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激发兴趣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doc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44963353 上传时间:2023-12-0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6.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谈激发兴趣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谈激发兴趣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谈激发兴趣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谈激发兴趣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谈激发兴趣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谈激发兴趣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谈激发兴趣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儋州市西华中心小学 赵玉兰论文摘要“习惯成就未来,习惯决定命运,一切成功和失败与习惯有千丝万缕的关系。”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关键。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学习的内容感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自动地调动全部感官,积极主动地参与教与学的全过程。 “我们在学校里受教育,目的在养成习惯,习惯越自然越好,能力越增强越好。”关键词巧设情境激兴趣、兴趣促习惯养成、不断强化及时反馈、持之以恒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习惯成就未来,习惯决定命运,一切成功和失败与习惯有千丝万缕的关系”。全日制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明确提出:“在小学,使学生学好数学,培养

2、起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如此可见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今后主动学习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动力。学习习惯不仅直接影响学生当前的学习,而且对今后的学习乃至工作都会产生重大影响,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又重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关键。下面就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谈一谈。1、巧设情境激兴趣学习兴趣在学习活动中起着积极主动、活跃、探求的心理作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往往以自己的学习兴趣为转移,年级越低的表现越明显。当一个学生对某一学科发

3、生兴趣时,他总是积极主动、心情愉悦地去学习、探索、追求,而不会觉得是一种沉重的负担;反之,学生就可能只是形式、勉强、被动式的学习。寻求兴趣的资源,在老师的备课中尤其显得重要,新课标的教学要求中指出:“要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如果能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创设学生熟悉与感兴趣的具体生活活动场景勾勒出具体的感性实践,就能引导学生通过联想、类比、观察,到抽象的教学过程,充分地体现数学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学习的内容感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自

4、动地调动全部感官,积极主动地参与教与学的全过程。为此,老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创设教学情境,且情景设计要新颖,要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学生感到亲切的情境。如通过“小兔分组拔萝卜”学习“比多少”。让学生觉得日常生活中充满了数学问题,对数学知识感到亲切可信,从而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有了兴趣才可产生机动性。选择的素材要与儿童生活有密切联系的情境。例如:通过班级学生人数的多少来学习加减法。学生对发生在身边的事情最容易产生兴趣,如果发生在身边的事情能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就不但能激发兴趣,而且能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2、兴趣促习惯的养成兴趣有了,自信心增强了,再结合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5、学生的学习犹如如虎添翼。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在习惯成自然一书中总结: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了,还能促使其它良好习惯的养成,如:行为习惯养成了,自学能力和自我管理的能力就能得到不断地发展,才能为孩子今后走向社会打下良好的人生基础。激发学生愿意去做,老师作为引导者,给学生定出奋斗目标,激发学生一步步去实现,最终成为他们愿意去做的行动。课前预习的习惯。学生要自觉将课堂上要学习的知识进行了解、学习。教学时,针对问题以及预习中学生的疑难进行知识的讲解,问题在哪也就暴露出来了,这样才能在困惑、疑难处找到根源,并且不仅知道什么样是正确的,还能知道什么样就会错误,从而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之

6、效,在疑难处点拨达到画龙点睛之效,也给学生留下深刻牢固的印象。但学生在没有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前,有的学生只将新内容看一遍,知道下次要学什么,就是预习了,把接受新知识的希望寄托在老师的身上。中、高年级的学生,要培养课前预习的好习惯。在教学中,老师要明确预习三则:其一,阅读教学内容,将课文、例题读3-4遍,其二,想想我的疑问、困惑是什么?并列出1.2.3点,其三,要试着做一做。课堂上,学生预习中的疑问、困惑在老师的点拨中解决了,由此不断经历由疑惑、质疑,分析、解疑的过程,课前的预习就会逐渐成为学生学习的习惯,学生就会不断主动地拓展、挖掘新的知识,学习能力不断提高、增强。3、不断强化及时反馈任何习惯

7、的养成都需要一个过程,尤其是在初始阶段,都会出现反复,因而需要不断强化训练,老师在教学中靠反复抓,抓反复,及时掌握情况,迅速作出反馈,习惯成自然。习惯也要靠善意的逼,人天性都有做好某项事情的潜能,只不过多数时候是由于与自身的惰性相消抵罢了,人天生都有一种惰性,如果不是“逼”的话,做事往往就可能半途而废,而老师善意的“逼”对学生的发展会更好。如: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好习惯。学生在课堂上能认真倾听-倾听老师的讲课、倾听同学的发言,才能积极有效的参与教学活动过程,开启思维的火花,获取新的知识,形成能力,才能促使课堂活动有效地进行。但学生在没有养成认真倾听的好习惯时,我们在课堂上有时会看到这种现象:当老

8、师讲得津津有味时,学生却旁若无人的干着自己的事,或总想着动一动旁边的学生,影响别的学生倾听,或表现出一种只在自己的幻想世界中冥想,凡此种种。因此,在教学中要明确目标,要求学生一定要认真倾听老师讲课和其他同学的回答,并在教学中仔细观察,及时对认真倾听的学生进行鼓励、表扬,加以强化,而对于不认真的学生及时给与纠正,必要时还给与适当的惩罚。这样,久而久之,学生学会了倾听,学习成绩也越来越好,兴趣也就有了,学习也就主动了。学生在课堂上能认真倾听老师的讲解,倾听同学的发言,在听的过程中更能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活动。总之,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对学生全面素养的提高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4、 鼓励学生持之

9、以恒持之以恒,良好学习习惯形成的真谛。如:新课标中提出“鼓励学生自觉验算”。学生自觉检验的良好习惯的养成,靠的是持之以恒。在教学中,由于学生缺乏良好的检验习惯,经常事后后悔,我们习惯把这种现象称为马虎,而在实际教学中进行这方面的训练与培养时,往往不能做到长期坚持。如学生对应用题的检验,不易掌握也难坚持,然而检验是不可缺少的一环。老师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检验应用题的方法,老师在日常教学中,要把检验作为学生解答问题的必要步骤长期坚持下去,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逐步养成自觉检验的良好学习习惯。学生通过对解题过程的反思,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缜密的思维素养。小学生具有好胜、好强的特点。因此在数学教学

10、中,适时创设竞争的学习氛围,是培养学生探索兴趣和独立思考习惯的有效途径,适当的良性竞争,可促发学生的创新热情和创新意识,只有对学生点滴的创新给予及时的表扬、肯定、鼓励,才能激发学生创新学习的热情,学生在学习中,兴趣激发动力、动力产生效果、效果形成能力,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学习中形成和发展。因此老师要不断更新观念,积极进行教学改革,选取最能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教学方法,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在学习活动过程中,学生取得的每一次成绩,都是在培养习惯中得到的动力,持之以恒,良好的学习习惯也就形成。总之,“我们在学校里受教育,目的在养成习惯,习惯越自然越好,能力越增强越好。”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的这句话,激励我们一如既往的探索培养学生良好习惯养成的方法。参考文献:叶圣陶习惯成自然 小学数学教学大纲 小学新课程教学要求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