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务运动说课稿5篇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44962250 上传时间:2024-02-04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8.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洋务运动说课稿5篇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洋务运动说课稿5篇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洋务运动说课稿5篇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洋务运动说课稿5篇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洋务运动说课稿5篇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洋务运动说课稿5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洋务运动说课稿5篇(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洋务运动说课稿5篇洋务运动说课稿1一、教材地位新编教材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第二章“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 和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共有8节,反映了 19世纪60年代至20世纪 初中国社会的历史进程,这个阶段,是中国近代社会急剧变化的时期。教材主要 涉及中国社会的政治格局、经济结构、阶级关系的新变化;中国人民的抗争;列 强对中国侵略的加剧等方面内容。头绪多,内容丰富。洋务运动是的第二 节。洋务运动在内忧外患的背景下产生,进行了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的实践,是中 国近代化的开端,对中国社会的军事、经济、教育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学习 本节教材,有助于理解以后教材中涉及的中国近代新的生产方式的产

2、生,以及早 期维新思想的出现、抵御外来侵略等内容。二、教学目标1、掌握基础知识:通过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和理解洋务派、顽固派、洋务 运动的时间、主要代表、口号、主要内容,洋务运动破产的原因等基本内容。2、加强思想教育:通过对洋务运动发展过程的了解,认识顺应世界潮流的 必要性;通过理解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培养学生的开拓创新意识。3、强化能;力培养通过对洋务运动产生的背景的归纳,培养学生概括和分 析能力;通过对洋务派和顽固派的对比,培养学生比较事物异同的能力;通过对 洋务运动的评价,培养学生运用辨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原理评价历史问题 的能力。三、教学方法;主要采取“导读一共析一巩固”的互

3、动式教学方式。教师以设疑、析疑为主; 学生以阅读教材、思考问题和分析问题为主。在师生多边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 的学习自主性和积极性。四、教学过程:1、问题导读:教师依据教材,设计了几个问题,要求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 材和初步理解教材。 洋务运动的主要目的是什么?洋务派与顽固派的主张有什么不同? 归纳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 洋务运动为什么会破产?如何评价洋务运动?2、异同比较: 在阅读的基础上,让学生归纳洋务运动的背景:a、内忧外患,为维护清朝封建统治;b、外国技术逐渐传入;c、慈禧太后采取支持的策略;d、总理衙门的推动。 师生共同分析洋务派和顽固派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a、不同点:对西方先进生产技

4、术的态度不一样d、相同点:都是为了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3)补充说明洋务派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3、学生归纳:检查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笔记,对洋务运动的“分期、口号 和主要内容”是否完整归纳出来,并请学生简要回答:(1)两个阶段:60年代至70年代“自强”;70至90年代“求富”。(2)主要包括创办军事工业、创办民用工业、筹划海防、举办新式教育等 四个方面。然后教师扼要地点明军事工业的性质是封建性的,而民用工业具有一 定的资本主义性质。4、深入分析:依据教材内容的提示,要求学生结合已知知识,对洋务运动 破产的四个原因展开分析,重点理解“不彻底变革封建制度就让国家富强起来, 这是洋务运动失败的

5、根本原因”,进一步认识西方资本主义侵略势力和中国封建 顽固势力的阻挠和破坏,是推进中国近代化进程的障碍。5、客观评价:洋务运动最终是破产了,但它对中国近代社会所产生的影响 是多方面的。引导学生客观地、辩征地对洋务运动加以评价,这是十分必要的。 教师重在提示:要从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两方面去分析;切入点是洋务运动的目 的、实践及其影响。6、练习巩固:小结:目的一一主要内容一一结果布置作业:P39问答题第 二题、P40阅读与思考来洋务运动说课稿2一、说教材洋务运动是人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的第 一课。从中国近代化发展的历程来看,洋务运动发生于中国近代社会新旧交替的 特殊时期,是中

6、国近代化的开端。这一课的学习为日后中国近代化的探索这 一系列专题的学习打下基础。同时,也有助于理解中国近代新的生产力的产生、 早期维新思想等内容。从近代历史发展的大环境来看,洋务运动发生于清朝末年,此时期,西方资 本主义入侵,洋务派试图用近代西方科学技术挽救封建统治的危机,是清朝末年 封建统治阶级自救的手段之一,学习此课可与清末统治者自救的一系列变革相联 系。此外,洋务运动与此时期的第二次鸦片战争、收复_等一系列活动相关联, 展现历史横截面。二、说教学目标本课内容包括“自强与求富”、“洋务运动的评价”两个子目, 课程标准对本课的要求是:列举洋务派为“自强”、“求富”而创办的军事工业 和民用工业

7、,评价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根据本课的课标要求,教学目标制定为以下三条。1. 学生能够在三分钟内说出洋务派出现的背景及代表人物,洋务运动的目 的、时间及口号。2. 学生能够结合洋务运动中提出的口号及历史地图,列举洋务运动中创办的 各类工业。3. 学生能够根据教师提供的材料,对洋务运动进行适当的评价,体会洋务运 动产生的作用及其局限性。设计这样教学目标的目的是,要求量化,操作性高,便于实现,同时也便于 教师课后检测是否完成了本课的教学目标。三、说教学重难点本科包含了两个子目,分别是:“自强”与“求富”以及洋务运动的评价。“自强与求富”这一子目主要讲述了洋务派产生的背景及代表人物

8、,洋 务运动的原因、目的、口号、内容等知识,这些知识是学习洋务运动最基本、最 核心的知识,是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基础,因而是本课教学的重点。而对于洋务运 动的评价,八年级的学生对于如何评价历史事件还不够了解,在平时的学习中对 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的评价也相对较少,评价的内容较为抽象,不易理解,这一 过程相对复杂,因而是本次教学的难点。四、说教法学法广州市八十六中学八年级学生的学习能力比较强,思维非常活跃,乐于与教 师进行沟通、探讨。同时,八年级的学生对网络及电脑的使用非常熟悉,可以独 自搜集材料。根据对学生情况的分析,本次授课采用的教法包括了讲述法、讲解法、演示 法、辩论。通过运用讲述法、讲解法和演

9、示法,向学生讲解洋务运动的基本内容,强化 重点知识。借助课堂辩论,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开 拓思维,突破难点。学生的学法包括了自主学习、收集资料等。五、说教学过程(课堂时间:45分钟)本科内容分为两个子目,分别是:“自强”与“求富”以及洋务运动的评价。 将课本内容重新整合,将课文内容变为三部分:洋务运动的兴起、洋务运动的内 容以及洋务运动的评价,这样做使得课文内容条理性增强,更为清晰明了,助于 学生理解。1. 导入(2分钟)一一回顾旧知,直接导入学生刚刚学过本册课本的第一章内容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印 象较为深刻,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旧知,进而过渡到中国为了抵抗侵

10、略而采取的种 种措施,简要介绍近代化的内容,随即提出我国近代化的开端一一洋务运动。通过直接导入的方法,温故知新,明确目标,方便导入新课。2洋务运动的兴起(8分钟)一一带着问题阅读课本并回答问题;为剧本挑 错八十六中八年级的同学非常活跃,学习热情高涨,另外,初中历史课经常被 安排在课间操后或是下午,因而有必要通过阅读课本的方式使学生逐渐进入学习 状态,平心静气。此外,这一部分的知识比较简单,是基本史实,因而让学生带 着问题阅读课本,基本可以解决问题,同时培养学生知识提取的能力,提高学习 效率,培养学生独立阅读、分析归纳的能力。归纳总结完洋务运动兴起的基本内容后,教师将插入“一起来找茬的环节, 为

11、新编历史剧洋务运动的相关剧情挑错,判断其是否符合史实,八年级的学 生思维活跃,会积极与教师配合,为历史剧挑错的形式新颖有趣,极易吸引八年 级学生的兴趣。由于八年级的学生对文言材料的理解和分析能力不够,教师将会 引导学生释读文言材料。这一环节可以提升课堂气氛,中和之前相对严肃的学习 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也可以加深对洋务运动有关知识的了解,巩固 刚刚学过的知识。3洋务运动的内容(12分钟)教师讲授;看图识记;表格归纳此部分内容是本课的重点内容,因而由教师进行讲授。而八年级的学生活泼 好动,而教师一味的讲解容易使学生产生反感的情绪,逐渐丧失兴趣,因而会配 合演示法,展示大量真实的历史图片,

12、特别是历史地图,与课本内容相结合,讲 解洋务运动的各个发展阶段及其内容,使学生印象深刻,集中注意力。基本内容 讲述完毕后,让学生当堂完成表格,巩固所学。在这一部分的学习中,材料丰富,讲解到位,图片信息可帮助记忆,当堂完 成表格可巩固课堂所学,加深印象,也便于教师检测教学效果。4洋务运动的评价(20分钟)学生辩论;教师总结八十六中八年级的学生非常活跃,敢想敢说,对历史事件也有自己的看法和 见解,尽管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还需要进一步的培养,但他们愿意思考,敢于表达,积极与教师进行课堂的配合与互动。另外,“洋务运动的评价”这一子目的 内容比较抽象,综合性较强,需要在已学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发散思考,若是采

13、用 单纯由教师讲授的方法,学生的理解或许会不够透彻,因而采用课堂辩论一一“洋 务运动之我观”,这样可以有效的突破难点。辩论的顺利执行需要课前充分的准备。教师提前布置辩论的任务,分好辩论 小组,让学生熟悉经过教师简化的辩论程序,教师在上一堂课结束后为学生提供 收集洋务运动相关资料的途径和方法,同时提供示例,并在晚修或课间对学生收 集的材料进行审核,使这一部分的教学由传统的教师寻找、展示资料变为学生来 收集展示,经过课堂上学生的资料展示与辩论,培养了学生交流、探究、分析、 归纳、阐述的能力,培养学生“史由论来,论从史生”的求实态度。以上的准备 可以大大节省课堂时间,并提高了辩论的可操作性。通过这一

14、环节,培养学生对 历史材料的分析及运用能力,培养历史辩证思维,提升个人综合能力,开拓思维。 经过辩论后,学生们会对如何评价洋务运动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最后又教师总 结如何评价洋务运动。5总结(3分钟)以一首打油诗总结并回顾全课,并布置作业。作业设计:用图片展示一系列由“中国创造”的尖端武器,引导学生思考“中 国创造”与洋务运动时期的“中国借造”之间有什么区别,对此有何感悟?回顾整个课堂,教师讲授的环节并不多,洋务运动的兴起和评价等知识由学 生自主学习完成,教师起到了辅助引导的作用,以学生为主体,突出了学生的“静 学习时间”。洋务运动说课稿3_、说教材地位新编教材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第二章“中

15、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和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共有8节,反映了 19世纪60年代至20世纪初 中国社会的历史进程,这个阶段,是中国近代社会急剧变化的时期。教材主要涉 及中国社会的政治格局、经济结构、阶级关系的新变化;中国人民的抗争;列强对 中国侵略的加剧等方面内容。头绪多,内容丰富。洋务运动是的第二节。洋务运动在内忧外患的背景下产生,进行了学 习西方先进技术的实践,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对中国社会的军事、经济、教育 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学习本节教材,有助于理解以后教材中涉及的中国近代 新的生产方式的产生,以及早期维新思想的出现、抵御外来侵略等内容。二、说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和理解洋务派、顽固派、洋务运动的时间、主要代 表、口号、主要内容,洋务运动破产的原因等基本内容。2、德育目标:通过对洋务运动发展过程的了解,认识顺应世界潮流的必要性;通过理解洋 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培养学生的开拓创新意识。3、能力目标:通过对洋务运动产生的背景的归纳,培养学生概括和分析能力;通过对洋务 派和顽固派的对比,培养学生比较事物异同的能力;通过对洋务运动的评价,培 养学生运用辨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原理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三、说教材分析:重点:洋务运动的兴起和发展,主要内容和失败原因。难点: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