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的开端》第二课时.doc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44962409 上传时间:2024-01-2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劳动的开端》第二课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劳动的开端》第二课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劳动的开端》第二课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劳动的开端》第二课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劳动的开端》第二课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劳动的开端》第二课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劳动的开端》第二课时.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1、通过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句,进一步了解旧社会劳动人民的苦难生活,感受“我”自强自立、刻苦磨炼自己的坚强意志。 2、理解比喻句的作用。【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设疑自探。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吴运铎小时候是一个非常懂事的孩子,12岁花一样的年龄,本该是无忧无虑的年纪,可是却过早地品尝着生活的艰辛,过早地承担起家庭的重担。面对如此苦难的岁月,面对家里穷得揭不开锅,面对一家人挨饿,他心里像他决定今天让我们再次穿越时空的隧道,随着他的扁担一起经历那艰难而难忘的第一次。2、对课文你还有什么疑问吗?指导设疑:(1)文中的几个比喻句应该怎样理解?(2)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旧

2、社会劳动人民苦难生活?二、指示引路,自读探究。自由读课文,思考上面提出的问题。也可以把对文中重点词句的体会感悟批注在旁边。三、研读感悟,合探解疑。1、目睹了作者第一次劳动,你一定有很多的的感触,能否用一句话概括你此刻的感觉?(学生自主发言,教师尽量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感受)2、 默读课文,划出你认为最能够感受到作者挑煤艰难的语句,好好品读,结合自己的实际,说说你的理解。(学生汇报,教师随机进行点拨,依据学生的汇报进行概括与提升。)(1)这山原来没有路,那些人才出来的小路滑稽了,一步三滑,肩上的煤筐来回晃荡,像是打秋千。(路长且难走)(2)“得了吧!你也挑得动煤?像瘦猴子,不要让扁担把你压扁了。

3、”扁担把肩膀压得生疼,担子从左肩换到右肩,从右肩换到左肩,换来移去,两个肩膀都吃不住劲了,只好停下来歇一歇。(人小担子重)(3)睡得正熟,我忽然摔了下来,好像落在万丈深渊里,浑身疼痛。(资本家不顾挑煤工人的死活,不把他们当人看。)我鼓足勇气,仍旧挑起煤筐往前走,一不留神,脚底下被石头一绊,一个跟头栽倒在半山腰。我的胳膊和脚擦破好几道口子,煤撒了一地。(出示插图,体会“我”跌倒山腰后孤身留在荒山的艰难处境受欺又受伤)(4)一进门,我一头倒在床上,一动也不想动,饥饿和疲劳把我压倒了。(饥饿且疲劳)3、教师小结:作者第一次参加的劳动是何等艰难的劳动啊!与你一般大的年龄,如果是你,面对艰难,你会怎么做

4、呢?(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选择有可能会选择放弃,也有可能会选择承担。)4、我们没有经历当时的社会,很难感受作者的处境,你们的选择我完全能理解,当我们面对艰难选择逃避的时候,作者又是如何面对这一切的呢?(1)从具体的语句中找出理由(出示语句更行深入剖析)“妈妈,不要紧,我明天还去。”“我鼓足勇气,仍旧挑起煤筐向前走。”“第二天一早,我喝了碗野菜粥,又翻过高山去挑煤。”“我咬紧牙,两脚不停,一直把这担煤挑到车站。” (2)有激情地朗读这几个句子; (3)思考:你从这几个句子中感受到了什么?(不畏艰难) 作者挑起的难道仅仅是一担煤吗?(不) 那他挑起的是什么?(他挑着的是家庭的重担和责任!)5、将你的

5、感受用一句话或一段话表达出来。6、课文中有许多比喻句,你能找出来说说自己的体会吗?(相继出现课件,老师引导理解。)a、“看着一家人挨饿,我心里像油煎一样。”如果不打比方,使句子意思不变,还可以怎样说?(看着一家人挨饿,我心里很难过。) 这两种说法到底哪种好?为什么?(用打比方的说法写出了“我”心里的难过程度。说明才十二岁的吴运铎就已经感受到生活的艰难和有了为家庭分担忧愁的愿望。)有感情地朗读。b、“工人进出连腰都伸不直,像狗一样爬进去挖煤,又像狗一样把煤从窑里拖出来”谁能变换一种说法?(工人进出连腰也伸不直,趴在地上爬进去挖煤,又趴在地上把煤挖出来。)比较体会,学生交流,教师点拨。(用打比方的

6、说法能突出挖煤工人劳动条件太差,干活太累,资本家简直不把工人当人待。)有感情地朗读这个句子。c、“得了吧!你也挑得动?像个瘦猴子,不要让扁担把你压扁了!”试着变换说法得了吧!你也挑得动煤?你这么瘦,不要让扁担把你压扁了。比较体会(用打比方的说法写出了“我”当时身体瘦小,无法承担挑煤的重担,但生活所迫,只好硬着头皮去挑。)有感情地朗读d、“肩上的煤筐来回晃荡,像是打秋千。” 试着给句子换一种说法。(肩上的煤筐来回晃荡,一会儿往前,一会儿往后。)比一比哪一种说法更好。(打比方的句子好,写出了人小体弱挑煤不容易,说明了劳动的艰难。)有感情地朗读这个句子。7、深情地朗读这些重点句子,更深地体会旧社会劳

7、动人们的苦难生活。四、回归文本,质疑再探。1、“我”劳累了一天,最终遍体鳞伤却一无所获。这是多么辛酸艰难的劳动啊!面对此情此景,面对无力、无助,又无奈的儿子,母亲又做了什么呢?(母亲含着泪,给我打来洗脚水。)2、小组交流,这是怎样的泪水?在当时的社会里仅仅是我母亲在流泪吗?根据学生的交流,相机出示课件。这是一种辛酸的泪。因为母亲看着自己年仅12岁的孩子为了生活要去挑煤,感到很心酸。这是一种无奈的泪。因为家里穷,母亲没有办法,只能让12岁的儿子养家糊口。这是一种心疼的泪。因为看到孩子回家后一头栽倒在床上,她很心疼。这是一种痛心的泪。因为她看到儿子遍体鳞伤后一无所获,而自己却无能为力。3、出示课件

8、,深情地朗读。母亲知道我要去挑煤,心里当然舍不得,可是她也不愿意眼看着孩子们挨饿。她半夜起来不声不响地送我到门口。“孩子,你怎么啦?” “煤没挑到站,都扔在半山腰了。” “妈妈,不要紧,我明天还去挑。” “你吃过饭了吗?” “我不饿。”五、文本延伸,总结全文。同学们,这篇文章讲述的事情是发生在旧中国的真实的事情。在那个罪恶、黑暗的社会里,和我们一般大小的穷人家的孩子食不裹腹、衣不蔽体,从小就要承担起养家的重担,生活、生命都没有保障。和他们相比,生活在新中国的我们是多么地幸福。所以我们应该而且必须懂得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懂得感恩我们伟大的党。六、课外延伸。课后阅读吴运铎的著作把一切献给党。板书设计: 劳动的开端路长且难走 人小担又重艰难不畏艰难 受欺又受伤饥饿且疲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