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氏宗谱(自)(1)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44960860 上传时间:2023-01-10 格式:DOC 页数:49 大小:6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葛氏宗谱(自)(1)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葛氏宗谱(自)(1)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葛氏宗谱(自)(1)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葛氏宗谱(自)(1)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葛氏宗谱(自)(1)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葛氏宗谱(自)(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葛氏宗谱(自)(1)(4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 【宗祠通用楹联】-葛姓通用对联望出梁郡源自葛天葛姓的源流和郡望葛姓宗祠通用联市无喧鹊饭可成蜂上联典出南宋青阳人葛邠,字用光,乾道初年任青阳知县,有政绩,市上没有喧鹊之警示,野外却有驯雉之异象。下联典指三国时吴国方士葛玄,字孝光,丹阳句容人,相传随左慈学道,受太清、九鼎、金液等丹经,在阁皂山修道。道教尊为葛仙公,又称太极仙公,宋代封为冲应真人、冲应孚佐真君。据说曾与客人对坐吃饭,吐出米饭化为蜜蜂.葛姓宗祠通用联绥山得道定海成仁 上联典出周代羌人葛由,成王时,曾雕刻木羊出卖,后骑羊入蜀中绥山,王侯贵人追随他一起去的,都得道成了仙。当地谚语说:“能得绥山一枚桃,虽不能成仙,也足自豪。”下联典出

2、清末浙江省山阴人葛云飞,字雨田,又鹏起,道光年间进士,任浙江省定海镇总兵。英军侵犯定海时,他与郑国鸿、王锡朋二位总兵协力抗敌,据守定海土城,血战六昼夜,英勇战死。著有浙海险要图说葛姓宗祠通用联清节著誉文记知名上联典出北宋江阴人葛密,字子发,进士出身,任光州推官,善于审决案件,官至太常博士。性情恬谈,五十岁时辞官归家,自号草堂遗老。能写诗,著有西昆高致。下联典出东汉宁陵人葛龚,字元甫,汉和帝时以善于文记(文奏,官府文书)知名.汉安帝时为太官丞,后历任荡阴、临汾县令,均有政绩。-葛姓宗祠通用联位列仙班凡炼罗浮上联典指三国吴葛玄,号“葛仙公”。下联典指东晋葛洪炼丹于粤中罗浮山.-葛姓宗祠通用联系承嬴

3、氏望出句容 全联典指东晋葛洪,句容(今属江苏省)人。葛姓宗祠通用联绥山得道定海成仁上联典指周葛由,成王时好刻木羊出卖,一日骑羊入蜀中,王侯贵人追上绥山,皆得仙道。下联典指清葛云飞,定海抗英阵亡,谥壮节。-葛姓宗祠通用联荡阴金石句漏丹沙上联典指东汉葛龚任荡阴令,有政绩.下联典指东晋葛洪因求丹出为句漏令.葛姓宗祠通用联稚川传冶楚辅忠贞上联典指晋葛洪。下联典指宋葛邲。【葛姓宗祠六言通用联】葛姓宗祠通用联乞丹砂于句漏勒金石于荡阴上联典出东晋道教理论家、医学家、炼丹家葛洪,字稚川,自号抱朴子,丹阳句容人,三国时方士葛玄的族孙。少年时喜欢神仙导养法术,随葛玄的弟子郑隐学习炼丹术.司马睿为丞相时,任他为掾,

4、后任咨议参军等职。听说交趾出产丹砂,便请求出任句漏令,携子侄到了广州,就在罗浮山炼丹。他把道家术语附会到纲常思想相结合.对化学、医学的发展有一定贡献,记载了当时流行的炼丹方法,保存了中国早期医学典籍和民间方剂。著作有抱朴子内篇、抱朴子外篇、神仙传等。下联典指东汉宁陵人葛龚。-葛姓宗祠通用联画有幄图真迹书藏杏坞秘诀上联典出晋代画家葛洪第三子,不传名,善绘画。相传于大历初在幄中少顷画出三人、二树、一白鹿、一药笈,皆非常意所及,茅山李舍光见了后说:“此葛洪第三子所画也.下联典出明代太医院官葛林,善小儿科。成化中充太医院官.累官太医院判。有杏坞秘诀。【葛姓宗祠七言通用联】-葛姓宗祠通用联抗英名将有鹏起

5、太极仙翁惟孝先上联典出清代抗英名将葛云飞,字鹏起,道光武进士,曾任浙江定海镇总兵。公元1841年,英军再犯定海,他与郑国鸿等率兵英勇抗击,血战六昼夜后英勇战死.有浙海险要图说等传世。下联典出三国吴道士葛玄,字孝先,曾从左慈学道,道教尊为葛仙翁,又称太极仙翁。葛姓宗祠通用联绩境二梅殊可贵绥山一桃亦足豪上联典出明代孝子葛泰,绩溪人。正统初,母疾笃,思食生梅,时八月,梅无存者.泰但遇梅树,盘桓涕泣,竟得生梅二颗如初熟者。持以食母,疾遂愈。下联传说周成王时,羌人葛由曾骑羊入蜀中,王侯贵人追之上绥山,皆得仙道。因有谚曰:“得绥山一桃,虽不得仙,亦足以豪”。葛姓宗祠通用联茧纸闲临初断帖胆瓶长养欲开花明末书

6、法家葛应典撰书联。葛应典,字贞白,江苏省吴县人。【葛姓宗祠七言以上通用联】-葛姓宗祠通用联抱朴炼丹,妻亦寿世妙真茹素,母果延年上联典指东晋葛洪,号抱朴子,著抱朴子内篇。下联典指元葛妙真,终生吃素,以延母年,母果以寿终。-葛姓宗祠通用联辞令尹隐居,书传抱朴弃侯封不拜,术煮丹砂全典出东晋道教理论家、医学家、炼丹术家葛洪,对化学、医学发展有一定贡献,有抱朴子等传世.【郡望、堂号】1、郡望顿丘郡:汉置顿丘县,在今河南清丰西南。晋以此为顿丘郡治所(今河南省清丰西南).北齐废顿丘郡.唐五代曾以顿丘为澶州治所。梁 国:即梁郡,汉建梁国,治所在淮阳(今河南省商丘南),南朝宋为梁郡,移治下邑(今安徽省砀山)。隋

7、曾以宋州为梁郡,唐为睢阳郡。句容县:汉武帝元朔元年(公元前128年)置县.即今江苏省句容县。初隶鄣郡,元封元年(公元前109年)改隶丹阳郡。颍川郡:秦灭韩,以所得韩地置颍川郡,在今河南中部,治阳翟(今河南省禹州).东魏迁治颍阴(后为长社,即今许昌)。隋唐为许州颍川郡.2、堂号葛姓的堂号主要有:“清柳堂、“梁国堂”、“余庆堂、“崇德堂”等。【葛家姓史歌】知我是何人?姓源系何从?我家本姓葛,草头曷字身;包手喝亡虏,读音入上声。我祖葛天氏,颛顼之后人。原始社会时,人分氏族群;有一古部落,葛天为首领;治世有验方,懿德高风亮;民真守诚信,不化自维公;三人牛尾歌,八曲乐升平;自然淳朴世,理想原始境。虞夏王

8、朝始,奴隶制度生。诸侯葛伯国,亳地都城建。夏桀商汤替,葛国存不复;春秋战国年,我祖居齐鲁。诸县和阳都,洽与鲁国邻.因地演复姓,诸葛由此生。陈吴反秦暴,主将有葛婴。东汉刘秀主,葛庐大功立。受封邳僮侯,葛氏在吴中。三国数葛玄,道界谓仙翁;东晋有葛洪,炼丹始一人。北魏葛荣公,起义称齐君。南宋葛长庚,梅竹画艺精.明朝葛贤公,抗捐反恶棍。清末葛云飞,抗英呈英雄。赵构避临安,国土南北分.金人入关中,始建中都地,洽居古燕京,我祖安此城。始祖讳葛椿,离京徙平定;宋金元明清,辉映八百春。【姓氏由来】根据有关资料记载来看,葛姓主要有以下三种渊源:1、源于部落名.远古时期,中原有有巢氏、燧人氏、伏羲氏、女娲氏、葛天

9、氏等十五个部落.葛天氏的部落是一个擅长歌舞的部落,主要活动在今河南东部一带.那里树林茂密,百鸟云集.葛天氏从鸟儿的鸣叫声中得到启发,创造了“葛天氏之乐”,由三人操牛尾而歌,共八曲,这是华夏最古老的音乐。相传葛天氏治世不言而自信,不化而自行,是远古理想、淳朴之世。后代奉其为始祖,葛氏得姓由此而始。资料来源:东汉应劭风俗通说:“葛氏,古葛天氏之后”。汉代高诱吕氏春秋训解说:“葛天氏”,“三皇时君号也”。中国人名大辞典解释“上古帝王。关于葛天氏时代有两种说法:宋代路史?前纪?禅通纪称:在伏羲氏以前。辞源注释:“传说中远古帝号,在伏羲之前.帝王世纪则谓:“有巢氏之后有葛天氏等,皆袭伏羲之号”,袭号应在

10、伏羲之后,但年代相距又不会太远,当在神农氏之前。又据吕氏春秋等典籍载,葛天氏部落曾创造了“葛天氏之乐。吕氏春秋卷五仲夏纪第五?古乐载:“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阕:一曰载民,二曰玄鸟,三曰遂草木,四曰奋五谷,五曰敬天常,六曰建帝功,七曰依地德,八曰总禽兽之极.吕氏春秋成书于战国末、秦始皇焚书前,当时可据古籍定多;再者,吕不韦曾悬书城门,“改一字,赏百金,时人普遍接受,故此书可信可传。从其第四阕歌名“奋五谷”推断,当时已进入原始农业阶段。“葛天氏之乐”反映的仅仅是葛天氏部族社会生活的一个侧面,是当时社会、经济、文化诸方面的缩影。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明诗:“昔葛天騧离膉炕玄鸟在曲;黄帝云

11、门,理不空绮.” 从文献看,葛天氏部落还是古人称道的“理想之世”。陶渊明集.五柳先生传说及理想世风时说:“无怀氏之民?葛天氏之民 ?”元沈禧竹窗词.阮郎归山寺樵歌有“忘世虑,断尘缘,逍遥傲葛天”的词句。新编二十六史载:“葛天氏,其治世也,不言而信,不化而行.俗称熙熙自治也。中国人名大辞典称“其治不言而信,不化而行.辞源谓“其治不言而自信,不化而自行。史记?司马相如传记“奏陶唐氏之舞,听葛天氏之歌,千人唱,万人和。”可见葛天氏时人性纯真、世风醇厚,是古人赞叹的理想之世,当为原始共产社会。 综合分析,不管是“君号”、“帝王”、“帝号,葛天氏是三皇时的一方君主,或曰部族首领当无疑,年代约在伏羲氏和神

12、农氏之间,考古上属新石器时代之初,距今一万年前(距今一万年前之说,见宁陵县政府的考证报告)。如此看来,葛氏的得姓是相当早的,比后来成为我国诸家姓氏主流的周文王姬姓后代之得氏,最少要早到六、七百年.葛姓在我国跟其他的千百个姓氏相较,的确算“老资格”,却是无可疑的. 那么,古葛天氏部落的具体地址在哪里呢?根据河南宁陵县政府的考证报告称:宁陵县历史悠久,渊源流长.上古时期,此地叫“葛”,葛天氏部族就在这里休养生息,创造了较高的早期文明. 2、源于国名。大约在据今4000多年前的五帝后期,颛顼的后裔伯益辅佐大禹治水有功,禹临死时,欲将天下禅让给他,但伯益坚持不受,且避居箕山之阳,于是禹的儿子启继位,建

13、立了中国第一个奴隶制政权-夏朝。夏朝建立后,伯益的后人被封为伯爵,封地在葛国(在今河南宁陵县以北),为夏朝的诸侯国之一,葛国的国君被称为葛伯.商朝兴起后,葛国被商所灭,其子孙就以国名为姓,奉葛伯为葛姓始祖.资料来源:姓考说:“黄帝支庶,封于葛”。宋代郑憔所著通志载:“葛氏:伯爵,嬴姓。夏时诸侯。今郾州城北三十里有葛伯城,即其地也。子孙氏焉.” 孟子藤文公下也曾提到:“汤居亳,与葛伯为邻”。其注则说:“葛,夏诸侯,嬴姓之国.根据陈昌远、陈隆文在论山西垣曲商城遗址与汤始居亳”之历史地理考察曰:“垣曲商城与古葛伯国遗址邻近,与汤始征,自葛的历史记载相符。” 据史载,葛国在商代由伯爵降为子爵国,后被商

14、汤所灭.孟子曰:“汤居亳,与葛为邻,葛伯放而不祀。汤使人问之曰:何为不祀?曰:无以供牺牲也。汤使(人)遗之牛羊。葛伯食之,又不以祀。汤又使人问之曰:何为不祀?曰:无以供粢(音zi:古代祭祀用的谷物)盛也。汤使亳众往为之耕,老弱馈食。葛伯率其民,要其有酒食黍稻者夺之,不授者杀之.有童子以黍肉饷,杀而夺之。书曰:葛伯仇饷。此之谓也。为其杀是童子而征之,四海之内皆曰:非富天下也,为匹夫匹妇复仇也。汤始征,自葛始,十一征而无敌于天下。”这就是书经中“仲虺(hu)之诰”曾提到的“葛伯仇饷”。尚书载的“葛伯仇饷,汤往征之。大约在公元前1700年前,葛国最终为商汤所灭.其后便有通志氏族略所载的“夏诸侯有葛伯

15、,子孙以国为氏。这就是“郡望顿邱”的葛氏,世称“北葛”。 根据风俗通考黄帝后裔世系,颛顼是黄帝的孙子,号高阳氏。颛顼的儿子为女修,女修的儿子为皋陶(音yao ),皋陶的儿子为伯益,则伯益是颛顼的四世孙。据载,伯益名大费,娶姚氏女为妻。有说因佐舜有功被封在顿丘,赐姓赢;有说因佐大禹有功被封为葛国国君,赐姓赢,成为夏朝诸侯国之一。据考“顿丘”,为古地名,晋设顿丘郡,现为河南清丰县。亦说,夏代有诸侯方国葛国,在今河南长葛县。 3、源于外姓改来。据有关资料载亦有三种渊源: 一种是江南葛姓为洪姓改来说.此说主要是根据姓氏考略中的一段话:“汉洪祖子浦庐,一作葛庐,起兵佐光武有大功,封下邳僮县侯,庐让封于弟文,南渡江,家于句容,为吴中葛氏所出,望出梁国。于是,有人就据这段话断定:江南葛姓是在1900多年以前的东汉初期,由洪姓所分支出去的,世称这一支为“南葛”.洪氏是上古伏羲之后担任水官的共工氏的后代,所以与源自颛顼的北方葛氏没有直接的血缘关系.(转述葛振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