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音乐巨人贝多芬》教案.doc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44965361 上传时间:2022-11-2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3、《音乐巨人贝多芬》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13、《音乐巨人贝多芬》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13、《音乐巨人贝多芬》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13、《音乐巨人贝多芬》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13、《音乐巨人贝多芬》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3、《音乐巨人贝多芬》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3、《音乐巨人贝多芬》教案.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安顺市第五中学集 体 备 课 教 案年级七年级学科语文日期2016/4课型讲授课题13、音乐巨人贝多芬主备人范永英参备人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积累词语,掌握“重荷、愁苦、深邃、巴望”等词的读音、词义,并学会运用。2、理清客人访问贝多芬的全过程。过程与方法1、借鉴作者通过肖像、语言描写展现人物个性特征和内心世界的写作方法,逐步提高写作能力。2、揣摩语言,理解贝多芬对待厄运的态度和感受。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抓住文中含义丰富的语句,把握贝多芬的内心世界,体会字里行间所蕴含的情感。2、 学习贝多芬与命运抗争的顽强精神,培养学生乐观的人生态度,人人争做生活中的强者。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学习肖像描

2、写的技巧。2、理解贝多芬的精神世界。教学难点:理解文中艰深语句的含义,理解“心里的音乐”的深刻内涵。教学方法文献法、品读法、讨论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备课内容教研组集体意见建议个人备课意见建议(二次备课)教学流程:导入新课资料汇总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研读课文,揣摩文中难句,理解贝多芬的内心世界品读课文,赏析文中的肖像描写,学习文章高超的肖像描写技巧体验反思课堂小结布置作业一、导入新课 “苦难是人生中最好的学校”“人的魅力往往和磨难成正比”“磨难能使人优秀”“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看来,对个人而言,经历一些磨难,的确不算是坏事,况且,磨难的来临与否并不以你的意志为转移。今天,我们走

3、近一位勇者、强者、一个真正的英雄贝多芬,解读苦难对于人生的价值。二、资料汇总(听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学生轮流介绍自己收集到的贝多芬的有关资料,图片交付老师投影显示,资料个人宣读或实物投影显示。教师也可出示贝多芬画像,分发文字资料。资料内容如下:1、贝多芬(17701827),德国乃至全世界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他出身于波恩的一个音乐世家,年少时便显出了音乐上的天赋,8岁便开始登台演出,到维也纳深造后,音乐上取得了更加伟大的成就。他一生坎坷,没有建立家庭。28时开始耳聋,晚年全聋,与人交流时只得借助谈话册。但是他仍然创作了大量堪称绝唱的优秀作品,如九部交响曲(以第三英雄、第五命运、第六田园、第九合

4、唱最为著名),歌曲费黛里奥。歌剧哀格蒙特雅典的废墟配乐,钢琴协奏曲五部,小提琴协奏曲一部,弦乐四重奏十六部,小提琴奏鸣曲十部和弥撒曲两部等。贝多芬的一生,是不屈不挠与苦难抗争的一生,是对艺术不懈追求的一生,是对人类杰出贡献的一生。2、关于贝多芬英雄的贝多芬他的生涯中最伟大的作品第九交响曲,是全聋后所作。聋子能作音乐,已是妙谈;何况所作的又是世间最伟大的作品!可知这全是超越的灵感产物,只有能超越人生的大苦闷的精神的英雄,乃能得之。又可知命运对于人类,只能操纵怯弱懦夫,而无可奈何这伟大的精神的英雄。临终的时候,他口中还这样叹息:“唉!我只写了几个音符!”在这句话里可以窥见他的抱负的伟大。狂徒的贝多

5、芬贝多芬对于世故人情,疏忽得很,又往往专横独断,藐视一世。表面看来简直是一个狂徒。所以除了能十分理解他、原谅他的人以外,贝多芬没有知交的朋友。且对于寓居的旅舍的主人,常常冲突,至于激烈,故一年中必迁居数次。评论家形容他这横暴的性格,有这样的话:“贝多芬是独自生活在无人的荒岛上,而一旦突然被带到欧洲的文明社会里的人。”欧洲有名的钢琴家车尔尼这样评价:“这人不像欧洲第一大音乐家,倒颇像漂流在荒岛上的鲁滨孙。”贝多芬的姿态极为丑陋。头大,身短,面上不容易有笑容,动作又极拙劣。面上多痘疮疤,脸皮作赤茶色而粗糙,鼻硬而直。指短,且五指长短略等。头发多而黑,永不梳栉,永不戴帽,常常蓬头外出散步。人们在荒郊

6、中遇见他,几疑为地狱中的恶魔。其实,这一切都源自由于耳聋而带来的大苦闷。苦恼的贝多芬患耳疾之后,贝多芬在写给一个知友的信上说:“我所宝贵的耳,今已听不出大部分音了,这是何等可悲的人生!我所亲爱的一切事物,今已离去我了。我的青春已经长逝,青年时代的希望的实现,艺术上的铭记的完成,在我都已不可能。我只得悲极而放弃我的一生了。”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1、教师播放示范朗读磁带,学生听读,初步感知文意。2、学生轮流出示自己认为需要积累的词语,同桌之间互相提问,教师指名学生汇报。读音:厌恶(w) 深邃(su) 门槛(kn)下颏(k) 重荷(h) 踌躇(chuch)磐(pn)石词义:徒劳:无益地耗费劳力

7、。踌躇:犹豫。杂乱无章:又多又乱,没有条理。惹人注目:引起人们注意。凝重:庄重。3、学生齐读课文。4、学生自由发言,畅谈阅读课文的感受。5、学生自由读课文,利用圈点勾画的方法,筛选关键信息,整体把握文意。教师提问:“客人”是怎样访问贝多芬的?其间写了哪几件事?请简单介绍本文的思路。学生四人一组讨论,教师指定一小组汇报,其余同学补充、评价。明确:“客人”来访女佣开门女佣介绍贝多芬的情况参观贝多芬工作室贝多芬下楼并开始和“客人”谈话贝多芬和“客人”共进晚餐贝多芬回忆往事。本文按照访问的顺序,首先从女佣贝多芬日常生活的见证人的角度,交代了贝多芬的基本状况和目前的精神状态。接着,以一个初次拜访贝多芬的

8、陌生人的眼光,再现了贝多芬的形象。最后,以谈话的方式让贝多芬自己开口,袒露他的内心世界。以贝多芬对厄运的态度为中心,从外表逐步深入到贝多芬的内心世界,成功地表现了贝多芬的独特气质和坚强个性。四、研读课文,揣摩文中难句,理解贝多芬的内心世界1、学生思读课文,找出自己不理解的句子或感触最深的句子,用笔画出来,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共同研讨,理解句子含义,畅谈自己的感受,然后全班交流。教师巡视全班,酌情给予必要的指导点拨。活动成果展示:(1)“你们竟敢到兽穴里来抓老狮子的毛。”这是一个比喻,贝多芬的意思是说,一般人都以为他很可怕,不可理喻,很难接近,而“客人”竟然来拜访他,女佣也未经他的允许就让客人进门

9、,他对他们的做法感到吃惊。(2)“我将永远听不见音乐,但是在我心里发出的回响,比任何乐器上演奏的都美。”音乐是心灵的颤动,是天籁之音,乐器奏出的是演奏者的理解。美是自然的,自然的美是最高境界。贝多芬在这里强调“我心里发出的”,表明他极度的孤独和无人企及的心灵震撼,从而也显示出音乐社会性的特点。(3)“一个人到田野去,有时候我想,一株树也比一个人好”这需要联系贝多芬耳聋后的心理来分析。一方面,耳聋给贝多芬造成了交流的障碍,常常被人误解,他的社会交往受到极大的约束,耳聋的他比不上一棵树,因为一棵树尚且可以谛听大自然的声音;另一方面,耳聋后的贝多芬远离人世的喧嚣和纷争,获得了心灵的纯净和安宁。人在孤

10、独的时候需要放松,自然中的一切都会激发你的想象。(4)“你可能想到我一座已倒落了的火山,头颅在熔岩内燃烧,拼命巴望挣扎出来。”贝多芬把耳聋的自己比作是“倒落的火山”,“熔岩”指他的创作激情。他的意思是说,正当他对音乐的理解更进一步,创作欲望强烈之时,遭到耳聋的打击,这是一个音乐家最大的悲剧,但他不甘心就此放弃他的音乐事业,“拼命”“巴望”表现他与不幸命运作斗争的决心。(5)“耳聋虽然带来了无可比拟的不幸和烦忧,却也带来了与人世的喧嚣相隔绝的安静。他诚然孤独,可是有永恒为伴。”“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不幸即大幸。如果我们从容面对生活,生活会绽开笑脸。“永恒”指作为心灵载体的音乐、艺术。贝多芬

11、虽然因为耳聋与人的交流和沟通发生困难,但是这种局限又使他超越形体和言辞,直接感知人的心灵世界,进而领悟音乐的真谛。音乐成为他忠实的朋友,抚慰他的心灵,并传达他的心声,朋友会离去,会误解,但是音乐不会,音乐是他终生的伴侣。(6)“请看一看罗曼罗兰的约翰克利斯朵夫,在那本书里流着一条大河,那条大河就是从贝多芬身上流出来,并且加以引申开的。”约翰克利斯朵夫以集中表现克利斯朵夫的生活遭际和人生追求为基本内容,贯穿在小说中的是克利斯朵夫对艺术和生活的热爱,对理想的不懈追求。克利斯朵夫的经历和性格与贝多芬相似,罗曼罗兰完成于此前的贝多芬传是最著名的贝多芬传记,约翰克利斯朵夫最初就是受贝多芬的精神感召而创作

12、的。(7)“听我心里的音乐!你不知道我心里的感觉!一个乐队只能奏出我在一分钟里希望写出的音乐!”贝多芬以他整个的生命和热情从事音乐创作,音乐在贝多芬的笔下和心里,已经成为生命的象征,而乐队只能奏出有声的音符,却不能完美传达心灵的律动和生命的节奏,即贝多芬“心里的音乐”!2、教师再次播放命运交响曲,学生复听,再次感受贝多芬的精神世界。3、学生就“我心目中的贝多芬”这个话题,畅谈对贝多芬的认识、评价,更深切地感受贝多芬不屈的斗争精神。4、请学生从客人的角度,谈谈这次采访的收获。5、学生自由质疑问难,请同学解答,或请教老师。学生针对文中贝多芬的慨叹“我有时不免叹息,我真软弱”提出疑问:写贝多芬低沉的

13、情绪,是否会削弱贝多芬的精神力量?教师提示:这样写,更增加了作品的真实性和感染力,使全文弥漫着一种悲壮的美,从而使笔下的人物形象更丰满,更能打动人心。五、品读课文,赏析文中的肖像描写,学习文章高超的肖像描写技巧我们了解贝多芬的内心世界,但仍对他“对面应不识”,现实生活中的贝多芬会是什么样子呢?1、学生速读课文,找出描写贝多芬相貌的段落,指名学生朗读。2、学生精读6、7、8、9段,勾画出关于贝多芬外貌描写的句子,并说说这些句子反映了贝多芬怎样的内心世界。学生讨论明确:宽阔双肩:能挑起整个生命的重荷及命运的担子。衣服陈旧不整洁,衣服后面拖着失效的助听器:经受着生活的窘迫和苦难的压力,不拘小节。有力

14、的大手:弹奏出世界上最美妙最动听的音乐。悲剧一般的神情、包含愁苦和力量的脸、火一样蓬勃的头发、略带灰色的眼、长而笨重的鼻子、略带方形的下颌:一位刚毅、顽强、善良、执著的人,透出坚韧无比的生的意志。总之,贝多芬是一位独立而骄傲、沉郁而坚强、严肃而善良、热爱自然、追求自由、献身音乐的艺术家。3、教师总结:从贝多芬的外貌描写中,我们可以看出贝多芬其貌不扬、极不讲究,可作者在描绘时,以形传神,显示了人物独有的个性和精神气质。描写人物外貌,要抓住最能反映人物个性的外貌特征重笔刻画,要做到以形传神,切忌脸谱化。4、学生齐读6、7、8、9段,体会作品肖像描写的技巧。5、教师要求学生学习运用文中肖像描写的方法

15、,用几句话描写自己最熟悉的一个同学的外貌(最好是同班同学,不必交待姓名)。然后全班交流,由大家根据所写的外貌来判断描写的对象是谁。最后学生集体评议,看谁写得最传神。六、体验反思教师以记者的身份采访在座的学生,请他们用一句话谈一谈学习本文的感受。七、课堂小结八、布置作业板书设计音乐巨人贝多芬内心孤独 遭受苦难 神态 语言善良可爱 坦荡真诚 (描写) 生活简单 充满希望 外貌 衣着 热爱生活 不屈不挠 大写的人巨人 作业设计1、聆听贝多芬的其他名曲,提高艺术修养。2、课外阅读约翰克里斯朵夫3、家庭作业教学反思教务处签章年 月 日教研组签章年 月 日建议: 1、集体备课内容填写在“教材环节”栏内,教师个人处理填写在个人备课意见建议(二次备课)栏内。2、备课内容填写本节课的主要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