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综合测试六.doc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44965811 上传时间:2023-10-18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71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单元综合测试六.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单元综合测试六.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单元综合测试六.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单元综合测试六.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单元综合测试六.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元综合测试六.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单元综合测试六.doc(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单元综合测试六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如图为人类各发展阶段的人均每日能源消耗(包括直接消耗和间接消耗)统计图。读图,回答12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前四个阶段人类消耗的能源主要是矿物能源B后三个阶段人类消耗的能源主要是生物能源C人类在各发展阶段都消耗一种类型的能源D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均每日能源消耗不断增长解析:前四个阶段,人类消耗的能源主要是生物能源;工业革命以来则以矿物能源为主要能源;从图中可以看出,随着社会发展阶段的变化,生产力水

2、平不断提高,人均每日能源消耗也不断增长。答案:D2人类各发展阶段能源利用对环境产生的影响,正确的叙述是()A原始社会人类利用的能源虽然较少,但对环境影响较大B农业社会能源的开发利用可能导致土地荒漠化和水土流失C工业社会大量使用能源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但生态问题得到缓解D现代社会崇尚美国的能源消费方式,能源利用率高,环境问题得到解决解析:农业社会人类消耗的能源以生物能源为主,人们在获取柴草作能源的同时也破坏了植被,因而可能导致土地荒漠化和水土流失。答案:B如右图为经济与环境相互作用模式内涵图(X表示经济发展水平,Y表示环境保护强度,为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强度四种关系模式)。据此回答34题。3关于所

3、表示的模式的叙述,正确的是()A为经济环境协调模式B为环境滞后经济模式C为经济滞后环境模式D为经济环境落后模式解析:结合坐标轴和图形区域可知,图中区经济发展并未影响到环境保护强度的增大,所以其为经济环境协调模式。答案:A4如果X表示经济发展速度,Y表示环境保护强度,那么,目前我国属于哪种发展模式()AB CD解析:我国的现状是环保强度滞后于经济发展速度,应属于区。答案:D读“人地关系相关模式图”,回答56题。5下列环境问题中,属于发生在a环节过程中的是()A水土流失 B大气污染C地震 D旱涝灾害6引发酸雨的环节是()Aa BcCb Dd解析:本题组考查人类社会与环境的密切关系。一方面,人类的生

4、存和发展要占据一定空间,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另一方面,人类的新陈代谢和消费活动的产物要排放到环境中。当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或者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时,就会出现环境问题。答案:5.A6.C读“可持续发展系统示意图”,回答78题。7关于可持续发展内涵的叙述,正确的是 ()指生态、经济、社会三个方面的持续发展生态持续发展是目的社会持续发展是基础经济持续发展是条件A BC D解析:可持续发展是一个综合的概念,其内涵包括生态持续发展、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持续发展三个方面。其中生态持续发展是基础,强调发展要与资源和环境的承载力相协调;经济持续

5、发展是条件,强调不仅要重视数量增长,更要追求质量、效益、节能和减少废物;社会持续发展是目的,强调发展要以改善和提高生活质量为目的,与社会进步相适应。答案:D8图中字母表示的含义分别是()A生态系统社会系统经济系统人的管理调控B生态系统经济系统社会系统人的管理调控C社会系统生态系统经济系统人的管理调控D社会系统经济系统生态系统人的管理调控解析:经济系统为社会系统提供物质产品、资金等,社会系统为经济系统提供劳力、科技等,因此为社会系统,为经济系统,只有C项符合题意。答案:C为了响应联合国确定的2011国际森林年,湿地公约秘书处将2011年世界湿地日主题定为“湿地与森林”。口号是“森林关乎水与湿地”

6、。据此回答910题。9我国长江流域湿地破坏严重的主要原因是()围湖造田森林破坏滥捕乱杀兴修水利环境污染A BC D10世界湿地日的主题没有体现可持续发展的是()A共同性原则 B持续性原则C公平性原则 D合理性原则解析:本题组考查湿地破坏的原因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第9题,长江流域中下游的围湖造田、上中游的森林破坏,以及环境污染都对湿地造成了严重的破坏。第10题,可持续发展三原则中没有合理性原则。答案:9.C10.D环境污染已渗透到我们日常生活中,保护环境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据此回答1112题。11下列环境问题属于环境污染的是()A水土流失 B土地荒漠化C湖泊水体富营养化 D生物多样性减少12下

7、列做法符合我国提出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要求的是()环境污染较严重的工厂向郊区转移倡导循环经济,实施清洁生产加大资源进口量,维持经济高速增长发展生态农业,保护和改善环境A BC D解析:本题组主要考查环境问题的种类及形成。第11题,环境污染是由于人类向环境中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湖泊水体富营养化即是如此。而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和生物多样性减少属于生态破坏。第12题,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实质是可持续发展,其实现的途径是发展循环经济。循环经济以环境无害化技术为手段、以提高生态效益为核心、以环境友好方式利用经济资源和环境资源,实现经济活动生态化。答案:11.C12.D读“

8、某岛屿的文明生态湖区规划图”,回答1314题。13该发展模式所具有的特点是()主要关注经济领域中产值和利润的增长发展经济的同时注重对环境的保护获得最大经济效益,促进社会财富的积累属于种养加工一体化经营的生态农业模式A BC D解析:由图示信息可知该生态区既充分利用各种环境条件种植、养殖、加工,又注重林区、湖区的生态保护,属于生态农业模式。答案:D14该图显示了该湖区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措施有()将林地、草地都开垦为耕地合理开发利用环境资源废弃物综合利用培育优良品种,发展高效农业A BC D解析:培育优良品种,发展高效农业,合理开发利用环境资源均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将林地、草地都开垦为耕地违背了可

9、持续发展的原则,图示信息反映不出废弃物的综合利用。答案:D读“可持续发展图解”,完成1516题。15E、F、G的内容分别是()A人口可持续发展、社会可持续发展、经济可持续发展B第一产业可持续发展、第二产业可持续发展、第三产业可持续发展C农业可持续发展、工业可持续发展、交通运输可持续发展D社会可持续发展、经济可持续发展、生态可持续发展16E1、F1、G1的内容可能分别是()A自然资源保护与利用、控制人口规模、提高生活质量B健康与卫生、能源生产与消费、保护生物多样性C农业与乡村的发展、保护大气层、荒漠化防治D消除贫困化、城市发展、防灾与减灾解析: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包括社会、经济、生态可持续发展。其中

10、经济可持续发展强调发展不仅要重视数量增长,更要追求改善质量、提高效益、节约能源、减少废物,改变传统的生产模式,实施清洁生产和文明消费。经济可持续发展包含人类生活质量、生活环境的改善和生产方式的改善。答案:15.D16.B读“环境、资源和人口关系示意图”,完成1719题。17图中字母F、H代表的含义是()F表示资源获取 F表示产业消费H表示废物排放 H表示产品消费A BC D18E阶段可能产生的问题是()过度开发导致可再生资源遭到破坏过度排放污染物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生产过程导致工农业污染排放资源开采导致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A BC D19走具有中国特色的节约型发展道路意味着()高经济增长 发展清洁

11、生产倡导循环经济 减少资源开发A BC D解析:该图表示了环境、资源和人口的关系,F为对生态系统提供的资源进行加工利用或再加工利用,因此为经济系统活动中的产业消费。H为社会系统和经济系统排放到环境中的生产与生活废弃物。E为人类从环境中获得资源的过程,其易产生的环境问题为资源枯竭和破坏,以及引发环境污染与生态问题。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途径为发展循环经济,包含清洁生产与生态农业建设。答案:17.B18.D19.B(2012浙江文综)2011年11月28日至12月9日,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南非东部海滨城市德班召开,大会重点关注了二氧化碳排放。完成20题。202009年我国政府提出,到2020年单位G

12、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下列措施中有助于实现该目标的有()推广太阳能、核能降低非化石能源占一次性能源消费的比重增加森林面积提高单位GDP能耗ABCD解析:本题考查影响全球变暖的因素。推广太阳能、核能可以降低能源消费结构中化石燃料的比重,从而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故项正确;项增加森林面积可以增加森林对二氧化碳的吸收量,从而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故B正确;而项降低非化石能源占一次性能源消费的比重,即相对提高了化石燃料的比重,项提高单位GDP能耗,也增加了化石燃料的消耗,、项均增加了二氧化碳的排放,故、项均错误。答案:B(2012江苏地理)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随着生活能源消费结构

13、的逐步改善,秸秆利用问题日益突出。下图是秸秆利用方式示意图。读图回答21题。21既能提供生活能源,又有利于提高土壤肥力的秸秆利用方式是()A B C D解析:本题考查可持续发展的具体实践。利用秸秆为沼气原料,既可提供生活能源,沼渣又可以还田提高土壤肥力,D项正确。答案:D下图示意某雏形生态工业园区的产业链,箭头表示物质、能量流动过程,其中虚线箭头表示副产品或废弃物的流动。完成2223题。22图中a、b、c分别代表()A电厂、化工厂、盐场 B盐场、电厂、化工厂C电厂、盐场、化工厂 D盐场、化工厂、电厂解析:考查对知识关联图的逻辑推理能力。首先看明白图中箭头的含义,再结合三个工厂之间的物质联系进行判断。a与太阳辐射没有关系,就可排除盐场的可能性,结合选项即可确定a工厂为电厂,其废渣、废水可作为建材厂和海水淡化站的原料;b与太阳辐射直接关联,可确定为盐场;盐场的副产品又可作为化工厂的原料,可确定c为化工厂。答案:C23该生态工业园区中()A发电厂的废水、废气与废渣得到有效利用B制盐的副产品得到利用C建材厂有效利用了盐场的废弃物D化工厂的废弃物得到利用解析:结合上一题的分析即可选出正确答案为B项,A项中的“废气”没有得到利用,C项中建材厂和盐场没有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