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数是6、7的加法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44960235 上传时间:2022-12-14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得数是6、7的加法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得数是6、7的加法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得数是6、7的加法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得数是6、7的加法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得数是6、7的加法教学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得数是6、7的加法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得数是6、7的加法教学设计.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得数是6、7的加法教学设计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第48、49页内容。教材简析从得数是6、7的加法开始由过去的一图一式过渡到一图两式,重视学生对加法含义的认识及内在联系的体会。教材安排了两组算式作为例题,其余一些得数是6或7的加法,都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合作等方法去探索,学会计算,以及促进学生学习数学,并感受方法与过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在进一步理解加法含义的基础上,掌握计算和是6、7的加法的计算方法。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通过一幅图列两道加法算式的学习,体会两道算式之间的联系。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直观图让学生初步认识加法问题的数量关系,体会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逐步培养

2、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由“一图”列出“两式”,并能正确、合理的计算出“两式”结果。教学难点根据一副图写两个算式。教学准备教师:教学主题图,黄圆片4个,红圆片2个,2个邮箱贴图,7个辣椒图片。 学生:黄圆片4个,红圆片5个。过程设计一、复习旧知,奠定基础我们已经学习了6.7的合成,下面我们来开开小火车。师:出示卡片6(生:依次说出6的合成);出示卡片7(生:依次说出7的合成)。同学们可真棒,今天我们就在学习了6.7的合成的基础上,一起来学习得数是6、7的加法。(板书课题)设计意图:复习旧知,为新知打下基础,简洁

3、明了。二、运用情境,探索交流(一)、创设情境在阳光灿烂的日子里,阳光小队的队员又出发了,你们瞧!(教师出示主题图)。设计意图:从植树这个生活情境入手,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1.他们在干什么呀?(植树)观察一下,你看到了什么?(原来有5个小朋友去植树,又来了1个小朋友。)2.师:你观察的可真仔细。根据这个信息,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3.师:要求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我们用什么方法来计算?(加法)设计意图: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复习看图说3句话,有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便于以下的教学。(二)学习5+1和1+51、师:好,你怎么列式回答的?(5+1=6)这里的5表示什么

4、意思?(原来有5个小朋友);1表示什么意思?(后来来的一个);那6呢?(一共有6个小朋友)。师:我们知道了每个数字的意思,那谁能合起来说说这个算式所表示的意思呢?(原来的5个小朋友和后来的1个小朋友合起来就是6个小朋友。)设计意图:先引导学生说说每个数的意思,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这个算式的意思。师:哦,你是这样想的呀,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孩子!如果不看图,你会算5+1=6吗?(注意:加法与合成有关)(5和1可以合成6。)师,你们可真会算。5个小朋友和1个小朋友,求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可以列成算式5+1=6,师:那么,根据这幅图,我们还可以列出不同的算式吗?(1+5=6)那这个式子表

5、示什么意思啊?(后来的一个小朋友和原来的5个小朋友合起来是6个小朋友。)你又是怎样算的呢?(1和5可以合成6。)师:谁有和他不同的算法?生:看到5+1=6,想到1+5=6.3.师:这个算法又快又好,你真聪明!求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即可以用原来5个小朋友加上后来的1个小朋友,也可以用后来的1个小朋友加上原来5个小朋友,结果都是6个小朋友。所以呀5+1=6和1+5=6是一对好朋友,它们只是“=”前的两个数左右位置交换了,以后我们看到1+5=6,马上就能想到5+1=6。设计意图:学生第一次接触一图二式,从观察角度的不同,了解列出不同算式的原因,再初步认识算式所表达的不同意思,及计算方法。本题主要是让

6、学生初步感知一图二式,了解列出两个算式的角度,算式的意义,计算方法和相互联系。4.练习:(想想做做第一题)下面又到了动手摆一摆的时候了,请小朋友们拿出准备好的小圆片,跟着老师一起摆一摆。师先左边摆4个黄色,再右边摆2个红色。生跟着摆圆片。提问:看着自己摆的小圆片,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考考大家呀?生:一共摆了多少个圆片?师:很好,求一共有几个圆片,怎样列式呢?同桌互相讨论一下,说说你的算式。(4+2=6)师:你的列式表示什么意思啊?(左边的4个黄圆片和右边的2个红圆片合起来一共是6个圆片。)师:哦-你们同意吗?(生:同意)还有小朋友和他想的不同吗?(2+4=6)师:你的列式又表示什么意思啊?(右

7、边的2个红圆片和左边的4个黄圆片合起来一共是6个圆片。)师:你真是个善于思考的孩子!那么不看图,我们看到 4+2=6,能马上想到2+4=6吗?生:能,因为它们是好朋友。师:你们说的真好啊!给自己鼓励一下吧!生:棒!棒!我真棒!设计意图:让学生动手摆一摆,亲身经历,既巩固了得数是6的加法,又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本题主要目标是巩固看图说两个加法算式,并会说出不同算式所表示的意思,因此要学生多说。(三)学习3+4和4+31、师:(摆出小辣椒图片)你们看。谁来拉?生:小辣椒。师;谁会看图说三句话?(左边有3个绿圆片,右边有4个红圆片,一共有几个圆片?)2、师:同桌说一说,根据信息求“一共有几朵

8、花?”能列出几个算式?先学生自己说一说,再提问。生:3+4=7 (师:你是怎么算的?)3和4可以合成7;生:4+3=7 (师:你是怎么想的?)看到了3+4=7就想到了4+3=7。设计意图:学生第一次接触得数是7的加法,课本选用了可爱的小辣椒,一开始我就让学生说出三句话,观察一下哪些学生会说了,做到心中有数,然后,因为有了得数是6的加法为基础,让学生独立写出2道算式,并说出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独立自主能力,及口头表达能力。本题主要目标是让学生独立列出2道算式,并说明是根据什么计算的。3、学生实际操作看了一个式子就想到了它的好朋友,你真灵活!下面啊,老师要看看小朋友是不是都很灵活哦。拿出小圆片,听好

9、老师的指示,自己摆一摆。先左边摆2个黄圆片,再右边摆5个红圆片。生跟着指示摆圆片。师:看图同桌互相说说,“求一共有几个圆片”怎样列式。并请同桌的两个同学来说一说(2+5=7 5+2=7)。恩,你们同桌说的真好,和他们一样的把小手举起来(全班举手)。我们班的小朋友可真了不起,全答对了。4、小结:现在我们看到一幅图,就能写出2道加法算式了。设计意图:此题让学生跟着我的提示摆,培养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动手能力,而且在练习过程中,我可以说是完全放手了,做到了教学过程的由引到放。本题的目标是让学生彻底感受到一图二式的数学思想。三、巩固应用,运用新知1、想一想,填一填“想想做做”第2题师:这道题没有图了,怎

10、样能很快的算出这些题的答案?(引导学生用合成及好朋友来思考)6+1=7(6和1可以合成7) 1+6=7(看见6+1=7就想到1+6=7) 3+3=6(3和3可以合成6,注意它没有好朋友)。设计意图:从图上升到没有图,是一个过度。本题要巩固学生的认知,牢记计算小朋友算得真准,现在呀有个小动物要向我们求救了,瞧,小青蛙要回家,可他不知道哪个水池才是自己的家,你能用刚才学到的方法帮帮小青蛙吗?师:你最喜欢哪只小青蛙?(生:2+5的小青蛙)那我们就先一起帮这只小青蛙找一找回家的路。(师示范连线)学生独立连线,教师巡视指导,引导学生有序从一个方向连线。再交流汇报。设计意图:课上到这个时候,学生的注意力已

11、经不大集中了,用可爱的小青蛙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用帮助青蛙回家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爱心,促进教学效率。2、找规律“想想做做”第4题(1)出示第一组算式让学生观察讨论,猜测出小规律。(加号前面的数不变,加号后面的数慢慢变大,得数也慢慢变大。)(2)学生独立完成,验证猜想。(3)运用规律,独立完成剩下的两组算式。交流汇报。3、小游戏师:邮递员叔叔想请小朋友帮忙分信,把不同的信放到相应的邮箱里,谁来做做小邮递员?(“信”就是加法算式)请小朋友上讲台贴算式,我再将算式有序的排好(一个算式,一个好朋友的形式)。小结:请小朋友们观察一下,其实呀,“6的邮箱”下面的加法算式都是得数是6的,“7的邮箱”下面的

12、加法算式都是得数是7的。请同学们齐读这些算式,看看这些算式是按照什么顺序排的?(一个算式,一个好朋友的形式)这样有序的记忆,我们就不会有遗漏的了。 设计意图:书上“想想做做”的5,6两题,要达成的目标是使学生通过有序记忆,记住得数是6.7的加法算式,而我设计这个小游戏,不仅能够很好的达到此目的,还能激起学生愉悦的心情,在快乐中学数学。四、总结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得数是6、7的加法,你知道了哪些小本领呀?五、板书设计得数是6、7的加法6 71+5=6 5+1=6 1+6=7 6+1=72+4=6 4+2=6 2+5=7 5+2=7 3+3=6 3+4=7 4+3=70+6=6 6+0=6 0+7=7 7+0=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