神话和传说。譬如,我们人类的祖先,究竟是从哪里来的?那么同学们,有谁知道:“盘古开天辟地”和“女娲造人的故事”?学生讲述,老师总结并补充.中关于上帝造人的故事。(展示“女娲造人”和“亚当、夏娃”的图片) 神话毕竟只是神话,现在谁也不会相信真有这样的事。那么,人类历史究竟应该从哪儿说起呢?后来,科学发达了,人们从地下发掘出来的化石,证明人类最早的祖先是一种从古猿转变而来的类人猿。(展示“人类的进化”图 片)类人猿是一种近似于人的古猿,它们经过漫长岁月的劳动、演变、进化、发展成现代人。那么在远古时期,我国境内又有哪些居民呢?这节课我们就学习: (板书)第1课 祖国境内的早期人类

13、 (讲授新课) (展示“中国远古人类主要遗址”图)结合课本第2页“我国早期人类主要遗址分布图”,请同学们数一下早期人类遗址共有多少处,了解20世纪以来中国众多的远古人类主要遗址,归纳我国早期人类遗址的分布特点。请同学回答“ 看一看”,教师补充总结,引出我国是人类的发源地之一,也是世界上发现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我们这节课主要学习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 (板书)一、中国境内已知最早期的人类元谋人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关于元谋人的知识,回答以下两个问题: 1元谋人生活的年代距今多长时间? 2元谋人是什么时候发现的,具体在什么地方? 3讲述一下元谋人的生产生活状况?(通过引导学生阅读课本第3页第一段知

14、识,得出元谋人会制造简单的石器工具,知道火)教师总结补充学生的回答,导出: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 (板书) 我们通过课本获得了元谋人的信息,那么科学家们是如何获得170万年前的元谋人的信息呢?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总结是通过考古发掘成果进行的科学推断(展示元谋人牙齿化石、元谋人遗址出土石尖状器、刮削器),通过提问:什么是化石?引起学生注意教师解释化石的定义。 远古人类在缓慢的发展进化,在进化的过程中,劳动起来重要的作用。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再来看看我国比较进化的另一个远古人类北京人。 (板书)二、北京人 (展示“北京人头部复原像”,播放“北京人与原始人”及“北京人”视频),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关于北京人的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北京人生活的年代? 2北京人是什么时候发现的,具体在什么地方? 3结合北京人的图像,说一下北京人和现代人长的有什么不同? 4为什么说北京人是人类而不是古猿呢? 5北京人遗址有什么特点?(是世界上出土早期人类遗骨化石和遗物最丰富的遗址,1987年,周口店北京人遗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址”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